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版块

速写有理

置顶 精华 发表在 漫话漫画

13

8703

祝贺新漫网论坛改版,贴上新发表的论文一篇,各位没必要细读,除非你想跟我抬杠,哈哈,不知道在新论坛里火拼起来会是啥景象?



速写有理

广州美术学院朱松青


内容提要
本文从美术创作与美术教学的角度,论述速写的逻辑定位、基本原理和实操方法,尤其是从课堂教学的角度,去探讨关于速写教学的认识论与方法论;并就有关形准、省略与提炼、速写与创作、速写的构成等问题展开了原理性和实践性的论述,提出了以下观点——
1,在应用艺术领域,速写能力显得越来越重要,故有必要提高与加强对速写的重视。
2,速写的精髓在于“写”,要促使学生追求“一气呵成”的速写美感。
3,速写教学可以先画活再画准。
4,形准的概念可以超越形似的局限。对速写与其在乎形似,不如在乎形的协调。
5,“视而不见”和“无中生有”相结合,是画好速写的关键所在。
6,速写本身就是创作,至少是件小品;让学生以创作的态度和激情去画速写,就是速写教学的最高境界。
7,几何构成与肌理构成,是速写的特殊性或特征所在。
8,速写的构成有很强的程式化;有新意的速写,就是那些敢于打破既有程式而开创新程式的作品。

关键词
速写,写,形准,创作,构成,程式。





速写有理

朱松青

一、概述
速写是美术领域里最便捷的一种艺术式样,也是美术教育中最基础的课程之一。
当前的美术高考越来越注重速写。以前的速写考卷仅仅作为参考卷附在素描考卷的背后;现在广东省美术联考速写满分为50分,占五分之一;广州美术学院更把速写分抬到不能再高的程度——100分,占三分之一。
社会的飞速发展并没有为纯艺术带来飞速扩张的生存空间。而是为应用艺术带来了无限的发展前景。在新技术尤其是电脑及摄影技术大量使用的时代,在应用美术领域,机器已承担了许多工作,剩下的大多数都与速写有关,于是,速写能力就显得越来越重要。学生离开美院之后,如果还有人需要他们画画,那么大多数就是速写性的绘画,而不大可能是深入描绘或大型丰富的绘画。不仅如此,这些任务往往还是要在短时间内大量地完成的。比如插图、漫画、方案小图等等。要胜任这些工作,速写能力必不可少。由此可见,提高美术高考速写分量的举措确实有理。
在不同的层面,速写具有不同的意义。在学习层面,速写是基本功,所要解决的是如何用简明直接的方法去把握与表现形体;在应用层面,速写是记录形象,表达构思、图解说明等工作的手段;在艺术层面,速写可以是一种艺术的表现形式或探索形式。
全面的造型能力就是想怎么造型就能怎么造型的能力,由此观止,光有深入式的素描能力显然不够,于是就有了速写教学的地位。在造型基础的教学中,速写课的任务就是用很有限的手段去做尽可能多方面的表达与探索。比如:对形体的表达,对人物动态的捕捉,对场面的表现,对画面布局的表达,对绘画语言的探索,对审美趣味的探索……等等,循序渐进地、全方位地解决好这一系列的课题,就达到了速写课的教学目的。
今天的基础教学已呈多元化格局,速写课的教学也不例外,但万变不离其宗;各种教学思想与理念,各种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质上是相通的。存在于多元化的基础教学格局之中的共性就是科学性与创造性的统一。科学性引导学生认识与掌握客观规律(包括艺术规律),创造性引导学生运用这些规律去进行艺术实践。
速写有理,这个理,就是关于速写的科学原理、道理,或称画理,掌握了这个理,速写的教与学就有了认识论和方法论;创造性地运用好这个理,速写及其教学就是大有可为和充满趣味的赏心乐事。

二、速写的“写”
对速写之“速”,不应简单地理解为动作之快。其实,速写之“速”源自简练,因为简练,所以在总体时间上达到快速。在教学中,我们往往不必强调动作的快速,反而可以让学生慢慢地画,一笔一笔地去体会速写的简练。
“速”来自“简”,简则来自“写”,速写的精髓在于“写”。感谢当初造词者没有造出个“速画”。可以让学生在“写”与“画”的比较中体会速写的味道。不少学画者是先学习调子素描再学习速写,这个学习次序有合理的一面。但不少学生先入为主地运用调子素描的方法来对待速写的学习,那这个素描基础就有可能妨碍了他们掌握速写的画理。
从学科上来讲,速写也是素描的一种。当我们日常把素描与速写相提并论的时候,素描指的是“除了速写以外的素描”,或“一般的素描”。尽管没有标准的速写画法,尽管速写与“一般的素描”在实际操作中不可能有一条截然的鸿沟,但既然在观念上我们能够区分两者,就说明两者各有不同的倾向特征;在教学当中,强化两者倾向特征的区别将有利于把握速写的画理。
为此,可以要求学生以写字的姿势握笔,以写字的方式与手感去画线条,对那些磨磨蹭蹭的同学,可以启发他们:你们是这样写字的吗?而后要他们在画纸上随手写一个大大的字,告诉他们,速写就是这样写的。用这样的方法训练学生,可以很有效地让学生领悟速写的简练性与直接性。利用学生早就已经掌握的技能去学习新知识,肯定事半功倍。
我们作画不过是在一个画面上留下痕迹而已。里面有人或物,仅仅是某种痕迹及其组合让人联想或幻觉到人或物。一幅画的成功与否取决于这些痕迹及其组合。能否画好速写取决于我们能否很好地掌握以写的方式留下痕迹的描绘画法。
有必要去除学生对橡皮的依赖,甚至可以夸大橡皮的危害,以便促使学生去追求“一气呵成”的速写美感。
学生用较粗、较短的铅笔练速写比较合适,可有利于把速写画活。炭笔易断且欠流畅;木炭条不易保留;钢笔、毛笔等不利于放开手脚。但对于有一定水平者而言,钢笔、毛笔等不能“反悔”的工具也正好体现“一气呵成”的“写意”。
画速写,其流程很像下围棋:一步扣一步,步步有关联;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开局、中盘、收官,越做越丰富……所有的成与败,都在整个流程中形成一条因果关系链。用一锤定音式的工具画速写就好像下错了棋子不能反悔,而必须将错就错,还要把死棋的价值用尽。
教师与学生一块画速写,就好像下棋有人旁观,既有点压力,又有点挑战性。画得好,尤其是能起到示范作用的时候,教师就像赢棋似的有点成就感。但即使画不好,如果能让学生知道老师画速写也不是百发百中,也会有败笔与废纸,那么对于减轻他们自身的压力肯定是会有帮助的。应向学生灌输“废纸三千”的思想:不仅要以平常心来对待速写中的失败,而且更要认识到“废笔”和“废纸”里头就包含了宝贵的经验。如果善于总结与积累,就能变废为宝。

