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版块

关于成报漫画馆稿费问题

置顶 精华 发表在 漫话漫画

9

3574

前天在Q上与雪笠兄聊关于开漫画欣赏专栏的问题,顺便聊起了成报漫画馆的稿费,雪笠兄道出了大家的心声,所以我觉得有必要在这里将这个问题说明白,让大家心里有个底,便于以后的合作得以顺利开展,清清楚楚,一目了然。

在香港,所有的报纸都没有漫画的专版,这是因为在香港市场,绘本漫画市场很成熟,报纸媒体如开设漫画版几乎没有竞争力,而且报纸的版面有限,不可能大量刊载漫画去与绘本争取读者市场,作为新闻信息载体,报纸不会做亏本买卖,所以在香港,所有报纸都没有漫画专版.此次《成报》之所以开这个先河,也是一种尝试,一种求突破、求变革的尝试,能否成功还有待于实践去检验,这是我的工作。

报纸从市场营销的角度来说,她的每个版面都是广告版,就是说,都要成为赚钱的版,这是市场化的行为,如果这个版面没能赢得经济效益,那么这个版面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即被市场淘汰。

成报这次打破香港纸媒的格局,“冒天下之大不韪”增设漫画专版,除了为寻找突破口外,还有对我的信任。现在是每周三个整版的量,目标是发展到每天一个版。这是个长远的计划,除了要打造自己的品牌版面外,当然还有为发展中国漫画事业做努力,培养更多更好的漫画作者群体的愿景。当然,最终的目的是要让这个版面成为赚钱的版面。

所以,报社在这个版面上没有给出资金的支持,也就是说,没有稿费预算。最大的支持就是提供版面、提供广告平台,也就是说给漫画作者提供作品的广告平台。要给作者稿费,那就去找钱,找不到,不但作者的稿费没找落,在一定时间段里,如果没有效益,版面也会停掉。这就是现实,貌似有点残酷,但这就是市场经济,没有生存能力,那么只能被淘汰。

还记得前几年那位香港大叔说的:“你有压力,我也有压力!”那段视频吗?是的,现在就是这种情况,我很有压力,大家也都有压力。所以,我要经营好这个版,为大家的稿费,更为我自己的生存。压力也是动力,有了动力才有迫使大脑要去创新、去进一步思考、进而迸发创造出新产品的能力。那种坐办公室喝茶跷二郎腿看报纸的舒服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在报社没有经费预算的情况下,如何找钱是我面临的主要问题,这也是我必须做的工作。要经营好这个版面,我除了去招商,还要设计特色的栏目,使之成为吸引商家愿意投资、冠名、赞助的项目。还要为以后大家的漫画作品拍卖和出版出策划及长期经营方针和利润分成等做详细的计划。

比如,这个版面在经过一年中的积累,已经自然汇集成册,出版个漫画版合订本,这个销售获得的利润将是上版面漫画作者的收入之一,也就是拿版税。在长期的策划中,举办漫画手稿展,搞拍卖,开拓漫画收藏市场,出售漫画真迹原稿是给作者开辟的另一个收入渠道。这个项目的广告信息在每期的版面上我们都有广告。另外,好的品牌栏目也将经过积累汇集成册招商出版,参与的漫画作者和评论家的收益就在这里面,也就是说,我帮作者出书,不用你出一分钱,还有版税可分。这就是我的经营模式,那种靠稿费一锤子买卖的传统模式我将淘汰掉。

说白了,这个版是我炒作者及作品的平台,我不收漫画作者的广告费。我的这个模式完全是市场化运作,大家觉得可行或认可并接受我的运作能力,咱们就合作,纯属自愿,如觉得不合适,也没关系,咱们就各自做好本职工作、各自发展。门是敞开的,欢迎随时加入合作团队。

自媒体现在正火,我会不断流窜到各种视觉类自媒体平台,寻找那些好玩的不能在传统媒体发布的作品整合过来,不断去发掘“火星人”,将这些新锐的自媒体作者炒红炒热,因为这些新人类的作品很可能是当下最有市场的新思维作品。

雪笠兄说得好:“漫画拍卖能形成成熟市场可能还要假以时日”
没错,急功近利不成大事儿,也发不了财。我是下决心要把这个运作模式推广到底的。

品牌的建立需要时间和接受巿场的检验,所以我对来稿的漫画作品要求苛刻,无他,只有好作品才有市场,我弄一堆卖不出去的“菜”堆在我的地摊上,还有活路吗?

