登录 | 注册

版块

墨恋茶吧321、五代领导人漫画作者详解画像特征及创作过程

置顶 精华 发表在 漫话漫画

154

26368

最新评论

正序排列

楼层直达:

只看楼主
  • 墨恋发表于2013-07-13 13:43|

      近日有媒体透露冯小刚将担任2014年央视春晚总导演,本山传媒也对中新网独家透露,赵本山已收到出任春晚语言类节目总导演的邀请。记者获悉,今天(12日)下午三点,2014年央视春晚将在北京举行发布会,揭秘各项具体事项,冯小刚、赵本山可能出席。

      冯小刚曾吐槽央视春晚

      因压力大一度婉拒

      据新华网报道,日前,国家相关领导到中央电视台调研春节联欢晚会筹备工作。他强调,春晚是央视主办,但要作为一个国家项目,动员和组织更多更广泛的力量参加进来,要有海纳百川、浩浩荡荡的气派,山登绝顶、属我最高的效果。要改革导演选聘机制,面向全社会邀聘总导演以及各门类节目的导演,组成强有力的导演团队,把最新的理念、最有特色的创意体现到春晚节目中来。要创新主创团队选拔机制,按类别面向业内选聘拔尖人才加盟,把全国最优秀的专业人才吸纳进来,组建最强的创作阵容。要发现新人、多推新人,不断为春晚注入新鲜血液、增添新的活力。要创新节目选拔机制,进一步拓宽节目选拔渠道,集聚全社会最优质的节目资源,把春晚办成精品荟萃的大舞台。

      7月初有媒体披露,央视将邀请冯小刚担任春晚总导演,但他一度以压力过大为由而婉拒。《武汉晚报》消息指,7月9日上午,央视召开了一次内部春晚会议,冯小刚才坐稳总导演座席,央视文艺中心主任张晓海在最后关头被委以重任,与冯导并列执掌春晚大印,成为联名总导演之一。而吕逸涛则作为执行导演加入春晚阵营,与冯张二位大导组成一个“两老一新”的导演组阵容。

      报道说,会议上冯小刚还做了热情洋溢的发言,给大家吃了一颗定心丸:“今年下半年,春晚工作将是我的主体工作,占有最大的比重,在某种程度上甚至比我的电影工作都重要。毕竟春晚的受众群如此巨大,我知道这里的分量。而且央视这边还有极富经验的张主任与我一起并肩战斗,我很有信心。希望能不辱使命,拿出一个像样的作品。”

    本贴最后由 墨恋 于 2013-07-13 13:51 编辑过。

    举报 回复

    # 121楼

  • 墨恋发表于2013-07-13 15:56|

    哈文交棒,老赵就会重返央视春晚 (2013-02-15 14:35:40)[编辑][删除]
    -------------------------------------------------------------------------------
    如同预测足球南非世界杯和欧洲杯西班牙夺冠一样,这次本人早早认为赵本山会重返央视春晚,不幸又被言中,好像炎炎夏日喝了一杯凉茶,好快活啊! 本贴最后由 墨恋 于 2013-07-13 16:03 编辑过。

    举报 回复

    # 122楼

  • 墨恋发表于2013-07-14 04:34|

    北京梦之城文化公司CEO于仁国认为:当你的作品只有100万人看到的时候你还要去默默耕耘,有1000万人看到的时候你可以开始动动心思,有1亿人3亿人观看的时候,你就是王道了。

    。。。。。。。。。。。。。。。。。。。。。。。。。。。。。。。。。。。。。。。。。。。。。。

    照此说法,赵本山小品回归之日为时不会很晚。因为“有1亿人3亿人观看的时候,你就是王道了”。老赵的观众何止1.3亿啊!

    我预感,哈文交棒,老赵就会重返央视春晚。哈文走的是小清新、小知情调路线,追求所谓的文艺范儿。哈文应该知道,坐在电视机前的亿万观众更欣赏通俗、生动、接地气,能给他们带来愉悦,受到启迪,进而产生共鸣的节目。哈文的东西可以有,但老赵的乡土山货更不可或缺!让时间作证。 本贴最后由 墨恋 于 2013-07-14 04:36 编辑过。

    举报 回复

    # 123楼

  • 墨恋发表于2013-07-16 07:59|

    喜也罢,忧也罢,春晚说到底就是为大众提供一顿丰富多彩的文化快餐,健康向上,新颖独特,幽默娱乐,该是其主要特征。若广大老百姓津津乐道,那这台晚会就算成功。此乃是硬标准,其他都是神马浮云!

    期待冯小刚、赵本山二位著名、真正的草根,突破清规戒律,发挥聪明才智,创造性地给人们以惊喜!

    举报 回复

    # 124楼

  • 墨恋发表于2013-07-19 13:17|

    总导演冯小刚:顶着骂名干这事 领导应该感谢我

    这是冯小刚首次以2014年央视春晚总导演身份公开亮相,他的发言延续了以往的幽默风格,“我们主创团队有6个政协委员,以往政协委员都是给春晚提意见的,春晚剧组也会悉心听取,这次其他委员直接给我们提意见就行了。”

    2014年是马年,冯小刚透露此次主创团队中有几位属马的:张国立、冯骥才、刘恒、印青、赵宝刚、阎肃,而他本人和冯骥才的姓氏就是“二马”,所以整个团队汇集了九匹马。

    当天,冯小刚还认真准备了发言稿,原因是“怕说错话”,他透露:“得知我当导演就两个念头,为什么是我?这得挨骂。不过我觉得当春晚导演不是我胆大,是中央电视台胆大,中央电视台不拘一格办春晚,聋子不怕雷,导一回!”

    纵观历年春晚,观众反感虚假,冯小刚表示这将是今年春晚团队着力解决的问题,“刘恒提出了六字方针:真诚、温暖、振奋,我还加上了‘好玩’,八字方针。让春晚语言类节目好玩,不能伪贴近,不能伪针砭时弊,不能你好我好大家好,不能调侃生理缺陷。我要传达的愿望是写出最好玩的,别自我阉割,自我审查。所以审查请宽容,不能让艺术最高标准变成审查通过,应该是坚持艺术创新。”

    冯小刚办春晚的宗旨就是“博人民一笑”,他笑称:“习总不会反对。”对于接下春晚导演这个“烫手山芋”,他解释道:“很多人不理解我,说我晚节不保。其实不管我闹成什么样子都会挨骂,这是一种关注。我一不是为名,二不是为利,执导春晚就是回馈观众,回馈大家对电影的支持,就当做义工了。让全体都骂我和都支持我一样难。”

    最后,他幽默收尾,“我就不感谢领导了,我顶着骂名干这事,领导应该谢我。”

    赵本山:百姓认可,领导信任,不回来不识抬举

    赵本山,春晚的常客,当之无愧的小品王,接连两年退出春晚后终于回来了,还担任了副总导演、语言类节目总监。对于这次回归,他解释道:“人难得被重视,我是这个舞台出来的,老百姓还认可,领导还信任,再不出来就不识抬举了。”

    赵本山是前一天晚上赶回北京,当晚就与总导演冯小刚“密会”,至于“密会”的结果,他坦言:“我俩都是门外汉,不敢说超过以往(春晚),至少我们会办出最快乐的春晚,不辜负信任。”

    艺术顾问阎肃:

    举报 回复

    # 125楼

  • 墨恋发表于2013-07-19 13:17|

    总导演冯小刚:顶着骂名干这事 领导应该感谢我

    这是冯小刚首次以2014年央视春晚总导演身份公开亮相,他的发言延续了以往的幽默风格,“我们主创团队有6个政协委员,以往政协委员都是给春晚提意见的,春晚剧组也会悉心听取,这次其他委员直接给我们提意见就行了。”

    2014年是马年,冯小刚透露此次主创团队中有几位属马的:张国立、冯骥才、刘恒、印青、赵宝刚、阎肃,而他本人和冯骥才的姓氏就是“二马”,所以整个团队汇集了九匹马。

    当天,冯小刚还认真准备了发言稿,原因是“怕说错话”,他透露:“得知我当导演就两个念头,为什么是我?这得挨骂。不过我觉得当春晚导演不是我胆大,是中央电视台胆大,中央电视台不拘一格办春晚,聋子不怕雷,导一回!”

    纵观历年春晚,观众反感虚假,冯小刚表示这将是今年春晚团队着力解决的问题,“刘恒提出了六字方针:真诚、温暖、振奋,我还加上了‘好玩’,八字方针。让春晚语言类节目好玩,不能伪贴近,不能伪针砭时弊,不能你好我好大家好,不能调侃生理缺陷。我要传达的愿望是写出最好玩的,别自我阉割,自我审查。所以审查请宽容,不能让艺术最高标准变成审查通过,应该是坚持艺术创新。”

    冯小刚办春晚的宗旨就是“博人民一笑”,他笑称:“习总不会反对。”对于接下春晚导演这个“烫手山芋”,他解释道:“很多人不理解我,说我晚节不保。其实不管我闹成什么样子都会挨骂,这是一种关注。我一不是为名,二不是为利,执导春晚就是回馈观众,回馈大家对电影的支持,就当做义工了。让全体都骂我和都支持我一样难。”

    最后,他幽默收尾,“我就不感谢领导了,我顶着骂名干这事,领导应该谢我。”

    赵本山:百姓认可,领导信任,不回来不识抬举

    赵本山,春晚的常客,当之无愧的小品王,接连两年退出春晚后终于回来了,还担任了副总导演、语言类节目总监。对于这次回归,他解释道:“人难得被重视,我是这个舞台出来的,老百姓还认可,领导还信任,再不出来就不识抬举了。”

    赵本山是前一天晚上赶回北京,当晚就与总导演冯小刚“密会”,至于“密会”的结果,他坦言:“我俩都是门外汉,不敢说超过以往(春晚),至少我们会办出最快乐的春晚,不辜负信任。” 本贴最后由 墨恋 于 2013-07-19 13:24 编辑过。

    举报 回复

    # 126楼

  • 墨恋发表于2013-07-22 16:03|

    给中国同行的建议,如何做好动漫产业?

    作者:等身大|时间:2013-06-13 20:15|来源:中国动漫产业网|

    核心提示:现在,大部分的中国儿童都是独生子女,他们缺乏同年龄层的朋友,缺少交流。在这种情况下,内心的那种善良且美好的情愫就更容易在动漫作品中找到共鸣。创作优秀的动漫就是给下一代的孩子们制作优良的人生指南。


    关键是美好的意向和优秀的故事

    新西兰的儿童文学作家兼动漫导演Martin Baynton评价中国动漫产业说到:“现在,中国的原创动漫只仅仅追求技术层面,却都没有内容。”他直接地说到:“在创作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动漫制作者们更应该掌握好表达作者的内心世界的动漫的定义,把所有的技术和画面相结合,而这所有的一切都应该为故事服务”。

    现在,大部分的中国儿童都是独生子女,他们缺乏同年龄层的朋友,缺少交流。在这种情况下,内心的那种善良且美好的情愫就更容易在动漫作品中找到共鸣。创作优秀的动漫就是给下一代的孩子们制作优良的人生指南。在此层面上,动漫的意向必须与现实相结合,拥有主流价值观和判断准则的同时,还必须考虑儿童的审美和爱好。

    需要转变为美国式的老少皆宜的动漫形式

    很多的中国观众都抱怨“国产动漫过于幼稚,大人不适合”。然而最近几年来国产动漫《喜羊羊和灰太狼》、《熊出没》、《巴拉拉小魔仙》等的成功,已经证明了老少皆宜的动漫形式的可能。然而这种成功形式正变得日益困难。成人也不再企盼与孩子一同欣赏动漫了。

    博采传媒有限公司广告事业部长章子华说到:“这正是日本流行动漫和美国流行动漫的不同之处”。现在的中国动漫大多是以日本为模板,从电视动漫起步,以惊人的数量占据高人气,从而衍生出相关动漫产品。在这种情况下,大部分的剧场版动漫的成功并不是因为动漫的质量,而是和引入的经营方式有关。然而,美国却是以优良的大作开始。在此之后,获得人气,再向电视动漫及相关产品领域进发。孩子们比较容易受作品“量”的影响,而大人则更加重视“质”以及对孩子的影响。因此,中国的动漫若想健全的成长,必须转变动漫作品成功的方式。制作出高质量的动漫,在吸引大人的同时,也会吸引孩子们的目光。

