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版块

纪念著名漫画家英韬老师

置顶 精华 发表在 漫话漫画

8

2378

2012年3月26日,我们接到电话,说是著名漫画家英韬老师与昨夜(2012年3月25日19时)去世了,听到这个噩耗,顿时心潮翻滚,不觉热泪盈眶、失声恸哭,思想着英韬老师的音容笑貌,敦敦教诲和数十年来对邱县青蛙漫画组倾注的心血和无微不至的关怀,一幕幕历历就在眼前:
1982年与恩师英韬先生在邯郸相见,英韬先生看到了陈跛子与李青艾夫妻俩的漫画作品。了解了当时陈与李夫妇在邱县首创并坚持画与农村、农民和农业息息相关的漫画作品时,他激动地对他们说:“我代表《讽刺与幽默》拜托二位多画农村、画农业漫画,给我们供稿。九亿农民是个大头儿,你们在农村,有生活”。从此英韬老师就与邱县的这伙农民漫画爱好者结下了不解之缘。
1983年1月17日,陈与李两位老师创建的青蛙漫画组正式成立,学员们从老师手里接到的第一份学习资料就是由英韬老师主编的《讽刺与幽默》报,立即被这份仅有四版的漫画报刊深深吸引,这就成了我们学习漫画创作的主要课本。
1984年英韬先生主编的《讽刺与幽默》增加了介绍中国漫画家的栏目,开栏第一个介绍的就是青蛙漫画组组长陈跛子的事迹,文章中说道:“陈跛子不但自己要在农村画好农村题材的漫画,还有远见的在县文化馆组织了一个名叫‘青蛙’的漫画学习小组”。 从此青蛙们的漫画作品越来越受到英韬老师的重视,他从不同的角度审视着青蛙漫画组每个成员的作品,对许多有瑕疵的漫画作品提出许多中肯的修改意见,有时亲手动笔用文字直接标出并提出建议,使青蛙漫画作品的表现方式和内涵得到精神的提纯和质的飞跃,从此“青蛙”的作品不断地在《讽刺与幽默》报上发表,获奖
1988年6月,正是麦收的季节,英韬先生专程从北京来到我们这个偏僻的小县,为我们义务讲学,由于青蛙组大部分学员来自农村,文化水平较低,对于英韬老师讲的漫画创作要领,一时难以理解。英韬老师发现后,及时改变了授课方式,引用大量的比喻,深入浅出、不厌其烦的耐心讲解,直到我们听懂并完全领会。他还让我们把平时创作的草图一幅幅贴满了简陋的教室,仔细认真地对每一幅作品提出了宝贵的修改意见,用他独到的见解,睿智的言辞,教导我们怎样想、怎样构思、怎样画漫画。还特意从这些作品中精心挑选了一批不错的带回去,在《讽刺与幽默》报醒目位置大版面发表,这无疑是对我们全体青蛙漫画组成员最大的鼓励,把青蛙漫画组漫画创作热情推向高潮,随着青蛙农民漫画在《讽刺与幽默》报上的频频发表,许多的优秀作品相继问世,英韬先生又把这些优秀作品遴选为头版头条刊登或专版介绍。
1989年,《河北邱县农民漫画》第一本漫画集正式出版,英韬老师专门为画集书写了序言,他写道,……“青蛙” 们的漫画,犹如置身于田间、地头、渠旁、畦上。他们作品选取题材的范围,绝大多数是发生在农村的事……都生动、深刻地表现了改革给农村带来的巨变;……青蛙漫画组成员身居农村,他们熟悉农村生活,热爱生活中的阳光、春雨,关注身边的阴影和灰尘,所以他们反映农村题材的作品,就比不熟悉农村生活的人所创作的同类题材更有思想深度,形式情节也分外生动。我看,这就是青蛙漫画组和他们作品的特色。言词中透着对青蛙漫画组作品的赞赏和肯定,也流露出对我们这些农民漫画作者的鼓励和期望。
