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标题:一人岂种万亩粮

作者:吴之如 创作时间:2008-10-30

尺寸:1181 x 908 发布时间:2008-10-30

类别:社会生活 点击:1571

说明:

●戏画闲言     一人岂种万亩粮 •吴之如•文并画 《广州日报》报道,8年来,湖北大冶农民侯安杰租种了20300多亩流转农田,与近2万农户签订了土地流转合同,创下了全国农民种田面积第一的纪录。侯1人种80万人一月口粮,年收入逾百万元,政府称有示范意义。 “土地流转”成了时下的“黄金话题”了,因为它已不仅仅是一些农村农民在生产实践中创造的新型生产经营方式,更是中央的提倡和号召。对这一农村改革的重大决策和课题,进行恰当的宣传和报道,是完全必要的。但是,在具体如何报道时,有关媒体却万万不可忘了实事求是的原则。 譬如大冶农民侯安杰租种两万多亩农田的事,新闻报道称他“1人种80万人一月口粮”,似乎就有言过其实而误导读者的嫌疑。稍有常识的人都能想到,侯其实只是租了两万多亩粮田,由他策划、经营种植事宜,具体耕种则须雇用成百甚至上千的农民来操作,是侯先生与他雇来的大批农民共同耕种着这两万亩粮田,这才能“种80万人一月口粮”。中国现时的农业机械化和农业现代化还远没有进步到仅一人操作电脑,就能独自耕种数万亩农田的程度。 无论如何,无视大批雇佣农民的辛勤劳动,将千百人成年累月艰苦劳作的成果算在一个经营者的头上,不但与事实根本不符,也是对千百万劳动者的极大蔑视,未免过于轻率浮躁。这就像我们不能说洛克菲勒曾经一人就生产了全世界所需的大部分石油,也不能说我们的农业部长一人种了13亿人的口粮一样。 生产方式变了,生产关系变了,其间各式人等的称谓其实也已不宜沿袭旧称了。即以侯先生经营的农场而言,开着轿车在田间村落转悠的侯先生,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民”了,而是实质上的农场主或曰“二地主”,尽管经营的两万亩农田的所有权并不属于他。受雇为他耕种农田的农民,也转变成了雇农或农业雇工。 像侯先生这样的土地大流转方式,据报道眼下已经产生了社会经济效益,当然各地不妨试行。但是,其对农村生产力长期发展的利弊究竟如何,似乎还须不断经受实践的检验。“农村问题研究专家李昌平说,侯安杰现象只能在短期内实现,一旦民工回流,找他要地的人多了,规模生产是否会出现难以为继,还是个问题。”这样的疑问,是长期做过农村基层领导又长期研究中国“三农问题”的专家的切身体验和肺腑之言,决策者们未可全然忽略。 尤其要紧的是,媒体宣传一定要吸取当年“大跃进”时代狂热片面鼓噪的历史教训,坚持实事求是地报道当前农村改革的动向,千万不要因言过其实而误导读者,因为那样做,只能给高层领导布署的改革进程添乱。有道是: 一人能种万亩粮,此论当今恐夸张;传媒还宜说实话,莫做大号假文章!    (通讯址:江苏省镇江市《镇江日报》社 吴之如)        如蒙刊用,盼寄样刊。邮政编码:212001

0

吴之如

关注

吴之如

关注
一人岂种万亩粮
1571
0
发布时间:2008-10-30
6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