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版块

慢人漫语——星空漫画吧继续开张

置顶 精华 发表在 漫话漫画

142

16823

最新评论

正序排列

楼层直达:

只看楼主
  • xueli发表于2014-07-16 17:19|

    转自 《中山网》漫画世界


    1984年第六届全国美展的漫画部分有一件颇为引人注目的作品,这就是获银奖的柯明创作的《诸葛亮剥葱图》。
      古典小说《三国演义》中描写的蜀主刘备为了请诸葛亮出来帮助自己干一番事业,曾三次亲自登门拜访的“三顾茅庐”的故事,是家喻户晓的。这幅漫画在构思上借用此故事来了个“故事新编”,画刘备、关云长、张飞三人来到诸葛亮的茅庐前,见门上贴出一张公告:“我庐人员诸葛亮因在本单位有重要工作任务,经研究决定,不同意调出或借出。茅庐庐长。”这“茅庐庐长”当然是指掌权的诸葛亮夫人了。诸葛亮从来被人们看作是人才和知识分子的代表,智慧的象征。如今他在“本单位”干什么“重要工作任务”呢?原来在那里愁眉不展地低头剥小葱。而在一旁无所事事打瞌睡的“茅庐庐长”则不放心诸葛亮,怕他跑掉,还用一根绳子一头拴在诸葛亮脚上,一头拉在自己手里。作品对当今社会上某些单位不能人尽其才地使用人才和不让人才流动的现象,进行了深刻而富有幽默感的揭露。此画在人物造型和线条勾勒上借鉴了传统民间木版年画,使作品的內容与形式显得协调统一,显示出画家的深厚艺术功力。
     柯明 诸葛亮剥葱图 1984
       本贴最后由 xueli 于 2014-07-16 17:22 编辑过。

    举报 回复

    # 121楼

  • 吴兴红发表于2014-08-31 17:08|

    几月没来,惭愧。谢谢雪笠发来的好画!

    茶馆老板跑了,自然没茶客了,
    好吧,重新打扫灰尘开张。

    来一篇好文先。

    感受我国漫画现状(毛牧青/文)
    转自作者天涯博客

        生活需要欢乐,需要笑声,需要幽默。社会也会有丑恶,需要鞭笞,需要讽刺。如同笑话,小品、相声等幽默艺术,漫画也是在笑声中领悟寓意,是老少咸宜,妇幼喜欢的幽默艺术形式。

      漫画在我国出现好象时间不长,大约百年左右。先前我看过一副清末西方列强瓜分中国的地 图,上面有北极熊、鹰、蛤蟆等动物寓意象征,恐怕就是我国漫画的滥觞吧。到了上个世纪20年代中期,艺术大师丰子恺在报刊发表冠于“漫画”词的配诗画,“漫画”一词便兴起来。之后,随着国内战争和抗日战争,作为抨击黑暗势力和宣传民族解放运动,漫画这一艺术形式得到发扬发扬光大。

      当年有两部漫画故事令我记忆犹新:
      记得我小学生时代,《中国少年报》上的系列漫画故事《小虎子》,是我每期优先光顾的版块。那个光头大脑袋,系着红领巾整天助人为乐干好事的小虎子,是我们那代人孩童时段的学习偶像。寄予着我们憧憬未来,坚定信念和做人的标准。不管今人如何评价或嘲笑那个年代,但我认为那种纯真和理想结合的热情和教育,至今挥之不去值得怀念。

      还有一本张乐平先生画的漫画系列《三毛流浪记》。那个头顶三根毛的大脑袋流浪儿旧社会的悲惨遭遇,往往引发我笑声后的同情眼泪。三毛的故事如同建国后不久根据同名漫画改编拍摄的电影,成为我们新旧社会的比较图,备感生活在毛泽东时代的幸福,和对旧社会的痛恨上。或许当今年轻一代认为可笑“犯神经”,但那确实是那个时代我们那代单纯心情的真实写照。

      正是小虎子和三毛,使我迷上绘画。当时这两个主人公我默画的惟妙惟肖,我漫画技法有所提高与他们还有关系哩。

      五十年代中期到六十年代中期,我国云集着大批漫画家。我记忆尤深的是丰子恺、廖冰兄、华君武、丁聪(小丁)、方成、苗地等。那时动漫电影也是很时兴的,涌现了一批在世界上获奖作品,如传统神话故事为题材的《大闹天宫》等,说明我们的动画片当时已经达到国际领先地位。但单幅和多幅的漫画与幽默作品似乎没有得过大奖,这是值得玩味的。

      “文革”时期的漫画,在狂热群众运动“大批判”推波助澜下,呈现一派繁荣景象。但这时的漫画与宣传画多为指向的各级“走资派”和“黑帮分子”(也有配合当时国际形势指向“帝修反”的)的“斗争”武器。随着“文革”是“浩劫”的定论,这种“批斗”艺术形式生命力也就结束。“文革”刚结束,漫画配合当时形势矛头又指向“四人帮”及“死党”。因为也是政治斗争实眯枰,不久也就偃旗息鼓。这时的漫画自然不会载入漫画史册。

      七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我国的漫画的创作与出版又呈现一派繁荣景象,此刻多数老漫画家青春焕发,继续发挥余热。一批中青年漫画家也脱颖而出,如李滨声、阿达、廖印堂、朱森林、方唐(陈树斌)、徐鹏飞等等,以及以国画形式出现的黄永玉、韩羽等大家。一些作品也在国际上获奖,像阿达的动画片《三个和尚》、陈树斌的幽默《给点油吧……》等。

      特别是八十年代中期时,有三件事情让我记忆深刻:
      一是国内漫画报刊如雨后春笋般的创刊或复刊。当时比较著名的有人民日报副刊《讽刺与幽默》(半月刊);新民晚报《漫画世界》(半月刊);浙江的《幽默大师》(月刊);河南的《漫画月刊》等等。我至今还保留一些,没事翻翻看看,很有回味。

