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版块

“喝茶”

置顶 精华 发表在 漫话漫画

8

2244

“喝茶”

-罗兴发-

   鄙人是重庆人,所以就说重庆的喝茶。

   重庆水码头,无处不开茶馆,新人类叫它“风景线”,旧脑壳叫它地域文化特色。

   过去,水码头,底层民众中最多的是“船丘二”、“扁担”、“棒棒”。所以,在茶馆里喝茶的人主要就是这些“无产者”,现在而今眼目下,资本集团的帮闲专家对那个时候的“无产者”已经改称为了“流氓无产者”。但事实上,这些人是一群最守孔孟之道的良民。茶馆除了是“歇稍”的地方,还有就是“信息交流中心”,再还有就是断道理的地方,用今天的话讲就是“群众调解委员会乡公所”。所以,过去重庆人喊“喝茶”,基本上是两层意思:“歇稍”,断道理。他妈敌国民党腐败,官家的“乡公所”,小老百姓不敢进,也不愿意进,有什么事情纠纷就到茶馆里去,老百姓自己了断。

    要了断是非,问个青红皂白,就要有个公道的标准。什么是公道的标准?孔孟之道:“三纲”、“五常”、“五伦”、“八德”等等。所谓“信息交流中心”,基层老百姓平日里最爱交流的家常理道,也就是这些。老百姓生活的地方毕竟不是庙堂,叫江湖,所以茶馆里信息交流的内容还有“桃园结义”、“梁山聚义”、“瓦岗结盟”、“舍生取义”、“兄弟相待”、“不恃强凌弱”、“不淫妻戏妹”、“诚信守约”、“行让路”、“坐让位”等等等等,这些江湖规矩,实际是小老百姓自约自束的法条,法律教科书。

     他妈敌“破四旧”的时候,把茶馆说成是牛鬼蛇神集聚的地方,一夜之间,茶馆就全部封闭了。后来,大约是郭沫若副委员长考察四川的时候,委婉地讲了一句四川的盖碗茶是很有文化的,有关方面才批准茶馆重新“开放”。

     不过,开放后的茶馆,孔孟之道就像“茶脚脚”一样都被倒掉了。

    现在而今的茶馆,再也看不到自发的“群众调解委员会乡公所”的文化风景线了。确实多了一些“新兴流氓无产者”在里面闹哄哄的。“新兴流氓无产者”最大的特点就是完全不懂孔孟之道,夸夸其谈最牛逼,好像政治知识之丰富人人都可以是政治家,国家主席都不如他们,他们常常是把自己的国家骂得一塌糊涂,一口一个美国如何如何先进、民主、科学,好像美国就是他们拜继了的干爸爸,巴结得不得了。其实,郭沫若老先生当年委婉地说盖碗茶是很有文化的,是委婉地讲,基层群众以传统文化自我教育才是很好的真正的文化。我估计,郭沫若老先生在天堂里看见这些“新兴流氓无产者”在茶馆里高谈阔论什么“谱世”、“宪政”、“性感”、“文本”、“玩家”、“自由”、“苍井空老师”、“民主”,闹哄哄的,肯定只有不断地“摆脑壳”了,口上不骂他们,心里评价他们其实是最没有文化的“杂皮”。

    当然,也不能说现在的茶馆都是“杂皮”聚居的地方,“杂皮”在里面闹哄哄的“风景线”毕竟是存在的。

     现在的茶馆,也有讲究文化修养的老板。我爱在重庆几个县区有名气的小镇去闲逛,就是想找找过去茶馆的那种文化气氛,都没有了。只见到极少极少这样的老板:当地的诗词、对联、书法、国画爱好者往往就聚集在他的茶馆里,把他们的作品挂在茶馆的墙上予以交流。最有意思的是,诗词对联只出上句,希望有高人能够出对下句,确实也有下句对得好的。大凡这样的茶馆,一般都布置得很雅致,气氛也很文雅,比如长幼珍爱、谦恭平和、讲究理道等等,“新兴流氓无产者”绝对不敢在这里来闹哄哄的。即使在这样的茶馆里,以前那种群众在茶馆里自己了断是非黑白的“调解”情况,已经是完全看不到了。现在,好像随便走到哪个地方,根本就没听说要讲什么道理,讲得最多的是利益,利益最大化,恭喜发财,吃喝玩乐,给苍井空老师当学生,狗多为王,人多为强,秤砣打死人。根本也就不需要讲道理了。比如,给苍井空老师当学生当粉丝,叫孔老二来讲道理,他都没办法讲。所以,就别痴心妄想在茶馆里去寻找讲道理的文化气氛了。

