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版块

《佛山倒影》

置顶 精华 发表在 会员BLOG

0

1265

  千佛山与大明湖,是咱济南“三大名胜”中的俩(另一处为趵突泉)。两者一在城南一在城北。虽说是离着大老远,却因那山的影子被清晰地倒映入湖,结了缘分,也成就了“济南十景”之一的“佛山倒影”。

  百多年前,晚清文学家刘鹗来济南,见到这景儿,便生动地记在了《老残游记》中:到了铁公祠前,朝南一望,只见对面千佛山上,梵宇僧楼,与那苍松翠柏,高下相间,红的火红,白的雪白,青的靛青,绿的碧绿……正在叹赏不绝,忽听一声渔唱。低头看去,谁知那明湖业已澄净的同镜子一般。那千佛山的倒影映在湖里,显得明明白白。那楼台树木格外光彩,觉得比上头的一个千佛山还要好看,还要清楚……

  这段极具诱惑的描述,不知引了多少中外游客前来观瞻。然而“佛山倒影”并非天天能见着,只有在初春或仲秋时节,天朗气清、湖面澄明平静时它才现身。因此老些个乘兴而来却没看到它的人,则对其真实性产生了怀疑,以致于否定它的存在。

    一九二二年,国学大师胡适来济南,专门跑到大明湖去看“佛山倒影”,因没见着,便断言此景观为刘鹗所杜撰。这一次胡适先生有点儿武断了。因为“佛山倒影”不但真实存在,且远在元、明清时,就屡见于咏大明湖的诗文中。如金代诗人元好问在《泛舟大明湖》中写道:“看山水底山更佳,一堆苍烟收不起”;明代诗人张鹤鸣在《游湖十绝》中写道:“佛山影落镜湖秋,湖上看山翠欲流”;而明代诗人刘敕在《大明湖》一诗中写得更美:“倒影摇青嶂,澄波映画楼”;清代诗人王初桐也写有“平涵千亩碧,倒见数峰青”的咏大明湖诗句,清代中叶,“佛山倒影”还被列为“济南八景”之一哩!

  一九三四年,作家郁达夫到济南匆匆一游,就曾看到了这一景观,后来他在一篇游记中写道:“大明湖的倒影千佛山,我倒也见了,只教在历下亭的后面东北堤旁临水处,向南一望,千佛山的影子了了可见……”

  当代学者季羡林年轻时在济南读书,也见过“佛山倒影”,他回忆说:有一次,我特别惊喜。我们在走上铁路之前,走在一块荷塘边上。此时塘里什么都没有,荷叶、苇子和稻子都没有。一片清水像明镜一般展现在眼前,“天光云影共徘徊”。风光极为秀丽。我忽然见到离开这二三十里路的千佛山的倒影清晰地映在水中,我大为惊喜。记得刘铁云《老残游记》中曾写到在大明湖看到千佛山的倒影。有人认为荒唐,离开二十多里,怎能在大明湖中看到倒影呢?我也迟疑不决。今天竟于无意中看到了,证明刘铁云观察得细致和准确,我怎能不狂喜呢?

  说到“佛山倒影”世人都会想;十几公里之外的千佛山,能出现在大明湖中么,千佛山只有海拔一百八十来米,湖与山之间还隔着茂密的树林、栉比的楼房、繁华的街道等,而山影怎会清楚地呈现于水中?这大概也是胡适先生否定它的主要原因。其实呢,凡在岸边能看到的景物,都会倒映在水中。要说离得远,太阳月亮,彩云大雁岂不离得更远?不也照常被倒映了个一清二楚么,这又有么蹊跷地呢?

  到了八九十年代,从打南门外至千佛山下,民居企业日稠,数条道路东开西辟,人烟繁杂,车水马龙,尘嚣腾漫,在城中望千佛山都如陷雾中,就更甭提它那幽幽倩影了。但在春秋佳日,新雨之后,空气清新,尤其是在晨曦或晚照时,此景便可偶露峥嵘。看此景的最佳处应在铁公祠院内的小沧浪亭及其左近,东起燕翅山、佛慧山、千佛山,西至四里山,其影子均倒映湖中,

    乘近些年的改革之风,虽大批厂矿企业纷纷关张,但也少了污染,见“佛山倒影”倒是容易了。不像有些个人虚惑地那样:此景如何如何地难以一见!甚至夸张到如同见海市蜃楼一般。我因最近断不了去大明湖,所以常常见到,也没觉得有么稀罕头,更是弄不明白那些饱学之士、穷酸文人们干嘛在这事上大做文章,值当地么……

    若想看所谓的“佛山倒影”,只需具备以下几个条件:一:傍晚时分或清晨,二:天气晴朗且少云,三:湖面无风波不兴。届时你往大明湖北岸的小沧浪亭前一站,背倚关友声所书“垂柳轻摇沧浪外,佛山倒映明湖中”的楹联,手搭凉棚、面南极目,绝对让你看足、看够、看絮叨了,直到你看倦、看厌、看腻歪了,请你看都不屑看了……

最新评论

正序排列

楼层直达:

