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版块

智慧的眼睛懂得观察

置顶 精华 发表在 会员BLOG

17

6970

智慧的眼睛懂得观察

———论美术的观察方法

   侯石明

摘要
   极端注意眼睛的训练,是艺术家的首要课题。举凡历史上有成就的画家,他们对生活的观察都是极端深刻而细致的。要观察必须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和艺术的认识方法。笔者在教学中总结了一些体会,为了打开客观世界和艺术创造之间的通道,不断实践、思索,以抛砖引玉。
   关键词
   眼睛  观察  结构  情感  生活  创造  联想
   艺术家眼里的事物,尤如陈年老酒,尽管粮食所酿,但却看不到粮食的影子,所见、所闻的只有那种清澈与浓香。同样一件事物,一个对象,甚至在普通人眼中毫不起眼的东西,在艺术家看来,便大有不同了。
作为习画者,我们要极端注意眼睛的训练,学会对生活进行细致而深刻的观察。艺术家只有对生活深入细致的观察,作品才有主动性,才能“烂熟于心,然后凝神结想,一挥而就。”
     一、        眼睛的观察
    画画不是用手来画,而是用脑来画,要运用智慧。人有两件宝,双手和大脑,双手能劳动,大脑会思考,画画是手脑并用的过程。画画在一定程度上又是科学的,不能全凭感性来画,如必须学习解剖透视等等,把各种知识综合起来运用;要懂得“读模特儿”的方法,如果不知道这些方法,就读不到模特儿身上这些东西:线条、几何形、内部结构。
    在构图和结构形体的观察上,重要是培养几何形的观察方法,这是基础。用几何形(根据结构)去分析对象、概括对象,一切物体的运动、形体、特征,都会处在你的捕捉之中。画面的结构好,能使你的画面更洗练,达到以少胜多的目的。画面的结构可以说是绘画的建筑性,结构(主要指构图,造型结构图)也构成画面中的气势,构图给人心理作用,是经过分析对象而又艺术地综合对象,面对对象,一眼看上去就应看到对象的结构整体,即最本质的结构特征,而且意识中马上能产生最简练的表现对象造型特征的表现力,这种艺术的简练观察力才是一个画家和学生眼睛的区别。现在美术课堂上,多给学生练习速写,是培养观察力的一个最好的办法。
我们还要带着透视的眼睛去观察对象,用它去注意事物的各部分变化,才能充分的表达对象。
    艺术家的眼睛既是最粗略的眼睛,也是最深刻的眼睛,而且在两方面都能超乎寻常,这有点儿象雄鹰的眼睛,在高空中,它可以俯视大片旷野,把一切都收入视线,当目光集中一点时便分外犀利,能把握哪怕有一点细微的变化。艺术的概括、简练是为了深刻地表现对象。研究一下杰出的艺术作品,你就会感叹,虽然看起来很简练,但什么都表现出来了,而很多初学的习作,好象把对象的所有细节都画了,但什么也没被表现出来,平均对待的结果是什么都没有。
    如何概括地表现对象,必须打破这样的观念,“仔仔细细一点一滴地刻画各个部分,才能充分地表现对象。”画面证明,只有概括地表现对象,才是最生动有力和充分的。所谓概括并非空洞,而是对对象具有深刻的认识,抓住其中最本质、最突出的东西,用恰当和简洁有力的形式表现出来,所以是充分的。
技法,不是浮光掠影,不要耍花招,技法是为了表达你敏锐地感受到了和深刻地理解了的东西,并且它应该是竭力的尽一切力量来帮助你表达这些,画很复杂的东西要简单,画很简单的东西要复杂,把平凡的东西画得不平凡,这就是那些大画家们特有的本领。
    另外,概括必须在有分析、有理解、判断的基础上进行。成熟的艺术家的作品,从他们的整个艺术实践过程来看,也一定是经过一个严谨踏实的分析研究时期的,如果光是跟着那些大画家的简练去照葫芦画瓢,实在弊多于利,只会学到一些表面的东西,这样,很容易使一个人在艺术上流于浮浅。天才的马戏演员走钢丝,会引起观众的惊叹,你以为他台下功夫是如此的轻快吗?就像雕塑家所靠的并非是一把刻刀和斧头一样。
    所有的画家都必须具备一个首要的品质:在视觉上整体地接受世界的能力。必须训练自己的眼睛学会综合,综合并不是单纯的表现方法的问题,重要的是观察方法。没有这种综合,意味着你缺乏整体和概括的观察能力,你就会钻牛角尖,而且也达不到“一般所见”的那种最鲜明和整体的形象感受。
绘画和生活一样,要大方,大来大往,而不是小里小气,小聪明,计较微小得失的人是永远不会成为艺术家的。
     二、        感情投入
    绘画是一门科学,是一门研究情感的科学,所以每一个艺术家都应该重视自己的感情和感性方面的发展。