      二是对国内外一些著名漫画大师和作品的重印和“开禁”。国内除了重印张乐平的三毛系列(又出版《三毛从军记》、《三毛求解放》等),还编选了叶浅予三十年代创作的漫画系列故事《王先生和小陈》。国外的最先出版的是德国漫画家卜劳恩的《父与子》,随后三联等出版社相继也出版了丹麦的皮特斯脱鲁普、法国的阿尔贝"迪布、瑞典的雅各布生、阿根廷的季诺等等一大批国际幽默大师的专集。这些很值得借鉴的“讽刺与幽默”作品给我国漫画界和读者群带来一股清新空气。我记得当时对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卜劳恩的《父与子》和皮特斯脱鲁普的《机智与狡黠》(好象是四川出版社起的名字)。我永远不会忘记反法西斯英勇战士卜劳恩笔下那个长的像海豹的“老顽童”父亲和长着呛呛头发特别调皮儿子搞的笑料,浓浓的趣味中体现父子情深;在皮特斯脱鲁普那娴熟写实功底的笔下,以诙谐幽默的风格展现当时浓厚生活的众生相,至今重复翻阅仍爱不释手。

      三是我印象最深也最感震撼的事情。在八十年代初中期,有人提议并敢于画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漫画肖像。这在今天看来都是匪夷所思的“震颤效应”。要知道中国特色下,漫画指向往往是含有贬义性质的,敢画领袖漫画是大逆不道的“雷区”(这与西方观念完全不同)。当时我国漫画界有的人就这么做了。我印象很深的是两幅表现耀邦总书记指挥大家唱歌和小平同志挥手的漫画。遗憾的是,领袖头像过于写实,漫画效果不太明显,说明还是没有解放思想放开手脚。后来一番争论不了了之,之后再也没有人敢展现“越雷池一步”的“犯上”作品了。

      在我国,漫画与杂文往往是一对孪生的难兄难弟,在政治气候的宽松或紧缩中“一荣俱荣,一衰俱衰”。漫画最大特点就是用生动、夸张手法,对人对事进行“讽刺与幽默”,使人看后忍俊不止哑然失笑,在笑声中体味漫画的内涵。漫画的力量是深度和指向。这种趋势如果在一个权威和权力左右国度的环境里,往往会引起权威和权力的“对号入座”。这种“对号”的后果往往会对漫画作者的带来灾难。“反右”和“文革”,使一批像廖冰兄等漫画大师与其他艺术家一样遭到政治罹难就是佐证。

      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在国统区讽刺官场和市井的《王先生和小陈》,和同情劳动人民悲惨遭遇的《三毛流浪记》漫画系列故事,一直有较大的影响。但后来能超越它的已经不多见了。叶浅予后来注重舞蹈速写(大约也与其当时的夫人、我国早期著名的舞蹈泰斗戴爱莲有关),很少再画超过《王先生和小陈》无论内涵还是技法的传世作品;张乐平虽然后来又画了《三毛从军记》和《三毛求解放》等系列,但影响已远不如《三毛流浪记》的艺术魅力。如今年青一代很少有人记得他们。若有人如今提起三毛,恐怕大都以为是那个原名叫陈平的台湾女作家哩(据说她笔名就是取之张乐平笔下的三毛艺术形象)。这不能不说是我们漫画界的悲哀。

      如今,我们的漫画貌似繁花似锦,但在历次政治罹难使我们的漫画家如同杂文家般变得谨小慎微。你可以打开各类报刊看到诸多形形色色的国产漫画(幽默画),但总的感觉是平庸雷同、内涵肤浅,能真正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传世经典几乎没有。  与此同时,漫画日趋商业化、娱乐化、休闲化,在多样化媒体的侵袭下,抨击社会弊病有深刻内涵的内容作品越来越少。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日、美等国和港台地区动漫片和连环画的冲击下,如今儿童言必称“一休、米老鼠和唐老鸦”,学生言必称“手冢治虫、鸟山明和种村有菜”,青年言必称“朱德庸、蔡志忠和畿米”已经成为时尚。看看现在我们孩子们画的漫画吧,活脱就是一个日本动漫的翻版!海外漫画无论思想还是技法,已经潜移默化成为当今我国动漫的主流趋势,我这样说恐怕不是危言耸听的胡说吧。

      好的漫画家是应该以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己任。他不但要有广博的知识,丰富的想象力,娴熟的技法,更需要敏锐的思想和深刻的洞察力。这后一项特别关键,是漫画的生命。一旦漫画失去这种貌似“辣椒味和刺儿头”特性,社会效应自然会大打折扣,自然就会逐渐失去读者。

      曾经以个性鲜明、大气夸张,并以民间装饰与浪漫手法烘托严肃话题,被誉为“悲愤漫画家”并淡出漫画界的大师廖冰兄老先生,两年前哀叹“中国漫画死了”。他有一段意味深长的话:“漫画的作用是针砭时弊。我这个搞了几十年漫画的漫画佬,已经远远跟不上时弊,也就无法针砭。当今之现实比漫画更漫画,现代化的邪恶和邪恶的现代化是漫画所不能表现的,我的想象力、创造力都不及当代邪恶水平高。夸张是漫画必须采用的手法,而现实本身的夸张远远超过我们的夸张本领,能不掷笔收山吗?”
      或许他老人家直率而真实地道出当今我国漫画的难言、尴尬、无奈和不作为的实质吧。

      感慨复感慨!
      我们这些年没有出现个世界级的漫画大师,原因故多,但廖老上述振聋发聩的体会,难道不是我们的症结?如果我们不承认自己是世界上的劣等民族,那我们是不是应该从其他方面查找原因呢!

    举报 回复

    # 122楼

  • 吴兴红发表于2014-08-31 17:12|

    中国当代漫画大展明天开幕
    作者: 邝飚(2014-08-22 17:05 )  # 2楼  

    东莞图书馆与漫画界结缘多年。而这缘分,都与漫画家邝飚的辛劳分不开。正是东莞图书馆与邝飚的合作,造就了这样一个漫画艺术的互动平台。在漫画艺术目前所处的“非常时期”,这个平台很有意义。

    之所以说“非常时期”,是因为:一方面,在“官方美术界”之内,漫画(尤其是政治讽刺漫画)目前遇到了空前的冷落。许多官方的展览,所展示出来的漫画作品大多软弱乏力,毫无批判力度可言。5年前的广东省美展,只展出一幅政治讽刺漫画;今年则一幅都没有。这不是个别的案例,而是一种普遍现象。几年前,我就称之为“中国漫画之兔时代”。记得25年前的省美展,漫画作品有一个独立展馆,我一个人就展出几幅作品。对今天这种局面,漫画人也见怪不怪,一笑了之!

    “非常时期”的另一方面,是从中央到地方的纪检部门对漫画却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大力推动与鼓励廉政反腐漫画的创作,举办了很多的漫画大赛。广州市纪委最近举办的廉政漫画大赛,头奖设5名,各奖一万元。如此的奖励力度也是空前的。仅就此而言,漫画人没有理由不支持反腐败!