      以前,比如我与某某人有什么是非黑白分不清楚的纠纷,就说:“走,到茶馆喝茶。”在茶馆里,当然是不敢吵架的,大庭广众之中,都只有讲道理,因为以前那个“茶馆文化”熏陶出来的茶客,人人都是道德家,人人都是法官,没有人敢在那里胡扯,耍霸,输了就给茶钱,大方的就把一茶馆茶客的钱全给了,认识不认识的人,全都和和气气,乐乐融融,输理的人也很会捡面子。

     现在而今眼目下,这样的“喝茶”概念,完全没有了。现在喊“喝茶”,是新时代新内容了,一个叫“休闲”,一个是“吹垮垮”。重庆人吹牛皮真是厉害,山可以吹得“垮”,而且能够接二连三吹垮好多山。以前是四川的李白清(著名的方言评书艺术家),而今是重庆的李白清了,不过,李白清现在都在电视台上“吹垮垮”去了。现在坐在茶馆里“吹垮夸”的一般都是“杂皮”,吹得最凶的也是最杂的。

                                       2014、5、23

最新评论

正序排列

楼层直达:

只看楼主
  • 野鹤放云发表于2014-05-23 06:56|

    “喝茶”

    -罗兴发-

       鄙人是重庆人,所以就说重庆的喝茶。

       重庆水码头,无处不开茶馆,新人类叫它“风景线”,旧脑壳叫它地域文化特色。

       过去,水码头,底层民众中最多的是“船丘二”、“扁担”、“棒棒”。所以,在茶馆里喝茶的人主要就是这些“无产者”,现在而今眼目下,资本集团的帮闲专家对那个时候的“无产者”已经改称为了“流氓无产者”。但事实上,这些人是一群最守孔孟之道的良民。茶馆除了是“歇稍”的地方,还有就是“信息交流中心”,再还有就是断道理的地方,用今天的话讲就是“群众调解委员会乡公所”。所以,过去重庆人喊“喝茶”,基本上是两层意思:“歇稍”,断道理。他妈敌国民党腐败,官家的“乡公所”,小老百姓不敢进,也不愿意进,有什么事情纠纷就到茶馆里去,老百姓自己了断。

        要了断是非,问个青红皂白,就要有个公道的标准。什么是公道的标准?孔孟之道:“三纲”、“五常”、“五伦”、“八德”等等。所谓“信息交流中心”,基层老百姓平日里最爱交流的家常理道,也就是这些。老百姓生活的地方毕竟不是庙堂,叫江湖,所以茶馆里信息交流的内容还有“桃园结义”、“梁山聚义”、“瓦岗结盟”、“舍生取义”、“兄弟相待”、“不恃强凌弱”、“不淫妻戏妹”、“诚信守约”、“行让路”、“坐让位”等等等等,这些江湖规矩,实际是小老百姓自约自束的法条,法律教科书。

         他妈敌“破四旧”的时候,把茶馆说成是牛鬼蛇神集聚的地方,一夜之间,茶馆就全部封闭了。后来,大约是郭沫若副委员长考察四川的时候,委婉地讲了一句四川的盖碗茶是很有文化的,有关方面才批准茶馆重新“开放”。

         不过,开放后的茶馆,孔孟之道就像“茶脚脚”一样都被倒掉了。

        现在而今的茶馆,再也看不到自发的“群众调解委员会乡公所”的文化风景线了。确实多了一些“新兴流氓无产者”在里面闹哄哄的。“新兴流氓无产者”最大的特点就是完全不懂孔孟之道,夸夸其谈最牛逼,好像政治知识之丰富人人都可以是政治家,国家主席都不如他们,他们常常是把自己的国家骂得一塌糊涂,一口一个美国如何如何先进、民主、科学,好像美国就是他们拜继了的干爸爸,巴结得不得了。其实,郭沫若老先生当年委婉地说盖碗茶是很有文化的,是委婉地讲,基层群众以传统文化自我教育才是很好的真正的文化。我估计,郭沫若老先生在天堂里看见这些“新兴流氓无产者”在茶馆里高谈阔论什么“谱世”、“宪政”、“性感”、“文本”、“玩家”、“自由”、“苍井空老师”、“民主”,闹哄哄的,肯定只有不断地“摆脑壳”了,口上不骂他们,心里评价他们其实是最没有文化的“杂皮”。