    在这样的构想下,章子华的制作公司制作了国产3D动漫《昆塔》,在实验先进国际模式的同时,也增强了自身实力,创作出了高水平的大作。该动漫还在杭州动漫节公布了预告片,吸引了众多眼球。

    推行优先放映优秀动漫的制度确立

    现在中国原创动漫制作企业收入的六成都被电视台的播放费占据着。根据国家广电总局的调查及预测,全国各电视台购买动漫一年的费用不足5000万元。

    国家广电总局宣传管理司的高长力司长说到:“政府将会在今后,奖励各电视台优先播放优秀动漫的行为,来制定一系列的制度。”与电视动漫相关的各电视台和观众们应该负起审查的义务,努力提升少儿动漫频道的优秀作品比率,电视台应该逐步禁止播放免费的或收费的质量差的动漫。电视台则可以将广告费用的一定金额用来充当动漫购入的费用。可以奖励数字频道播放与其收视受众相匹配的动漫。可以鼓励在学校等场合的休息时间内播放国产动漫电影,来推进国产动漫的市场份额。

    各动漫相关平台应该建立优先放映优秀动漫的机制,此机制一旦建立,为了推进动漫产业的发展,各地政府就可以真正地实施奖励优秀动漫的机制。另外,再奖励优秀动漫企业的同时,切实地建立起评价优秀动漫的统一指标,也将会对动漫产业的发展起到不小推进作用。 本贴最后由 墨恋 于 2013-07-22 16:05 编辑过。

    举报 回复

    # 127楼

  • 墨恋发表于2013-08-15 15:18|

    为《同一首歌》停播叫好,道理很简单,耗费巨大人力、物力和财力。如果用于解决老百姓的衣食住行岂不更实际!我老早就提出过质疑,为什么只唱了一两首歌的人出场费竟然高达十几万,甚至几十万?到底谁来买单?可惜,人微言轻,没人理睬。公理自在人心,今朝下令禁止,解气又解恨,好不畅快!(1)

    举报 回复

    # 128楼

  • 墨恋发表于2013-08-27 13:36|

    2013年08月27日08:42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报
     
        看技术:利用3D是市场所需

      针对国产动画电影纷纷利用立体技术的现象,《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采访了业界和学界人士,他们的共同认知是:利用3D立体技术,是在市场需求的基础上采取的技术策略。

      北京青青树动漫科技有限公司总裁、《魁拔》系列工艺总监匡宇奇告诉记者,《魁拔2》做成3D版是出于多方面的考虑。“从现在的欣赏习惯来看,3D肯定有一些优势,观众会觉得这种形式在电影院看能提供更大的信息量,更适合在影院看。此外,我们也希望通过这种手段为其他这类片子开辟一个方向,开辟一个技术路线。”

      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常务副院长李剑平认为,传统的电影做立体版目前是一个趋势,比如《泰坦尼克号》这样的电影。首先,立体这种形式更具有现场视觉感,观众喜欢,于是做电影的人就有了这样一种概念,好像不做3D立体就落后了。其次,立体电影的票价也贵,票房的效果会好。国外的片子早就采取了这种形式,国内至少技术上正在学习。

      “全世界范围内,这一波立体电影和动画的浪潮是从五六年前开始的。美国的皮克斯公司、梦工厂,现在所有的动画电影都是立体的,国产动画当然也不应该放弃这一领域。”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副教授王雷认为,从产业发展的角度来看,3D浪潮的来临是一个好现象。

      虽然中国观众对3D动画电影需求旺盛,但是从整体的水平来看,国内的3D动画电影与国外的3D动画电影仍存在较大差距。从市场反应来看,好莱坞几家大公司诸如梦工厂、皮克斯等上映的影片总能受到观众追捧。2013年“五一”档,一部家庭式的美国3D动画电影《疯狂原始人》让中国观众不吝将“五颗星”的好评和数亿票房双手奉上。从观众心理来看,国内观众普遍会认为好莱坞几家大公司制作的动画具有较高的品质和水平。由此,对中国的3D技术是否成熟这一问题的探讨便提上案头。

      正如李剑平所说,国外的技术也不成熟,它其实是一种实验性的东西,要通过市场来检验。但王雷认为,3D技术的成熟与否不是真正的问题,主要的区别还是在于创作者会不会把立体用好。“技术上我们还要学习,国外每做一个片子都会产生新的技术,而我们只是在学习别人其中一部分技术。并且我们不是主观希望有一个技术来实现形式,而是被动地去运用。在没有3D之前,别人也比我们做得好,所以实际上还是内容的问题。”李剑平表示。
      
        看产业:树立品牌是发展方向

      早在2011年,《中国动漫产业发展报告》中就已经指出:中国已取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动画生产大国,并且随着相关领域的发展,我国包括3D手段在内的动画制作技术也在不断进步。但是迄今为止,国内动画市场上还并未出现一个像国外“迪士尼”“皮克斯”一般响当当的动画品牌,这也是国产3D动画电影难以获取大规模收益的主要原因之一。

      品牌的建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虽然目前国内并没有出现享誉全球的动画品牌,但是已经有越来越多动画企业注意到了品牌的力量,并开始制定品牌战略。匡宇奇就是其中一个。他告诉记者,“动画产业是一个周期性很长的产业,动画品牌的树立需要一个过程,但一旦品牌树立起来,后面获取利润的机会便会增多。”据他介绍,青青树公司已经将资金的回收都制定成了品牌的计划,在这个计划里,《魁拔》不是一个单纯的电影,而是一个品牌项目。“如果仅仅考虑电影票房,离收回成本还有一定距离,但是从品牌的孵化以及大的发展方向来说,《魁拔》完美地完成了任务。”匡宇奇很自信地说道。《昆塔:盒子总动员》(以下简称《昆塔》)的导演李炼也表示,就目前国内的市场情况来看,单靠票房想要收回《昆塔》的全部制作成本非常困难,不过除了国内票房,《昆塔》还将依靠海外市场与衍生品市场,在《昆塔》的品牌打响之后,团队有信心收回投资成本。

      由于我国本土动画市场不成熟的现状,不论是投资方还是制作团队,都对“以我国现有的技术水平可以创造出高质量的3D动画电影”这一命题抱着怀疑的态度,这便是阻碍我国原创动画品牌建立以及大规模赢利的一大因素。在被问及制作过程中遭遇的困难时,李炼回答说,在《昆塔》的制作初始,他们便定下了做一部国内还没有人尝试的、无限接近好莱坞制作水准的、高质量的3D动画电影的目标,但那时几乎团队所有的人都抱着怀疑的态度,觉得做成那样的水准没有可能,因而对修改和挑战都很排斥,那个时期便成为《昆塔》最为艰难的阶段。匡宇奇在接受采访时也提到了这一问题,“即使我们团队确信自己能制作出较高水准的动画,但是在《魁拔》第一部出产之前,别人是不会相信的,所以我们必须拿出一定的成果来说服投资商。”

      值得肯定的是,为了追求更逼真、完美的视听效果从而树立企业品牌,很多动画电影制作团队都在进行包括3D立体效果制作在内的技术层面的积极探索与创新,观众也能越来越多地在国产3D动画电影中找寻到原创的痕迹。例如,《昆塔》在制作过程中采用了部分场景实拍与CG角色相结合的模式,再加上由于是立体拍摄,没有任何现成的技术可以使用,为此,他们自主研发了整个拍摄制作设备和流程。而《魁拔2》则率先挑战二维平面图像转3D的技术难题,而这项技术在国内外都是非常罕见的。

      “但是说到底,3D技术只是一种形式,是现代技术的一项附加值,我国3D动画的前景还是与动画的剧情以及制作技术的精美度更具关联性。”匡宇奇告诉记者,“在我看来,国产动画品牌的建立没有诀窍,每个环节都不能缺少,有时候观众认为,这部动画别的地方都挺好,就是剧情不够吸引人,没有兴趣看下去。也可能会有人认为,这部动画故事性很强,但是做成这样子根本看不下去。甚至有可能会说,‘这个动画的人设造型我不喜欢,不爱看。’一些基本的元素会把很多观众排斥在外。”他表示,品牌的建立需要每一个环节都成功。

      看内容:讲好故事是核心要义

      国产3D动画电影从技术上来说虽然与国外3D动画电影存在一定差距,但是要实现动画的良性发展,最关键的仍是讲好故事。对于观众来说,观赏的视觉体验是一方面,观赏的故事体验则是更为重要的一面。

      王雷告诉记者,“只要有好故事,能把故事讲好,能感染观众,动画片是不是立体的一点都不重要。动画首先是艺术,是指向人心的,不是技术的堆砌。”在立体电影方面,不少人都迷信技术,但对于动画来说,只要故事好、艺术质量高,技术上的简化或瑕疵观众可能根本不会注意到或者很容易就谅解。故事不好,即使技术再好也没用。

      在如何能讲好故事方面,李剑平认为,“故事其实是一种题材,能讲得非常好,也可能讲得很不好,关键在于如何去讲。”他说,目前中国动画市场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观众习惯了看国外的作品,对中国的作品没有信心,动画需要时间让观众改变态度,需要让故事中传达的东西被人接受和感动。“在创作上,要改变太自我而不关心市场和观众的方式。也不能看别人做什么我们也做什么,而要做出自己的特色,要让外国观众看到中国人对待生活的态度,也就是中国的价值观。”他说道。

      在故事题材上,李剑平表示有两种类型比较容易创新,一是大家都想做而还没有做的经典故事,二是全新的、挖掘现实的故事。“国外有很多这样的片子,但是我们却在逃避现实。我们会担心能不能讲,是否能讲好。”他认为首先创作者要有热情,自己想做、喜欢做就做,然后再考虑如何让观众喜欢,去分析观众喜欢什么,如何表现出来。“真正有水平的导演是自信自己的东西能令观众喜欢,能引导观众的。”

    本贴最后由 墨恋 于 2013-08-27 14:05 编辑过。

    举报 回复

    # 129楼

  • 墨恋发表于2013-08-30 15:09|

    原载羊城晚报2013-8-28

      第五届漫博会前天在东莞闭幕。据报道,这次漫博会在五天内有超过60万人次入场参观或参与,较上届增加了4万人次,看来动漫行业的热度有增无减。

      然而,漫博会参与者众,并不意味着我国动漫的优质品多。就在漫博会开始时,羊城晚报记者在现场采访了动漫界人士,他们对动漫的总体评价是“国产动漫产量大却仍难成气候”。

      据介绍,近年来国内动漫行业呈井喷式发展,2012年,中国动漫年产量超过22万分钟,是日本的两倍多。

      按照这样的规模,中国似乎已成世界第一动漫大国。但内行人都知道,数量往往只是数字,与强大未必成正比。现在,真正的动漫强国还是日本。日本的动漫已成第三大产业,占GDP的比重超过10%,向世界输出60%的动漫作品。如果有哪个国家对日本的动漫一哥地位不服气,那也应该是美国,还轮不到中国。

      业内人士认为,中国的动漫作品绝大多数只能迎合儿童的口味,甚至有不少国产动漫受到了70后、80后家长的抵制,原因是这一批家长深受国外经典动漫的影响,认为国产动漫仍处于质量比较低劣的阶段。(见羊城晚报08月23日的相关报道)

      量多不强的原因,说起来无非是投资少、市场窄、技术落后、版权意识差、原创作品不给力等等,而纵有千条理由,最主要还是创作问题。那么,创作的主要问题又在哪里?

      从动漫受众目标上,中国大陆的动漫作品的目标人群显然过于单一,要么太幼稚,要么太“早熟”。

      说幼稚,是指只把目标锁定在儿童特点上,把数量庞大的大人排除在外。而在中国的家庭关系中,大人还掌控着子女、尤其是年幼子女的阅读观看大权,讨好小孩,往往要先讨好大人。而最理想的状态,是父母带着小孩共同观赏。作品不懂得“团结父母的力量”,除了失去大人观众,还可能让小孩失去来自父母的观看鼓励。

      说“早熟”,则是制作者试图让儿童接受宏大的政治叙事,比如《西柏坡》、《智取威虎山》、《红色传奇》等等。这些讲大道理的宏大叙事,又如何契合涉世未深、懂事不多的儿童?