1991年秋,青蛙漫画组陈跛子先生的漫画《瓜与秧》等两件作品荣获人民日报《讽刺与幽默》优秀奖,在英韬先生据理力争和精心运筹中,一年一度的《讽刺与幽默》年会暨优秀作品颁奖大会在邱县召开,他不仅为我们带来了该报历年刊登的优秀漫画作品原作,还为我们请来了江有生、陈惠龄、汪家铭等老一辈漫画家共同为青蛙漫画组的发展诊脉,并特邀日本著名漫画家森哲郎先生,让我们增加了对日本漫画的了解。会上,英韬老师娓娓而谈,从国际漫画形式到农民漫画发展方向,从表现技法到构思创作,言语中透露着一个漫画前辈的学者风度和睿智。也让我们更坚定了农民漫画的发展和信心。此后又有6件作品荣获《讽刺与幽默》优秀奖。
比起指导我们画漫画,英韬老师更注重教我们学做人,在年会会间休息时,青蛙们都挤着请求画家们画画或签名,唯有组员石凤针忙着擦桌子、倒茶水、扫地,英老看到后表扬她的人品好,并当场宣布奖她一幅画。1996年元月当英韬老师知道她要结婚时,在零下九度一个漆黑的夜晚,他找到我们住的小旅馆,送去特意为她创作的一幅贺画(见插图)。众所周知,英老一般不会用画赠人。2011年英老又签名题诗:赠石凤针/多次打来电话/却又喃喃无语/其实我已听到/那是至诚的问候/英韬,送给石凤针他的新书《笔走六十年》,可见他的良苦用心。
2001年春,“英韬漫画展”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开幕,又专门对我们发出邀请,我们青蛙漫画组一行受邀进京参观学习,看到我们的到来,英韬先生特别高兴,他不顾劳累的为我们介绍着许多作品的创作时间、构思内涵和时代背景,直到中午。是年夏天,“英韬漫画展”在全国举行巡展,英韬先生将展出的第一站选定为邱县,并亲自携带他多年来创作于各个时期的漫画精品,与著名漫画家徐鹏飞先生一道不辞劳苦、冒着酷暑,千里迢迢来到邱县展出,并义务讲学。在展出过程中,英韬先生逐画逐幅的讲他创作这些画的的过程,讲他是如何修改到最终完成。就这样他像往常一样不失时机的开了课。
展出期间,应张爱学的邀请,英韬老师到张爱学离县城二十余里的农村的家做客,正是酷暑天,张爱学家门口贴上了大红对联,上书:贵客莅临、蓬荜生辉。一副过大年的阵势。寅峰充当厨师,战战兢兢地做了一桌大菜,又不知英老喜欢吃什么,一盘盘端上来,看到英老吃得津津有味,还不住的夸赞,才放下心来。在饭桌上谈到最多的还是漫画,从笔墨线条讲到刚出锅的大白馒头、从构思方法谈到桌上清蒸凉拌的野菜、从命题和无题说到焯得有点太熟的土豆丝。顺手拈来皆是智慧,不时让人发出会心的笑声。英老很健谈,生怕讲得太少而时间不够用,生怕还有什么没有讲到,生怕大家有什么还没听懂,一遍遍的讲解,一次次的比喻,深入浅出,没有一句话是多余的。
展览结束,受青蛙漫画组李青艾老师指派,寅峰和张爱学两人护送英韬老师和他的作品回京,一路上英韬先生又谈到了漫画创作要注意的一些问题,见寅峰从包里拿出了一部新买的录音机,英韬老师笑道:还带着设备呢。寅峰说:您的教诲我们不能独吞啊!于是英韬先生开篇就谈到了漫画的夸张和删繁就减,他说:在古代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中第一句就写到“环滁皆山也”。在环滁州有数个名山,但欧阳修不一一列举,只是一句“环滁皆山也”就让人感觉到了。还有一些关于漫画的知识性和要增强学习等等不胜枚举。一路上谈笑风生,张爱学怕英韬老师太劳累,几次劝他休息,他都不在意,从邱县一直讲到北京。一到北京将漫画作品安置好,英韬老师顾不得休息,又要带他俩去吃烤鸭。在他住处出来的路上,英韬老师从口袋里拿出了几块带着英文字母的橡皮和印着讽刺与幽默字样的铅笔,递给了他们俩。说这是从国外带来的橡皮,擦铅笔线条时不伤纸。写到这里,泪水又情不自禁的掉落,唉!这就是一个漫画大家关心我们新作者的细心之处,呵护之情难以言表,让我们倍受鼓舞,那份情感他们至今记忆犹新。