    你有这种本领吗?简单的两条线,那里面就有结构,就包含了你的情感和感染力。有这样一个故事,据说达芬奇去拜访一位画家,当得知那位画家不在家的时候,就在一张纸上随意画了一根线条离开了,当那位画家回来看到那根线条时,不禁惊呼起来:噢!达芬奇来过了!所以,艺术家最简单的往往是最不简单的,最轻松的往往是最不轻松的,“辛苦工作的作画换来的是观者的轻松。”
    面对作画对象,要有兴趣,要有思想情感,而且要有最严肃辛苦的工作热情。尤如韩美林所言:“要有忍无可忍的再再忍,难舍难分的再再舍”方可有所获。这里所指的感情决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感觉,而是从一开始到结束都是艺术家的感觉,在艺术实践中,不断锻炼起来的职业性的眼睛所观察到的感染力。巴甫洛夫说:“在艺术家自己应具有激动的感情!这是艺术天才的特征和重要方面之一。”作画强调表达感受、感觉,儿童画虽不成熟,但感觉很新鲜,艺术家还是天真一些,傻一些好,不能太世故,要天真些才有感情。丰子恺的儿童感情漫画曾经打动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们的心,靠的就是那种挚热的对儿童的情感。
    历代艺术家的优秀作品都是倾注了他们的深厚感情的。柯勒惠支觉得人类无穷无尽的苦难象一座大山压顶似的压得她喘不过气来,由于她深切的同情心,以及倾注全身鼓动起义农民向敌人冲过去的妇女形象,由于她的感情都集中到构思上去了,使得我们今天看到了仍激动万分;米开朗基罗曾为保卫市民们的利益而挺身战斗,但最后失败了,他怀着羞辱和痛苦为教皇修造陵墓,将他的痛苦都倾注在一系列的奴隶形象上,象大卫像,动作和肌肉都处于极度紧张抽搐状态,使人们感到它们正凝聚着反抗的暴力,它们将以雷霆万钧之势迸发出来;法国画家米勒,一生在农村,一生贫穷,对农民深厚感情倾注在他的画面上,不论是《拾麦穗》还是《晚钟》,真挚而朴实动人;八大山人的时代和他的遭遇造成了他对艺术的情调“墨无点多泪点多”,自有他难言之隐痛,他的画面的物象也象他的闭着眼的鸟一般,“孤傲、淡泊、冷峻”;清代画家郑板桥给一县吏画竹而题曰:“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没有对人民的同情,哪能具有这样独特的眼睛和令人叫绝的联想。
    要达到艺术作品有感情是很不容易的,不是速写一下就能达到的,这需要艺术家思索和探索。这种思想感情是建立在平时对生活、对自然的观察和热爱的基础上的。
    三、艺术和生活
    普通人的眼睛是真实的,艺术家的眼睛也是真实的,问题在于艺术家要更敏锐更集中地发现生活中的美,而且发现能用艺术形式传达的这种美。罗丹说:“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艺术家在人们司空见惯的平常事物中发现其中深刻的含义,新鲜的内容和美的形式,这种新和深以及美,通过艺术形式表现出来就成为人们常说的“人人心中常有,人人笔下皆无”。
    高尔基给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信中说:“画家——这是一个善于分析自己个人形象,从中找出具有普遍意义的东西的人,并且赋予自己的观念以及自己表现形式的人。”艺术家发现自己对生活、对人们、对某一事物的表现态度,并通过自己的形式、自己的语言把这种态度表现出来。
如果说,艺术是一种折磨人的职业,那么从这种折磨中也能给你不断地带来幸福。只有在生活中有所追求的人,才不会感到心灵的空虚,他至少能感觉着在不断地充实和成长,这一点,“上帝是很公平的。”
    艺术创作要象粗石工一般的大胆、有力;也需要象姑娘刺绣般的细心;哲学家般的深思;教育家般的理智;演员般的热情;普通人般的朴实。
    艺术,对人是公平的,必须支付刻苦的诚实的顽强的创造性的劳动,她才赐予你应得的报酬。任何生活中的投资手段,油滑品质,甚至向她显示你的威严,这一切她都不适用,她只喜欢真正对生活有热情的人。应该明白,什么是爬,为什么要爬,但是也应该明白,什么是飞,为什么要飞。艺术应该会爬,也应该会飞。爬——踏实地爬!飞——灵活地飞!学习是为了创造,艺术家要养成观察生活的习惯,应该对一切都感兴趣,对自然、色彩、气氛、人、形象、人的灵魂都要去观察,去深刻地洞察。敢于失败,不断地探索,才能成功,我相信柯罗的话:“要知道那些轻快的笔触,它是包含着艺术家的多少汗珠啊!”
    艺术家,是生活和自然的情人,也是生活和自然的仆人。慵懒的人,虚伪的人,没有意志力的人,感情冷漠的人,不学无术的人,醉生梦死的人,按理来说都不配干这行职业,只有深邃的灵魂和火热的想象才是构成才能的主要条件。