只看楼主
  • kurt发表于2014-02-24 20:50|

      千佛山与大明湖,是咱济南“三大名胜”中的俩(另一处为趵突泉)。两者一在城南一在城北。虽说是离着大老远,却因那山的影子被清晰地倒映入湖,结了缘分,也成就了“济南十景”之一的“佛山倒影”。

      百多年前,晚清文学家刘鹗来济南,见到这景儿,便生动地记在了《老残游记》中:到了铁公祠前,朝南一望,只见对面千佛山上,梵宇僧楼,与那苍松翠柏,高下相间,红的火红,白的雪白,青的靛青,绿的碧绿……正在叹赏不绝,忽听一声渔唱。低头看去,谁知那明湖业已澄净的同镜子一般。那千佛山的倒影映在湖里,显得明明白白。那楼台树木格外光彩,觉得比上头的一个千佛山还要好看,还要清楚……

      这段极具诱惑的描述,不知引了多少中外游客前来观瞻。然而“佛山倒影”并非天天能见着,只有在初春或仲秋时节,天朗气清、湖面澄明平静时它才现身。因此老些个乘兴而来却没看到它的人,则对其真实性产生了怀疑,以致于否定它的存在。

        一九二二年,国学大师胡适来济南,专门跑到大明湖去看“佛山倒影”,因没见着,便断言此景观为刘鹗所杜撰。这一次胡适先生有点儿武断了。因为“佛山倒影”不但真实存在,且远在元、明清时,就屡见于咏大明湖的诗文中。如金代诗人元好问在《泛舟大明湖》中写道:“看山水底山更佳,一堆苍烟收不起”;明代诗人张鹤鸣在《游湖十绝》中写道:“佛山影落镜湖秋,湖上看山翠欲流”;而明代诗人刘敕在《大明湖》一诗中写得更美:“倒影摇青嶂,澄波映画楼”;清代诗人王初桐也写有“平涵千亩碧,倒见数峰青”的咏大明湖诗句,清代中叶,“佛山倒影”还被列为“济南八景”之一哩!

      一九三四年,作家郁达夫到济南匆匆一游,就曾看到了这一景观,后来他在一篇游记中写道:“大明湖的倒影千佛山,我倒也见了,只教在历下亭的后面东北堤旁临水处,向南一望,千佛山的影子了了可见……”

      当代学者季羡林年轻时在济南读书,也见过“佛山倒影”,他回忆说:有一次,我特别惊喜。我们在走上铁路之前,走在一块荷塘边上。此时塘里什么都没有,荷叶、苇子和稻子都没有。一片清水像明镜一般展现在眼前,“天光云影共徘徊”。风光极为秀丽。我忽然见到离开这二三十里路的千佛山的倒影清晰地映在水中,我大为惊喜。记得刘铁云《老残游记》中曾写到在大明湖看到千佛山的倒影。有人认为荒唐,离开二十多里,怎能在大明湖中看到倒影呢?我也迟疑不决。今天竟于无意中看到了,证明刘铁云观察得细致和准确,我怎能不狂喜呢?

      说到“佛山倒影”世人都会想;十几公里之外的千佛山,能出现在大明湖中么,千佛山只有海拔一百八十来米,湖与山之间还隔着茂密的树林、栉比的楼房、繁华的街道等,而山影怎会清楚地呈现于水中?这大概也是胡适先生否定它的主要原因。其实呢,凡在岸边能看到的景物,都会倒映在水中。要说离得远,太阳月亮,彩云大雁岂不离得更远?不也照常被倒映了个一清二楚么,这又有么蹊跷地呢?

      到了八九十年代,从打南门外至千佛山下,民居企业日稠,数条道路东开西辟,人烟繁杂,车水马龙,尘嚣腾漫,在城中望千佛山都如陷雾中,就更甭提它那幽幽倩影了。但在春秋佳日,新雨之后,空气清新,尤其是在晨曦或晚照时,此景便可偶露峥嵘。看此景的最佳处应在铁公祠院内的小沧浪亭及其左近,东起燕翅山、佛慧山、千佛山,西至四里山,其影子均倒映湖中,

        乘近些年的改革之风,虽大批厂矿企业纷纷关张,但也少了污染,见“佛山倒影”倒是容易了。不像有些个人虚惑地那样:此景如何如何地难以一见!甚至夸张到如同见海市蜃楼一般。我因最近断不了去大明湖,所以常常见到,也没觉得有么稀罕头,更是弄不明白那些饱学之士、穷酸文人们干嘛在这事上大做文章,值当地么……

        若想看所谓的“佛山倒影”,只需具备以下几个条件:一:傍晚时分或清晨,二:天气晴朗且少云,三:湖面无风波不兴。届时你往大明湖北岸的小沧浪亭前一站,背倚关友声所书“垂柳轻摇沧浪外,佛山倒映明湖中”的楹联,手搭凉棚、面南极目,绝对让你看足、看够、看絮叨了,直到你看倦、看厌、看腻歪了,请你看都不屑看了…… 本贴最后由 kurt 于 2014-02-24 20:51 编辑过。

    举报 回复

    # 1楼

回复

最近发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