      而在这方面,无论是日本还是美国,大部分的动漫都是老少咸宜的。像日本动画片《千与千寻》,你很难说它究竟是儿童动画还是成人动画,但都不妨碍儿童成人都喜欢它。而美国《猫与老鼠》、《功夫熊猫》等动画片,它们的风趣幽默更是老少“通杀”—欢笑是最好的美容品,谁愿意错过放飞心情的机会?

      相对于指向目标单一化,我们动漫的更大问题,还是创作题材的狭窄和想象力的缺失:爱情不可多,悲观不能有,甚至可能绊倒在头发的颜色上:据说被指严重模仿日本动画《棋魂》的某动画作品,就曾因为发色太鲜艳,有教导小孩染发和男女主角对望太多的“不良倾向”,一度被禁止播放。于是为了能“安全过关”,我们的动漫选材与影视一样,只能更多地面向古典名著。

      儿童作品本来就应该有更大的想象空间和幽默趣味,一旦到了“下笔如有绳”,要规避太多的禁区,要板着脸孔说教,怎能避免老少咸不宜的结果?

      尽管在动漫技术上,我们还落后于美国和日本,但技术好赶意识不好赶,因为技术可以引进,而意识的障碍却难以搬动。

      由于看到动漫市场充满无限的商机,这些年来,许多中国人都涌进了动漫行业。但几年过去后,许多人眼看钱烧了大把铁只打了一半,又不敢轻易熄火,只能在进退不得的谷地里耗着。因此,别看第五届漫博会上人头涌涌,只要动漫的创作“心魔”无法驱除,都难以改变一头热的尴尬状况。 本贴最后由 墨恋 于 2013-08-30 15:10 编辑过。

    举报 回复

    # 130楼

  • 墨恋发表于2013-09-12 09:28|

    2013年09月10日08:20    来源:中国企业报    手机看新闻

        一个72岁的日本老人将要退休的消息,居然让许多中国人心中涌起了无限的离愁。他就是创作了《风之谷》、《千与千寻》、《哈尔的移动城堡》等作品的一代动漫大师宫崎骏。

      与失去大师所带来的寂寥相比,笼罩中国动漫界更多是大师尚未出现的寂寥。就像没有博大精深的中华武术,就不会有传承不息武侠精神一样,没有发达的日本动漫产业,也就不会产生宫崎骏这样的动漫大师。

      中国缺少的不仅是动漫大师,更是动漫产业的繁荣。

      失去资本力量的引领,让国产动漫缺少能够和观众产生心灵感应的作品。在动漫艺术创作人员过分“自我”的情结中,部分动漫产品沦为了创作人员“自娱自乐”的玩具。而片面要求“教育意义”审查制度直接导致越是低龄化,越是有显性的教育意义的作品越容易通过,而这样情感上肤浅的作品很难引起消费者的共鸣。

      很明显,宫崎骏并不是一个技术派。在精美的画面之下,真正撞击千千万万影迷心灵的,是宫崎骏所演绎出的他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切思考。正是那种对现代文明和自然世界矛盾冲突中的人类普遍情绪的艺术化表达,让他的作品充满了魔力。

      事实上,没有什么会比资本更理解市场,即使是在探索人们精神需求的层面,资本也可以通过试错的方式,发现和发掘人们的内心渴望,从而为艺术品的创作找到方向。

      中国动漫曾经有过和玩具企业结缘的“美好时光”。奥飞动漫、星杰玩具、智乐堡儿童玩具等品牌玩具企业,都不同程度地涉足动漫文化产业。尽管这种由玩具企业牵动的市场化,不可避免地有着玩具企业“品牌宣传”的痕迹,但毕竟其更多要考虑观众的欣赏需求,以获取其所需要的市场价值。但令人遗憾的是,由于全球金融风暴后,中国玩具企业本身度日艰难,中国动漫行业这种“半市场化”过程也中断了。

      按长度进行补贴的制度,产生了劣币驱逐劣币的恶果。自2004年开始对动漫产业进行补贴后,至今已经9年时间。目前按分钟进行补贴的方式,变成了动漫企业不断生产粗糙作品的诱因,导致大量垃圾产品的产生。动漫公司之间的竞争异化为向政府争取补贴的行为,产品质量意识、品牌意识大打折扣。号称1200万元巨制的《戚继光英雄传》,更以“投资了千万元却做出了Flash水平”饱受诟病。

      日本对动漫产业的“补贴”是由政府出资购买动漫产品的版权,无偿向不发达国家输出。只有那些优秀的、能够代表日本文化和理念的动漫产品,才能够获得政府订单,由此,促进了日本动漫企业的精品意识。

      目前,动漫产业占日本GDP总量超过10%,已经成为日本第三大产业;尽管中国生产的动漫产品长度已经占全世界的1/3,但85%的中国动漫企业却处于亏损状态。知识产权保护不利,是造成我国动漫企业亏损的重要原因之一。

      众所周知,动漫企业的主要经济收入来自动漫的衍生商品,但国动漫企业在衍生品控制力上极弱。以目前国产动漫中最为知名的喜羊羊为例,尽管关于喜羊羊等卡通系列人物的产品占据了同类动漫商品一半的市场,但市面上80%的喜羊羊衍生产品为盗版。喜羊羊的动漫开发者最终只好授权给迪士尼公司来进行衍生品开发运营。

      对比之下,日美等国对于动漫产品知识产权的保护则是全方位的。曾经有一个美国的幼儿园在没有得到授权的情况下,把迪士尼的动漫形象画在墙上,结果被迪士尼公司告上法庭。

      动漫产业是一个投入大、风险高的行业,政府需要做的是培育一个能够让动漫企业“赚钱”的环境,而不是用直接“给钱”方式把动漫企业引上靠“套取补贴”牟利的歧路。在文化更加开放的大背景下,一个能够产生莫言的国度,想来也一定能够产生宫崎骏。

    本贴最后由 墨恋 于 2013-09-12 09:30 编辑过。

    举报 回复

    # 131楼

  • 墨恋发表于2013-09-17 14:03|

    (2013-09-16 15:25:46) 转自新浪博客
        宫崎骏,这个日本人名字中的三个汉字拆开就充满了神奇。宫,顶级建筑,与皇室相关叫皇宫,与神仙相关叫天宫,与宗教相关雍和宫、碧霞宫,与公众相关叫少年宫、劳动宫;崎,山路不平起伏为崎,转折为岖;骏,好马,快马。一匹由宫中出来踏上崎岖之路的好马,宫崎骏的名字就好像一部由他创作的童话电影。

        不追求形似追求神似,追求夸张乃至变形,以简单的手法表现复杂的情感,继而释放目的,可称之漫画。今人所说的漫画不过百年,民国初,郑振铎先生将丰子恺先生的公众喜闻乐见的独特绘画称之为漫画,由此漫画开始在中国蔓延。然而日本漫画历史较早,著名的日本浮世绘就充满了漫画夸张的因素。

        把漫画无缝隙联动起来,就产生了动画。凡儿童都对动画片痴迷。日本是动画片大国,而且作品独树一帜,票房也极佳。美国人的动画片多追求高科技,看了也让人大呼过瘾。只是我们自己的动画片,思来想去,还是《黑猫警长》记忆深刻些,一身正气的一个圆脸黑猫天天办案。

        宫崎骏以其《起风了》作为封山之作,让多少人为此叹息。美国的《时代周刊》曾评价他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人,而宫崎骏本人却每天小心翼翼地过马路,对着空屋子问好,他以他不同凡人的思想替凡人们思索,往往几年才出一部作品。让人不可思议的是宫崎骏作品具有强烈的日本风格,可它不分国界,没有文化屏障,在各国受到一致好评。而当美国人2003年把奥斯卡颁给他时,他拒绝出席,他说:“我不想参观一个肆意轰炸伊拉克的国家。” 宫崎骏向往自然与和平,只有你注意到这一点,才能懂得他的所有创作及行为,才能感到他作品的美感与力量。

    有强烈的日本风格,可它不分国界,没有文化屏障,在各国受到一致好评。而当美国人2003年把奥斯卡颁给他时,他拒绝出席,他说:“我不想参观一个肆意轰炸伊拉克的国家。” 宫崎骏向往自然与和平,只有你注意到这一点,才能懂得他的所有创作及行为,才能感到他作品的美感与力量。 本贴最后由 墨恋 于 2013-09-17 14:08 编辑过。

    举报 回复

    # 132楼

  • 墨恋发表于2013-09-23 16:06|

    2013-09-22 16:56 来源:中国艺术报 我有话说


      “出没”这个词用在动画片片名上,以前从未有过。这个词对于小朋友来说甚至是个生僻词,他们往往更熟悉“出现”。用较为生僻的词作为片名有个风险,就是会增加动画片与观众的距离,让人感到不亲切,但同时它也有个优势,就是会激发一定的观看兴趣。什么是出没呢?熊怎么出没的?小朋友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了动画所营造的世界中。

      另外,像《熊出没》这样用主谓结构短语做片名,也是很少见的。此前绝大部分动画片名都是偏正结构或者并列结构的,抑或是一个单独的名词短语,比如《哪吒传奇》(偏正结构) 、《喜羊羊与灰太狼》 (并列结构) 、 《美猴王》 (单独名词)等等。所以,《熊出没》的名字是这部影片能迅速火起来的一个容易被人忽视的原因,因为它的确够别致。

      但是笔者对这部动画的夸赞或许也就到此为止了。因为当笔者带着强烈的好奇心,想看看熊是如何出没的故事的时候,却发现这其实是一个人出没在森林里与熊进行斗争的故事。影片披着环保主义的外衣,却在行暴力整人之实。因为如果是真正的环保,一定要让观众了解到失去大自然的痛——比如《风之谷》——从而发自内心地感到应该去保护自然,而不是简单地把砍树等价于破坏自然,然后在这顶冠冕堂皇的帽子下让熊和人完成一场无休止的地盘之争。我们在《熊出没》里感受不到失去自然的痛,更别提对大自然的爱,反而被双方的滑稽甚至有些低俗的表演吸引去了全部的注意力。因此《熊出没》实际上并不是一部环保题材的影片。

      那么《熊出没》是一部什么题材的影片呢?就是两个字“对抗”。它的人物形象是编剧理论中典型的扁形人物,即影片的目的不是让角色在性格或者认识上有什么改变,而是保持一成不变,将其个性中的某一两个特点放大,靠突出这些个性化的性格形成戏剧冲突。光头强是坏人,他就一坏到底,动机坏、行为坏、态度坏,当然他的结局对他来说也总是“坏”的;而熊大和熊二两个角色是作为正面形象、俗称的“好人”出现的,他们憨厚善良,头脑简单,但在对付光头强时也经常冒出些鬼点子。

      通过扁形人物完成对抗母题的影片并不少见。比如外国的《蓝精灵》《猫和老鼠》,中国的《喜羊羊与灰太狼》等等,这其中大抵分为三类:一类是像《猫和老鼠》这样个体与个体的对抗,突出的是个体的智慧;一类是像喜羊羊或者蓝精灵这样群体与个体的对抗,突出的是群体中个体的智慧以及群体内部各种关系的发展;还有一类比较少见,是群体与群体的对抗,一般具有史诗般复杂的剧情,突出的是群体战略及其内部关系。前两类影片在故事设置上有循环和可预测的特点,即每一集都是在完成一个新的对抗,有可能是在新的环境下,有可能加入新的临时性人物,总之过程是有千差万别的,但是结局往往是注定的。影片就是在结局的注定预期下,完成一个未知的过程。这种重复的结构本身是有幽默感的,一个小丑无论怎样努力最终都是自食其果,这难道不有趣么?只不过因为这类影片太多、太常见了,所以它结构本身的那种幽默感已经逐渐被人们所忽略,更多的创意要在过程中来实施和展现。