三、关于形准
一般的素描训练,形准是一个不可回避的关键问题。但在速写的教学中,形准可以是“更高一级” 的要求。科学的教学法讲求循序渐进,讲求突出教学重点。对初学者来说,如果给他们太多的要求,就可能顾此失彼甚至无所适从。因此,有两种训练方法:一是先画准再画活;二是相反。我倾向后一种。因为前一种与一般的素描训练有重复;而且在形准的框框之内,学生难以把握速写的简练与直接的特性,不利于学生用“另类”的眼光去看待“另类的素描”,也就是说不利于突出速写的特殊性;从学生的角度去看那就是先难后易。“先活后准”恰恰就与一般的素描训练形成互补;相比较而言,它是先易后难,有利于学生收获“成就感”。
这又牵涉到高考的评分标准与把握尺度。形准是素描的重要指标,既然如此,就不应在速写试卷里重复强调这个指标,而应突出精炼与生动。这样才能体现多方面考核的意义。就像色彩考卷应当突出对色彩的感受与表达一样。在画得简练生动的前提下又画得很准,那当然就是很好的考卷。但那些用调子素描的方法来应付速写的考卷,即使它做到形似,其实并没有达到速写所应达到的起码要求。这就像把电影里头生活化的举止和对白用到京剧里,越真实就越没味。
有必要对形准的含义作一点拓宽或修正,使之超越“形似”的局限。形似是对客观存在被动的逼近,形准是指在画面里对形体把握分寸上的准确,也就是说即使一幅变形的作品,也有可能做到形准。
按笔者的观念,无论对于哪一层面的速写作者,在形准方面与其在乎形似,不如在乎形的协调:整体上的协调,局部内的协调,局部间的协调,等等。比如要特别强调人物五官造型的简化甚至省略,否则难以与其他部分协调。
在速写教学中,我对学生的要求是分三步走:第一步是“有”;第二步是“准”;第三步是“美”。“有”,就是画面里要有一个简练概括的、有体积感的形体;“准”, 就是要体现恰当的比例与透视关系,也就是要注意形体的协调;“美”,就是要有尽可能多的形式追求,如线条的力度、组织,画面的完美的等等。这三步既可以是在画同一幅画时的三个步骤性的任务,也可以是某段学习时间里,学生自我把握的三个阶段性的专攻重点。
造型艺术向来就大大地超出了写实的范畴,作为造型艺术的基础学科,其内容也应大大地超出写实的范畴。只要是造型艺术所需要的能力与素质,基础教学都应尽其所能地加以训练和培养。因此,我们的速写教学不仅要有写实,还应有变形甚至抽象。面对多元化的艺术领域,学生的任何一种缺陷,都有可能导致他们在将来的社会竞争中丧失一份优势。
我们不仅要因材施教,还要因学科施教,因时代施教,因社会施教。