2011年6月27日青蛙漫画组十几人到医院看望病中的英韬老师。那天,八十多岁高龄的英韬老师在病床上精神很好,看到我们一行人,高兴的坐了起来,并一一握手,叫着每一个人的名字,很激动。当我们问起他的病情,备受病痛折磨的英韬老师笑着安慰我们说,“不要为我担心,我的病不过是小菜一碟。”然后,就开始谈论漫画,创作,时事,青蛙漫画组的发展和创新,那清晰的思路、智慧的言语、生动地比拟而不失风趣的话语,激励着每一个人的心。当讲到当前的漫画形式时,他说,中国漫画现在处在低谷,但还不到最底层,总有一天是要回升的。他讲到青蛙漫画重视生活,要不断创作出优秀作品;青蛙成员不浮躁,青蛙组要坚持,要遇难而进;他夸奖青蛙组员王爱卿的作品《找小牛》是经典型的好作品;他说青蛙确实不简单等等。他侃侃而谈,那输着液的双手不时的做着手势,完全忘记了他是个即将要动手术的重病人,我们非常愿意聆听他的教诲又心痛他过于激动要消耗大量精力和体力,心中充满着矛盾和惶惶不安,陈跛子激动地插言说:“英韬老师,你说青蛙的成绩再大,那都是因为有了‘英韬’你这个人,你是这棵盛结硕果之树的根!没有英韬,就没有青蛙漫画组!”。此刻英韬老师沉默了片刻,他突然失声痛哭,“青蛙”们也哭成一片。这是几十年来第一次看到英韬老师的痛哭,我们理解了:英韬老师他意识到自己再不能为青蛙漫画组尽力和对青蛙们的一腔热情、满怀希望;这是恩师和他心爱的学生真情的流露,这是一位老一辈漫画家和一群泥腿子漫画家对中国漫画的责任感的流露。
英韬老师病重期间,青蛙漫画组陈跛子、李青艾、张爱学、任广强等几次探望英韬老师,看到的、听到的都是英韬老师爽朗的笑声和真挚的言谈,深深感受到一个长者的关心与呵护。
2012年2月29日,邱县县委宣传部长刘素芳代表县委县政府和陈与李夫妇一同进京看望英韬老师,英老虽然消瘦了很多,但仍是笑声朗朗,谈笑风生。他说到赵红霞的作品《又添一箱》的构思那样巧妙;他说他担心张爱学的文化底子薄嘱托转达让张爱学多读书,甚至列出书目;他说王爱卿打电话问候他的病情嘱托捎去刚出版的《漫画60年.英韬漫画集》并当场签名盖章……….谁知时间才刚一月,英韬老师竟匆匆离我们而去,那次会面时两页的谈话笔录,竟是英老对青蛙们最后的遗言。
2012年3月29日,邱县县委宣传部长刘素芳代表邱县县委、政府和邱县22万人民,与青蛙漫画组一行六人到八宝山向英韬先生遗体告别,我们不会忘记恩师的深情厚爱和对我们的期望,高高举起农民漫画这面旗帜,就像陈与李老师说的那样:“我们画好农业漫画,多出精品,就是对英韬老师最大的纪念,就是对恩师教诲的最大的回报。”
当我们翻开数十年来的相册,每一幅画面都是英韬老师慈祥的笑容,无论是讲课,还是闲谈,无论是对有创作建树的大“青蛙”,还是刚拿画笔的小“蝌蚪”。我们仿佛又听到了他那爽朗的笑声,又看到了他做着手势的演讲。仿佛他又回到了我们身边——因为他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最新评论