      《熊出没》就属于第一类。只有熊大和熊二,作为群像是不够的,他们可以被理解为有着互补性格的一个人,在与另一个个体——光头强对抗。但是和这类影片的经典《猫和老鼠》相比,《熊出没》在对抗的设置上还有不小的差距。从人物上说,《猫和老鼠》是以弱胜强的对抗设置。老鼠是可爱但弱小的,猫则身材高大、牙尖爪利,人们天生就会对弱小的事物有一种怜悯感,所以猫和老鼠的对抗是建立在观众这样一种心理预期上完成的。《熊出没》里弱小的一方本应是人,从身材上看,熊无论如何都不应该害怕光头强,一个正常人也无论如何都不该追着两只熊去打架,所以这部影片没有很好地营造出观众对主人公的一种关照和怜悯感,观众完全是在一场其实并不太成立的对抗中哈哈笑而已。更何况影片对两只熊的设定,不仅身材魁梧,还有两个大大的眼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士生海贝告诉笔者,她第一眼看到这样的熊,还以为他们是贼,因为那种眼圈完全就是贼人的经典设定。笔者认为,如果一开始两只熊就被设定成Q版的,或者像维尼熊那样身材矮小、声音柔软,或许结果会大不相同。

      而从对抗手段上说,《猫和老鼠》是借助生活道具完成对抗,格外重视突出人物的身体形变想象,让观众感到原来身边的东西可以在动画中有如此的妙用。《熊出没》的故事则发生在丛林中,本来就离现实生活很远,认同感就比较低,再加上光头强动辄使用枪支、炮弹、电锯等机械来实施对抗,更加拉大了影片与观众间的距离。《猫和老鼠》是没有对白的,完全靠动作来推动剧情,但是《熊出没》是有对话的,从语言上也有一种对抗,但前不久一些媒体已经统计过短短10分钟的动画竟含有21句脏话,语言暴力现象极为严重。因此我们看到,《熊出没》的对抗完全是暴力属性的。比如在《熊出没之环球大冒险》第56集《烟花舞蹈》中,光头强竟然拿着点燃的烟花朝着两只熊喷射,还把一个爆竹扔到一只熊的脸上,笔者认为这种暴力行为在动画片中出现是极不合适的,小孩子很容易模仿并造成无法挽回的伤害。

      对抗母题的影片不是不能做,但要有个度。把对抗等同于整人,以互相算计、互相对骂、互相伤害、互设陷阱的整人文化为噱头,博取观众的眼球,这无疑是以牺牲社会效益为代价换取商业利益。这样的影片越火,对社会的危害越大。观众在观看时或许会发笑,但是笑完不会有任何心灵收获。国产动画,莫让整人文化出没。(宋磊)

    本贴最后由 墨恋 于 2013-09-23 16:09 编辑过。

    举报 回复

    # 133楼

  • 放大镜发表于2013-09-23 16:25|

    光头强有点像唱《东北人个个都是活雷锋》的网络歌手雪村。三D技术里面出打闹,还是有新鲜感的。

    举报 回复

    # 134楼

  • 墨恋发表于2013-09-30 10:48|

    2013年09月29日14:40    来源:羊城晚报    手机看新闻

      9月28日,第六届中国国际漫画节开幕式暨第10届中国动漫金龙奖颁奖典礼在广州中山纪念堂举行,中国动漫金龙奖、动漫版权交易会、中国漫画家大会、中国国际漫画节展会等一系列精彩活动轮番登场。

      中国国际漫画节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和广东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是目前国内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国际性漫画产业盛会。

      为此,羊城晚报记者专访中国动漫金龙奖发起人金城,听他谈谈目前国内的动漫现状。不久前,日本动漫大师宫崎骏宣布退休引得小伙伴们纷纷叹息。那么,不久的将来,中国会有我们自己的宫崎骏吗?

      ——中国动漫金龙奖发起人金城专访

      本土漫画作者稀缺

      羊城晚报:金龙奖已经做到第十届,为什么会想办这个奖,当时中国的漫画处在怎样的状况?

      金城:那时候国家还没有正式开始扶持动画和漫画,读者和电视观众对动画、漫画的需求非常大,日本漫画被大量盗版引入中国,而中国本土作者非常稀缺,也得不到发展的机会。当时我就想,必须要有制造明星的机制,如果靠自己的热情一个个去培养,远不能完成振兴漫画的任务。所以我想设立一个机制,每年持续不断地打造一批新人新作,这样可以使中国原创漫画走向渐渐发展的轨道。

      羊城晚报:刚开始做有遇到什么困难?比如作者很少、投稿很少?

      金城:作为民营企业来策划筹办这样的活动,资金是大问题,但比资金还大的问题是,我们不知道哪些人能给大赛投稿。我们去大学里贴海报,做直接的宣传,或者直接点对点地去挖作者,鼓励作者把自己的作品拿来参加比赛。

      获得第一届漫画金奖的作品叫《记得》,作者是本杰明,这个作品是在作者走投无路时创作的,他各处投稿,没人采纳,觉得很绝望,漫画这条路走不了,他就去广告公司做与漫画相关的分镜头原画设计。后来我们鼓励他,有金龙奖,你是不是应该把人生重新规划?他在我们的鼓励下,把作品画完投过来,结果得了金奖,一炮打响。最初有不少这样的作品,是我们的组织者说服作者投过来的,这是当时最大的困难。

      羊城晚报:您提到本杰明到处投稿都没地方愿意发表,是不是因为当时的漫画杂志比较少?

      金城:对。漫画的平台、杂志非常少。国家有个5155工程,扶持了5本原创漫画杂志。但到那个时候,这5本杂志几乎先后关门了。从1995年到2004年,不到十年时间,这5本杂志举步维艰。不是没有读者消费市场,而是说我们的作品没有办法满足看惯了日本经典漫画的读者的要求,他们希望看到能和日本的成功漫画匹敌的作品,但中国的原创作者太薄弱。五本杂志渐渐淡出市场,“本杰明们”就没有发表的园地了。

      创作的转型升级已经来不及

      羊城晚报:本届金龙奖收到的作品质量怎么样?相比往届,今年收到的作品有没有呈现出新的特点?

      金城:第十届比以往任何一届都好,很多作者投稿参赛,包括很多院校、漫画杂志组织参赛,竞争非常激烈。举个例子,上届我们也有网络新媒体的动画和漫画,但往届的作品和传统以图书和杂志出版的作品是没区别的,你分不清网络漫画和平面出版的漫画有什么不同。但这一届特别明显,网络动画作品真的就适合在网上大量被人点击阅读,漫画也是,这些作品充分体现了互联网时代阅读的短小精悍、节奏比较快的特点。

      羊城晚报:现在的漫画杂志发展情况如何?比十年前好很多吧?

      金城:这几年发展得比较快,从表面看,漫画杂志市场已经比较繁荣。但我做了20多年出版人,有一种隐忧。国内近5年整个平面出版大萧条的背景下,唯有动漫和青春文学这些杂志大行其道,而且越来越风光,越来越多出版商来投资做动漫杂志,但我今年非常强烈地感受到,中国漫画杂志的表面繁荣,应该是昙花一现,杂志的寒冬可能马上就会来。因为下一代读者不再通过纸质杂志来看漫画,在杂志出版表面强劲的背后,寒流已经来袭。

      我们这届的“中国漫画家大会”大胆地推出一个主题:“漫画会消亡吗?”这是所有漫画人都不愿意面对的主题,很多人甚至避之不及,甚至反感。但我们把大家最反感、最害怕的一句话提出来,是希望大家正视在互联网时代,漫画究竟该怎么发展?是把平面出版的漫画移植到互联网上?还是凤凰涅槃、重新再生?如果再不戳破这层窗户纸,漫画创作的转型升级已经来不及了。

      与日美的差距主要在编剧

      羊城晚报:我国的动漫跟美国、日本存在的差距主要在哪些方面?国内好像没有太成功的动漫形象,喜羊羊也许算一个,但很多人觉得它的形象丑。

      金城:喜羊羊现在成功了,中国人把对动画的期望值都放在这部作品里,显然这是它不能承受的。《喜羊羊》是给儿童看的动画,要说这个动画的好与坏,要站在儿童动画的角度来评判,不能跟梦工厂的“功夫熊猫”去匹敌,人家是成人动画。不要给《喜羊羊》的成功太多的拔高,这只是一个类型的成功。

      目前我们跟日美的差距主要在编剧。我们的动画编剧还是比较老套、说教,仍然缺乏鲜活感、生活细节、有趣的内容不够,过于刻板。

      中国动画是个畸形的怪胎

      羊城晚报:不久前宫崎骏宣布退休,为什么我们没有类似这样的人物出现?

      金城:中国动漫目前还没有到大师的时代,也许可能还要再过十年、二十年,但肯定是要一步步走过去的。日本的动画和漫画这么强,当年也是一笔一划画出来的。包括香港的漫画,黄玉郎、马荣成他们,也都提出口号“画出彩虹”,实际上他们也是活生生在香港画出了具有香港特色、非常独特的香港漫画。还有台湾的《老夫子》,是华人非常经典的一部作品。这就是我们的标杆,我们也会产生自己的大师,只是需要过程。

      羊城晚报:但中国目前似乎没有宫崎骏做的这种动画类型,无论是大人和小孩都可以看,都爱看。

      金城:这里边有体制问题在,动画通过什么和观众见面?通过电视台连续播出。电视台采购怎样的动画,决定动画公司创作什么样的动画。电视台对动画的认知局限在少儿层面,基本上是少儿频道才有动画可看,这就导致中国数千家的动画公司,千篇一律地在工作室画低幼的动画造型,这是中国的奇观,中国动画在世界上就是个畸形的怪胎。

      羊城晚报:没有办法解决吗?

      金城:我个人的建议是不要把动画寄希望于电视台播出,必须要瞄准新媒体,比方视频网站,未来的手机和新媒体阅读,人们也需要大量的动画。我们现在开始筹谋面向新媒体播出的动画片,才能赢得未来。电视这个媒体也许会消亡的,还继续盯着传统的电视频道、死死地跟他们捆绑在一起,等于你的动画也跟着他消亡了。

      羊城晚报:现在很多大学新开动漫专业,您是怎么看的?

      金城:真正的名家大师,没几个是真正科班培养出来的。像日本的漫画之父手冢治虫,他念了8年医学博士,最后转行做漫画。我本人过去画连环画,也都是自学的,不是在学院里学的。大学的定位还是应该完成基础教育,真正要成为一个出色的创作人,只能靠个人,不能靠院校。

      台湾漫画    

      让更多人享受到

      “老夫子”带来的欢笑

      ——老夫子第二代创作人王泽专访

      羊城晚报:能不能说说您的个人经历?您是大学建筑系的教授,为什么又会继承了父亲的事业,也画老夫子漫画?

      王泽:我在天津出生,后来在香港求学,中学后到美国进修深造,研究所毕业后从事建筑教学的工作。从此以建筑创作为乐,浸淫在艺术建筑概念的国度,包括大型立体塑型与绘画。

      过去三十多年的时光,我除了教学,就是艺术创作,以及参与特殊的建筑设计案。后来因为家父(注:父亲本名王家禧,以我的名字王泽为笔名画老夫子漫画)年纪渐长,我来到台湾,成立漫画工作室,毅然接下父亲的棒子。除了本行建筑及艺术工作外,也让老夫子的幽默与欢乐永续传承给更多读者。

      羊城晚报:您从小就爱看漫画吗?能否跟读者谈谈,您记忆中,父亲是怎么画老夫子的?

      王泽:当年我并不明白父亲以画漫画养家的辛酸,别人都奇怪地问,为什么你爸爸不用上班,好像也不用下班?他是干什么的?我回答说,他是画公仔的。每次被人问起,都觉得很尴尬,觉得这是很难以启齿的事。现在89岁的父亲定居在美国,我鼓励他继续画画,一是帮助脑部运作,二是画漫画让他永保年轻、充满活力。

      羊城晚报:您是什么时候开始画老夫子漫画的?您父亲好像曾不希望你们画漫画?