5月16日那天和李向东同学在Q上聊天,说着说着他突然冒一句:“你不就是找我要稿子吗?我再投一件”艾玛,差点把我吓晕,我忙回他:“你会错意了!你再仔细看下我跟你说的话”。确实,我们很多作者习惯于闭门造车,基本上还在沿袭传统用水墨工具绘制漫画的创作模式上,追求“点自绝”、画面“简洁”,画面语言不够就用蹩脚书法的文字表白去填充画面进行说明,这样的作品真的不是我的菜。

成报漫画版要什么样的作品,只要看看现在版面上刊用的是什么作品即可,上版的就是范本。
幽默、荒诞、夸张、哲理、人性、趣味儿,在视觉上要有冲击力、让读者回味儿、感慨、微笑或让人看了愤怒甚至暴跳如雷骂大街,这就是我对漫画的定位,我要达到的目的。漫画应该是这样玩儿的,否则,漫画还有什么意义?我还是那句:漫画是思想者的游戏!

假设收藏者要购买在成报发表原稿或手稿,而你只能提供的是电脑绘制的打印件,显然难以成交。所以我要求手绘佳作也是出于精品意识的考量。

在这个版上,我目前设的五个栏目都是为招商准备的。这些项目前期的展示要给客户看到并愿意投资才行,所以需要时间坚持,一旦有商家冠名,那么收益将遠大于稿费。

我最后对雪笠兄说:“传统稿费观念,我在偿试改革。吃菜靠稿费,吃肉靠版税。”
在当下新媒体时期风起云涌,自媒体人如雨后春笋,稍微跟不上节奏就掉队,掉队就意味着被淘汰。如今是低头族的天下,如果还没有开微博、玩微信的漫画人,我只能跟您说:您落伍了!而那些还不上电脑、还在捧着报纸看的漫画家们,我真心的对您说:您真的可以进入历史殿堂了。

发自我的 iPhone
邝飚
2014-5-20

最新评论

正序排列

楼层直达:

只看楼主
  • 邝飚发表于2014-05-20 15:54|

    前天在Q上与雪笠兄聊关于开漫画欣赏专栏的问题,顺便聊起了成报漫画馆的稿费,雪笠兄道出了大家的心声,所以我觉得有必要在这里将这个问题说明白,让大家心里有个底,便于以后的合作得以顺利开展,清清楚楚,一目了然。

    在香港,所有的报纸都没有漫画的专版,这是因为在香港市场,绘本漫画市场很成熟,报纸媒体如开设漫画版几乎没有竞争力,而且报纸的版面有限,不可能大量刊载漫画去与绘本争取读者市场,作为新闻信息载体,报纸不会做亏本买卖,所以在香港,所有报纸都没有漫画专版.此次《成报》之所以开这个先河,也是一种尝试,一种求突破、求变革的尝试,能否成功还有待于实践去检验,这是我的工作。

    报纸从市场营销的角度来说,她的每个版面都是广告版,就是说,都要成为赚钱的版,这是市场化的行为,如果这个版面没能赢得经济效益,那么这个版面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即被市场淘汰。

    成报这次打破香港纸媒的格局,“冒天下之大不韪”增设漫画专版,除了为寻找突破口外,还有对我的信任。现在是每周三个整版的量,目标是发展到每天一个版。这是个长远的计划,除了要打造自己的品牌版面外,当然还有为发展中国漫画事业做努力,培养更多更好的漫画作者群体的愿景。当然,最终的目的是要让这个版面成为赚钱的版面。