四、“视而不见”和“无中生有”
速写之难,一是难于省略,二是难于提炼。不少学生面对复杂的对象,总是被对象丰富的明暗调子以及琐碎的细节所纠缠,不敢大刀阔斧地舍弃这些没用的“坛坛罐罐”,总会情不自禁去地涂画调子和描画多余的细节。此外,就是不会在形体之内找出可以表达形体结构的线条,只敢把线条画在看得见的轮廓部位,这就是一种边框式的速写。
有鉴于此,我们可以强调“视而不见”和“无中生有”。面对复杂的调子和诸多的线条以及线条里头诸多的细节,我们就需要用省略的眼光,这就是“视而不见”。而对于轮廓之内的结构,尤其是较重要的块面结构,就要用提炼的方法把线条弄出来。
任何复杂的形体都可以概括成简单的形体或分析为简单形体的组合。艺术之常规之一就是把复杂的事物简单化。造型艺术中简单化的手段有:化多为少,化有为无,化弯曲为平直,化微渐为明显,以点代线,以线代面,等等。速写就是一种简单化的绘画形式。
基础教学经常进行的都是“由简到繁”的练习,而很少进行“由繁到简”的训练。其实,后者是提高学生整体的、概括的认识与表现形体能力的有效手段。在速写教学中,可以进行这样的练习,比如在同一角度对同一模特,让学生画多幅速写,要求就是一幅比一幅更简练。
“视而不见”,学生容易理解,画调子素描的开始阶段也是这样的。“无中生有”,学生就较难把握。我们可以这样来向学生解释:先摆弄一个形体(可以是某物件或就是自己的手臂、拳头),让光线照到一个块面,而相邻的块面处在背光部,告诉学生,速写要表现这两个块面并不需要调子,而是用线条画出块面的交界线。因为交界线明显,学生理解了。我们再变动形体,让光线对着原来的交界部,这时,交界线消失了,再告诉学生,即使是这样,形体的关系并没有变化,交界线其实还是存在的,我们还是可以根据对块面的理解而画出那条交界线。这就是“无中生有”的一种体现。“无中生有”依赖的就是我们对形体的分析;有了这种分析,即使看不到这条线的存在,你也可以画出这条线,这就是主观对客观的能动反映。通过这种练习,既可以帮助他们摆脱那种边框式速写的空洞与单薄,又可以让学生掌握一种“不以明暗调子为转移的认识与表达方法”。
这也是结构素描的一种方法。结构与结构素描是基础学科内经常讨论的话题。按笔者的分析,结构的含义有三:一是对象的形体构造;二是对象中适合于某种痕迹(手段)的表象;三是表现在画里让人联想到第一种含义的形象(痕迹的构成效果)。第一种含义属于知识性的范畴,第二种含义属于能动地认识的范畴,第三种含义属于技术性的范畴。显然,后两者所涉及的内容是速写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所谓结构素描,就是用线条痕迹以概括性和几何性的方法表现形体结构的素描,属于简单化的素描形式。速写完全可以被理解为即兴式的结构素描,而结构素描既可被理解为完善化了的速写,又可被理解为简明化的调子(全因素)素描。
“无中生有”还包括对客观对象的“深加工处理”,比如用某些条理化的手段把无序的对象表现为有序的形象,如梵 高所为。
用怎样的表现方法就用怎样的观察方法,要让学生学会在对象中找出适合于“写”痕迹的东西来画。要掌握“视而不见”和“无中生有”的方法,就要用“找”的眼光去进行省略与提炼,尤其要以线条的眼光去寻找适合于线条表现的东西来画。要“找”着来画,而不是“照”着来画。这是画好速写的关键所在。

五、速写与创作
速写与创作的关系,是一个老话题;窃以为既往的某些观点存在商榷与修正的余地。
速写有一个曾经是最重要的功能,就是为创作收集素材。在这个意义上,速写成了一个记录客观对象的工具。因此常会用“这样的速写很有用”等句子来表彰别人的速写。随着摄影技术在美术创作中大量的被借用,随着艺术的多元化,速写的这种功能已经“与时俱退”了。
今天,画家的速写更多的是表达主观对客观的感受与把玩,而不是如实地记录客观的原材料。这种速写追求的是主观能动性在表现客观对象时所可能达到的各种个性化的境界。本身就是创作,至少是件小品。
这类速写所追求的境界与一般创作所追求的无异,不同的是:速写所表达的是即兴的甚至是随机的,因而带有不成熟或不圆满的面貌,多少带有点遗憾。但这种不成熟的画面又包含了许多我们在深思熟虑的时候所不能造出来的“神来之笔”。因此,速写很难复制,尤其是好的速写。
有怎样的素描基础就有怎样的造型艺术,反之亦然。达到一定程度的美术家,所谓的素描基础通常就是速写基础。由此也就可以断言如果一个人的速写定型了,那他的艺术也就定型了;如果他的速写发生了变化,那就说明他的艺术也在变化。对此,我们可以从古今中外的大师身上找到相吻合的事实证明。
美术作品就是审美产品,本质上就是艺术家审美趣味的物质化。美术家的创造性就体现在形式美感的创造上。如何在作品里打上个人的审美烙印,应当成为我们创作时所要解决的最高课题。尽管速写是我们最低生产成本的劳动形式,同样也可以甚至应当承载这个审美烙印。
对画家而言,审美烙印就是以笔达意。
“意”(立意)与“笔”(动笔)也是个很古老的话题。“意”就是关于运用某种方法去艺术地表现形体与画面的想法。没有好的想法就不能画好画,固有“成竹在胸”和“意在笔先”之说。然而,好的想法从何而来呢?事实证明,好的想法往往又是在实践中产生的。创作就是一个从想法到画面,又从画面到想法……这样循环往复的发展过程。事实还证明,一幅画的产生既可以源自一个想法,也可以源自一幅画(自己或别人的,当前或以往的),故有“意在笔后”之说。一个不成熟的想法只能产生一个不成熟的画面,但一个不成熟的画面却有可能诱导出一个较成熟的想法,发展下去就有可能出现好的想法和好的画面。与其坐等好想法的降临,不如积极主动地创造好想法赖以形成的条件;与其把一个好想法看成是一幅画的救星,不如把一个画面看成是一个好想法的摇篮。
我们动笔画速写之前当然应当做些“意在笔先”的设计,但动笔后更要多做些“意在笔后”或叫“意随笔后”的创意。在短暂甚至连续多幅的速写创作过程中,作者快速甚至频繁地在“意”与“笔”的互动式碰撞里寻觅并设想,试探与冒险,惊喜或失望,反思和总结……这是一种浓缩与袖珍的创作旅程。
经常地以创作的态度和激情去画速写,至少我们的造型观念与能力会得到实战的检验与锤炼;而在速写里头所获得的所有经验与心得,至少会为我们的“正规”创作带新的灵感,从而使作品换上新的面貌。仅着眼于此,速写也堪称开路先锋。
让学生以创作的态度和激情去画速写,就进入了速写教学的最高境界。