      王泽:我从小看着父亲画漫画,很喜欢随心所欲地涂鸦,所以也拿起了画笔。长大后,我离开香港赴美留学攻读建筑,自此踏入艺术之门,为建筑艺术深深着迷。

      任何家长都会感觉画画会养不活自己儿女的,可是我们兄弟六人,都遗传了他的基因,现在每个都在从事有关艺术漫画创作的工作。想当年,家父因为要养活家人,只想多赚点外快,不管是白天或夜间都埋首画漫画,创作的过程不但艰辛,也没有固定的收入,这大概是家父不希望我们从事艺术创作的原因。

      羊城晚报:继承您父亲的创作时,您有加入哪些个人的创新元素?

      王泽:家父是漫画天才,我不认为自己可以承袭甚至是超越父亲在漫画创作方面的表现,之所以接替父亲的漫画创作工作,是因为我想将一部好的漫画作品持续出版,并加入多媒体创作,让漫画更多元化,也让更多人能享受到“老夫子”带来的欢笑与阅读乐趣。

      羊城晚报:老夫子五十周年了,您认为大家喜爱它的原因是什么?在您心里,老夫子是个怎样的形象?

      王泽:除了“老夫子”奇特的造型、丰富的表情、动作及多变的创作题材,老夫子是以一个市井小民的角色去反映一般人现实生活中可能遭遇到的种种挫折,读者可以透过看漫画的眼睛,抒解部分生活中无解的压力,我想这也是老夫子最有魅力的地方。

      羊城晚报:2006年,您成立了老夫子哈媒体股份有限公司,从事漫画制作、出版、卡通电影及授权事务,当时的想法是怎样的?希望让老夫子这个漫画形象尝试多种跨界,能够适应时代发展?

      王泽:老夫子的个性是中国人的“漫画化”,他有长远的文化意义,却又随着时间的推移,要面临新的时代。关于未来老夫子的发展,可以确定的是,老夫子永远不会被限制在某种逻辑中,它可以是漫画,也可以是网络游戏、电子书、3D电影;唯一不变的是,《老夫子》始终会是带给读者愉快心情的幽默源泉,而成立公司工作室则可让更多有漫画热情的年轻人参与及发挥与创作。

      羊城晚报:您对大陆的漫画现状了解吗?能否谈谈您的印象?

      王泽:我对大陆充满朝气的漫画环境感到兴奋,漫画的表现也逐渐成熟又多元,人才济济。漫画是今日生活中媒介的一种,除了小说、文学、电影、动画外,漫画是重要的表现手法,而且创作速度也比其他手法更快。

      苍田芳美:

      每一部漫画就是一颗水滴

      汇集后才是川流

      日本漫画  

      9月27日晚,知名华人漫画《老夫子》第二代作家王泽与日本著名漫画家苍田芳美在广州图书馆新馆与动漫爱好者零距离接触。

      讲座中,苍田芳美以其擅长的美食漫画为例,向广大动漫爱好者分享日本的类型漫画。仓田芳美是京都造型艺术大学教授,代表作有《厨房小天王》,这部漫画讲的是有关料理的故事。他幽默地说,就连日本人也知道“食在广州”,因此来到广州感觉很兴奋,希望能有机会尽情享受广州美食。

      1960年代,苍田芳美开始看漫画,那时的他很迷《少年》、《冒险王》、《我们》这类漫画月刊,感觉非常有趣,与此同时,日本的漫画周刊也开始发行。不过,现在回想起来,他说那时候看的大部分是不合常理、内容荒唐的漫画,但对于小孩来说,总是引颈期盼每月一次、每周一次的发行日,常常是从书店买回家的途中,就迫不及待地拆封阅读。

      苍田芳美说,《铁臂阿童木》、《铁人28号》、《彩虹假面》这类漫画都很受小孩欢迎,同样受欢迎的还有《豆沙公主》、《可乐饼五元之助》这类名称中就有食物的漫画。“因为当时的物质条件不好,大家经常肚子饿,经常是一早起床就想今天的早餐要吃什么,吃完午饭后想的又是晚饭时什么?整天都想着吃。吃饱就是当时的梦想,而漫画实现了我们这个梦想。”《小太的关东煮》、《国松先生的拉面》、《Q太郎的大碗米饭》……这类漫画中出现的各种料理,让看漫画的小孩在阅读中获得了饱腹感。“在那一无所有的时代,漫画给了我们梦想跟希望,甚至让我们在幻想中填饱肚子。”

      1964年,日本举办东京奥运会,开始进入经济高速成长时期,在这个时期,日本开始出现棒球及拳击等运动漫画。漫画中登场的人物虽然不一定跟奥运有关,但都是以棒球、拳击等运动为舞台,讲述输家和赢家的故事,其中主要以胜者作为描述中心。苍田芳美说,这也是因为社会环境发生了改变,“原本什么都没有的时代,转变成了只要努力,就会有收获的时代。只要比其他人更加努力,就能拥有比其他人更高级的享受。”

      这时,有关饮食的漫画也开始发生变化,能让小孩产生饱腹感的漫画时代,已经过去了。美食漫画的先驱《料理人味平》讲的是一位年轻人立志成为料理人,通过料理对决比赛而获得成长的故事。在此之前,日本的饮食漫画只是单纯地满足饱腹之感,这部漫画加入了料理的元素。其后,高级料理、使用稀有食材的超高级料理,出现在漫画《美食大战》中,通过这部漫画,读者不仅能了解日本甚至是全世界的珍贵食材。也就是这个时候,苍田芳美开始创作漫画《厨房小天王》。

      东京奥运会举办30年后,经济高速成长时代所产生的泡沫经济开始破灭,受此波及,出版界一片颓靡,但漫画依旧受到人们的欢迎,而社会的不景气反而激发出更多新的创意。美食漫画从超高级的食材转向一般领域,由花费多的外食转为省钱的内食。如今的美食漫画,不仅只是料理,范围还扩大到酒类、咖啡、甜食等等,以待酒师、咖啡师、甜点师为主的漫画层出不穷。甚至不仅仅是故事的描写,还出现了饮食资讯类的漫画。

      苍田芳美说,美食漫画虽然本是为了满足饥饿的孩子而创作的,如今却早已成为日本漫画的一大支柱,今后肯定还会继续进化。“每一部漫画就是一颗水滴,作品汇集后才是真正的川流,而我的漫画《厨房小天王》也不过是其中的一滴水,只要有读者为这一滴水而感动,我就会继续画下去。”苍田芳美说。

    本贴最后由 墨恋 于 2013-09-30 10:57 编辑过。

    举报 回复

    # 135楼

  • 墨恋发表于2013-10-03 16:47|

    时间:2013-09-30 14:09 来源:中国动漫产业网


    据统计,2012年共有33部国产动画片获得了公映许可证,创造了4.7亿元人民币的票房。2013年国产动画片再度发力,《喜羊羊与灰太狼5》票房过亿元,《洛克王国Ⅱ》票房超过6800万元。暑期档,动画片制作者更是纷纷拿出看家本领,《我爱灰太狼2》、《终极大冒险》、《我是狼》、《开心超人》、《赛尔号3》等10部国产动画片扎堆上映,为观众展示出一个个神奇的梦想国度。

    如此之多的国产动画片有的脱胎于儿童游戏,有的取材于同名电视动画,还有的则是过往电影的续集。数量虽多,但类型和内容却显得有些单一趋同,风格区分度不高。比如《喜羊羊与灰太狼》里的狼永远吃不着羊,反被羊愚弄;《熊出没》里的猎人总是打不着狗熊,却被狗熊耍得团团转。艺术美拒绝重复,无论是在形式上,还是在思想内涵上,题材类似、内容趋同都容易造成审美疲劳。而太多的冒险、奇遇对儿童的成长也会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

    值得重视的是,国产动画片中鲜有中国元素的呈现。无论是《洛克帝国》《魁拔》《摩尔庄园》《昆塔:盒子总动员》等片名的选取,还是元泱境界、门索岛、星星球等影片故事背景的设置,还是基斯卡王、迈尔斯、蒙塔、艾里逊等主人公名字的设定,抑或城堡、庄园等场景画风的选择,都或多或少带有美、日文化元素的影子。更有甚者,《昆塔:盒子总动员》在今年杭州国际动漫节亮相时,预告片的配音和字幕全都是英文的。片方表示,他们希望观众乍一看,看不出这是一部国产动画片。由于优秀国产动画片的缺席,长久以来,影院和观众已经对美、日动画片形成了依赖,他们惯性地认为国产动画片就是不好看,这也是一些主创不愿暴露自己的片子为国产片的原因。其次,国产动画片从画风到内容都跟风美、日,这也是制作方为规避市场风险的无奈之举。

    然而,缺乏原创、一味模仿终究不是长久之计。在世界动画片市场上,“花木兰”“中国功夫”“熊猫”,甚至“三国”等中国元素已屡屡为好莱坞以及日本动画片所用,作为一种营销的噱头来表现他们国家的思想文化。这种现象应该引起中国动画片制作者的警惕。动画片不仅要给孩子们带来愉悦的视听享受,同时亦会影响一代人的精神世界。我们必须直面当下中国动画片的创作缺憾,提高原创力,增加民族特色,用丰富多彩、类型多样且具有深厚中国文化底蕴的优秀动画片吸引当下青少年的关注,影响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导他们的审美取向,给他们带来归属感、自豪感。

    举报 回复

    # 136楼

  • 墨恋发表于2013-10-03 16:47|

    动画片

    本贴最后由 墨恋 于 2013-10-03 16:59 编辑过。

    举报 回复

    # 137楼

  • 墨恋发表于2013-10-14 18:43|

    2013年10月10日08:49    来源:中国青年报   
      国庆期间大片接连上映,然而能让孩子们走进影院的国产动画电影极少。除了一部名为《81号农场之保卫麦咭》的国产动画片低调上映外,只有一部好莱坞梦工场的《极速蜗牛》。原本要上映的《我是狼》等国产儿童片纷纷退出该档。

      日前,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搜狐网对3085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56.3%的受访者关注国产动画片的发展。对于国产动画片目前的发展状况,64.7%的受访者直言并不满意,仅17.4%的受访者表示满意。

      近半数受访者觉得现在的国产动画片不好看

      调查发现,一提到国产动画片,受访者首先想到的仍然是一些“古董级”的经典作品。69.5%的受访者认为还是以前的国产动画片更吸引人。

      具体而言,在受访者印象最深的国产动画片中,排名前三的分别是《大闹天宫》(61.8%)、《葫芦兄弟》(55.7%)、《黑猫警长》(54.7%)。其他依次是:《阿凡提》(46.7%)、《哪吒》(40.6%)、《三毛流浪记》(39.2%)、《小蝌蚪找妈妈》(36.6%)、《猴子捞月》(33.0%)、《舒克和贝塔》(30.9%)等。近年来创作的动画片几乎无一入选。

      “《葫芦兄弟》出来时我还在上小学,第一次看就非常痴迷。当爷爷被蝎子精害死时我会流泪,看到七兄弟联手打败蛇精时我又会热血沸腾。那时我去音像店租了不下10次,故事高潮的地方还会不断重播……”家住广西贵港的周明丽告诉记者,《葫芦兄弟》等经典动画片让她学到了“尊老爱幼”、“齐心协力”等基本价值观。

      广东深圳市民李仁吾(化名)对以前的国产经典动画片有特殊的感情,“给我影响最大的是《神笔马良》。我当时一心想着能捡到一只神笔,把想要的玩具衣服都画出来。从那儿之后,我就经常练习画这些东西,培养了绘画的兴趣。”

      “我小时候那些国产动画片,要么有情节,要么有诗意。现在电视荧屏上被良莠不齐的国外动漫充斥后,就很难看到好的国产动画了。央视少儿频道黄金时间虽然只播国产作品,我的孩子却并不爱看,因为大多是老套路,人物动作生硬,少有让人眼前一亮的东西。”李仁吾说。

      中国传媒大学动画设计教研室主任刘大宇表示,人们之所以怀念以前的经典国产动画片,一方面是由于带有很深的感情怀旧色彩;另一方面,当时的许多动画片确实成就非凡,“制作那批优秀动画作品的大师大多成长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在传统精神和艺术审美上都有很高的造诣。但可惜的是,现在许多动画作品并没有创造性地继承以前经典动画片的艺术宝藏,很难抓住国人的眼球与内心需求。”