    所以,报社在这个版面上没有给出资金的支持,也就是说,没有稿费预算。最大的支持就是提供版面、提供广告平台,也就是说给漫画作者提供作品的广告平台。要给作者稿费,那就去找钱,找不到,不但作者的稿费没找落,在一定时间段里,如果没有效益,版面也会停掉。这就是现实,貌似有点残酷,但这就是市场经济,没有生存能力,那么只能被淘汰。

    还记得前几年那位香港大叔说的:“你有压力,我也有压力!”那段视频吗?是的,现在就是这种情况,我很有压力,大家也都有压力。所以,我要经营好这个版,为大家的稿费,更为我自己的生存。压力也是动力,有了动力才有迫使大脑要去创新、去进一步思考、进而迸发创造出新产品的能力。那种坐办公室喝茶跷二郎腿看报纸的舒服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在报社没有经费预算的情况下,如何找钱是我面临的主要问题,这也是我必须做的工作。要经营好这个版面,我除了去招商,还要设计特色的栏目,使之成为吸引商家愿意投资、冠名、赞助的项目。还要为以后大家的漫画作品拍卖和出版出策划及长期经营方针和利润分成等做详细的计划。

    比如,这个版面在经过一年中的积累,已经自然汇集成册,出版个漫画版合订本,这个销售获得的利润将是上版面漫画作者的收入之一,也就是拿版税。在长期的策划中,举办漫画手稿展,搞拍卖,开拓漫画收藏市场,出售漫画真迹原稿是给作者开辟的另一个收入渠道。这个项目的广告信息在每期的版面上我们都有广告。另外,好的品牌栏目也将经过积累汇集成册招商出版,参与的漫画作者和评论家的收益就在这里面,也就是说,我帮作者出书,不用你出一分钱,还有版税可分。这就是我的经营模式,那种靠稿费一锤子买卖的传统模式我将淘汰掉。

    说白了,这个版是我炒作者及作品的平台,我不收漫画作者的广告费。我的这个模式完全是市场化运作,大家觉得可行或认可并接受我的运作能力,咱们就合作,纯属自愿,如觉得不合适,也没关系,咱们就各自做好本职工作、各自发展。门是敞开的,欢迎随时加入合作团队。

    自媒体现在正火,我会不断流窜到各种视觉类自媒体平台,寻找那些好玩的不能在传统媒体发布的作品整合过来,不断去发掘“火星人”,将这些新锐的自媒体作者炒红炒热,因为这些新人类的作品很可能是当下最有市场的新思维作品。

    雪笠兄说得好:“漫画拍卖能形成成熟市场可能还要假以时日”
    没错,急功近利不成大事儿,也发不了财。我是下决心要把这个运作模式推广到底的。

    品牌的建立需要时间和接受巿场的检验,所以我对来稿的漫画作品要求苛刻,无他,只有好作品才有市场,我弄一堆卖不出去的“菜”堆在我的地摊上,还有活路吗?

    5月16日那天和李向东同学在Q上聊天,说着说着他突然冒一句:“你不就是找我要稿子吗?我再投一件”艾玛,差点把我吓晕,我忙回他:“你会错意了!你再仔细看下我跟你说的话”。确实,我们很多作者习惯于闭门造车,基本上还在沿袭传统用水墨工具绘制漫画的创作模式上,追求“点自绝”、画面“简洁”,画面语言不够就用蹩脚书法的文字表白去填充画面进行说明,这样的作品真的不是我的菜。

    成报漫画版要什么样的作品,只要看看现在版面上刊用的是什么作品即可,上版的就是范本。
    幽默、荒诞、夸张、哲理、人性、趣味儿,在视觉上要有冲击力、让读者回味儿、感慨、微笑或让人看了愤怒甚至暴跳如雷骂大街,这就是我对漫画的定位,我要达到的目的。漫画应该是这样玩儿的,否则,漫画还有什么意义?我还是那句:漫画是思想者的游戏!