六、速写的构成及其程式
画速写时,作者有意或无意地追求着形式美感,写实的速写追求写实的美感,非写实的速写追求非写实的美感。表面上似乎泾渭分明,其实都是在一张纸(二维空间)里头进行着“构成”。在我的认识体系里,所有的美术行为在本质上都是同一的:就是在特定的空间里进行关于几何、色彩与肌理的构成,即三大基本元素的构成,简称“三元构成”,仅此而已。所有作品,无论风格与流派,成败与否均取决于“三元构成”所达到的水平。
把具象的“内容”忽略掉,所有作品都可以在“三元构成”这个平台上进行“一家子的对话”。
把这种思维体现在速写教学里头,学生的思路肯定会开阔许多,教学的目的与重点也变得很有道理。我们可以这样去鼓励学生:你就想着要画一个图案,模特身上有许多可供你加工的原材料,根据你画面的需要,你把原材料找出来,再按你的需要进行加工、组装成一个图案,这就是我要你画的速写。如果老师还能示范一下,那学生就肯定找到北了。
从三元构成的框架去看,课堂速写最主要的课题应当是几何构成;其次是肌理构成,这两方面正是速写特征之所在。
色彩(一般就是明暗)构成可以看成是上述构成尤其是肌理构成的附属产物。这一点跟一般的调子素描相反,教调子素描的时候,我们通常要求把调子画得差不多了才强化笔触的构成。
速写的构成有很强的程式化,有一定经验积累的熟手,经常会用特定的构成套路去表现特定的形体结构或质感。评价速写的重要指标就是干脆、灵活、生动。要做到这些,就离不开一定的程式。这方面就很像书法与篆刻。
但另一方面,对于还不适应既有程式或正在探索新程式的作者,构成起来就带有 “探险”的意味,弄好了就像登上险峰,弄不好就像掉落深谷。
对学生来说,重要的是要学习与尝试尽可能多的构成程式,而不要拘泥于已经掌握的某一种程式。每个学生都程度不同地掌握着一些程式,那是以前模仿别人而学来的。不少学生以为那就是自己的风格,坚持画下去就行了。这个念头就是他们吸收新知识、掌据新方法的头号敌人。特定的教学内容需要特定方法的学习与训练。这些方法大都不难掌握,正如加减乘除一样。难就难在由于不适应导致没效果,觉得不光彩,因而不喜欢,便会以各种堂而皇之的理由让自己解脱。于是乎,人类优越的可塑性被普遍的惰性残杀了,人的无穷干劲也被一两个借口吞灭了。
过早地执着于某一程式且从一而终是一种懒惰的表现。掌握多种的速写方法就等于掌握了多种的造型语言。现代社会大量需要的是适应型和开拓型的人材,与其抱一专之精良去面临学非所用的危机,不如挟多能之广博去面对社会的选择。
有新意的速写,就是那些敢于打破既有程式而开创新程式的作品。经常利用速写进行创意性的探索,我们的审美思维就会开阔,我们的艺术语言也会随之愈加生动与丰富。

结语
速写有理。因为速写的基础属性,所以关于速写的道理也就具有了普遍原理的意义。反过来说,我们只有从艺术的普遍意义去看待速写艺术,看待速写教学,我们才能真正地把握到速写的本质。
美术理论有许多层次,作为师范专业出身的笔者,多年来致力于与美术创作及美术教学紧密相连的、建立在实践经验之上的、具有实操意义的认识论与方法论的探索,这种理论的特点是简明易懂,但并不好总结。就像速写,看似简单,要画好很难。笔者勉为其难,但求读者多多包涵!

                                                       2006.5.18.

最新评论

正序排列

楼层直达:

只看楼主
  • 广州朱松青发表于2006-07-18 23:03|

    祝贺新漫网论坛改版,贴上新发表的论文一篇,各位没必要细读,除非你想跟我抬杠,哈哈,不知道在新论坛里火拼起来会是啥景象?



    速写有理

    广州美术学院朱松青


    内容提要
    本文从美术创作与美术教学的角度,论述速写的逻辑定位、基本原理和实操方法,尤其是从课堂教学的角度,去探讨关于速写教学的认识论与方法论;并就有关形准、省略与提炼、速写与创作、速写的构成等问题展开了原理性和实践性的论述,提出了以下观点——
    1,在应用艺术领域,速写能力显得越来越重要,故有必要提高与加强对速写的重视。
    2,速写的精髓在于“写”,要促使学生追求“一气呵成”的速写美感。
    3,速写教学可以先画活再画准。
    4,形准的概念可以超越形似的局限。对速写与其在乎形似,不如在乎形的协调。
    5,“视而不见”和“无中生有”相结合,是画好速写的关键所在。
    6,速写本身就是创作,至少是件小品;让学生以创作的态度和激情去画速写,就是速写教学的最高境界。
    7,几何构成与肌理构成,是速写的特殊性或特征所在。
    8,速写的构成有很强的程式化;有新意的速写,就是那些敢于打破既有程式而开创新程式的作品。