正序排列

楼层直达:

只看楼主
  • 寅峰发表于2012-03-31 13:32|

    2012年3月26日,我们接到电话,说是著名漫画家英韬老师与昨夜(2012年3月25日19时)去世了,听到这个噩耗,顿时心潮翻滚,不觉热泪盈眶、失声恸哭,思想着英韬老师的音容笑貌,敦敦教诲和数十年来对邱县青蛙漫画组倾注的心血和无微不至的关怀,一幕幕历历就在眼前:
    1982年与恩师英韬先生在邯郸相见,英韬先生看到了陈跛子与李青艾夫妻俩的漫画作品。了解了当时陈与李夫妇在邱县首创并坚持画与农村、农民和农业息息相关的漫画作品时,他激动地对他们说:“我代表《讽刺与幽默》拜托二位多画农村、画农业漫画,给我们供稿。九亿农民是个大头儿,你们在农村,有生活”。从此英韬老师就与邱县的这伙农民漫画爱好者结下了不解之缘。
    1983年1月17日,陈与李两位老师创建的青蛙漫画组正式成立,学员们从老师手里接到的第一份学习资料就是由英韬老师主编的《讽刺与幽默》报,立即被这份仅有四版的漫画报刊深深吸引,这就成了我们学习漫画创作的主要课本。
    1984年英韬先生主编的《讽刺与幽默》增加了介绍中国漫画家的栏目,开栏第一个介绍的就是青蛙漫画组组长陈跛子的事迹,文章中说道:“陈跛子不但自己要在农村画好农村题材的漫画,还有远见的在县文化馆组织了一个名叫‘青蛙’的漫画学习小组”。 从此青蛙们的漫画作品越来越受到英韬老师的重视,他从不同的角度审视着青蛙漫画组每个成员的作品,对许多有瑕疵的漫画作品提出许多中肯的修改意见,有时亲手动笔用文字直接标出并提出建议,使青蛙漫画作品的表现方式和内涵得到精神的提纯和质的飞跃,从此“青蛙”的作品不断地在《讽刺与幽默》报上发表,获奖
    1988年6月,正是麦收的季节,英韬先生专程从北京来到我们这个偏僻的小县,为我们义务讲学,由于青蛙组大部分学员来自农村,文化水平较低,对于英韬老师讲的漫画创作要领,一时难以理解。英韬老师发现后,及时改变了授课方式,引用大量的比喻,深入浅出、不厌其烦的耐心讲解,直到我们听懂并完全领会。他还让我们把平时创作的草图一幅幅贴满了简陋的教室,仔细认真地对每一幅作品提出了宝贵的修改意见,用他独到的见解,睿智的言辞,教导我们怎样想、怎样构思、怎样画漫画。还特意从这些作品中精心挑选了一批不错的带回去,在《讽刺与幽默》报醒目位置大版面发表,这无疑是对我们全体青蛙漫画组成员最大的鼓励,把青蛙漫画组漫画创作热情推向高潮,随着青蛙农民漫画在《讽刺与幽默》报上的频频发表,许多的优秀作品相继问世,英韬先生又把这些优秀作品遴选为头版头条刊登或专版介绍。
    1989年,《河北邱县农民漫画》第一本漫画集正式出版,英韬老师专门为画集书写了序言,他写道,……“青蛙” 们的漫画,犹如置身于田间、地头、渠旁、畦上。他们作品选取题材的范围,绝大多数是发生在农村的事……都生动、深刻地表现了改革给农村带来的巨变;……青蛙漫画组成员身居农村,他们熟悉农村生活,热爱生活中的阳光、春雨,关注身边的阴影和灰尘,所以他们反映农村题材的作品,就比不熟悉农村生活的人所创作的同类题材更有思想深度,形式情节也分外生动。我看,这就是青蛙漫画组和他们作品的特色。言词中透着对青蛙漫画组作品的赞赏和肯定,也流露出对我们这些农民漫画作者的鼓励和期望。