    假设收藏者要购买在成报发表原稿或手稿,而你只能提供的是电脑绘制的打印件,显然难以成交。所以我要求手绘佳作也是出于精品意识的考量。

    在这个版上,我目前设的五个栏目都是为招商准备的。这些项目前期的展示要给客户看到并愿意投资才行,所以需要时间坚持,一旦有商家冠名,那么收益将遠大于稿费。

    我最后对雪笠兄说:“传统稿费观念,我在偿试改革。吃菜靠稿费,吃肉靠版税。”
    在当下新媒体时期风起云涌,自媒体人如雨后春笋,稍微跟不上节奏就掉队,掉队就意味着被淘汰。如今是低头族的天下,如果还没有开微博、玩微信的漫画人,我只能跟您说:您落伍了!而那些还不上电脑、还在捧着报纸看的漫画家们,我真心的对您说:您真的可以进入历史殿堂了。

    发自我的 iPhone
    邝飚
    2014-5-20

    举报 回复

    # 1楼

  • 罗发星发表于2014-05-20 16:50|

    《成报》欠薪:香港老字号传媒的窘境       志  宏  2006年08月09日13:20       

      “壳王”陈国强收购报纸的教训

      “我一生最失败的投资就是收购《成报》,今天听到办报就做恶梦,以后也不敢投资报业。”在香港商界长袖善舞、投资几乎百战百胜的“壳王”陈国强,一语道出进军中文报业的惨痛教训。
    “壳王”的话音刚落,那边厢,创刊67年的《成报》,却在报庆日遇上香港报界近年最大型的工潮,资方更因涉及长期拖欠员工薪金,而面对遭当局检控的困局。

      办报办得好,印报纸如同印银纸;办砸了,便如同烧银纸,传媒圈中人深明此理。可怜身经百战的“壳王”,入主《成报》两年,足足亏了5亿港元,才买来这一“宝贵”的经验,最终不能不壮士断臂;2003年初,陈国强终于把《成报》以1亿元售予由吴征及杨澜控制的“阳光文化”,之后《成报》又转手给大陆“神秘富豪”覃辉。

      香港报业竞争进入“战国时代”

      “成”字有“成功”之意,不过如今多了个问号。《成报》曾是香港销量第一的冠军大报,今天却被业绩亏损和拖欠员工薪金等问题缠身,大势一去不复返。随着报业竞争在90年代中期白热化,步入“战国时代”,《成报》销量、广告俱如江河日下,自2000年以来已3度易主,买家个个都亏到怕,一路挣扎求存至今。

      事实上,《成报》事件是香港报纸媒体面临时代挑战的一个缩影。在弹丸之地的香港,800万市民竟然拥有40多份中英文报纸,严重供过于求;但其中发行量超过10万份的中文报纸却不过三四家,再加上三份免费报章争相参战,市场斗得天昏地暗。其中大众化报章更是恶斗的重灾区,除了两份销量最大的报章之外,那些定位模糊、形象老旧的报纸便成为最弱一环,随时出局。至于定位明确的“左派报纸”,也随着香港回归后政治生态的变化,格局受到限制,市场难于扩展。

      老字号报章转型不易随时遭弃

      报业今日面临的挑战,一方面来自业内你死我活的大厮杀,尤其是免费报纸令广告费大降,连畅销的大众报纸也面临威胁;另一方面,究其深层原因,则是来自网络时代的边缘化。媒体生态环境、社会政治生态及读者群已开始发生根本性变化,网络等新兴媒体的冲击日益激烈,未能与时并进、及时转型的老字号报章,不论过去如何辉煌,都将被喜新厌旧的读者逐渐离弃。  

      而吊诡的是,已被读者标签化了的老牌报纸,其招牌与定位早被定型了,即便有意全面变身、再造鲜明形象,但在读者眼中,这种脱胎换骨反而令他们感到困扰;这犹如一位人人熟识的老妪,忽然要变人造美女,结果是吓跑了老街坊,却又吸引不了新一代读者的视线。成报风波所暴露出来的,正是收费报章正面对的窘境。

      资讯时代要斗新斗奇斗快

      这也难怪,在现今数码网络时代,报纸新闻已难以斗快、斗多,例如城中正流行看波(足球赛)、赌波,即使没有电视直播,每日已可上网看到NBA季后赛的结果,附详细报道、精彩分析;
      
      而报纸要到第二天才滞后报道,如果没有吸引读者的实用新信息,如何吸引他们从口袋中乖乖掏出六块钱买来读呢?