        当然,也不能说现在的茶馆都是“杂皮”聚居的地方,“杂皮”在里面闹哄哄的“风景线”毕竟是存在的。

         现在的茶馆,也有讲究文化修养的老板。我爱在重庆几个县区有名气的小镇去闲逛,就是想找找过去茶馆的那种文化气氛,都没有了。只见到极少极少这样的老板:当地的诗词、对联、书法、国画爱好者往往就聚集在他的茶馆里,把他们的作品挂在茶馆的墙上予以交流。最有意思的是,诗词对联只出上句,希望有高人能够出对下句,确实也有下句对得好的。大凡这样的茶馆,一般都布置得很雅致,气氛也很文雅,比如长幼珍爱、谦恭平和、讲究理道等等,“新兴流氓无产者”绝对不敢在这里来闹哄哄的。即使在这样的茶馆里,以前那种群众在茶馆里自己了断是非黑白的“调解”情况,已经是完全看不到了。现在,好像随便走到哪个地方,根本就没听说要讲什么道理,讲得最多的是利益,利益最大化,恭喜发财,吃喝玩乐,给苍井空老师当学生,狗多为王,人多为强,秤砣打死人。根本也就不需要讲道理了。比如,给苍井空老师当学生当粉丝,叫孔老二来讲道理,他都没办法讲。所以,就别痴心妄想在茶馆里去寻找讲道理的文化气氛了。

          以前,比如我与某某人有什么是非黑白分不清楚的纠纷,就说:“走,到茶馆喝茶。”在茶馆里,当然是不敢吵架的,大庭广众之中,都只有讲道理,因为以前那个“茶馆文化”熏陶出来的茶客,人人都是道德家,人人都是法官,没有人敢在那里胡扯,耍霸,输了就给茶钱,大方的就把一茶馆茶客的钱全给了,认识不认识的人,全都和和气气,乐乐融融,输理的人也很会捡面子。

         现在而今眼目下,这样的“喝茶”概念,完全没有了。现在喊“喝茶”,是新时代新内容了,一个叫“休闲”,一个是“吹垮垮”。重庆人吹牛皮真是厉害,山可以吹得“垮”,而且能够接二连三吹垮好多山。以前是四川的李白清(著名的方言评书艺术家),而今是重庆的李白清了,不过,李白清现在都在电视台上“吹垮垮”去了。现在坐在茶馆里“吹垮夸”的一般都是“杂皮”,吹得最凶的也是最杂的。

                                           2014、5、23
    本贴最后由 野鹤放云 于 2014-05-26 12:40 编辑过。

    举报 回复

    # 1楼

  • 野鹤放云发表于2014-05-23 08:44|

    从思想内容看,我的文章《喝茶》确实有一定的深度。

    这漫画《请孔老二回答》只是取文章中一句话的内容,好玩而已,

    我很瞧不起自己居然也能够歪歪斜斜。

    歪歪斜斜能够算什么呢?

    自我解嘲,笑笑而已。


    此图画题目叫:

    《孔老二遭遇问道作苍井空的粉丝》

    本贴最后由 野鹤放云 于 2014-06-10 18:42 编辑过。

    举报 回复

    # 2楼

  • 野鹤放云发表于2014-05-24 07:14|

    我虽然瞧不起自己居然也能够歪歪斜斜,但是,我绝对不嫉妒比我画得好的先生。石匠从来没有对任何人说过这样的话:“漫坛是个藏龙卧虎的地方,你就不要来丢人现眼了。”(恰恰是一个漫画剽窃行骗小人这样骂石匠。)因为思想修养让我知道,这是因嫉火燃烧打击别人的小儿把戏,别人马上把就会接过我的话回击我:你自己就是一泡粪,你都不怕藏龙卧虎,我们至少还不像你那么粪,难道我们还怕藏龙卧虎吗?石匠从来不玩这样的小儿把戏,而是真心实意地为数十人写过衷心的赞扬文字。过去是这样,今后仍然会是这样。

       比如《请孔老二回答》这幅漫画,如果是那个偏偏飚上骂石匠的先生,是出自于他之手,我也会为他洋洋洒洒地献上几千评论文字。我会从孔夫子的“食色性也”、“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与他的“仁义道德”对比起来分析。其实儒家思想是很科学的,作为自然人的生理需要,不回避“食色”,但是,作为社会人,就必须用仁义道德把自然人的“淫荡”监禁起来。像我前面一篇文章里提到的“不淫妻戏妹”,这是“袍哥”的一条规矩,“袍哥”虽然是江湖帮会组织,但是,作为帮规不奸淫他人妻子,不调戏姑娘,已经就是非常非常遵守孔孟之道的了。从文人的“食色”观来看,可以举柳永的词《鹤冲天》作为分析的典型代表。