    1991年秋,青蛙漫画组陈跛子先生的漫画《瓜与秧》等两件作品荣获人民日报《讽刺与幽默》优秀奖,在英韬先生据理力争和精心运筹中,一年一度的《讽刺与幽默》年会暨优秀作品颁奖大会在邱县召开,他不仅为我们带来了该报历年刊登的优秀漫画作品原作,还为我们请来了江有生、陈惠龄、汪家铭等老一辈漫画家共同为青蛙漫画组的发展诊脉,并特邀日本著名漫画家森哲郎先生,让我们增加了对日本漫画的了解。会上,英韬老师娓娓而谈,从国际漫画形式到农民漫画发展方向,从表现技法到构思创作,言语中透露着一个漫画前辈的学者风度和睿智。也让我们更坚定了农民漫画的发展和信心。此后又有6件作品荣获《讽刺与幽默》优秀奖。
    比起指导我们画漫画,英韬老师更注重教我们学做人,在年会会间休息时,青蛙们都挤着请求画家们画画或签名,唯有组员石凤针忙着擦桌子、倒茶水、扫地,英老看到后表扬她的人品好,并当场宣布奖她一幅画。1996年元月当英韬老师知道她要结婚时,在零下九度一个漆黑的夜晚,他找到我们住的小旅馆,送去特意为她创作的一幅贺画(见插图)。众所周知,英老一般不会用画赠人。2011年英老又签名题诗:赠石凤针/多次打来电话/却又喃喃无语/其实我已听到/那是至诚的问候/英韬,送给石凤针他的新书《笔走六十年》,可见他的良苦用心。
    2001年春,“英韬漫画展”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开幕,又专门对我们发出邀请,我们青蛙漫画组一行受邀进京参观学习,看到我们的到来,英韬先生特别高兴,他不顾劳累的为我们介绍着许多作品的创作时间、构思内涵和时代背景,直到中午。是年夏天,“英韬漫画展”在全国举行巡展,英韬先生将展出的第一站选定为邱县,并亲自携带他多年来创作于各个时期的漫画精品,与著名漫画家徐鹏飞先生一道不辞劳苦、冒着酷暑,千里迢迢来到邱县展出,并义务讲学。在展出过程中,英韬先生逐画逐幅的讲他创作这些画的的过程,讲他是如何修改到最终完成。就这样他像往常一样不失时机的开了课。
    展出期间,应张爱学的邀请,英韬老师到张爱学离县城二十余里的农村的家做客,正是酷暑天,张爱学家门口贴上了大红对联,上书:贵客莅临、蓬荜生辉。一副过大年的阵势。寅峰充当厨师,战战兢兢地做了一桌大菜,又不知英老喜欢吃什么,一盘盘端上来,看到英老吃得津津有味,还不住的夸赞,才放下心来。在饭桌上谈到最多的还是漫画,从笔墨线条讲到刚出锅的大白馒头、从构思方法谈到桌上清蒸凉拌的野菜、从命题和无题说到焯得有点太熟的土豆丝。顺手拈来皆是智慧,不时让人发出会心的笑声。英老很健谈,生怕讲得太少而时间不够用,生怕还有什么没有讲到,生怕大家有什么还没听懂,一遍遍的讲解,一次次的比喻,深入浅出,没有一句话是多余的。
    展览结束,受青蛙漫画组李青艾老师指派,寅峰和张爱学两人护送英韬老师和他的作品回京,一路上英韬先生又谈到了漫画创作要注意的一些问题,见寅峰从包里拿出了一部新买的录音机,英韬老师笑道:还带着设备呢。寅峰说:您的教诲我们不能独吞啊!于是英韬先生开篇就谈到了漫画的夸张和删繁就减,他说:在古代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中第一句就写到“环滁皆山也”。在环滁州有数个名山,但欧阳修不一一列举,只是一句“环滁皆山也”就让人感觉到了。还有一些关于漫画的知识性和要增强学习等等不胜枚举。一路上谈笑风生,张爱学怕英韬老师太劳累,几次劝他休息,他都不在意,从邱县一直讲到北京。一到北京将漫画作品安置好,英韬老师顾不得休息,又要带他俩去吃烤鸭。在他住处出来的路上,英韬老师从口袋里拿出了几块带着英文字母的橡皮和印着讽刺与幽默字样的铅笔,递给了他们俩。说这是从国外带来的橡皮,擦铅笔线条时不伤纸。写到这里,泪水又情不自禁的掉落,唉!这就是一个漫画大家关心我们新作者的细心之处,呵护之情难以言表,让我们倍受鼓舞,那份情感他们至今记忆犹新。