    对于批判漫画所受的冷与热,我们当然不能简单地解读为腐败与反腐败。造成这种怪异局面的原因一言难尽,还是留给未来评说吧!

    在此,我只想说:中国漫画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漫画从一开始就是爱国的艺术。何谓爱国,这似乎很复杂。但在我看来则很简单:今天我们中国人讲爱国,就是爱中华人民,就是爱共和!漫画人不关注人民的疾苦,不坚持反封建残余,就背离了我们爱国漫画的革命传统。

    所谓的“非常时期”,还不仅仅是指传统漫画这一领域,因为漫画艺术还有更为广阔的生存天地。今天,漫画艺术已进入了一个空前大发展的黄金时代!首先,漫画艺术已步入市场,漫画人的作品也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收藏漫画再也不是什么稀罕事儿。不少行家已经觉悟到漫画作品的升值潜力,追捧漫画精品的时尚已经悄然涌动。本次展览就是对这一时尚的回应;参展的作者中就不乏精品热卖者。

    我们国家正处在前所未有的变革时期,体现这个时期的漫画作品,其历史意义与艺术价值不言而喻。对此,稍有常识者都能心领神会。

    今天,习总书记空前的“打虎”壮举,非常给力地激励漫画人弘扬爱国漫画的革命传统,以荒诞的艺术去批判现实之荒诞!

    今天,习总书记倡导的“中国梦”,非常给力地激励漫画人以自己的艺术去建设一个充满智慧与快乐的人民共和国!
    这一“非常时期”值得见证;这一“非常时期”值得收藏!

    广东漫画艺委会主任 朱松青

    举报 回复

    # 123楼

  • 吴兴红发表于2014-08-31 17:14|

    作者: 邝飚(2014-08-22 17:13 )  # 3楼  
    后记
    看着电脑里兄弟们不断汇聚过来的佳作,兴奋、喜悦、震撼!这些都是兄弟们各自的心肝宝贝,平日里难得拿出来晒的珍品。这要感谢数字时代的到来,感谢互联网、感谢新媒体平台,让我们这些分散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各地漫画艺术家们有了零距离的接触和交流。这是一个分享的时代,一个信息可以渗透到骨子里的时代,一个可以把真思想作品亮相的时代。

    搞漫画展览一直是我的中国梦,自15年前我成为职业漫画人、漫画编辑的时候,我就幻想着能有一天,把全国的漫画精英们聚在一起搞个漫画大party,让真正的漫画家们有惺惺相惜、把盏畅饮的机会。为圆此梦,我一直活跃在传媒一线,活跃在网络终端。上QQ、开博客、开微博、玩微信,于是自然地勾搭上了朱森林、肖承森、刘宏、尹成伟、姜末、朱自尊、侯晓强、大红脸王原、勾犇、张建辉、猫小乐等一干同样活跃在网络上的漫画牛人,加上同处在广州的黑马大叔、蔡联、朱松青等漫画界高人和马后炮等跨界艺术家,形成了一个网罗了当下国内漫画艺术界最有代表性、最有市场潜质、最有思想深度最活跃的精英圈子。这些牛人的聚合自然形成了可以市场化运作的高端作品源,整合成项目轻而易举,只等机会落地开花。这个喜人的形式,广东广告界掌门人黑马大叔看在眼里喜在心头,满脑鬼点子的黑马大叔在年初的一天跟我私聊,阐述了他的构想:“搞个全国性的漫画联展,一个人的影响力不够,拉8到10位最牛的漫画家一起玩儿,这样才有冲击力、影响力”大叔的话说到我的心坎里了,我是个急脾气,说干就干,于是立马建了个微信群,把上述的牛人都拉到这个群里来,于是这个群就成了展示新作、以漫展为话题的“漫画议会”,这个群就是此次“中国当代漫画大展”的革命根据地。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2014年5月29日下午2点16分,我的QQ在闪烁,点开后,是东莞图书馆熊剑锐老师在打招呼:“邝老师您好……”。我和熊剑锐老师是老朋友了,早在10年前图书馆建馆开幕那天,她就是负责“廖冰兄、朱松青、邝飚漫画联展”这个项目的组织者,因此我们一直都保持着联系。这次剑锐老师找我是想请我为今年8月期间举行“东莞漫画馆成立10周年”庆典活动出谋献策的,这让我大喜过望:“太好了!没问题!”我毫不犹豫向熊剑锐老师表达了我的喜悦心情,并向她描述了我的“宏伟蓝图”,一拍即合!我连夜作了“全国漫画精品手稿大展”的方案并及时传给熊剑锐老师,熊剑锐老师也高兴地向图书馆领导们作了汇报。很快,图书馆领导就表示全力支持这个漫画大展的活动计划,并建立了大展的工作组,在2天后,由熊剑锐老师和漫画馆馆长赵爱杰老师两人专车赴广州找我见面详谈大展的项目工作计划。

    漫画发展到今天已呈现多元化的结构,动漫、绘本这两大类已经分支开花,在各自的空间如鱼得水。而我们这支“原始股”,传统意义上的讽刺幽默漫画,曾经的纸媒传播平台的宠儿随着纸媒体的衰落已经几乎没有了施展的空间,但万幸的是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新媒体空间给了我们重生的机会,自媒体形式传播模式的崛起和飞速扩展给我们提供了更优越的平台。这就形成了良性的市场竞争,那些不上网、不玩微信的漫画作者被时代的步伐自然的淘汰了。而上到这个新媒体平台的漫画艺术家们通过海量的信息的互通,作品的及时圈内摆摊儿交流,极大地丰富了作品的素材和创作的热忱。明显,作品的数量和质量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作品的风格多样性和思想、人格的独立性及视觉语言的冲击力都有了质的飞跃。新锐漫画思想者的数量已成井喷的态势,可谓中国当代漫画体系已经成型,无论从作品的数量、质量、思想深度、表现形式上都可以为之定性。这个,就由市场来检验吧。走出纸媒的束缚、来到新媒体平台上舞蹈、跨出国企型美术馆的殿堂来到民间街头与民同乐将是当代漫画未来的幸福生活。