    鹤冲天》: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游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晌。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历代的文人,都不会把这首词作为“淫词”,把柳永当“淫棍”,反倒是他的粉丝。

        孔夫子的“饮食男女道德观”,在中国数千年的传统文化里如此之深入人心。在现在而今眼目下,却轻轻松松被“苍井空老师”颠覆了。“苍井空老师”在日本是个公开“卖肉叫座”的角色,在中国可以受国家王牌门面演员的接待陪同,然而中国的“小姐”却又每每被一群群荷枪实弹的威武弄来游街示众。“苍井空老师”的粉丝们问孔老二的这个问题,被一次又一次打倒的孔老二,真还不好回答。

       石匠的学问思路真的可以这样洋洋洒洒地为那个假和尚献上几千字的评论。可惜得很,他没有这样的漫画,石匠几千字的评论也就烂死在肚子里了。

        虽然几千字的评论烂死在肚子里了,但是,石匠这个不怕在藏龙卧虎面前唧唧歪歪丢人现眼的帖子,对漫画艺术有很高境界而不是肤浅之识的朋友也会产生兴趣,一篇漫画评论文章的思路是怎样产生的。
    本贴最后由 野鹤放云 于 2014-05-24 07:51 编辑过。

    举报 回复

    # 3楼

  • 野鹤放云发表于2014-05-26 07:19|

    读《红楼梦》看曹雪芹的“衣食儿女道德观”,那也是很有意思的。

    贾宝玉爱花袭人的“肉”,林妹妹是知道的,她就当着贾宝玉屋里的丫头们开玩笑说贾宝玉和袭人是两口子,称袭人是嫂子。但是,林妹妹为什么还要痴心于宝玉作贾家的媳妇呢?作为大家闺秀的林妹妹,早就知道,大富人家对于“公子需肉”是“食色性也”的道理,但那不是婚姻,婚姻是明媒正娶,她追求的是明媒正娶。林妹妹对贾宝玉的追求,首先是“精神”的追求。反过来,贾宝玉对林妹妹首先也是“精神”的追求,然后才是婚姻。有很多专家说,曹雪芹写贾宝玉与林黛玉是在写反封建礼教,我不这样认为。把“宝公子爱花袭人之肉”与“爱林妹妹的精神”对比着看,曹雪芹这样写,恰恰是恰当地写了孔孟之道的“衣食儿女道德观”, “三纲五常”中的“夫为妻纲”,其妻必须是明媒正娶的。曹雪芹写宝公子爱丫头的“肉”不犯规,但是,曹雪芹又是不主张公子哥儿对“肉”需的乱取,乱取叫“淫”,那是要打屁股的。贾宝玉在外面搞“同性恋”——爱慕蒋玉菡,被他老子知道了,他老子就要打死这他个孽障,贾宝玉的屁股挨了好多板子。

    过去的专家说曹雪芹写贾宝玉林妹妹是反封建礼教的,是他们有意识地把贾宝玉爱“肉”这一事实抹去了,对“食色性也”讳莫如深。现在好了,开放了,专家一下子都纷纷爱上“肉”了,苍井空是日本最叫座的“肉货”,把她请到中国来,当中国“衣食儿女”的老师,不仅是儿女们的老师,连好多老太太都在喊“苍井空老师我爱你!”接下来,八代十代十几代导演改编的《红楼梦》,那林妹妹、薛宝钗、花袭人、晴雯、迎春、探春、平儿等等等等,全都要成苍井空的学生了,恐怕薛姨妈、王夫人、邢夫人以及园子里的婆子们,全都是苍井空的粉丝了。专家们说,这才是彻彻底底反封建礼教。不过,曹雪芹在天堂里看见这些导演们的改编,恐怕只有流眼泪了。

    石匠现在这个帖子的内容,写进评论《请孔老二回答》这幅漫画的文章里,肯定地说,不会是百分之百不巴谱滴。
    本贴最后由 野鹤放云 于 2014-05-26 07:39 编辑过。

    举报 回复

    # 4楼

  • 野鹤放云发表于2014-06-04 08:26|

    不仅少男少女们成了苍井空的粉丝,而且当一些大妈都在叫苍老师我爱你的时候,孔老二确实只有一脸无奈,这位至圣先师的学问已经赶不上日新月异的新台阶了。有漫画来如此诉说,确实是为了引入深沉的思考。不能引起思考的漫画,就真没有多大意思了。