    关键词
    速写,写,形准,创作,构成,程式。





    速写有理

    朱松青

    一、概述
    速写是美术领域里最便捷的一种艺术式样,也是美术教育中最基础的课程之一。
    当前的美术高考越来越注重速写。以前的速写考卷仅仅作为参考卷附在素描考卷的背后;现在广东省美术联考速写满分为50分,占五分之一;广州美术学院更把速写分抬到不能再高的程度——100分,占三分之一。
    社会的飞速发展并没有为纯艺术带来飞速扩张的生存空间。而是为应用艺术带来了无限的发展前景。在新技术尤其是电脑及摄影技术大量使用的时代,在应用美术领域,机器已承担了许多工作,剩下的大多数都与速写有关,于是,速写能力就显得越来越重要。学生离开美院之后,如果还有人需要他们画画,那么大多数就是速写性的绘画,而不大可能是深入描绘或大型丰富的绘画。不仅如此,这些任务往往还是要在短时间内大量地完成的。比如插图、漫画、方案小图等等。要胜任这些工作,速写能力必不可少。由此可见,提高美术高考速写分量的举措确实有理。
    在不同的层面,速写具有不同的意义。在学习层面,速写是基本功,所要解决的是如何用简明直接的方法去把握与表现形体;在应用层面,速写是记录形象,表达构思、图解说明等工作的手段;在艺术层面,速写可以是一种艺术的表现形式或探索形式。
    全面的造型能力就是想怎么造型就能怎么造型的能力,由此观止,光有深入式的素描能力显然不够,于是就有了速写教学的地位。在造型基础的教学中,速写课的任务就是用很有限的手段去做尽可能多方面的表达与探索。比如:对形体的表达,对人物动态的捕捉,对场面的表现,对画面布局的表达,对绘画语言的探索,对审美趣味的探索……等等,循序渐进地、全方位地解决好这一系列的课题,就达到了速写课的教学目的。
    今天的基础教学已呈多元化格局,速写课的教学也不例外,但万变不离其宗;各种教学思想与理念,各种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质上是相通的。存在于多元化的基础教学格局之中的共性就是科学性与创造性的统一。科学性引导学生认识与掌握客观规律(包括艺术规律),创造性引导学生运用这些规律去进行艺术实践。
    速写有理,这个理,就是关于速写的科学原理、道理,或称画理,掌握了这个理,速写的教与学就有了认识论和方法论;创造性地运用好这个理,速写及其教学就是大有可为和充满趣味的赏心乐事。

    二、速写的“写”
    对速写之“速”,不应简单地理解为动作之快。其实,速写之“速”源自简练,因为简练,所以在总体时间上达到快速。在教学中,我们往往不必强调动作的快速,反而可以让学生慢慢地画,一笔一笔地去体会速写的简练。
    “速”来自“简”,简则来自“写”,速写的精髓在于“写”。感谢当初造词者没有造出个“速画”。可以让学生在“写”与“画”的比较中体会速写的味道。不少学画者是先学习调子素描再学习速写,这个学习次序有合理的一面。但不少学生先入为主地运用调子素描的方法来对待速写的学习,那这个素描基础就有可能妨碍了他们掌握速写的画理。
    从学科上来讲,速写也是素描的一种。当我们日常把素描与速写相提并论的时候,素描指的是“除了速写以外的素描”,或“一般的素描”。尽管没有标准的速写画法,尽管速写与“一般的素描”在实际操作中不可能有一条截然的鸿沟,但既然在观念上我们能够区分两者,就说明两者各有不同的倾向特征;在教学当中,强化两者倾向特征的区别将有利于把握速写的画理。
    为此,可以要求学生以写字的姿势握笔,以写字的方式与手感去画线条,对那些磨磨蹭蹭的同学,可以启发他们:你们是这样写字的吗?而后要他们在画纸上随手写一个大大的字,告诉他们,速写就是这样写的。用这样的方法训练学生,可以很有效地让学生领悟速写的简练性与直接性。利用学生早就已经掌握的技能去学习新知识,肯定事半功倍。
    我们作画不过是在一个画面上留下痕迹而已。里面有人或物,仅仅是某种痕迹及其组合让人联想或幻觉到人或物。一幅画的成功与否取决于这些痕迹及其组合。能否画好速写取决于我们能否很好地掌握以写的方式留下痕迹的描绘画法。
    有必要去除学生对橡皮的依赖,甚至可以夸大橡皮的危害,以便促使学生去追求“一气呵成”的速写美感。
    学生用较粗、较短的铅笔练速写比较合适,可有利于把速写画活。炭笔易断且欠流畅;木炭条不易保留;钢笔、毛笔等不利于放开手脚。但对于有一定水平者而言,钢笔、毛笔等不能“反悔”的工具也正好体现“一气呵成”的“写意”。
    画速写,其流程很像下围棋:一步扣一步,步步有关联;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开局、中盘、收官,越做越丰富……所有的成与败,都在整个流程中形成一条因果关系链。用一锤定音式的工具画速写就好像下错了棋子不能反悔,而必须将错就错,还要把死棋的价值用尽。
    教师与学生一块画速写,就好像下棋有人旁观,既有点压力,又有点挑战性。画得好,尤其是能起到示范作用的时候,教师就像赢棋似的有点成就感。但即使画不好,如果能让学生知道老师画速写也不是百发百中,也会有败笔与废纸,那么对于减轻他们自身的压力肯定是会有帮助的。应向学生灌输“废纸三千”的思想:不仅要以平常心来对待速写中的失败,而且更要认识到“废笔”和“废纸”里头就包含了宝贵的经验。如果善于总结与积累,就能变废为宝。