    真正的漫画是思想者的游戏,用中大传媒学院杨小彦教授的说法:视觉评论!
    但在美术领域里,漫画一向属于边缘画种。因为在以国画、油画为主旋律的官方市场,批判性艺术被边缘化是必然的事。当然,漫画的能耐也让主旋律画种表露出各种程度的羡慕、嫉妒、恨。无他,漫画艺术非常受大众的欢迎,她依附在纸质媒体传播平台,可以轻而易举地落在大众的手中,这种特殊性让漫画成为家喻户晓的美术明星。当下数字化时代,漫画在新媒体平台的活跃也是主旋律画种望尘莫及的,这种传播优势使漫画深入民心。

    如何将深入民心的漫画艺术品接地气真正走向主旋律画种统治的收藏市场,这是我们一直在努力的梦想,我们有传播的优势却没有成为收藏、拍卖市场上“佳肴”,这个有多方面的因素,主要是受众的认知还没有形成。我收到不少这样的信息:“哦?漫画原稿也可以收藏吗?我在哪里可以收藏到漫画名作的真迹?”可见,漫画收藏市场现正处在一个起步阶段,对此,我非常看好漫画收藏市场,很有前景。随着这种模式的推广,我相信不久的将来,漫画收藏将做大做强。

    在艺术品收藏市场,漫画之所以被忽略也跟以往的漫画不争气有关,没有精品意识,漫画只能苟活在纸媒的夹缝中求生存。说教式的主题、粗糙的技法、拙劣的视觉效果都难入收藏者的法眼,难以唤起收藏家的欲望。基于此,漫画后学们已经开始警醒,开始了在挖掘思想深度上、点子上进行了探索、反思,强调思想、人格的独立性;在技法上、工具材料的优化和装帧上都进行了全新的改革和实践,加强画面视觉效果及装饰性和哲理性的构思创作。今天这个“全国当代漫画大展”将是新时代漫画艺术家们这一思想改革的成果展示。

    这次由东莞图书馆主办、广东省美术家协会漫画艺术委员会、廖冰兄人文基金会鼎力协办的中国当代漫画大展邀请了当今活跃在传媒一线的28位知名漫画家。其中有以夏大川、李润堂为代表的在国际上屡获数十次国际大奖的“获奖专业户”,还有以朱森林、侯晓强、刘宏、张晓莉、勾犇、康永君、张建辉、吕志华、大红脸王原、大俗老张等为代表的纯职业漫画家12人、以赵克标、肖承森、姜末、陈春鸣为代表的传媒界专职漫画家及朱松青、张晨初、尹成伟、杨树山、杨向宇五位大学教授、讲师和以蔡联、李永秋为代表的教育界艺术家。尤其是邀请了跨界漫画艺术家马志海的10座立体漫画、油画肖像大师张晨初的108幅《中国角色》、广东广告界掌门人黑马大叔、当代水墨画的代表人物秃头倔人的新媒体水墨哲理漫画和擅长画领袖肖像的著名肖像漫画大家朱自尊的15幅精品肖像作品,总计参展作品达347件。

    本次大展突破了以往漫画展的模式,以接地气为主旨,设专题展区。比如张晨初教授的《中国角色》108幅肖像将占据图书馆大厅一侧近70米长的一面墙,美术编辑宋小伟在这个设计上别出心裁的设计了可以与观众互动的镂空相框和可以随意进出走动的门洞,让观众朋友们也可以留影成为“中国角色”是其卖点。而朱自尊老师的15幅包含新中国五代国家领导人肖像的漫画则喷绘成真人等高的落地式巨幅画像,可移动、可合影,在场馆随处摆放,让国家领袖成为邻家大叔,彰显其亲和力。

    此次大展的另一大亮点是有幸邀请到了跨界艺术家马志海先生的“立体漫画”来展出。马志海艺名马后炮,是南方电视台王牌儿主持人。2005年,南方台为马志海量身开办了新闻评论类栏目《马后炮》。这是个每天晚上十五分钟时事评论节目,属于脱口秀的性质。作为主持人的马志海成为了整档节目的灵魂所在。“马后炮”从不说教,“马后炮”妇孺皆晓。2008年,凭着这档节目,他得了全国金话筒奖,从此以后,人们只知马后炮不识马志海。2009年开始,他又主持了广东地面上最有影响力的普通话民生新闻节目《今日一线》。马志海的评论风格和他长发飘逸的愤青形象一样大受欢迎。他表示自己就是“找一个独特的视角,来和观众一起从这个不同的视角来分析新闻背后的东西”。

    马志海很火、很拉风,这是在电视上,而在生活中这家伙很低调、很随和、没架子,我平时称呼他“炮兄”。他卸了妆后就一邻家大叔,去街边儿吃饭、喝茶几乎没有谁能认出他来,也没几个人知道他下班后去了哪儿、在干什么。今天,他的业余生活的面纱揭开了,这些作品就是他的业余生活。这些用废报纸捣鼓制作的立体漫画成为他抒发情感和展示其思想观点的载体,把他在工作中无法释放的感慨和郁闷用视觉艺术语言的形式表达出来,我称之为“立体漫画”。

    此次炮兄精选了10件立体漫画,除了在地上摆的还有镶嵌在墙上的、吊在空中的。另外还准备了100个与大家互动,和观众一起用废报纸玩儿设计造型的蛋,整个一行为艺术,非常接地气。

    本次大展呈现出新媒体时代,中国新一代漫画艺术家们与时俱进的新作品。参展作品无论在绘制技法、创作理念、挖掘思想深度、解剖社会世相上都较以往有了质的飞跃,充分展现了漫画艺术家们的人格、思想的独立性。此次大展作品风格的多样化和视觉语言的冲击力都将创下中国漫画展览的历史新记录。在展览形式的设计上以“接地气”为概念,强调与观众、读者的互动性和娱乐性,颠覆了以往说教式、填鸭式的展览模式。

    本次精品手稿大展将新媒体时代信息“分享”的精神落到实处,这是一次数字化时代、信息革命时期艺术品展览的一次实践和探索。

    中国当代漫画大展的成功举办,有赖于东莞图书馆的大力支持。在冯玲馆长的操持下,在熊剑锐老师和东莞漫画馆赵爱杰馆长的加班加点、废寝忘食的通力协作中得以顺利进行并取得圆满成功,感恩、感动!在此我谨代表27位参展的漫画艺术家们向冯玲馆长、熊剑锐老师、赵爱杰馆长表示真诚的谢意!辛苦你们!谢谢你们!向你们致敬!