      与此同时,在时间就是金钱、追求快食口味的香港,上班一族上完网,未必再有时间看那厚厚几大迭、而且常常令人满手油污的报纸。而那群每天在交通车程花上一两个小时的上班族,如果不是沉迷于手提游戏机或卡通书,就是读小开本的免费报纸,这成了最佳消磨时间的方法。

      免费报纸让收费报纸大“失血”

      近年来,免费报纸在香港异军突起,自2002年创刊的首家免费报纸《都市日报》获得成功以后,去年星岛新闻集团又推出《头条日报》以及另外一份由香港最大地产中介公司投资的《AM730》,形成三足鼎立局面。这三家免费报纸每天上班时间在地铁口等人流集中的交通枢纽派发,由于采用8开本,轻巧方便,深受上班族喜爱。目前,三份免费报纸发行量合共超过100万份,几乎与现有收费报纸的总销量看齐,并来势汹汹地夺去可观的广告收益,诱发另一场竞争,让大报严重“失血”。事实上,创办不久的免费报纸《AM730》,现实广告收益已经可以支付八成成本,一年内将可收支平衡,比老大哥《都市日报》的14个月还要快。  

      在内外夹击的大趋势下,收费报章如何才能杀出一条血路,成功突围呢?据业内人士透露,香港部份主流传媒,正以全球畅销书《蓝海战略》为兵法,悄悄掀起从“红海”走向“蓝海”的热潮。他们相信,在目前过度拥挤的报业市场中,与对手硬碰硬的竞争只能令企业陷入血腥的“红海”;要赢得明天,便不能只盯对手竞争,而要靠价值创新──开创“蓝海”,即蕴含庞大需求的新市场空间,迎接高额的利润与高速的增长。

      收费报纸与免费报纸斗定位

      一味靠吃老本、或亦步亦趋,是现今办报的大忌,只会加快死亡速度;传统报纸须创新应变。环顾世界,收费报纸销量下跌,已是全球性的趋势,无可挽回,但人们对知识的渴求却从未减低。正如城中文化人所形容的,免费报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该有的信息都给你简明扼要地概括了。不过,那样无血无肉的报道,充其量只是一副信息骨架而已,新闻和分析并不突出,究竟它能吸引哪一阶层哪一行业的读者呢?而订阅了主流大报的人,则好比天天三餐鱼肉荤素,营养滋润,又焉能满足于吮鸡骨头?

      对于数量庞大、消费力旺盛的中产阶层来说,他们最终还是离不开收费报纸,但会更挑剔,倾向选择报道信息深入浅出、有智能又实用的超值报纸。例如有特别阶层读者的如知识分子报纸《明报》、综合财经报纸《经济日报》、以地产新闻取胜的《星岛日报》等,都各有各的捧场客;而报纸的读者群也直接影响竞争,亦影响广告收入来源;好像《经济日报》最多金融广告、《明报》较多招聘广告、《东方日报》较多零售广告。

      从报纸角度看,生存的根本在于不断改进以适合读者的新需要;具体而言,便是要寻求自身独特的市场定位,建构别人难以取代的竞争优势;这就需要对准特定的读者对象,集中火力凸显强项,最终才能稳住阵脚,不被淘汰。第一,基本不做简单的消息报道,取而代之的是解释性新闻、深度报道和评论,各报都有一批重量级的专栏作家,以更有质量的解释性报道或专题信息留住读者,开创新的需求;第二,推出更多具创意的推广方法及服务吸引广告商;第三,研究形式上的改革,如仿效外国报章,先改成尺寸上的“小报”,内容不变,方便读者携带,刺激发行量。