    三、关于形准
    一般的素描训练,形准是一个不可回避的关键问题。但在速写的教学中,形准可以是“更高一级” 的要求。科学的教学法讲求循序渐进,讲求突出教学重点。对初学者来说,如果给他们太多的要求,就可能顾此失彼甚至无所适从。因此,有两种训练方法:一是先画准再画活;二是相反。我倾向后一种。因为前一种与一般的素描训练有重复;而且在形准的框框之内,学生难以把握速写的简练与直接的特性,不利于学生用“另类”的眼光去看待“另类的素描”,也就是说不利于突出速写的特殊性;从学生的角度去看那就是先难后易。“先活后准”恰恰就与一般的素描训练形成互补;相比较而言,它是先易后难,有利于学生收获“成就感”。
    这又牵涉到高考的评分标准与把握尺度。形准是素描的重要指标,既然如此,就不应在速写试卷里重复强调这个指标,而应突出精炼与生动。这样才能体现多方面考核的意义。就像色彩考卷应当突出对色彩的感受与表达一样。在画得简练生动的前提下又画得很准,那当然就是很好的考卷。但那些用调子素描的方法来应付速写的考卷,即使它做到形似,其实并没有达到速写所应达到的起码要求。这就像把电影里头生活化的举止和对白用到京剧里,越真实就越没味。
    有必要对形准的含义作一点拓宽或修正,使之超越“形似”的局限。形似是对客观存在被动的逼近,形准是指在画面里对形体把握分寸上的准确,也就是说即使一幅变形的作品,也有可能做到形准。
    按笔者的观念,无论对于哪一层面的速写作者,在形准方面与其在乎形似,不如在乎形的协调:整体上的协调,局部内的协调,局部间的协调,等等。比如要特别强调人物五官造型的简化甚至省略,否则难以与其他部分协调。
    在速写教学中,我对学生的要求是分三步走:第一步是“有”;第二步是“准”;第三步是“美”。“有”,就是画面里要有一个简练概括的、有体积感的形体;“准”, 就是要体现恰当的比例与透视关系,也就是要注意形体的协调;“美”,就是要有尽可能多的形式追求,如线条的力度、组织,画面的完美的等等。这三步既可以是在画同一幅画时的三个步骤性的任务,也可以是某段学习时间里,学生自我把握的三个阶段性的专攻重点。
    造型艺术向来就大大地超出了写实的范畴,作为造型艺术的基础学科,其内容也应大大地超出写实的范畴。只要是造型艺术所需要的能力与素质,基础教学都应尽其所能地加以训练和培养。因此,我们的速写教学不仅要有写实,还应有变形甚至抽象。面对多元化的艺术领域,学生的任何一种缺陷,都有可能导致他们在将来的社会竞争中丧失一份优势。
    我们不仅要因材施教,还要因学科施教,因时代施教,因社会施教。

    四、“视而不见”和“无中生有”
    速写之难,一是难于省略,二是难于提炼。不少学生面对复杂的对象,总是被对象丰富的明暗调子以及琐碎的细节所纠缠,不敢大刀阔斧地舍弃这些没用的“坛坛罐罐”,总会情不自禁去地涂画调子和描画多余的细节。此外,就是不会在形体之内找出可以表达形体结构的线条,只敢把线条画在看得见的轮廓部位,这就是一种边框式的速写。
    有鉴于此,我们可以强调“视而不见”和“无中生有”。面对复杂的调子和诸多的线条以及线条里头诸多的细节,我们就需要用省略的眼光,这就是“视而不见”。而对于轮廓之内的结构,尤其是较重要的块面结构,就要用提炼的方法把线条弄出来。
    任何复杂的形体都可以概括成简单的形体或分析为简单形体的组合。艺术之常规之一就是把复杂的事物简单化。造型艺术中简单化的手段有:化多为少,化有为无,化弯曲为平直,化微渐为明显,以点代线,以线代面,等等。速写就是一种简单化的绘画形式。
    基础教学经常进行的都是“由简到繁”的练习,而很少进行“由繁到简”的训练。其实,后者是提高学生整体的、概括的认识与表现形体能力的有效手段。在速写教学中,可以进行这样的练习,比如在同一角度对同一模特,让学生画多幅速写,要求就是一幅比一幅更简练。
    “视而不见”,学生容易理解,画调子素描的开始阶段也是这样的。“无中生有”,学生就较难把握。我们可以这样来向学生解释:先摆弄一个形体(可以是某物件或就是自己的手臂、拳头),让光线照到一个块面,而相邻的块面处在背光部,告诉学生,速写要表现这两个块面并不需要调子,而是用线条画出块面的交界线。因为交界线明显,学生理解了。我们再变动形体,让光线对着原来的交界部,这时,交界线消失了,再告诉学生,即使是这样,形体的关系并没有变化,交界线其实还是存在的,我们还是可以根据对块面的理解而画出那条交界线。这就是“无中生有”的一种体现。“无中生有”依赖的就是我们对形体的分析;有了这种分析,即使看不到这条线的存在,你也可以画出这条线,这就是主观对客观的能动反映。通过这种练习,既可以帮助他们摆脱那种边框式速写的空洞与单薄,又可以让学生掌握一种“不以明暗调子为转移的认识与表达方法”。
    这也是结构素描的一种方法。结构与结构素描是基础学科内经常讨论的话题。按笔者的分析,结构的含义有三:一是对象的形体构造;二是对象中适合于某种痕迹(手段)的表象;三是表现在画里让人联想到第一种含义的形象(痕迹的构成效果)。第一种含义属于知识性的范畴,第二种含义属于能动地认识的范畴,第三种含义属于技术性的范畴。显然,后两者所涉及的内容是速写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所谓结构素描,就是用线条痕迹以概括性和几何性的方法表现形体结构的素描,属于简单化的素描形式。速写完全可以被理解为即兴式的结构素描,而结构素描既可被理解为完善化了的速写,又可被理解为简明化的调子(全因素)素描。
    “无中生有”还包括对客观对象的“深加工处理”,比如用某些条理化的手段把无序的对象表现为有序的形象,如梵 高所为。
    用怎样的表现方法就用怎样的观察方法,要让学生学会在对象中找出适合于“写”痕迹的东西来画。要掌握“视而不见”和“无中生有”的方法,就要用“找”的眼光去进行省略与提炼,尤其要以线条的眼光去寻找适合于线条表现的东西来画。要“找”着来画,而不是“照”着来画。这是画好速写的关键所在。