      参考文献
      1.        曹正明著,《十八描研究》,湖南美术出版社,1998年。
      2.        魏诗国著,《素描》,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3.        陈达青著,《画家的眼睛》,山东人民出版社,1985年。
      4.        李佩昆著,《现代素描艺术》,辽宁美术出版社,2001年。
      5.        吴冠中著,《吴冠中素描选》,四川美术出版社,1984年。

最新评论

正序排列

楼层直达:

只看楼主
  • hsm发表于2007-01-21 18:18|

    智慧的眼睛懂得观察

    ———论美术的观察方法

       侯石明

    摘要
       极端注意眼睛的训练,是艺术家的首要课题。举凡历史上有成就的画家,他们对生活的观察都是极端深刻而细致的。要观察必须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和艺术的认识方法。笔者在教学中总结了一些体会,为了打开客观世界和艺术创造之间的通道,不断实践、思索,以抛砖引玉。
       关键词
       眼睛  观察  结构  情感  生活  创造  联想
       艺术家眼里的事物,尤如陈年老酒,尽管粮食所酿,但却看不到粮食的影子,所见、所闻的只有那种清澈与浓香。同样一件事物,一个对象,甚至在普通人眼中毫不起眼的东西,在艺术家看来,便大有不同了。
    作为习画者,我们要极端注意眼睛的训练,学会对生活进行细致而深刻的观察。艺术家只有对生活深入细致的观察,作品才有主动性,才能“烂熟于心,然后凝神结想,一挥而就。”
         一、        眼睛的观察
        画画不是用手来画,而是用脑来画,要运用智慧。人有两件宝,双手和大脑,双手能劳动,大脑会思考,画画是手脑并用的过程。画画在一定程度上又是科学的,不能全凭感性来画,如必须学习解剖透视等等,把各种知识综合起来运用;要懂得“读模特儿”的方法,如果不知道这些方法,就读不到模特儿身上这些东西:线条、几何形、内部结构。
        在构图和结构形体的观察上,重要是培养几何形的观察方法,这是基础。用几何形(根据结构)去分析对象、概括对象,一切物体的运动、形体、特征,都会处在你的捕捉之中。画面的结构好,能使你的画面更洗练,达到以少胜多的目的。画面的结构可以说是绘画的建筑性,结构(主要指构图,造型结构图)也构成画面中的气势,构图给人心理作用,是经过分析对象而又艺术地综合对象,面对对象,一眼看上去就应看到对象的结构整体,即最本质的结构特征,而且意识中马上能产生最简练的表现对象造型特征的表现力,这种艺术的简练观察力才是一个画家和学生眼睛的区别。现在美术课堂上,多给学生练习速写,是培养观察力的一个最好的办法。
    我们还要带着透视的眼睛去观察对象,用它去注意事物的各部分变化,才能充分的表达对象。
        艺术家的眼睛既是最粗略的眼睛,也是最深刻的眼睛,而且在两方面都能超乎寻常,这有点儿象雄鹰的眼睛,在高空中,它可以俯视大片旷野,把一切都收入视线,当目光集中一点时便分外犀利,能把握哪怕有一点细微的变化。艺术的概括、简练是为了深刻地表现对象。研究一下杰出的艺术作品,你就会感叹,虽然看起来很简练,但什么都表现出来了,而很多初学的习作,好象把对象的所有细节都画了,但什么也没被表现出来,平均对待的结果是什么都没有。