    邝飚
    2014年8月23日

    作者: 邝飚(2014-08-22 17:26 )  # 5楼  
    参展漫画艺术家28人
    北京:夏大川 、肖承森、勾犇、大红脸王原、
    天津:朱森林 、大俗老张 、杨树山
    山东:侯晓强、张建辉、吕志华
    西安:刘宏、张晓莉
    上海:张晨初 朱自尊        
    大连:姜末 秃头倔人
    成都:杨向宇
    哈尔滨:尹成伟
    广东:马志海、黑马大叔、李润堂、赵克标、朱松青、蔡联 、陈春鸣、李永秋、康永君、邝飚

    举报 回复

    # 124楼

  • 吴兴红发表于2014-08-31 17:31|

    说说国内漫画展。

    全国美展有漫画类,虽然数量少,但总归有。另每两年一届的子恺杯,在我看来,如同漫画界的普利策奖。虽然本人从没入选,但从2012年起还是每次都积极参与投稿了。
    还有两年一届的嘉兴国际漫画,以及三毛杯,都逐渐扩大了影响力。民生漫画办过两届,可惜后来就不见了,不知何故。
    此外广东、山东、湖北、天津等地漫画也非常活跃,不时有全国性展览。(浙江就不说了哈,早就举办国际漫画了)

    但是地方美术展览,很多地方还没有把漫画纳入进去。重庆市也是从今年开始,特地在启事里说明本届画展包括各类画种,设计、漫画、插画都可以接受。我今年因为送了国画,就没送漫画,但这无疑是很大的一个进步!!为什么呢?对于广东这样漫画实例如此雄厚的地方,省展都没接纳漫画,所以相比之下重庆已经是很大的进步了。

    所以我觉得在这样环境下,飚哥组织策划的这个漫画展就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而且也开创了一种很好的模式,值得借鉴推广。这就是我为什么把这次展览特地拿到本吧说事的原因。
    但本次漫画,人数还是少了点,毕竟,还有很多优秀漫画家没参与进来。因此以后的展览,完全可以搞得更大。但能在这么短的时间能搞出这样规格的展览,已经非常棒了!没有理由不赞。

    欢迎各位都来讨论。

    举报 回复

    # 125楼

  • 大俗老张发表于2014-08-31 20:55|

    日前,著名漫画家蔡志忠带着新创作的111件作品,在位于北京王府井大街36号的商务印书馆涵芬楼艺术馆举办了“水墨禅境——蔡志忠作品展”。25年前,同样是在王府井大街上,41岁的蔡志忠从台湾来到大陆,在新华书店举行签名售书,并与三联书店签约,成为了第一个与大陆出版社签约的台湾作者。

        借此次办展机会,《美术文化周刊》与蔡志忠邀约在其住处旁的咖啡厅进行了采访。多年不变式样的破裤子、破衬衫、破布鞋,留着标志性的长发,蔡志忠看上去有些仙风道骨,见我们到来,他礼貌地起身迎接,你能明显地感到他身上所散发出的柔和的力量。

    人生,做事要趁早
    蔡志忠从小成长于天主教家庭,幼时便受洗成为一名天主教徒。他天资聪慧,三岁半已能背诵《圣经》经文,也正是《圣经》开启了蔡志忠的绘画之门。“我慢慢发现,《圣经》中有那么多的厉害人物,像可以分开红海、带领希伯来人逃出埃及的摩西;可以让‘瘸子走路,瞎子睁眼’的耶稣基督。而我什么也不会。”在这看似些许幼稚的焦虑下,三岁半的蔡志忠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之路。四岁半时,父亲给了他一块小黑板,蔡志忠猛然发现,自己的才能就是画画。


      由于当时还没有画画行业,蔡志忠把焦点落在了绘制电影广告牌上,他认为这是最接近绘画的行业。后来正值台湾漫画的“黄金年代”,叶宏甲的《诸葛四郎》、陈海虹的《小侠龙卷风》等漫画风靡一时,蔡志忠也成了一名狂热的漫画迷,并立志要成为一个漫画家,当时他才9岁。“伟大的漫画家不是美院教出来的,从来都是上一拨儿的漫画迷,变成下一拨儿的漫画家。”蔡志忠说。


      15岁的某一天,蔡志忠收到一家出版社的聘请,蔡志忠对正在看报的父亲说:“爸,我明天要到台北去画漫画。”父亲说:“有工作吗?”“有了。”“那就去吧!”简短的父子对话,成就了蔡志忠的一生。


      4岁立志画画,9岁梦想当漫画家,15岁成为职业漫画家,蔡志忠的人生规划似乎异常清晰。他告诉记者,人应该很早就思考、出发,并确立目标。“就像你们刚才从报社走出来,打开门,知道自己要来这里;像我们开车上高速公路,是提前知道了要去哪个目的地。人生这么长的旅程,竟然大多数人都不晓得自己要去哪里,我觉得这蛮荒谬的。人生看起来好像很复杂,其实还好。”


      张爱玲曾说:出名要趁早。蔡志忠不仅践行于此,更深表赞同。“不只是出名要趁早,做什么事都要趁早。”蔡志忠说,如果自己这一辈子有一句话要留给世人,那就是:错失时效是最大的罪恶。见记者不甚理解,他进一步解释:“比如说,你可能谈过很多恋爱,可是你永远都不会忘记第一次约会时吻你的那个男人。人要在最正确的时间,做最正确的事情。什么是最正确的时间?第一时间都是最正确的时间。”

    漫画,最有力的表达工具
    今年,蔡志忠已满66岁,从事漫画创作已有51年,他笔下的《庄子说》、《老子说》等中国传统文化漫画在全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版,已成为众多年轻华人的国学启蒙读物。每一部作品,都有一套独特的“蔡氏画风”,颇具辨识度。谈及绘画风格如何形成,他坦言,自己几乎没有接受过专业的绘画训练,所画漫画都是用自己的方法,画自己所认为的漫画。“我们初学艺术时都要去临摹大师,但如果一直去模仿大师,就永远没有机会超越大师,这样还不如去画自己想画的东西。”蔡志忠认为,每个漫画家都会经历被其他漫画家影响的过程,但一定要及早“露出原形”。


      在蔡志忠心里,漫画就如稀世珍宝,也是他无声的表达。“有些人会误以为漫画无非是幽默和讽刺,或者说漫画要为政治服务。对我而言,漫画则是最有力的表达工具”。蔡志忠认为漫画可以用来写诗、写小说、写杂文,甚至写课本,没有任何形式和内容上的限制。并且现在正是读图时代,许多小孩是看着图像长大的,漫画属于这个时代的语言。他举例说,自己的中国传统经典系列漫画在全世界已卖出4000万册,能有这样的成果,是因为每个人都愿意很轻松地通过漫画来了解中国的传统思想。而在国外,许多《老子》、《孙子兵法》等经典书籍的英文版卖得并不是很好,这并不是因为我们的传统文化缺少魅力,而是相比之下,直接阅读文字要投入的精力会大得多。