    五、速写与创作
    速写与创作的关系,是一个老话题;窃以为既往的某些观点存在商榷与修正的余地。
    速写有一个曾经是最重要的功能,就是为创作收集素材。在这个意义上,速写成了一个记录客观对象的工具。因此常会用“这样的速写很有用”等句子来表彰别人的速写。随着摄影技术在美术创作中大量的被借用,随着艺术的多元化,速写的这种功能已经“与时俱退”了。
    今天,画家的速写更多的是表达主观对客观的感受与把玩,而不是如实地记录客观的原材料。这种速写追求的是主观能动性在表现客观对象时所可能达到的各种个性化的境界。本身就是创作,至少是件小品。
    这类速写所追求的境界与一般创作所追求的无异,不同的是:速写所表达的是即兴的甚至是随机的,因而带有不成熟或不圆满的面貌,多少带有点遗憾。但这种不成熟的画面又包含了许多我们在深思熟虑的时候所不能造出来的“神来之笔”。因此,速写很难复制,尤其是好的速写。
    有怎样的素描基础就有怎样的造型艺术,反之亦然。达到一定程度的美术家,所谓的素描基础通常就是速写基础。由此也就可以断言如果一个人的速写定型了,那他的艺术也就定型了;如果他的速写发生了变化,那就说明他的艺术也在变化。对此,我们可以从古今中外的大师身上找到相吻合的事实证明。
    美术作品就是审美产品,本质上就是艺术家审美趣味的物质化。美术家的创造性就体现在形式美感的创造上。如何在作品里打上个人的审美烙印,应当成为我们创作时所要解决的最高课题。尽管速写是我们最低生产成本的劳动形式,同样也可以甚至应当承载这个审美烙印。
    对画家而言,审美烙印就是以笔达意。
    “意”(立意)与“笔”(动笔)也是个很古老的话题。“意”就是关于运用某种方法去艺术地表现形体与画面的想法。没有好的想法就不能画好画,固有“成竹在胸”和“意在笔先”之说。然而,好的想法从何而来呢?事实证明,好的想法往往又是在实践中产生的。创作就是一个从想法到画面,又从画面到想法……这样循环往复的发展过程。事实还证明,一幅画的产生既可以源自一个想法,也可以源自一幅画(自己或别人的,当前或以往的),故有“意在笔后”之说。一个不成熟的想法只能产生一个不成熟的画面,但一个不成熟的画面却有可能诱导出一个较成熟的想法,发展下去就有可能出现好的想法和好的画面。与其坐等好想法的降临,不如积极主动地创造好想法赖以形成的条件;与其把一个好想法看成是一幅画的救星,不如把一个画面看成是一个好想法的摇篮。
    我们动笔画速写之前当然应当做些“意在笔先”的设计,但动笔后更要多做些“意在笔后”或叫“意随笔后”的创意。在短暂甚至连续多幅的速写创作过程中,作者快速甚至频繁地在“意”与“笔”的互动式碰撞里寻觅并设想,试探与冒险,惊喜或失望,反思和总结……这是一种浓缩与袖珍的创作旅程。
    经常地以创作的态度和激情去画速写,至少我们的造型观念与能力会得到实战的检验与锤炼;而在速写里头所获得的所有经验与心得,至少会为我们的“正规”创作带新的灵感,从而使作品换上新的面貌。仅着眼于此,速写也堪称开路先锋。
    让学生以创作的态度和激情去画速写,就进入了速写教学的最高境界。