        如何概括地表现对象,必须打破这样的观念,“仔仔细细一点一滴地刻画各个部分,才能充分地表现对象。”画面证明,只有概括地表现对象,才是最生动有力和充分的。所谓概括并非空洞,而是对对象具有深刻的认识,抓住其中最本质、最突出的东西,用恰当和简洁有力的形式表现出来,所以是充分的。
    技法,不是浮光掠影,不要耍花招,技法是为了表达你敏锐地感受到了和深刻地理解了的东西,并且它应该是竭力的尽一切力量来帮助你表达这些,画很复杂的东西要简单,画很简单的东西要复杂,把平凡的东西画得不平凡,这就是那些大画家们特有的本领。
        另外,概括必须在有分析、有理解、判断的基础上进行。成熟的艺术家的作品,从他们的整个艺术实践过程来看,也一定是经过一个严谨踏实的分析研究时期的,如果光是跟着那些大画家的简练去照葫芦画瓢,实在弊多于利,只会学到一些表面的东西,这样,很容易使一个人在艺术上流于浮浅。天才的马戏演员走钢丝,会引起观众的惊叹,你以为他台下功夫是如此的轻快吗?就像雕塑家所靠的并非是一把刻刀和斧头一样。
        所有的画家都必须具备一个首要的品质:在视觉上整体地接受世界的能力。必须训练自己的眼睛学会综合,综合并不是单纯的表现方法的问题,重要的是观察方法。没有这种综合,意味着你缺乏整体和概括的观察能力,你就会钻牛角尖,而且也达不到“一般所见”的那种最鲜明和整体的形象感受。
    绘画和生活一样,要大方,大来大往,而不是小里小气,小聪明,计较微小得失的人是永远不会成为艺术家的。
         二、        感情投入
        绘画是一门科学,是一门研究情感的科学,所以每一个艺术家都应该重视自己的感情和感性方面的发展。
        你有这种本领吗?简单的两条线,那里面就有结构,就包含了你的情感和感染力。有这样一个故事,据说达芬奇去拜访一位画家,当得知那位画家不在家的时候,就在一张纸上随意画了一根线条离开了,当那位画家回来看到那根线条时,不禁惊呼起来:噢!达芬奇来过了!所以,艺术家最简单的往往是最不简单的,最轻松的往往是最不轻松的,“辛苦工作的作画换来的是观者的轻松。”
        面对作画对象,要有兴趣,要有思想情感,而且要有最严肃辛苦的工作热情。尤如韩美林所言:“要有忍无可忍的再再忍,难舍难分的再再舍”方可有所获。这里所指的感情决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感觉,而是从一开始到结束都是艺术家的感觉,在艺术实践中,不断锻炼起来的职业性的眼睛所观察到的感染力。巴甫洛夫说:“在艺术家自己应具有激动的感情!这是艺术天才的特征和重要方面之一。”作画强调表达感受、感觉,儿童画虽不成熟,但感觉很新鲜,艺术家还是天真一些,傻一些好,不能太世故,要天真些才有感情。丰子恺的儿童感情漫画曾经打动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们的心,靠的就是那种挚热的对儿童的情感。
        历代艺术家的优秀作品都是倾注了他们的深厚感情的。柯勒惠支觉得人类无穷无尽的苦难象一座大山压顶似的压得她喘不过气来,由于她深切的同情心,以及倾注全身鼓动起义农民向敌人冲过去的妇女形象,由于她的感情都集中到构思上去了,使得我们今天看到了仍激动万分;米开朗基罗曾为保卫市民们的利益而挺身战斗,但最后失败了,他怀着羞辱和痛苦为教皇修造陵墓,将他的痛苦都倾注在一系列的奴隶形象上,象大卫像,动作和肌肉都处于极度紧张抽搐状态,使人们感到它们正凝聚着反抗的暴力,它们将以雷霆万钧之势迸发出来;法国画家米勒,一生在农村,一生贫穷,对农民深厚感情倾注在他的画面上,不论是《拾麦穗》还是《晚钟》,真挚而朴实动人;八大山人的时代和他的遭遇造成了他对艺术的情调“墨无点多泪点多”,自有他难言之隐痛,他的画面的物象也象他的闭着眼的鸟一般,“孤傲、淡泊、冷峻”;清代画家郑板桥给一县吏画竹而题曰:“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没有对人民的同情,哪能具有这样独特的眼睛和令人叫绝的联想。