      除了画漫画,蔡志忠说自己也会画一些“感觉好玩的画”。1992年,蔡志忠到温哥华,认识了岭南画派第二代杨善深,并因缘巧合成为杨善深的弟子,“我就变成了岭南画派第三代。”


      真理,超越享受的存在


      从《庄子说》、《老子说》到《禅说》、《六祖坛经》,再到《聊斋》、《西游记》,蔡志忠的漫画几乎涵盖了所有的中国古代经典,可以说,蔡志忠是一个学养极为深厚的漫画家。据蔡志忠介绍,他从小就酷爱阅读,很小的时候就开始看《古兰经》、《奥义书》、《薄伽梵歌》等宗教经典。直到现在,他仍然每天坚持阅读,仅上个月就看了四五百万字的书,“眼睛快要瞎掉了”。他说,世间有许多享受,看书也是一种享受,而且可供选择的类型和数量都比其他要多,同时,看得多了,才知道什么类型的书对自己获益最大。


      蔡志忠同样将读书看做世界上回报最丰厚的投资。“庄子用尽了一生,写出8万字的《南华真经》;老子将一生的体悟总结成5007个字的《道德经》。我们花100块,甚至是二三十块钱,用一个小时的时间,就看人家一辈子最厉害的思想,这样的投资报酬有多大!”


      除了对求知的热爱,蔡志忠的学习能力也非常人能及。他有些得意地说:“我学习很多东西,桥牌、动画、日语,都只用不到三个月,没有想一些垃圾问题,因为大脑是用来思维的。记忆交给电脑、笔记本,大脑就用来思考。”可是后来,蔡志忠发现有两样东西的学习需要超过三个月:一个是佛学,一个是物理。1998年,蔡志忠研究佛学时,发现没有东西可以超出宇宙、超出物理,于是决定中断社会来往,用10年时间“闭关”研究物理。究其原因,他说,如果经常跟真理在一起,人世间的享受都不算什么。


      “就像有人会问我,你为什么要穿破裤子,穿破鞋子?我还有破衣服呢,还有破包包?我是要让你认识是我嘛。数学、物理,不需要老师告诉你对或不对,你就会知道正误,因为你有印证过。你如果自己经常处在真理的门口,你就不会把人世间的那些享受当一回事。”


      得知年月日,他马上就能说出星期几,这是他和采访者通常要玩的游戏。可这一次,当记者查看手机上的日历时,却发现显示为星期一。他问我们是不是看错了,当我们一再肯定时,他开始偏头思考,然后平静地告诉我们,中间出了一个差错,接着,他又继续询问同行三人的生日,片刻之后都能正确说出星期几。随后,他把秘诀分享给了我们,大家会心一笑。

    兴趣,乐意又拿手的美事
    “闭关”期间,蔡志忠曾有过连续工作58个小时的记录。那时的蔡志忠,就像一个程式,困了就睡,饿了就吃,剩下的时间全在工作。“我连续工作不是靠意志力,而是靠热爱的精神。当一件事被我做了1/4,我就停不住了。”他说,这就像处在一个摄像机的焦点上,焦点外的一切都关注不到,才能这样专注地完成工作。这样的专注力遍布蔡志忠的各个阶段,“我每段人生的焦点是不同的,有时候是画漫画,有时候是做动画,像我去年的焦点就是出书,去年一共出了18.5本书。今年的焦点又变成了做动画。”


      蔡志忠不仅兴趣广泛,还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就。


      蔡志忠是一位优秀的动画导演。“我29岁到36岁,开了7年动画公司,拍了4部动画电影,香港、新加坡的很多动画广告是我做的,所以我有一个才能很多人不太知道,我是一个很好的动画导演。”1981年,蔡志忠执导的动画电影《七彩卡通老夫子》获得金马奖最佳卡通大奖。今年,蔡志忠有3部动画电影同时开始制作,分别是《三星王国》、《乌龙院》和《功夫少林寺》。


      蔡志忠还酷爱桥牌,曾在各种桥牌大赛上拿过很多奖。但不论在其他领域取得怎样的成绩,漫画始终是蔡志忠心中的天堂,在这个天堂里,他可以随意创作,无中生有,快乐平和。他说,“每个人都在寻找自己的天堂”,而在这之前,首先要足够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兴趣与专长在哪里,因为每个人的成长环境不同,能做的事情自然也不一样。“其实每个人的天堂都是不同的。”


      蔡志忠一直希望能在王府井大街36号开画展,以及举办“丰子恺、蔡志忠两岸漫画家联展”,后者在去年12月得以实现。如今,美梦皆已成真,他坦言很开心。此次“水墨禅境”画展展出新作之余,还举行了作品签售活动,每件作品价格仅几千元。蔡志忠说,卖这些作品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造成影响,大家看到别人买,自己也来买,“这样慢慢大家都会养成买真迹的习惯,就不用再挂复制的招贴在墙上啦。”


      生活中,蔡志忠非常喜欢猫,“扮演自己,走自己的路,做自己最乐意也最拿手的事,这才是猫的本性。”而这,也是对他最好的诠释:发现自我,在漫画上走出了自己的路。   本报记者  程澈  罗正君



           刊于中国文化报2014年8月3日。版权所有,如需使用,请注明出处。

    举报 回复

    # 126楼

  • 大俗老张发表于2014-08-31 20:58|

    请注意那虎皮丁字裤

    本贴最后由 大俗老张 于 2014-09-01 07:50 编辑过。

    举报 回复

    # 127楼

  • xueli发表于2014-09-02 10:56|

    星空漫画吧终于再次开张了,和学校同步哦

    举报 回复

    # 128楼

  • xueli发表于2014-09-02 11:04|

    发几幅漫画,祝贺一下





    举报 回复

    # 129楼

  • 大俗老张发表于2014-09-02 14:42|

    曾有人看我的小品画说:有些像漫画,言下似是貶意。我不讳言,倒是忽有提醒,想想漫画之于国画的差异所在。

    查漫画这一词的由来,原来是一种水鸟的名字,李时珍《本草纲目》集觧有云:“鹈之属有名漫画者,以嘴画水求鱼,无一夕之停。”是一种很辛勤的鸟,不知怎么变成画种了。

    明代有一幅《一团和气图》,想的绝妙,画的是虎溪三笑,将儒道释三家合一,题:伟哉三人,谈笑有仪,合而为一,一团和气。大慨可算是早期民间漫画,梁楷的“泼墨仙人”和八大的翻白眼的鱼,也可属漫画,只是那时还未用漫画一词。漫画一词真正的普及应归为《子恺漫画》。1928年连载在郑振铎主编的《文学周报》上,影响很大。以后又在《新民晚报》上发表,我在孩童时曾临摹过,还临摹过张乐平的《三毛流浪记》。应属连环漫画。

