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版块

从洪琥先生的漫画《居心叵测》说开去

置顶 精华 发表在 漫话漫画

33

4433

最新评论

正序排列

楼层直达:

只看楼主
  • 吴之如发表于2015-05-27 05:50|

    [转帖]王盛波:雷锋没送过我奶奶

    11259次点击
    121个回复

    zvxzvx于2015/5/2619:36:38发布在凯迪社区>猫眼看人


    这是一张许多人所熟知的照片:雷锋左手拎着一个大包袱,右手搀扶着一位手拄拐杖的老太太,一位小姑娘牵着老太太的衣角站在一旁。在雷锋画册上,对这张照片的注释是:“1960年,雷锋因公出差回来,在沈阳车站发现一位老大娘拄着拐棍,背着包袱走路很吃力,雷锋上前接过包袱把大娘护送到抚顺,当大娘的全家向雷锋道谢时,雷锋说:‘这是我应该做的。’”

    自从这张照片发表以来,很少有人怀疑这张照片的真实性。然而,事实却是,这张照片跟历史开了一个善意的玩笑。记者在采访大连《新商报》副总编辑王盛波时,他说:“这张照片上的老太太就是我奶奶,而在拍这张照片之前,雷锋根本没护送过我奶奶回抚顺。”那么,这张照片又是怎么样拍出来的呢?

    王盛波第一次见到这张照片是在上世纪70年代初,照片刊登在一本画册上。后来,他在抚顺伯父家也看到了这张照片,只不过这张照片被放得很大。伯父对他说:“照片上的老太太是你奶奶。不过,并不像画册上说的,雷锋没送过你奶奶回家,这张照片是后来补拍的。”“后来,这张照片的秘密我也只跟几位好朋友说过,”王盛波说:“那时,雷锋已经成了全国人民的偶像,人人都在学雷锋。在那个背景下,这样的消息是不能公之于众的。”

    到了2001年,《大连日报》准备搞一期纪念雷锋的专题报道。当时正在《大连日报》工作的王盛波想要写一篇揭谜这张照片背后故事的稿子,他把自己的想法汇报给领导。领导当场拍板:“写啊,现在思想都解放了,有什么不能写的?”为了写好这篇稿件,王盛波回到抚顺,向伯父仔细询问了当时的情景。稿件顺利刊发,这件尘封了40多年的照片之谜终于大白于天下。

    现在谈起40多年前的那段往事,王盛波的记忆依然清晰。王盛波回忆说:“雷锋生前所在部队驻地在抚顺市望花区,而我伯父一家当年也居住在望花区新民街一带。1957年,我爷爷、奶奶从山东龙口老家到关外看儿子,来到抚顺我伯父家。伯父在附近为我爷爷、奶奶租了一间屋子,离雷锋所在部队的营地很近。1960年的一天,我爷爷、奶奶在街上走着,迎面走来两个穿军装的人。后来他们才知道,两个人中一个是雷锋,另一个是一位新闻干事。”

    “雷锋发现我奶奶与他曾从沈阳护送到抚顺看望儿子的老大娘很像,就主动与我奶奶攀谈起来。他问起我奶奶家里的情况,叫什么名字,家住哪里等等。

    事隔不久,雷锋和那位新闻干事一路打听找到了奶奶住的小院。那位新闻干事围着我奶奶问这问那,不时地往本上记着什么。

    雷锋也没闲着,帮着给我奶奶家挑水、扫院子。临走时,那位新闻干事拿出相机问我奶奶:‘老人家,你跟雷锋照张相好吗?’奶奶高兴地答应了。这时,那位新闻干事看到邻居苏姓家中的小姑娘正在院子里玩耍,就忙喊:‘小妹妹,过来,一块儿照个相。’摆好姿式正要按快门,那位新闻干事好像又想起了什么,跟我奶奶说:‘老人家,你家里有没有包袱,拿来用一下。’”

    就这样,这个后来为许多人所熟知的照片,瞬间定格了下来。

    后来,王盛波还想再找到照片中的那位小女孩,但因为当年周围的邻居都搬走了,那位小女孩也不知去向,这也成为王盛波心中的一个遗憾。

    来源:大连晚报|来源日期:2006-03-05

    http://club.kdnet.net/dispbbs.asp?id=10925898&boardid=1

    本贴最后由 吴之如 于 2015-05-27 05:56 编辑过。

    举报 回复

    # 31楼

  • 钟摆发表于2015-05-27 11:10|

    看着《殃中电视台》一天到晚圣人似地嘚吧嘚吧愚弄老百姓,我就忍不住换台看广告,《新闻联播》《焦点访谈》是坚决彻底戒掉了。而百分之七八十的国人仍然将其奉为圣明,这只能说明民智仍然处于封建社会阶段。很多人质疑那些谎话年代树立起来的红色典型,不是针对那些个人,而是希望能够促使现在的人们早点觉醒:他们,还在骗,一天到晚不停歇,只不过手段更加隐秘而已。 本贴最后由 钟摆 于 2015-05-27 11:38 编辑过。

    举报 回复

    # 32楼

  • 钟摆发表于2015-05-27 11:12|

    1952年11月21日,1952年12月20日,《人民日报》先后两次报道了黄继光舍身堵枪眼的英雄事迹  
      黄继光是前志愿军十五军四十五师135团的士兵。但该军军长秦基伟却在他的回忆文章里不留余地地排除了黄继光事迹的可能性。秦基伟较早时写的《鏖战上甘岭难忘的七天七夜》。根据秦在文中的说法,黄继光阵亡于其中的那次战斗,其实在黄继光介入之前几个小时就已胜利结束了。黄继光的牺牲是“为我军胜利开通道路”的。因此在他的牺牲时间必须在胜利来到之前而不能在其之后。秦基伟让战斗提前“胜利”掉,使得黄继光英雄无用武之“时”。无独有偶,黄继光的作战时间不但被他生前所在军的军长否定,也被所在的四十五师政治处干部所写的书否定。该师政治处干部李明天、王精忠、李天恩三人合著的《上甘岭大战》一书中说:“…战至20日1时,歼敌5个连,恢复了全部阵地”。部队“恢复全部阵地”的时间,军长说是“半夜”,师政治处干部说“20日1时”。显然两者都排除了黄继光在20日黎明为夺回阵地而作战献身的可能性。
      否定黄继光的还有更权威的解放军文献。2000年由军事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抗美援朝战争史》,是解放军当局出版的关于朝鲜战争的最权威文献。资料白纸黑字说的也是“20日1时”。不等黄继光出场,部队就已经“全部恢复了表面阵地”。
      难道秦基伟李明天以及解放军其他文献编写人员不知道黄继光要在黎明时出场堵枪眼吗?这也不可能。全国小学生都知道的事情,“英雄所在部队的首长”们反倒不知道,怎么说得过去?他们肯定知道。最令人难以理解之点,在于他们明明知道还要这样写,明知两件事互相冲突而故意不解决。这是很不正常的现象。
      各级公然否定自己树立的英雄,非常不合理。这现象提示我们:内中一定有蹊跷。由于早年宣传黄继光时只讲英勇情节,没有透露作战的具体日期和地点。一般读者无从将两个事件进行对照,事件冲突的情况没有引起注意。几十年后,各种关于上甘岭作战的资料越出越多,细节开始加入,事件冲突的情况就浮现了。但此时生米已经做成熟饭,无法改回去了。

    举报 回复

    # 33楼

回复

最近发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