        要达到艺术作品有感情是很不容易的,不是速写一下就能达到的,这需要艺术家思索和探索。这种思想感情是建立在平时对生活、对自然的观察和热爱的基础上的。
        三、艺术和生活
        普通人的眼睛是真实的,艺术家的眼睛也是真实的,问题在于艺术家要更敏锐更集中地发现生活中的美,而且发现能用艺术形式传达的这种美。罗丹说:“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艺术家在人们司空见惯的平常事物中发现其中深刻的含义,新鲜的内容和美的形式,这种新和深以及美,通过艺术形式表现出来就成为人们常说的“人人心中常有,人人笔下皆无”。
        高尔基给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信中说:“画家——这是一个善于分析自己个人形象,从中找出具有普遍意义的东西的人,并且赋予自己的观念以及自己表现形式的人。”艺术家发现自己对生活、对人们、对某一事物的表现态度,并通过自己的形式、自己的语言把这种态度表现出来。
    如果说,艺术是一种折磨人的职业,那么从这种折磨中也能给你不断地带来幸福。只有在生活中有所追求的人,才不会感到心灵的空虚,他至少能感觉着在不断地充实和成长,这一点,“上帝是很公平的。”
        艺术创作要象粗石工一般的大胆、有力;也需要象姑娘刺绣般的细心;哲学家般的深思;教育家般的理智;演员般的热情;普通人般的朴实。
        艺术,对人是公平的,必须支付刻苦的诚实的顽强的创造性的劳动,她才赐予你应得的报酬。任何生活中的投资手段,油滑品质,甚至向她显示你的威严,这一切她都不适用,她只喜欢真正对生活有热情的人。应该明白,什么是爬,为什么要爬,但是也应该明白,什么是飞,为什么要飞。艺术应该会爬,也应该会飞。爬——踏实地爬!飞——灵活地飞!学习是为了创造,艺术家要养成观察生活的习惯,应该对一切都感兴趣,对自然、色彩、气氛、人、形象、人的灵魂都要去观察,去深刻地洞察。敢于失败,不断地探索,才能成功,我相信柯罗的话:“要知道那些轻快的笔触,它是包含着艺术家的多少汗珠啊!”
        艺术家,是生活和自然的情人,也是生活和自然的仆人。慵懒的人,虚伪的人,没有意志力的人,感情冷漠的人,不学无术的人,醉生梦死的人,按理来说都不配干这行职业,只有深邃的灵魂和火热的想象才是构成才能的主要条件。

          参考文献
          1.        曹正明著,《十八描研究》,湖南美术出版社,1998年。
          2.        魏诗国著,《素描》,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3.        陈达青著,《画家的眼睛》,山东人民出版社,1985年。
          4.        李佩昆著,《现代素描艺术》,辽宁美术出版社,2001年。
          5.        吴冠中著,《吴冠中素描选》,四川美术出版社,1984年。

    举报 回复

    # 1楼

回复

最近发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