    “漫画”一词未确立时也有叫《寓意画》,《幽默画》,《谐画》的,还有叫《讽刺画》,《风俗画》的。顾名思义,这种画本意是重在醒人耳目,简明厄要,通俗易懂。它最大的好处是让人看了图后有所思考,有所启示,可以让人想上半天。今天已落入读图时代,漫画又有称“卡通画”的,而与有着千年的国画相比,有些像快歺,自然也时常失之简单化。

    十九世纪,社会动荡,文人画逐渐衰弱,许多原因在画家陈冻相因,笔墨毫无生气,内容空泛,多是为画而画。中国画如何创新,如何“笔墨当随时代”?我们从齐白石的画上看到了漫画的东西,如《不倒翁》、《人骂我我也骂人》、《看你横行到几时》等。齐白石吸收了漫画的夸张,将哲理寓于幽默之中的特长,必有为而作,同时没有忽略笔墨中个性的作用,齐白石很好把握了这个“度”。

    画国画的不妨偷一些漫画的本领,吸取漫画家摄物,一眼能抓住要点,舍其芜杂,捕物见事,敏捷透彻。漫画往往不安常规出牌,(这与瞎画、丑化、心中无数是两回事。) 这是需要独具慧眼的。看丰子恺,关良,马得,黄永玉,韩羽的画都是国画中的冷门。别出一格。

    好些画国画的瞧不起漫画家,说他们不懂笔墨,而漫画家自然也瞧不起画国画的沒有智慧。我视漫画手段的“生动”“寓意”“传神”与国画都有相通之处,其题字的“画龙点睛”尤为重要。画国画的吸取漫画要防止不可成为说教的工具,不可走向滑嵇或轻佻。如何将这“漫”字用到国画上恰到好处,须因人而异,艺术本有其天性。笔下漫与不漫,本是教不出来的。

    举报 回复

    # 130楼

  • 吴兴红发表于2014-09-02 23:34|

    谢谢老张发来这些珍贵的资料。
    你空间里发了好些东西,都很珍贵,欢迎多发一些到这里来啊!

    举报 回复

    # 131楼

  • 吴兴红发表于2014-09-02 23:36|

    xueli好!不好意思,我是太懒了。你发来的漫画真棒,有作者信息吗?

    举报 回复

    # 132楼

  • 吴兴红发表于2014-09-03 22:39|

    发了两次帖子都没出来,是有敏感词汇吗??

    举报 回复

    # 133楼

  • 吴兴红发表于2014-09-03 22:44|

    就因为有一个“色”字,就出不来,想不到新漫网如此严肃啊!!

    举报 回复

    # 134楼

  • 吴兴红发表于2014-09-03 22:56|

    昨天看了部日本电影《星守之犬》。看到主人公因为失业还有病最后困死在森林里的面包车里,死了半年,其爱犬坚守半年,最后被人打伤后还坚持回到主人身边,跟主人死在一起,太感动了。
    后来又想,原来资本主义国家也有这样悲惨的人生……
    好吧,平衡了

    举报 回复

    # 135楼

  • 吴兴红发表于2014-09-04 19:44|

    生活好比“斗地主”

    “斗地主”是这些年网络和生活中都很流行的一种扑克牌的玩法。三个人,54张牌里翻一张起来,谁摸到那张牌谁就坐庄,最先决定是否当地主。只有“地主”才可以把剩下的三张底牌拿起来,然后和其余两个人对打,先出完手中的牌者为胜。当地主的如果赢了,就会得到两份赌资,反之亦然。没有人知道下面那几张底牌是什么,因此,它吸引着赌博的人们一次又一次把赌注下在它身上。

    一直以为,热爱生活的人不一定喜欢斗地主,但喜欢斗地主的人一定热爱生活。因为斗地主是一项复杂的脑力活,如果没有生活的激情,有谁会愿意耗那么多精力在上面呢。你得殚精竭虑去算对方乃至同伴出过什么牌,还有哪些牌没有出现过,手中的牌应该怎样出才对己方最有利。更重要的是,每次开局之前,那三张底牌都在吸引着你。每一次都会面对诱你作出选择——要不要那三张底牌?有时候,满怀希望地抓起来,却反而成了多余,注定要输;有时候,觉得希望太渺茫,于是把它让下去,结果别人拿起来你才万分懊恼地发现那正好是你最需要的牌!可问题在于,在拿起来之前,没有人知道那几张牌是什么!于是,又把希望寄托在下一轮的牌局,如此周而复始,乐此不疲。

    “斗地主”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游戏,但里面却蕴涵着生活中的一些道理。有的人条件不好,索性放开胆子出去闯一闯,结果抓了一手好的底牌,于是他赢了。有的人觉得自己手里牌已经比较不错了,不敢去抓那未知的底牌,于是选择放弃。待到别人拿起来一看,才懊恼不已:妈哟,早晓得恁个好的牌,啷个不去抓耶?可是哪个叫你没胆量呢?风险有多大,收益就有多大,不敢冒险就自己甘心平庸吧。正如炒股票,怕风险就只能看着别人美滋滋地发大财。终于,在放弃很多次机会后你决定去赌一把。本来手里的牌比较完整了,但眼见着别人靠着底牌发了几次横财,再也不愿坐失良机。“心中只有鬼鬼二”,胆子一横,眼睛一闭,抓起来!哪晓得却是一把烂牌,一张也要不起!生活咋就这么捉弄人呢?不买股票的时候傻子都在赚大钱,一买股票股市就大震荡!更要命的是每次一买就跌,一卖就涨,还要不要人活了哦?嘿嘿,这就叫愿赌服输,有什么好抱怨的?