      调查显示,对于现在的国产动画片,近半数受访者(49.2%)觉得并不好看,仅25.4%的受访者觉得好看。

      北京电影学院副教授陈廖宇认为,无论内容还是形式,今天的中国动画比过去强多了。人们之所以对现在的动画片不满意,一是因为要求高了;二是因为小孩不掌握话语权,一直发声的都是大人。他也指出,中国动画的问题仍然很多。现在活跃在动画领域的制作者都是加工动画出身,在创意和流程的把控上缺乏精品意识,使得很多作品粗制滥造。

    【1】 本贴最后由 墨恋 于 2013-10-14 18:47 编辑过。

    举报 回复

    # 138楼

  • 吴之如发表于2013-10-17 06:17|

    [转贴]渔夫动漫的老板自杀,谁之罪?国产动画路在何方?
    1508 次点击
    9 个回复solidmate 于 2013/10/17 1:12:23 发布在 凯迪社区 > 猫眼看人
    一、自杀动画人,新闻背后的故事

        睡前例行在手机客户端上看新闻,看到了这么一条:江苏常州老板欠薪一百多万在家中自杀身亡,与浙江那许多老板或跑路或自杀的新闻比起来本没有什么,进去一看,这可不是经济新闻,因为自杀者是个51岁的动画人,叫余洛屹。于是文章就像是给中国原创动画人的悲壮祭奠,就连拖欠二十多个员工近两年工资的事实,也写成员工甘愿追随余总追求动画理想,如今老板自杀他们不因讨薪无门愤怒,反而思其为人而惋惜。

       这让我夜不能寐了。有理想是好,但是拽着一帮人不给工资地追梦就不对了。文章里他像一个艺术家,说他是画油画的,说他精益求精,让员工反复返工,所以六年多才做了两个动画作品,貌似一个电影,一个连续剧。我受文章的悲壮气氛感染,理所当然地将这位自缢的“渔夫”当成悲壮的遭现实绞杀的理想主义者。新闻后面的跟帖也莫不是如此。毕竟,国产动画就像中国足球一样是大家心头的痛,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可是记者忘掉了几个问题,首先画油画不等于艺术,这一点是最次要的。重要的,动画是艺术但不仅是平面艺术,画油画就能做好动画了吗?动画包含讲故事的艺术、声音的艺术、剪辑的艺术、动作的艺术……尤其是末一个的动作的艺术,真真是国产动画的软肋啊。同样重要的,做动画不仅是搞艺术,还是商业。精益求精可以,常态地反复返工则不行,要么是人才培养没到位,要么是生产流程有问题,要么是决策人自己不能权衡取舍。

        新闻里说二十多个员工追随他18个月,没有工资拿。记者说他们为理想,评论里网友说他们傻,我觉得他们可能是怕走了之后就更难要到之前拖欠下来的工资吧,沉没成本的心理。不管怎样,我觉得这个“渔夫”要负责任,近两年的时间付不出工资,即使不对自己负责,也该对员工负责,是不是可以暂缓一下理想主义的追求做些能维持经营的业务,是不是可以缩小规模养活一部分人?可是他无所行动,最终已死逃避。

        有意思的是,当我用渔夫动漫搜索时有了有趣的发现。有微博说该公司的动画被海外以近百万美元引进,根据自杀老总生前的专访稿得知。若真如此又何必自杀呢?再看到贴吧常州吧里早在2010年就有人骂他骗子,吹牛海外引进,实则靠政府补贴养活,给员工工资极低,加班很多。员工拉横幅讨薪。两条相抵的信息,我信后者,因为只有后者能把一切讲通,而前者的信息源还是他自己。这也为官网佐证,上面写愿景要上市云云,得政府什么什么奖,哦,神坛上的理想主义艺术家其实是个走政府路线的自吹自擂商人。

        最后我十分好奇他们仅有的两部作品,他们精益求精反复返工历数年完成的作品。搜索查看了,尽管听名字我是毫无兴趣的,一听就是50后60后弄的,停留在上个世纪的动画题材。一看,不仅题材out,画风、美术设计、影视风格,活脱脱曾经辉煌的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后期奉旨作品,没有国画或中国传统美学的神韵,却未能借鉴西方美学的透视、实感,还是纸片人!动作的设计更是惨不忍睹,连流畅都没能做到,更谈不上韵律节奏。故事就不必说了……这样的片子花钱请我看都不看,貌似曾在院线上映过,想必票房惨烈。还不知道为了送审、发片他花了多少行政成本,显然上映所得的那点补贴明摆着没能抵本,否则不至拖欠工资两年了。


    二、国产动画的困境是中国产业困境的缩影

    要市场没市场,(这里的市场指消费者、受众,渠道在下面)市场被洋货占据,洋货也的确好呀!
    要人才没人才,一方面是每年数不胜数的动画专业毕业生,一方面这些学生排在毕业就失业的前列,这其中
      不单是中国动画产业没有发展起来这么简单。就像鸡跟蛋的关系一样。
    有政策有行政,但就是没有放开管制,没有真正市场化。
    渠道被行政监管或变相隐形政策垄断控制,有了产品发行无门。
    自己掉进中国制造的恶性模式,要把成本一降再讲,便宜了还要更便宜,却不能投资研发,不能创新出奇,
      热衷于自我重复、炒冷饭、抄袭同行。
    为教育所害,创造力低地。(此点与人才一条、中国制造模式一条互有重叠,但仍值得单独提出强调。)


        对照这几点,江苏这位自杀的“渔夫”条条符合,动画产业不健康的大环境他占了——讲是讲了许多年要发展动画产业,但是和发展其他文化产业和所有非文化产业一样,用的是政策扶持、补贴的办法,监管和发行渠道则牢牢把控,那是让人缘木求鱼,这是雪中送冰,当然越扶持越畸形。

        中国制造的模式他符合了,其中有他自己选择的成分。他的工作室仍在落后地使用拷贝台生产,在如今的IT时代,软件能够提高效率无数倍,软件能够实现你能所想的匪夷所思的效果。即使是手绘动画大国日本,他们也是极大地使用软件生产。当然,国内使用拷贝台生产的动画公司举不胜举,这就要说到国内动画软件的凄惨。

        皮克斯能做出那么牛的3D动画,和他们有自己研发的3D动画软件分不开关系。日本的动画产业已经发展到大妈都能作业的程度,就像印度的大妈能码代码一样,这和日本人自己研发的动画软件分不开关系。英国的软件底子差,不适合大规模生产,所以他们定格动画做得多。法国人的三渲二动画是数一数二的。美国的那些二维动画连续剧,比如长寿冠军《辛苦森一家》,他们的制作团队总结出来的门道就跟好莱坞影业一样,市面上看到的国产动画和人家的差别之大,胜过国产电视剧与《生活大爆炸》的差距。

        中国的一些动画人,觉得会画画就能当导演做动画,或者会写故事就能当导演做动画,对视觉语言还没修炼呢,声音就更不重视了,央视那种做作配音他们还觉得很赞呢。比比日本动画的配音、配乐,美国动画的配音,人家的动画把声音去掉立马失色大半,我们的动画去了声音还稍微能看些呢。

        国内的动画公司用什么软件呢?二维动画还在用Flash。现在觉得二维没赶上,直接做三维吧,一下涌出许多做三维的,但都做得一塌糊涂。动作表演规律还没摸到,没会走就想跑,怎么可能呢?

        后面有机会的话赏析比较几个动画作品。最近吵得很响关于喜羊羊、熊出没太过暴力的问题,好像成立了联盟呼吁抵制暴力,这就跟毒奶粉、毒牛奶出来成立乳品中国队一样。

        一句话,出现问题是必然的,想这么解决问题是不可能的。出现问题必然,原因开头已经讲了。

        同样,江苏的“渔夫”走向末路是必然的。他并没有做市场化的试图和努力,只是依赖于政策扶持,却幻想通过上市融资获得资金,摆脱困境。他做的产品,毫无观众市场,还是几十年前奉旨作品的调调、题材,在技术上、艺术上跟几十年前没有进步,他的故事既没有来源于生活,更没有高于生活升为艺术,即便有市场化的愿望也注定失败。

        他也想多领域经营。比如他办了动画培训机构,可是你自己的生产水平那么落后,充分说明你没有独到的东西能教给人让人获益,结果被网友在贴吧里骂培训班骗钱,那不是必然的吗?当然他未必是抱着骗钱的动机办班的,事实上就连许多高校它们的动画专业,三四年下来,也无非教了六七个软件,此外无他。真正的学问,动作的表演性、美术设计等等在那里闻所未闻。导致大多数学生毕业以后不能胜任工作,动画师都是靠自己勤奋琢磨动作规律,好几年之后也只是达到入门而已。原画更是被弄得貌似没有门槛,学过画画的都想尝试,可能几年做下来还是对镜头一窍不通。

       既然说到教育问题,就多说说。学动画的人这么多,原因是艺术生越来越多。高考设艺术生的本意是照顾艺术特长者,早就违背初衷成了文化课薄弱者的捷径。很多未必喜欢画画的,高中就学起了画画。原本艺术是相当在乎习者的天分悟性的,现在与此无关了。到了填志愿的时候,艺术生专业的选择面并不多,动画因为有吸引力,结果每年学出来的人最多,没有师资力量的学校也照样开班上课,反正教的是软件,而非动画。


    三、电视剧的题外话

    (一)市场化了,怎么电视剧越拍越差了?
      在说动画片之前,先讲点电视剧的题外话。说到最后大家会发现,既说的是国产电视剧,其实也说的国产动画。这两种文化产品有许多可比性,它们的土壤环境又是相同的。说电视剧比说动画直观,因为每个人都熟悉。
      
      大家肯定早就注意到,大陆电视剧的扎堆现象。之前广电总局没禁多台联播的时候,动不动就若干个卫视同播同一个电视剧。这是典型的渠道垄断,中国特色。国外不是这样的,国外的电视剧是电视台出资制作的,电视台是投资人,而不仅是渠道,而且人家的渠道绝大多数是私营的,不像我们是国有的,行政性很强。所以多台联播的事情国外不会有。当然,我们指的是美国、欧洲的许多国家。我相信世界上肯定有像中国这么做的国家,有向我们学习的,甚至还有比我们更会做的。

        多台联播就造成了你无从选择,如果你要打发时间,岁数大的人又不怎么上网,那就只能看这个在许多频道同档期播放的不咋的的电视剧。人也是很有惰性的,就算乏味了点也能凑合着看下去,看着看着说不定还觉着有点意思呢。没有菜就饭,白米饭也吃得下去,天天吃白米饭也不是不可以,若是有一天有让人很想大快朵颐的美食摆在面前,却只能嚼白米饭,还会嚼得有滋有味吗?

        后来不许多台联播了,但也没阻止内地剧题材扎堆。什么火了就拍什么。《潜伏》火了就扎堆拍谍战,《甄嬛传》火了就扎堆拍宫斗。之前还有过穿越剧扎堆,《奋斗》还引起了青春励志片扎堆。《双面胶》与《蜗居》引起的婚恋家庭伦理剧的热潮至今还没过去……

        虽然国内的发行渠道没有放开,十分不市场化,但是电视剧的生产倒很“市场化”。主创不再是像80年代时的人们那样受表达冲动驱使、从生活中提炼创作了,而是复制式生产。这就和市场上出现一炮打响的新产品,马上就蜂拥而止山寨货一样。因为复制的成本是极低的,在这些商人看来风险还小,那个产品成功了,说明这种路数是对头的。直到同质产品泛滥,严重了倒了大家胃口,最后一批商人才栽了。

      正因为发行渠道的管制,指望通过竞争实现整个产业的产品质量提高是很难的。以电视节目来说,对中至老年人来说,再烂也得看,几乎是刚需。替代性很低,他们才不会上网搜美剧、英剧、韩剧去看,不会每周追剧,也不知道上豆瓣看影评和评分,寻找感兴趣的电影。他们也不怎么玩游戏。有时候看电视剧只是看个热闹,改天和人聊天还有个谈资。完全是从消费的需求,不作欣赏的奢望,消磨时间不觉无聊是底线,于是包容度越练越高。除此之外也别无他法,对这批受众来说几乎没有替代品。
      
      即便是有选择的群体,你也只能选择自己离开,去奔向替代品,用脚投票,但你的所谓投票对它基本上不构成影响。为什么?
      