      无论如何,面对报业的窘境,要在网络信息之外独辟蹊径留住读者,主政者必须以突破性的创意引进变革。如果找不到出路,应该干脆了断或另树新招牌。

      看谁慧眼巧用免费报纸催生的市场

      事实上,如果仔细研究市场的调查数字,不难发现免费刊物涌现后并非零和游戏。免费报纸确能吸引一群没有阅报习惯的年轻读者,但长远更会对收费报纸有正面影响,孵化出新的读者,令这群年轻人稍后转而阅读收费报纸。根据Nielsen Media研究的调查,香港第一份免费报纸出街后4年间,全港读者人数最多的10份报章,期内有3份报章的读者人数仍上升,当中升幅最劲的是《经济日报》,累计劲升52%,远较第2位的14%升幅为大。

      与此同时,这家创刊才10年左右的年轻报纸,去年更成功上市,大半年来股票已大升近50%。《经济日报》近期推出免费地区报纸《TakeMeHome》,销售渠道已由私人屋苑扩展至地铁及九铁,目前每周发行量达30万份。广告收费较其余3份免费报章便宜50%,相信对广告商更具吸引力。而该集团正拓展跨媒体的蓝图,最终目标是成为一家在香港和内地具领导地位的综合财经信息及服务供货商。

      相较之下,《信报》是香港首份财经专业报纸,但在香港回归之后,其发展步伐明显停下来,报纸面孔十数年不变,结果其市场被《经济日报》逐步蚕食。尽管《信报》仍有很高的“江湖地位”,最近却成为被财团收购的对象。

      这是信息大爆炸的时代,这是报业大出血的时代,汰弱留强势所难免,被卷入战争的当然头痛,但作为读者可有眼福了!○

    举报 回复

    # 2楼

  • 李向东发表于2014-05-20 18:30|

    你想要的作品 我不会画的…… 本贴最后由 李向东 于 2014-05-20 18:37 编辑过。

    举报 回复

    # 3楼

  • 吕志华发表于2014-05-20 22:52|

    事总得有人做,第一个做的人总是伟大的,不管成败,做了就值得敬佩

    举报 回复

    # 4楼

  • 吴兴红发表于2014-05-20 22:53|

    办报纸也不容易滴~
    飚哥在推广漫画上确实很有想法,俺学到很多东西

    举报 回复

    # 5楼

  • 罗发星发表于2014-05-21 15:44|

    作者: CSB(2014-05-21 10:50 )  # 21楼  

    8.90年代我常在香港大报<<文汇报>>和<<大公报>>发表漫画作品

    8.90年代我常在香港<<文汇报>>和<<大公报>>发表漫画作品,以后有段时间漫画专版暂停,而没继续联系。不知现在情况如何?那专版办得很大器.很有水准,很受欢迎。记得每件稿费是100-150元。

    举报 回复

    # 6楼

  • 吴之如发表于2014-05-24 17:12|

    作者: 吕志华(2014-05-20 22:52 )  # 4楼  
    !
    事总得有人做,第一个做的人总是伟大的,不管成败,做了就值得敬佩




    吴之如感言:

    吕先生说得好

    为漫画事业做实事
    值得鼓励
    值得敬佩

    邝先生勇于承担勇于开拓
    对于当前的漫画界承前启后继往开来
    尤其可贵
    漫画人理应支持

    举报 回复

    # 7楼

  • 吴兴红发表于2014-05-24 22:42|

    昨天晚上电话里跟飚哥一翻交谈,顿时茅塞顿开,确有胜读十年书的感觉。的确,当今信息社会,不跟上时代,漫画也没有出路!