    总是这样,因为未知,所以吸引。如果没有那三张未知的底牌,估计这项游戏就没那么大的吸引力了。爱情也如此。一旦熟知了对方,就没什么魅力了。所以脱光了的女人永远不如半遮半掩的女人那样勾人魂魄。而斗地主的过程更是智慧的较量,因为即便是一手好牌也有可能一着不慎而满盘皆输。而且,远远不止这些——

    隔壁有个老伯伯,每天下午都要去活动室斗斗小地主。有天见他不大开心,便问他输了多少。结果他说:“没输,赢了10块。可是开始我赢起30几块呢,结果最后几把抖出去了!”隔天又碰到他,满面春风的,问他赢了好多,他说:“哪有赢嘛,输了4块钱。不过开始我拿出去40几块哟,最后连抓了几把,搞了几翻,基本上捞回来了,呵呵!”这就怪了,赢了不高兴输了反而开心,都是因为前后的对比,而最后的结果好象都不重要了。这就是人性,永远都想达到最完美的境界,达不到,就不快乐。所以股市里那些人,没有一个是满意的,赚了的,后悔卖早了,没能在最高的时候卖出去。赔了的,后悔没早出来。求求你涨点上去吧,哪怕不赚钱,只把本钱拿回来也成啊!可是真到涨的时候谁个愿意卖出去啊,直到再一次跌了,才又开始后悔——永远没有最满意的时候!?

    生活于我们好象沉重了些——毕竟斗地主输了可以一次次期待下一把翻梢,而人生能有几个下一次呢?人不快乐皆因欲望太多而起,我们完全可以让自己过得轻松一些。

    本贴最后由 吴兴红 于 2014-09-04 19:48 编辑过。

    举报 回复

    # 136楼

  • 吴兴红发表于2014-09-08 08:51|

    不知道什么原因,这里经常传不起图,图片只能用链接的地址。而且生意冷清,潜水的多,没有互动,因此本吧主决定暂时歇业一段时间,在微信公众平台另租了一门面,生意比这里好多了。特此通告。欢迎光临本吧主微信公众号:wxhmhmh.——2014.9.8

    举报 回复

    # 137楼

  • xueli发表于2014-09-12 10:12|

    作者:法国-阿比迪.


    反映战争与和平的漫画太多,有的沉重,有的深刻。但这幅漫画却让人莞尔。你看这两队人马围成的一圈,两个头目在谈判桌上争吵得面红耳赤,而他们各自后面的人,怒气却逐渐淡去,到离头目最远的地方,两边的人已经其乐融融地连成一片,不分你我了。

    其实,没有人生来喜欢战争,也没有人生来就是坏人。连纳粹头子希特勒,本来也应是个出色的画家。只可惜维也纳艺术学院没有录取他,以至于后来世界上多了一个战犯,少了一个画家;多了一场大灾难,少了一堆艺术品。战争的核心不外乎利益的争端,但那总是当权者的把戏。下面的人民,总是乐于和平相处的。电影《辛德勒的名单》中,德国企业家辛德勒对犹太人的保护就是最好的证明。作家巴金说: 人类的希望像是一颗永恒的星,乌云掩不住它的光芒。特别是在今天,和平不是一个理想,一个梦,它是万人的愿望。这幅漫画,真是对此最好的诠释。 本贴最后由 xueli 于 2014-09-12 10:13 编辑过。

    举报 回复

    # 138楼

  • xueli发表于2014-09-12 10:14|

    【星子说漫画】
    作者:哈萨克斯坦Galym Boranbayev.

        老实说,第一眼见到这幅漫画,没忍住,噗嗤一下笑出声了——这谁啊,怎么这么逗呢!两位西装革履的先生在雨中打架打的不可开交,全身冒火,旁边这位先生则在一旁奋力举着伞,舍己为人地给这俩人遮着滂沱大雨,以确保俩人愤怒的火焰不被大雨浇灭,却浑然不顾自己被大雨淋成落汤鸡。画中人物形态夸张,表情生动传神,把个损人不利己之人的嘴脸刻画得淋漓尽致。
        不得不承认,这位哈萨克斯坦漫画家确系高手。你以为他纯属幽默搞笑吗?非也!当你笑完,不妨掩卷沉思,生活中你是否给人撑过这把伞,又是否有人给你撑过这把伞呢?再想想国家之间,很多时候也在发生着这样的事。比如在打架的俩人身上分别写上China、Japan,或乌克兰和俄罗斯,撑伞人身上写上USA,也未偿不可!
    真希望每个人都不要给别人撑这把伞,更重要的是,不要给人制造撑伞的机会。
    然环顾人性,纵观历史,这样的一幕注定会不断重复上演。 本贴最后由 xueli 于 2014-09-15 08:10 编辑过。

    举报 回复

    # 139楼

  • 吴兴红发表于2014-09-12 20:12|

    感谢雪笠的辛苦付出!

    举报 回复

    # 140楼

  • xueli发表于2014-09-15 08:06|


        这幅漫画,很多人应该在网络媒体或报纸上见过。准确说这是一个系列的漫画,是著名漫画家邝飚和作家李有财联手打造的漫画形象。该主角有一个可爱的名字——梁(粮)得欢,很形象地反映了主角的人生观、价值观。此猪的活动场所基本限于餐具——锅、碗或盘子,毫无疑问这就是他为之生存和战斗一生的地方;耳朵上的标记牌说明了他的身份是体制内的猪。其活动内容就丰富多彩了。有时他蹲于锅内,一手顶紧锅盖一手紧握汤勺,警惕地防着锅外势力;有时又和伙伴们载歌载舞,歌颂美好的猪样年华……

        这幅画中的主角端坐盘内,一双筷子上供着一只香喷喷的包子,上插两支蜡烛。
    他表情肃穆,双手合于胸前庄重地许愿……或许是祈祷包子永在,饭碗永存?或许是感谢主子不杀之恩?到底许的什么愿,观众尽可以去猜想。只是看到这幅画的时候,突然觉得这或许就是自己的影子。终其一生,也可能任人主宰,自己能做的也不过是祈祷平安,每天有吃有喝,能比他强到哪里去呢?
    作者用魔幻现实主义手法表现的芸芸众生相,让人深思。

        画面全部用铅笔刻画,略施淡彩,形象生动细腻。面部的光感相当有感染力,连对背景的处理都一丝不苟,反映出画家深厚的功底和认真的创作态度。

    举报 回复

    # 141楼

  • xueli发表于2014-09-15 08:11|

    本贴最后由 xueli 于 2014-11-18 10:14 编辑过。

    举报 回复

    # 142楼

回复

最近发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