      尽管电视剧的生产制作和收益是商业化的,发行渠道的管制却使得它的供给和公共产品有类似,不是谁都能做电视剧的——确切地说,是,谁都能做,但是不是谁做的电视剧都能到电视台播。公共产品是什么性质?公共产品的质量既不由需求决定,供给也没有市场化的竞争,它的质量高低也不会从价格上反映。
      
      这就是为什么电视剧的制作日益商业化了,质量倒不升反降。并不是因为它是文化产品,而是因为它不是完全竞争市场上的产品。如果有利可图,如果质量的下降不会带来禁播的后果,那质量的走低趋势大于提高。创新是有风险的,一个新题材,一个新主演,闹不好搞砸了。而创新的收益并不是归创新者独享的,后面一大帮山寨跟风者可以搭便车,他们没有创新的投入成本,却一样收益,净利更高。甚或收益更大,头一波的创新产品很可能是小众的,大众对新口味仍存抵制,后一波新产品来临时大众才趋之若鹜。
      
        以上因素就决定了,只要有这个巨大的受众基数,只要渠道管制的前提不改,剧作者们就没有太大动力出精品,出烂剧甚至是更有利可图的。..

    举报 回复

    # 139楼

  • 墨恋发表于2013-10-22 18:26|

    字号:T|T2013-10-21 11:46:34   来源:《中国青年报》    我要评论(0)   点击:102
    动画片从现实中提问才能给人以深刻触动
    现在的国产动画片为什么不能获得公众好评?调查显示,70.8%的受访者首选“抄袭严重,缺乏创新和策划能力”,其次是“没有自己的文化特色”(68.1%),“缺乏原创动画剧本”排在第三位(52.4%)。
    其他原因还有:没有找到发展的方向(44.8%);技术人员水平不够(35.5%);国家对动画市场支持不够(29.2%);观众觉得动画片幼稚(27.7%);审批过于严格(18.2%)等。
    “许多人觉得国产动画不缺技术只缺创意和资金,其实恰恰相反,国产动画最缺的就是技术。”动画片《魔角侦探》的导演和编剧傅博说,技术涵盖 动画制作的所有环节和流程,包括故事分镜人物、场景设定、原动画色指定等,“人们通常认为的‘不缺’,只是传统加工动画流程中最末端的场景绘制和中间帧绘制,这些工作有美术基础的人都能干。”
    刘大宇认为,国产动画片主要存在两方面问题:首先,很多动画片的主题既看不到当下人们的生活和心灵需求,也找不到一种能引起共鸣的价值观,以致无法解答人们的现实问题,只能止步表面。反观美国动画片的主题永远是明确而延续的。比如《机器人总动员》关注全球环境,《飞屋环游记》探讨如何对待老 人的问题。这些动画片从现实中提问,最终才能给观众以深刻触动。
    再有,国产动画行业内部尚未建立起健康的生态环境。现有的动画商业模式不仅束缚创新,而且在应对市场时非常盲目,许多出品方甚至把动画片当成了衍生产品的托儿,一味压缩创作投入,结果只能恶性循环。事实上,中国每年在国际获奖的做动画的年轻人也不少,但是三五年后这些人并没有脱颖而出。“这 不是个别现象,说明目前的动漫产业环境埋没了人才。”刘大宇说。
    动画片的受众不应局限于儿童
    在某国有资产管理公司职员程博看来,动画片的受众不应局限于儿童,“每个人都经历过童年,对于美好的事物都曾有无尽幻想。动画片就是把幻想带到眼前的媒介。所以,动画制作者们不能再以糊弄小孩的心态做各种幼稚的设定。”
    他还指出,在创作动画片时,也不能老是认为国外的就一定是好的,“我们这样一个千年古国最不缺的就是历史和故事,多元的民族融合为动画人物的面孔、习惯、语言提供了非常多的素材。《大闹天宫》和《哪吒闹海》的京剧元素不是就很深入人心吗?”
    陈廖宇认为,要做出好的动画作品,首先一定要重视现实的生活感受和情怀,因为动画的世界再天马行空,最终还要落到展现人物的精神魅力上;其次,不能老想着通过投机取巧获得成功。需要花钱、花时间才能达到的效果,就别想着耍聪明走捷径;再者,要重视叙事方式的探索,动画的内核是如何讲出一个好 故事。只有无数动画人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做出好作品,才能真正建立起中国动画的全新形象。
    如何才能重振国产动画?调查中,受访者给出的首要建议是 “鼓励原创,加强策划能力”(74.6%);其次是“丰富动画题材” (59.9%);“灵活发掘和运用传统文化元素”排在第三位(59.6%)。其他建议还有:对扶持项目进行监督,注重品质而非数量(43.6%);培养大 量动画人才(41.6%);注重国际交流(40.2%);作品要重视观众的偏好和品味(32.3%);完善审查制度(25.3%)等。
               (2)

    举报 回复

    # 140楼

  • 墨恋发表于2013-11-13 08:13|

      

      立志要当漫画家,每天辛勤作画到凌晨,学习成绩全班第一

      漫画对于现在的青少年而言,几乎成为生活的一部分。而当大部分孩子还在等待下一期漫画连载发布的时候,16岁的廖力为已经创作了5部短片漫画,其中三部在一家原创漫画网上连载发表。他的梦想就是当一个漫画家。

      作品网上连载人气旺

      打开原创漫画网站有妖气网,搜索作者名字“为川”,就可以发现其名下有三部漫画作品,其中有两部已经连载完,另一部正在连载中。人气最旺的一部《海贼火影同人》的点击量为2378,正在连载的《A lot comic》短篇漫画集点击为1016,另一部《神明笔记》人气略低,点击量为314。

      “为川”就是廖力为的笔名,他今年16岁,育才中学美术班高一学生。昨天,我们见到了这个男孩———他个子不高,脸庞秀气,手里还捧着一个文件夹,里面是100多张手稿,这是他4个多月的心血。翻开手稿,黑白线条勾勒出的人物栩栩如生。漫画题材包括盗墓、科幻、校园恋爱等多种。

      廖力为今年7月开始正式在网上连载漫画,他第一部作品为校园恋爱题材,因为没有经历过,显得不太成熟,廖力为并不满意,已经删除连载页面。相比校园题材,短篇漫画集中的剧情更丰满,如《苍蝇》。漫画中人物因食用了被苍蝇叮咬的食物变异,引发了一系列故事。

                                     1、

    本贴最后由 墨恋 于 2013-11-13 08:18 编辑过。

    举报 回复

    # 141楼

  • 墨恋发表于2013-11-13 09:29|

    16岁少年漫画爱好者的成功,再次证明网络是当前漫画复兴、成长、发展,乃至壮大的最大、最佳渠道。

    举报 回复

    # 142楼

  • 墨恋发表于2013-11-15 08:02|

    2013年11月14日11:14    来源:广西新闻网   

    国家出台一系列扶持中国动漫政策,推动中国动漫产业发展。但是在中国动漫产业市场化道路上,横亘在原创动漫从作品转换为商品之间的,是被人们探讨了无数次的中国动漫产业困局。仅凭动漫人理想主义式的个人坚守,难以在“烧钱”与坚守的博弈中突围。

    一个月前,常州资深动漫人余洛屹在资金链断裂无法实现原创动漫梦想,拖欠了员工近两年的工资后,以自杀的方式结束了动漫创业生涯。这起事件给刚刚发展的中国动漫业蒙上了一层阴影。很多人说这只是个案的同时,更多的人认为,这起个人悲剧,在动漫界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反映了原创动漫令人堪忧的现状。

    《中国文化品牌发展报告(2012)》指出,目前动漫企业有85%处于亏损状态。虽然2012年全国制作完成的国产动画片共395部超过20万分钟,但在表象的繁荣之下,优秀作品太少、播映收入过低、衍生产品开发不足等问题严重困扰本土动漫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即使是贺岁动画大片《喜羊羊和灰太狼》连续四部的成功,也不能代表这个行业的乐观走向。

    美国动漫有严格的质量定价制度,基本是靠发行回收成本和盈利;日本动漫则通过漫画书、动画片、衍生品这一条能够把控风险、实现递增效益的产业链实现收益。国内动漫产业却两边不靠,把高投入高风险的动画片置于产业链的最前端。产业链缺失,迫使国内原创动漫在没有观众基础的情形下,要用大量资金打开市场缺口。

    由于国内广告商不认同动画片的收视价值,电视台无法通过动画片实现广告收益,因此收购动画片的价格几乎等同“白菜价”。国内原创动漫一分钟的制作成本约为1.5万元~3万元,电视台收购价却低到50~200元/分钟不等。虽然政府对能够在电视台播出的原创动漫有政策性补贴,但相对于投入,也是杯水车薪。并且是播出后才补助,于前期制作无济于事。

    国内动漫片在电视台播出,完全就是赔本赚吆喝。之所以在如此悬殊的价格面前还要蜂拥往电视上挤,也是因为只有依靠电视的强势传媒手段,才有可能树立动漫形象,为后续的衍生品开发蹚出一条道。

    目前,动漫企业的盈利只能靠衍生品的开发。这样一来,就给资金造成了巨大压力。一来在漫长的制作过程中,企业只有投入,没有产出;二来如果制作的动漫没有形成品牌影响力,那么企业注定血本无归。

    原创动漫在业内被视为“烧钱快”回报慢的行业,鲜有能够像《喜羊羊和灰太狼》投入2000多万元咬牙坚持5年终于熬出头的成功例子。更多规模不大、资金欠缺的动漫公司,因为资金问题半道上就“熄火”了。

    现实是残酷的。“留下的都是真爱”,一声叹息后,转型做代工,做网游做软件,做商业项目,用这一部分的盈利来带动梦想的齿轮,是尚在坚持的动漫人的不二选择。

    最近,一个3D动漫短片《入学考试》火爆网络。7分23秒的短片,讲述了三只小老鼠为了向太极鼠大师学习偷吃之道,显出各种功夫终于通过考试的故事。媲美皮克斯动画的特效,把这个来源于中国民间的传统故事表达得既古香古色,又特有国际范儿。挂在网上一个月,就引发3万余次的转发。网友惊呼,秒杀现有绝大多数国产3D动画,可进军好莱坞!

    让人汗颜的是,这部短片是一对小夫妻用5台旧电脑、耗费15个月慢慢“磨”出来的,两人一个学化学一个学医,都不是科班。让人悲催的是,这对小夫妻曾拥有一个70多名员工的动漫公司。就在26集动画片还有两集就能交活的当口,耗干了所有资金,无奈只好解散亲手带了5年的团队。

    近两三年来,常有原创动漫短片在网络上爆红,受人追捧,显现了国内动漫人的创作才华,并且有将创意转换为动漫形象的能力。因为没有商业压力,反倒能最大程度释放创作者的个人才华。而当满怀激情的创作者进入商业领域后,精品创作和资金回报的冲突越演越烈,这就导致原创动漫产业另一种怪象——要么精品出不来,要么出来的不是精品。高产低质的唏嘘声不绝于耳。

    国家出台一系列动漫扶持政策,推动本土动漫产业发展。但是在市场化道路上,横亘在原创动漫从作品转换为商品之间的,是被人们探讨了无数次的产业困局——产业链、商业模式、融资渠道、知识产权保护、扶持政策、创作内容等等。仅凭动漫人理想主义式的个人坚守,难以在“烧钱”与坚守的博弈中突围。 本贴最后由 墨恋 于 2013-11-15 08:03 编辑过。

    举报 回复

    # 143楼

  • 墨恋发表于2013-11-29 19:53|

    2013年11月27日15:58    来源:文汇报   
      “以前的动画片,一年出两三部,让人回味无穷。现在动画片年产量超过20万分钟,为什么叫好又叫座的却凤毛麟角?”《阿凡提的故事》编剧凌纾,日前做客上海美影厂“伴我们长大的美术片”沙龙,批评当下一些热播动画片“模式套用”现象严重,他认为缺少内容的“创作”,最终只是在堆数量。不会讲故事的动画片无法给孩子留下美好的回忆。

      内容“贫血”,创作频现“模式套用”