    六、速写的构成及其程式
    画速写时,作者有意或无意地追求着形式美感,写实的速写追求写实的美感,非写实的速写追求非写实的美感。表面上似乎泾渭分明,其实都是在一张纸(二维空间)里头进行着“构成”。在我的认识体系里,所有的美术行为在本质上都是同一的:就是在特定的空间里进行关于几何、色彩与肌理的构成,即三大基本元素的构成,简称“三元构成”,仅此而已。所有作品,无论风格与流派,成败与否均取决于“三元构成”所达到的水平。
    把具象的“内容”忽略掉,所有作品都可以在“三元构成”这个平台上进行“一家子的对话”。
    把这种思维体现在速写教学里头,学生的思路肯定会开阔许多,教学的目的与重点也变得很有道理。我们可以这样去鼓励学生:你就想着要画一个图案,模特身上有许多可供你加工的原材料,根据你画面的需要,你把原材料找出来,再按你的需要进行加工、组装成一个图案,这就是我要你画的速写。如果老师还能示范一下,那学生就肯定找到北了。
    从三元构成的框架去看,课堂速写最主要的课题应当是几何构成;其次是肌理构成,这两方面正是速写特征之所在。
    色彩(一般就是明暗)构成可以看成是上述构成尤其是肌理构成的附属产物。这一点跟一般的调子素描相反,教调子素描的时候,我们通常要求把调子画得差不多了才强化笔触的构成。
    速写的构成有很强的程式化,有一定经验积累的熟手,经常会用特定的构成套路去表现特定的形体结构或质感。评价速写的重要指标就是干脆、灵活、生动。要做到这些,就离不开一定的程式。这方面就很像书法与篆刻。
    但另一方面,对于还不适应既有程式或正在探索新程式的作者,构成起来就带有 “探险”的意味,弄好了就像登上险峰,弄不好就像掉落深谷。
    对学生来说,重要的是要学习与尝试尽可能多的构成程式,而不要拘泥于已经掌握的某一种程式。每个学生都程度不同地掌握着一些程式,那是以前模仿别人而学来的。不少学生以为那就是自己的风格,坚持画下去就行了。这个念头就是他们吸收新知识、掌据新方法的头号敌人。特定的教学内容需要特定方法的学习与训练。这些方法大都不难掌握,正如加减乘除一样。难就难在由于不适应导致没效果,觉得不光彩,因而不喜欢,便会以各种堂而皇之的理由让自己解脱。于是乎,人类优越的可塑性被普遍的惰性残杀了,人的无穷干劲也被一两个借口吞灭了。
    过早地执着于某一程式且从一而终是一种懒惰的表现。掌握多种的速写方法就等于掌握了多种的造型语言。现代社会大量需要的是适应型和开拓型的人材,与其抱一专之精良去面临学非所用的危机,不如挟多能之广博去面对社会的选择。
    有新意的速写,就是那些敢于打破既有程式而开创新程式的作品。经常利用速写进行创意性的探索,我们的审美思维就会开阔,我们的艺术语言也会随之愈加生动与丰富。

    结语
    速写有理。因为速写的基础属性,所以关于速写的道理也就具有了普遍原理的意义。反过来说,我们只有从艺术的普遍意义去看待速写艺术,看待速写教学,我们才能真正地把握到速写的本质。
    美术理论有许多层次,作为师范专业出身的笔者,多年来致力于与美术创作及美术教学紧密相连的、建立在实践经验之上的、具有实操意义的认识论与方法论的探索,这种理论的特点是简明易懂,但并不好总结。就像速写,看似简单,要画好很难。笔者勉为其难,但求读者多多包涵!

                                                           2006.5.18.

    举报 回复

    # 1楼

  • xzhj发表于2006-07-18 23:21|

    象老太太的果脚,太长了............

    举报 回复

    # 2楼

  • 广州蔡联发表于2006-07-18 23:27|

    速写是漫画的重要基本功,文章已下载,慢慢看.谢谢.

    举报 回复

    # 3楼

  • ynzh发表于2006-07-19 10:38|

    欢迎像朱老师这样提供对漫画创作有帮助的文章。谢谢。

    举报 回复

    # 4楼

  • 朱松青发表于2006-07-19 13:36|

    谢谢ynzh!

    对xzhj来说,肯定太长了,广漫网的露透社有我很多短篇,像小姑娘的比基尼,估计很适合你。

    举报 回复

    # 5楼

  • 朱松青发表于2006-07-19 21:41|

    附上论文配图,作者:本人。

    举报 回复

    # 6楼

  • 朱松青发表于2006-07-19 21:47|

    接上

    举报 回复

    # 7楼

  • 朱松青发表于2006-07-19 21:48|

    接上

    举报 回复

    # 8楼

  • 朱松青发表于2006-07-19 21:49|

    接上

    举报 回复

    # 9楼

  • 朱松青发表于2006-07-19 21:51|

    接上

    举报 回复

    # 10楼

  • 朱松青发表于2006-07-19 21:52|

    接上

    举报 回复

    # 11楼

  • 汉白玉发表于2006-07-21 16:40|

    漫画人多画点速写真的很有好处!

    举报 回复

    # 12楼

  • 唐志顺发表于2006-07-21 18:06|

    文章和画技属一流,向朱老师学习,的确画好漫画没有绘画基本功不行。

    举报 回复

    # 13楼

  • 老油发表于2006-07-23 08:54|

    今年我还有一篇约一万字的论文要发表,是讲中国漫画的,先预告一下。

    网文主要是写给网虫看的,杂文主要是给爱好者看的,论文主要是给专业人士看的。

    在我上述的论文里头,包含了我“最标新立异”的一个观点,就一个。能找出来的话,你就称得上专业人士。

    网文是无聊的消遣,杂文笔头的卖弄,论文是清高的标榜。因此,我力求做到适可而止。

    我的写作是从杂文起步的,广漫网的露透社就收集了一些我早期的漫画杂文——http://www.gdcartoon.com/le/onews.asp?id=66

    举报 回复

    # 14楼

回复

最近发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