    2011年6月27日青蛙漫画组十几人到医院看望病中的英韬老师。那天,八十多岁高龄的英韬老师在病床上精神很好,看到我们一行人,高兴的坐了起来,并一一握手,叫着每一个人的名字,很激动。当我们问起他的病情,备受病痛折磨的英韬老师笑着安慰我们说,“不要为我担心,我的病不过是小菜一碟。”然后,就开始谈论漫画,创作,时事,青蛙漫画组的发展和创新,那清晰的思路、智慧的言语、生动地比拟而不失风趣的话语,激励着每一个人的心。当讲到当前的漫画形式时,他说,中国漫画现在处在低谷,但还不到最底层,总有一天是要回升的。他讲到青蛙漫画重视生活,要不断创作出优秀作品;青蛙成员不浮躁,青蛙组要坚持,要遇难而进;他夸奖青蛙组员王爱卿的作品《找小牛》是经典型的好作品;他说青蛙确实不简单等等。他侃侃而谈,那输着液的双手不时的做着手势,完全忘记了他是个即将要动手术的重病人,我们非常愿意聆听他的教诲又心痛他过于激动要消耗大量精力和体力,心中充满着矛盾和惶惶不安,陈跛子激动地插言说:“英韬老师,你说青蛙的成绩再大,那都是因为有了‘英韬’你这个人,你是这棵盛结硕果之树的根!没有英韬,就没有青蛙漫画组!”。此刻英韬老师沉默了片刻,他突然失声痛哭,“青蛙”们也哭成一片。这是几十年来第一次看到英韬老师的痛哭,我们理解了:英韬老师他意识到自己再不能为青蛙漫画组尽力和对青蛙们的一腔热情、满怀希望;这是恩师和他心爱的学生真情的流露,这是一位老一辈漫画家和一群泥腿子漫画家对中国漫画的责任感的流露。
    英韬老师病重期间,青蛙漫画组陈跛子、李青艾、张爱学、任广强等几次探望英韬老师,看到的、听到的都是英韬老师爽朗的笑声和真挚的言谈,深深感受到一个长者的关心与呵护。
    2012年2月29日,邱县县委宣传部长刘素芳代表县委县政府和陈与李夫妇一同进京看望英韬老师,英老虽然消瘦了很多,但仍是笑声朗朗,谈笑风生。他说到赵红霞的作品《又添一箱》的构思那样巧妙;他说他担心张爱学的文化底子薄嘱托转达让张爱学多读书,甚至列出书目;他说王爱卿打电话问候他的病情嘱托捎去刚出版的《漫画60年.英韬漫画集》并当场签名盖章……….谁知时间才刚一月,英韬老师竟匆匆离我们而去,那次会面时两页的谈话笔录,竟是英老对青蛙们最后的遗言。
    2012年3月29日,邱县县委宣传部长刘素芳代表邱县县委、政府和邱县22万人民,与青蛙漫画组一行六人到八宝山向英韬先生遗体告别,我们不会忘记恩师的深情厚爱和对我们的期望,高高举起农民漫画这面旗帜,就像陈与李老师说的那样:“我们画好农业漫画,多出精品,就是对英韬老师最大的纪念,就是对恩师教诲的最大的回报。”
    当我们翻开数十年来的相册,每一幅画面都是英韬老师慈祥的笑容,无论是讲课,还是闲谈,无论是对有创作建树的大“青蛙”,还是刚拿画笔的小“蝌蚪”。我们仿佛又听到了他那爽朗的笑声,又看到了他做着手势的演讲。仿佛他又回到了我们身边——因为他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举报 回复