      面对巴依老爷“浇湿院子,但不许用水,也不能让太阳把地晒干”的无理要求,阿凡提以油代水“浇湿”院子;面对想要通过“卖树荫”剥削百姓的巴依老爷,阿凡提利用光影变化,进了巴依老爷的院子、上了他家的房,狠狠地为百姓出了口气……这些闪耀智慧光芒的情节既不晦涩也不幼稚,艺术表现简约却极富特色。虽然只有14集,但是《阿凡提的故事》几乎每集都是70后、80后心中的经典之作。在中国动画年产量不高的时代,《大闹天宫》、《没头脑和不高兴》、《邋遢大王历险记》等原创动画,凭借情节与人物设定,让观众回味无穷、百看不厌。

      反观《喜羊羊与灰太狼》、《熊出没》等目前大热的动画片,虽有数百集的篇幅,却鲜有让人印象深刻的完整的故事段落,有的只是“狼抓羊”、“人打熊”的反复。凌纾认为,缺少故事情节让国产动画片从“百看不厌”到“余味尽失”。“目前中国动画缺的不是技术而是内容,一些动画片中反复的‘模式套用’正是内容贫乏的体现。所谓过犹不及,这种创作方式本身是极其错误的。”

      如何“补血”,要会说故事还得懂孩子

      如何为动画内容“补血”?首先得找到“贫血”的原因。凌纾认为,动画片市场的“急功近利”与动画编剧人才的极度匮乏正是动画内容的“失血口”。

      中国目前的动画技术已经跻身全球一流,但是某些创作观念却并不相称,比如对如何说好一个故事,很多动画人并不看重,以为有了技术能够包打天下。凌纾透露,目前开设动画专业的院校共有2000多所,其中大部分以传授制作技术为主,动画编剧专业难觅踪影。相反,海外不少动画巨头反而更重视动画内容,比如不久前上映的《疯狂的原始人》,前后筹备共花了8年时间,其中大量的时间被用于剧本的调整。

      “快速制成的必然是‘快消品’。动画片是一种需要慢工出细活的艺术形式,而前期的剧本创作往往需要下很大的功夫,为了在逻辑与细节上达到完美,一般动画片剧本在制作过程中需要修改七八遍。”凌纾认为,眼下不少动画制作急功近利,“动画不能只想赚快钱,摆脱内容贫乏,懂得动画规律与儿童心理的专业编剧人才必须跟上。”

    举报 回复

    # 144楼

  • 墨恋发表于2013-12-06 08:37|

    2013年12月03日14:41    来源:驱动之家   
    分享到...分享到人人 分享到QQ空间 原标题:宫崎骏退休后动向判明:正在绘制漫画
      曾为我们带来《鲁邦三世》、《风之谷》以及《天空之城》等等经典作品的日本动漫巨匠宫崎骏在今年9月初正式宣布退休。而在当时于东京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宫崎骏并未明确自己未来的打算,只是表示退休后将不再干预吉卜力年轻人的创作工作,而自己将会继续剧本撰写和作家工作。

      近日,吉卜力最新动画电影《辉夜姬物语》制作人铃木敏夫与制片人西村义明在参加影片座谈会时首次透露了宫崎骏目前正在绘制漫画的消息。

      “最近他在为某本杂志绘制漫画原稿,而且看起来是一部很细致的动作派漫画。”铃木敏夫说到。

      同时,媒体证实宫崎骏也被邀参加了《辉夜姬物语》的试映,而该片目前已经在日本院线公映,并凭借感人的故事在上周的票房排行中夺魁。另外,作为宫崎骏收山之作的动画电影《起风了》在日本也取得了不俗的票房表现,连续八周位居榜首。

    举报 回复

    # 145楼

  • 墨恋发表于2013-12-07 19:13|

    宫崎骏自己将会继续剧本撰写和作家工作。

    =====================================================================================

    宫崎骏的做法值得借鉴,日本人能做到的,我们中国人也能做到! 本贴最后由 墨恋 于 2013-12-07 19:21 编辑过。

    举报 回复

    # 146楼

  • 墨恋发表于2013-12-21 05:45|

    城市快报

    2012年11月10日10:06      

      陈维东,中国著名漫画编创人、漫画理论家、漫画社会活动家,天津神界漫画有限公司创始人,中国动漫界领军人物,创建“新中国漫画”理论体系,率先推动中国原创漫画的国际化发展与推广,主导编创漫画作品300余部,代表作品《四大名著》系列国际发行总量逾500万册。如今其团队每年创作的漫画都达上百本,新作不断。

      城市快报(以下简称“快报”):漫画要抓住读者,最重要的元素是什么?

      陈维东:共鸣。

      快报:您有弟子上百人,您觉得画漫画需要具备什么样的素质?

      陈维东:漫画目前分两种。一种是故事漫画,这更多需要很扎实的绘画功底和用绘画、画面去叙事的能力,同时还要具备文学创作能力和电影的蒙太奇的运用、处理能力。另一种是幽默漫画,更多靠漫画家个人敏锐的视野和触觉,靠自己独特的创意和心灵感应,需要一种很风趣、幽默、开朗和积极参与社会的心态,有一种传播欲。

      快报:如今的天津漫画界,和您入行时相比,有什么变化吗?

      陈维东:最初从业时,我觉得漫画还处在荒漠阶段,但是一晃近20年过来,因为国家大力推动和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中国动漫画处在欣欣向荣的全面勃发状态。尤其是天津漫画,这几年已经处在整个中国漫画界的制高点上了,一大批国内优秀漫画家聚集在天津,我们出的“四大名著”系列也是中国标杆式的产品,并创造了自己的漫画理论体系。天津现在拥有不下十个中国的漫画之最。但有时我又觉得很遗憾,天津是漫画创作的一个大本营,但没有成为漫画出版和漫画推广平台活跃的大本营。

      快报:这些年来,您的职业理想有什么变化吗?

      陈维东:基本没有太大变化,我从业时就想创建中国自己的漫画语言、漫画风格,包括把中国的漫画推广到全世界。通过这20年的努力,有一部分已经实现了。但是我们的漫画还没有成为世界上一种很强势的漫画流派,从这一点讲,后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快报:中国漫画要进入国际市场,还需要哪些努力?

      陈维东:中国的很多漫画作者和漫画从业人员,都是眼睛只看到了中国自己的市场,而且只看到了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没有更多去了解国际市场和国际漫画发展的趋势,以及国际漫画读者对于内容的需求。中国的漫画如果要国际化,绝不能简单地只在家里关起门来自己玩儿。

    举报 回复

    # 147楼

  • 墨恋发表于2013-12-26 04:52|

    ——访北京电影学院中国动画研究院副院长曹小卉

    记者:您认为,与国外动漫作品相比,我国动漫作品的差距在哪里?

    曹小卉:现在中国动画产量高,但真正成功的作品很少。除了文化差异外,我们对文化的共性、或者说艺术的共性追求不如国外动漫作品。往往是他们打动了我们,我们打动不了他们。

    我们的动漫作品不是形象不好,而是故事不好,缺少能打动观众的地方。国外动漫作品侧重讲人,讲人的命运、情感、成长。我们对生活不够关注,对人的生活状态不够关注。因为动漫画主要受众是少年儿童,因此还要有美的引导,对情感的刻画,这些都是我们欠缺的。

    记者:您认为造成这些差距的原因是什么?

    曹小卉:我们缺人才,缺领军人物,缺大师。谁是大师?以国外来说,公认的迪士尼是大师,宫崎骏是大师,我们中国以前也有,万氏兄弟、特伟、阿达等都是大师。只有技术,或是一般的创作人才是基础,要领导团队取得成就,必须有大师。

    如果只是对动画很了解,还只是新一代的动画家。动画家和大师的差距在于对于生活的观察,对于艺术品位的把控,怎么利用现有的技术,把片子做得既有很好的视觉效果,又有精神力量,能够深入人心,打动人。大师对于世界和熟悉的事物有独特的见解,比普通人拥有更深的观察能力和更高的领悟能力,表达也会非常不一样,而艺术的成功之处正是在于差异。

    (2013-12-25 中国动漫产业网) 本贴最后由 墨恋 于 2013-12-26 04:54 编辑过。

    举报 回复

    # 148楼

  • 墨恋发表于2013-12-27 18:02|

    ——国外动漫作品侧重讲人,讲人的命运、情感、成长。我们对生活不够关注,对人的生活状态不够关注。还要有美的引导,对情感的刻画。

    ——我们缺人才,缺领军人物,缺大师。只有技术,或是一般的创作人才是基础,要领导团队取得成就,必须有大师。

    ——大师对于世界和熟悉的事物有独特的见解,比普通人拥有更深的观察能力和更高的领悟能力,表达也会非常不一样,而艺术的成功之处正是在于差异。

    =========================================================================================

    以上三点,对我们搞长篇漫画及动画大有帮助,受益匪浅!

    举报 回复

    # 149楼

  • 墨恋发表于2014-01-20 15:50|

    2014年01月15日10:38    来源:新华网  

    如何推动动漫产业又好又快发展?笔者认为需重点关注和解决以下几个关键问题。

      第一,大力提升动漫产品内容品质。

      过去发展动漫产业采取简单的“拿来主义”,片面模仿动漫强国发展模式带来的后遗症现今已经比较明显,突出表现在创意内容生产能力薄弱、原创性不强、创新感缺失。

      动漫产业附加值最高的是原创生产环节,具体包括选题策划、剧本编写、形象的开发设计等核心环节,只有牢牢抓住这些环节,才能在动漫产品中实现收益。动漫强国在产品生产中普遍把主要人力、物力、财力用于编剧、脚本、导演、音乐创作等原创环节,而把附加值相对偏低的制作环节进行外包,凭借独特创意和独有版权获得大部分收益。

      因此,我国动漫产业要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动漫业界和政府主管部门必须将动漫内容生产提高到战略高度,多创作、创作好植根于民族文化土壤、突出自身特色的优秀动漫产品。动漫内容开发和动漫全产业链运营的核心是动漫形象的塑造、升值和再利用,只有做好动漫内容,才能建立和完善产业链,释放更大价值能量,形成竞争优势。

      第二,关注、抢抓新媒体动漫发展机遇。

      移动互联网时代,新媒体与动漫加快了融合的步伐,网络动漫与手机动漫方兴未艾,大大扩展了动漫生产、播出、销售、授权和消费渠道,衍生出新的产业发展模式。

      截至2013年6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5.91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4.64亿,占全体网民的78.5%。迅速增长的网民规模为新媒体动漫发展提供了庞大的用户基础,人们利用碎片时间进行数字阅读已成为获取信息和娱乐的重要方式,用户阅读习惯的改变成为新媒体动漫发展的内在需求与动力。

      传统动漫产业在新媒体蓬勃发展之下将经历一场“产业革命”,动漫企业和创作人要主动适应新媒体动漫发展特点,提供能够满足用户需求的创新产品,形成基于独特内容的资源优势,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传统动漫企业则须从内容环节切入,撬动和激活整个新媒体动漫领域,瞄准新媒体平台优势主动出击,联合各平台力量打开营销之路,开拓新的成熟的市场盈利模式。

      第三,精心培育引导动漫消费理念与习惯。

      据统计,2012年北京市人均GDP已达1.38万美元,但文化消费仅占家庭收入的4%,北京的文化消费市场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2013年9月至10月,北京市文化局等部门联合举办了首届北京惠民文化消费季,繁荣活跃了文化消费市场,激发了群众文化消费热情,为培育引导受众的动漫消费理念与习惯提供了有益借鉴。

      近年来,北京市通过出台原创动漫作品扶持办法、培养高端动漫人才等措施扶持原创动漫精品的创作生产,同时,还适时组织“动漫北京”活动、京交会动漫品牌授权洽商会、北京文博会动漫专场活动等,精心培育和引导动漫消费向广覆盖、纵深化、可持续方向发展,从而使“大动漫”产业观更加深入人心,动漫产业发展更加接地气、聚人气、有生气,也使日益活跃的动漫消费成为推动动漫产业发展的强大引擎。  (有删节) 本贴最后由 墨恋 于 2014-01-20 15:55 编辑过。

    举报 回复

    # 150楼

回复

最近发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