        漫画中的孔老二一脸无奈,虽然赶不上日新月异的新台阶了,但是,却没闹笑话,绘画这么处理是得体的。

         记得有一个新闻报道,一个美女电视记者振振有词的请大家观看,她发现了一个新“太岁”,肉红颜色,肉呼呼的,这是多么的神奇。人们看见美女记者站在几个农民旁边,农民正用一个面盆装水养着这个怪物。后来有观众对记者说,这哪里是什么“太岁”啊,这是苍井空送给他们的“自慰”玩意儿。显然,清纯的美女记者与她的同事们都闹笑话了。

         如果有人问孔老二,这是不是“太岁”,孔老二肯定会说自己不知道,他绝对不会来个不懂装懂。因为,他在说“食色性也”、“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的时候,他压根儿就没想过要用“自慰工具”代替饮食男女的人性本能,要把饮食男女的人性本能工具化来作为“人性化”。

        至于苍井空嘛,她在日本,绝对是个“肉货”,不管是她自己主演还是监制,绝对是货真价实,一点都不会工具化,如果工具了,肯定就没有了客户。她更不敢招架的是,如果她与她的客户都完全是在玩工具玩意儿,那么,她会遭到“国际人性普世精神”的围攻:这还有人性吗?可是,当她走向国际市场的时候,确实又携带了很多“橡胶棒”与“橡胶娃娃”的工具产品。所以,不仅苍井空本人是复杂的,而且,似乎还成了一个技其复杂的苍井空社会文化现象。

        既然我们有很多少男少女乃至大妈已经成了苍井空的粉丝,那么,有思想头脑的人就不得不思考一些问题,例如,漫画人未必不可以把苍井空与孔老二对照起来思考。固然,孔老二面对如此多的苍井空的粉丝是一脸无奈,但是,孔老二未必不可以在心中思考:儒家文化真的就糟粕透顶了?媒体与商家无限吹捧苍井空,对中国社会文化建设,到底有多大的正能量意义?



    ++++++++++++++++++++++++++++++++++++++++++

    顺便说说一篇对张爱学漫画《包扎》的评论文章:《由漫画,﹤包扎﹥所想到的》
    这是一篇讲学问的评论文章,所以不在创作绘画的技巧上用笔。文章在回答为什么会出现出了问题而千方百计“封口”这种现象时,评论从“熟人社会”到“金钱社会”两个方面作了探索,这是深刻的。当然,文章还给后来者留下了一些深入讨论的空间:胆量大的评论还可以沿着“金钱社会”与“官僚腐败”的关系这个角度发力进行深入的分析。《由漫画,﹤包扎﹥所想到的》这篇文章在这个问题上欲言又止,当然有他自己的聪明考虑。但总体说来,文章写的有学问,分析也深刻。石匠就喜欢读这样的文章。

    举报 回复

    # 5楼

  • 野鹤放云发表于2014-06-10 09:58|

    这是一个老题材了,表现方式也一般,
    石匠聪明之处疑问的是“积木家跑路”,
    “积木家”自己跑路了,还要封人语口,
    就没道理了。

    《天平疑问》这幅漫画比起《孔老二遭遇问道作苍井空的粉丝》
    这幅漫画来,虽然主题要容易看懂一些,但是,思想内涵却不及。

    不投稿,不参赛,学习而已。


    本贴最后由 野鹤放云 于 2014-06-10 10:10 编辑过。

    举报 回复

    # 6楼

  • 野鹤放云发表于2014-06-10 15:00|

    作业练习而已


    《富二代新文化观》

    本贴最后由 野鹤放云 于 2014-06-10 15:02 编辑过。

    举报 回复

    # 7楼

  • 野鹤放云发表于2014-06-11 08:14|

    学习作业而已。


    《不知何年何月》

    本贴最后由 野鹤放云 于 2014-06-11 08:16 编辑过。

    举报 回复

    # 8楼

  • 野鹤放云发表于2014-06-11 11:45|

    《月夜思》作业重新弄了一下,似乎进步了一点。

    如果把女人的“口罩”也丢在地上,特征性肯定要强一些,

    但“暴力”过度了。


    本贴最后由 野鹤放云 于 2014-06-11 11:47 编辑过。

    举报 回复

    # 9楼

回复

最近发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