    # 1楼

  • 墨恋发表于2012-03-31 15:23|

    英韬先生生前曾倾注心血关注、培养的河北邱县青蛙漫画组,在陈与李老师带领下,日前组队来京参加英韬先生追悼会。他们清晨5点出发,乘汽车,赶火车,当晚7点多才到北京。一路上的辛苦可想而知,尤其是年近八旬的陈老师,本来腿脚就不大方便,着实要付出更多。
          这些土生土长的农民漫画家知恩报恩,朴实、真诚、谦逊......在京同他们有过暂短的接触,是那么的自然、亲密,一见如故,让我的心灵受到冲击、净化。他们遵循英韬先生的嘱托,立足农村生活,执着创作,不断推出新颖生动、个性鲜明的漫画,为中国漫坛增添光彩,实在令人敬佩!
          希望有机会到邱县拜访青蛙漫画组,深入了解,亲身感受一下,能为他们做点有益的事情。这也是对英韬先生逝世的最好纪念! 本贴最后由 墨恋 于 2012-04-01 04:28 编辑过。

    举报 回复

    # 2楼

  • 胡延亭漫画发表于2012-04-01 16:58|

    英老逝世,是中国漫画界的巨大损失!英老的创作思想、漫画理论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我们一定会创作出更多的漫画精品,以告慰英老的在天之灵!

    举报 回复

    # 3楼

  • 胡延亭漫画发表于2012-04-01 17:29|

    英韬老师——邱县青蛙漫画组的领航灯塔!