        就是在没有稿费的情况下,还能组到这么多优秀的漫画稿子,也说明了飚哥的号召力。何况按照他的发展思路,后期的推广应用价值应该远远大于稿费价值。所以对于他在漫画商业推广方面的思路,确实是有眼光和远见的。而且他表示作者的画都可以另作他投,也可以是已经用过的,这样就进一步拓展了优秀漫画的来源。

      对勇于尝试和创新的开拓者,不管最后是成功失败,都值得为他的精神喝彩。

    举报 回复

    # 8楼

  • 罗发星发表于2016-11-02 06:43|

    环球时报:香港《成报》的突变必有黑幕http://money.163.com/16/1012/09/C35RT0D8002580S6.html
    2016-10-1209:16:42 

    【本文原载于《环球时报》】

    香港《成报》近日突然变脸,搞得很多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这家有77年历史的中文报纸之前一直被认为是“亲中”媒体,但是从8月底开始,它忽然把矛头对准特首、中联办负责人,直到近日,连续在头版头条发评论,攻击中央负责香港事务的领导人。

    香港媒体的价值观和立场呈现出很大差异,但像《成报》这样近乎“疯狂”地搞政治攻击,以及对特定政治人物连篇累牍泼脏水“死磕”的,却极其罕见。

    有香港媒体人对环球时报说,评论通常都是放在里面的,连续把评论放头版头条,这本身就挺古怪。

    由于《成报》发起的攻击只有极端政治立场,而无通常的事实论证逻辑,一看就是在编故事,扣帽子,香港一些新闻从业人士私底下笑称这家报纸如今成了“大纪元成报”。“大纪元”是功在海外办的专事造谣中伤的媒体的名字。

    《成报》出现如此强烈的异动,不会是出于普通政治原因。因为香港的“反中”媒体有多家,它们也没有像《成报》这样干过。换句话说,“反中”也有规律,而《成报》显然跳到了规律之外。

    促使《成报》突变的原因一定是非常规的,一些分析人士把目光投向该报董事局主席、内地商人谷卓恒身上。谷2014年接手《成报》,但他在2015年犯事,因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遭到深圳警方通缉,据报道他的涉案金额达1.3亿元人民币,他如今已是一名遭到网上追逃的逃犯。

    谷卓恒曾因涉嫌伪造身份证罪被刑事拘留
    众所周知,香港媒体都是私有的,老板个人能对报纸的一些关键表态产生影响。《成报》究竟为什么出现这么大的变故,只有谷本人和报纸的少数核心人员最清楚。但外界的一些分析却是合乎逻辑、值得一听的。那就是:谷一直试图说服内地司法机关“放过”他,但没有成功。他恼羞成怒,通过公开恶毒攻击中央负责香港事务的领导人等泄愤,施加压力。他还可能想通过展示这样的对抗,为自己一旦今后去美国等西方国家寻求政治庇护积累条件。

    不过谷这样干,香港一些激进人士及西方某些人或许会乐于看热闹,但大多数人同时也会质疑、看扁他。因为如果真是他出于个人原因指挥报纸胡来的话,他毁掉的是一家报纸最珍贵的报格。把作为公器的媒体做赤裸裸的私用,这是传媒界共同反对的,也是任何社会集体道德所不齿的。

    老板影响媒体是难免的,但老板内心有多脏,就逼着媒体有多脏,这不是媒体私有原本的含义。谷羞辱了有着悠久传统的《成报》和该报今天的编辑团队,他的任性将被作为香港媒体的一个污点而被记住。

    有少数境外反华媒体顺着《成报》的变脸续编故事,煞有介事地分析此事有什么“内地政治背景”,这样的政治意淫着实可笑。倒是这些年内地人不断听到看到来自境外的政治垃圾信息,人们的辨别力早已千锤百炼。

    如今算得上是纸媒的隆冬,有的纸媒陷入困境,有的甚至倒掉了。这最是考验传统媒体人职业操守的时候。我们想,《成报》的剧烈异动大概不是该报专业团队自身的作品,而很可能就是老板个人“强压下来”的。期待该报团队不辱没报纸的长久名声,表现出值得新闻同行为他们骄傲的职业道德坚守。

    举报 回复

    # 9楼

回复

最近发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