    举报 回复

    # 4楼

  • 胡延亭漫画发表于2012-04-03 19:33|

    1988年6月英韬老师到青蛙漫画组讲学

    举报 回复

    # 5楼

  • 胡延亭漫画发表于2012-04-03 19:42|

    1991年《讽刺与幽默》年会在邱县召开

    举报 回复

    # 6楼

  • 胡延亭漫画发表于2012-04-03 19:48|

    2001年6月,《英韬漫画展》在邱县举办

    举报 回复

    # 7楼

  • 胡延亭漫画发表于2012-04-03 19:53|

    1998年12月,英韬老师在北京审阅了《青蛙漫画》画稿,并担任了该书的主编

    本贴最后由 胡延亭漫画 于 2012-04-03 19:55 编辑过。

    举报 回复

    # 8楼

  • 王爱卿发表于2012-04-05 18:51|

    走近英韬
    1983年,我加入了著名漫画家陈玉理、李青艾两位老师共同创办的邱县“青蛙”漫画小组。在这个老师不拿工资、学生不掏学费的群众性的艺术团体里,我这个出生在农村,家庭贫困的孩子,得到了艺术熏陶,开始了漫画创作。
    期间,陈与李两位老师经常向我们谈起我国著名漫画家英韬先生。他们从英韬先生的漫画创作道路、艺术成就、名震遐迩的声望,说到他为人谦和、平易近人、乐于助人的优良品德。从此,我心中便产生了一种愿望,期盼能有机会亲睹英韬老师的风采,并聆听其教诲。
    机会终于来了。1987年邯郸市搞一次漫画展。组委会特邀英韬先生为首席评委。这一次我终于实现了长存于心中的愿望,在陈与李俩位老师带领下,在宾馆见到了英韬先生。英韬先生精神矍铄,面容慈祥,谈话幽默风趣。他那种待人亲和的人格魅力,使我产生了由衷的敬佩。
    参观展览后的第二天,在座谈会上,英韬先生赞扬了陈与李老师、胡延亭同学的作品同时,对我的作品《找小牛》与《绿色留影》,给予了肯定与赞扬,他不仅记住了这两件作品并戏称我为“找小牛”,于是“找小牛”成了我的绰号。每次见到我总是亲切地叫我“找小牛”,然后发出爽朗的笑声。因此,进一步缩短了我和名家之间的距离。
    1988年,陈与李老师为提高漫画组每一个学员的创作能力,特邀英韬先生来邱县给我们讲课。英韬先生不辞路途遥远,千里跋涉,欣然接受,来到了河北南部这个偏僻小县。
    英韬先生教导我们说:“要创作一幅好的漫画,第一要具备一定的绘画能力,这是搞好创作的基础,大家要笔耕不辍,在日复一日的磨练当中提高自己的绘画水平。第二要融入社会,认真观察各色人物的不同表现,进而体验他们各自内心的体验,分析其隐藏在现象背后的精神实质。第三要把握漫画不同于其它文艺作品的特质,从构思构图,要运用夸张变形的手法,使漫画作品具备一定幽默、风趣的内涵。使读者在捧腹大笑中进而深刻体会漫画深处藴含的教育作用。这样的漫画才能达到:歌德歌勇让人民钦敬,刺贪刺虐是鬼魅惊心。”
    英韬先生的讲话,使我们获益匪浅,为我们的创作指明了方向。
    1991年,英韬先生又把他主编的《讽刺与幽默》年度优秀作品颁奖大会移到邱县召开。这样就给我们邱县漫画组全体成员提供了一个与全国各地漫画家能够集聚一堂,对面交流谈,相互学习的大好机会。从而使我们深深体会到英韬先生对邱县“青蛙”漫画组的厚爱。
    2001年英韬先生又做出了一项重要决定,将他自己一生创作的经典漫画作品展在邱县展出。这个决定可能出乎许多人的意外。如果能站在英韬先生个人的角度考虑,这个漫展在北京举办将会出现更大的作用。但英韬想的并不是单单为了他一个人,而是从培养邱县“青蛙”漫画组全体成员角度出发,使我们这些大多数来自农村的漫画爱好者,能够节省进京参观的费用,更便于欣赏这些漫画精品,从而获取技能技巧。英韬这种忘我的精神境界,这种一心培养晚辈的品德,感动了邱县“青蛙”漫画组的每一个人。
    2011年6月英韬先生患病,我随陈与李两位老师前去看望。病床上的他和往常一样,他和颜悦色和我们探讨漫画近况,并叮嘱我们,一定要坚持画下去,多出精品。在谈到邱县“青蛙”漫画组之间的感情时,真是语重心长,情真意切,使我们感动得泪流满面。当时我们几次提出留下来照顾她,都被他拒绝了。为了他安心养病,不易久谈,最后不得不依依离去。
    2012年2月邱县县委宣传部部长刘素芳和陈与李俩位老师一同进京看望英韬先生,英韬先生又将他刚出版的《笔走60年英韬漫画集》签字盖章后,委托陈与李俩位老师把画集赠送与我。谁知一时间不到一个月,英韬先生竟匆匆离我们而去。得知消息后,我久久发呆,他那慈祥的笑容,感动的笑声,带有手势的演讲,一一在我眼前出现。英韬先生他走得太早了,他走后是我国漫画一巨大损失。
    英韬先生在众人眼里是一个品德高尚,对人和蔼可亲可敬的人。实际上他还有很强的原则性。无论他任《讽刺与幽默》主编选稿时,还是在漫画大赛中当评委时,他都是任稿不认人。
    英韬先生个人的作品思想性艺术性极高。讽刺,一针见血,入木三分;幽默,令人捧腹,回味无穷。他以深刻的思想性和现实性,揭露时弊,拟恶扬善,歌颂和谐美好的社会,表现了一位漫画家强烈的责任感。
    英韬先生像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我们;英韬先生是人梯,让我们踩着他的肩膀,攀向高峰。我在他的指导扶持下,漫画创作也进了一个新的境界,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激励我不断进行漫画创作并多次参加各级漫画大展。2008年我还成了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我感谢英韬先生,他的教导将使我铭记终生,他的形象使我永远不忘。

                                             王爱卿

    举报 回复

    # 9楼

回复

最近发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