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版块

可否诗与您画合作?

置顶 精华 发表在 漫话漫画

16

8693

可否诗画合作?

成先生:
前天,我请别人用他的信箱向您的信箱发了一张水墨图画,请您指教。我发不来图片,没办法。我画得拘谨,没有淋漓酣畅的本事,所以放不开。先生书画笔上功夫玩得很爽气,我是不如先生的。我写了两首荆州怀古的诗,请您画画书法,共同合作。不知先生弃我否?



荆州怀古二首

•罗兴发•

(一)

皇叔谋假占荆州

败走荆州帝国秋

安乐禅公洛阳玩

荆州若过可悲抽?


(二)

阿蒙军帐夜读书

庆幸关公大意输

应省纷纭剑戟乱

荆州帅启桃园锄


(乱,三国实为内乱无义战也。
帅,言阿蒙率先也。)

最新评论

正序排列

楼层直达:

只看楼主
  • 石匠罗兴发发表于2012-06-01 09:40|

    可否诗画合作?

    成先生:
    前天,我请别人用他的信箱向您的信箱发了一张水墨图画,请您指教。我发不来图片,没办法。我画得拘谨,没有淋漓酣畅的本事,所以放不开。先生书画笔上功夫玩得很爽气,我是不如先生的。我写了两首荆州怀古的诗,请您画画书法,共同合作。不知先生弃我否?



    荆州怀古二首

    •罗兴发•

    (一)

    皇叔谋假占荆州

    败走荆州帝国秋

    安乐禅公洛阳玩

    荆州若过可悲抽?


    (二)

    阿蒙军帐夜读书

    庆幸关公大意输

    应省纷纭剑戟乱

    荆州帅启桃园锄


    (乱,三国实为内乱无义战也。
    帅,言阿蒙率先也。)
    本贴最后由 石匠罗兴发 于 2012-06-25 15:23 编辑过。

    举报 回复

    # 1楼

  • CSB发表于2012-06-01 12:01|

    罗先生好,你发来的大作由于没有压缩,开始打不开,后来终于打开了。姜是老的辣,功夫了不起!传统功夫很深,不是我等所能比的。无论古松或花和尚刻画得很细,很有生命力!我建议你发给海边人看看,他即热情负责,又很内行。你的诗词高雅,我可先构思-下,因目前约稿较忙,说要就要,不能一点怠慢。你发给我的大作,我已品读,邮件中我已给你回复。谢谢!

    举报 回复

    # 2楼

  • 海边人发表于2012-06-01 15:36|

    哈哈,看成老师说的,海边人我只是一个漫画新兵,许多方都在急补中。
    首先,感谢罗兄这么多长时间能够放过我,不再在我的贴中输入导言,由此,心存感激!

    此感激之心并非假戏,原因:我估此生不可能读懂罗兄的诗句,罗兄已进入了弃去旧体诗词的约朿,达到了生句造典的境界了,不说在平仄押韵上不落俗套,连句子生成都能随手拈来。

    且看:

    荆州怀古二首

    •罗兴发•
    (一)
    皇叔谋假占荆州
    败走荆州帝国秋
    安乐禅公洛阳玩
    荆州若过可悲抽?

    皇叔谋假占荆州==平平平仄仄平平
    败走荆州帝国秋==仄仄平平仄平平
    仅此足体现了罗兄在平仄押韵上不落俗套。

    败走荆州帝国秋==“帝国秋” 连句子生成圴随手拈来。
    荆州若过可悲抽?==“可悲抽?”此句全论坛估无人能读懂。

    皇叔谋假占荆州
    败走荆州帝国秋
    安乐禅公洛阳玩
    荆州若过可悲抽?

    --四句共28字,罗兄用“荆州” 占了六个,如按此诗意境,本论坛有漫友若不靠罗兄指点迷津,能造出漫画作品,我愿赠中华烟1包! 本贴最后由 海边人 于 2012-06-01 15:49 编辑过。

    举报 回复

    # 3楼

  • CSB发表于2012-06-01 16:34|

    瞧,诗文他开口成章,绘画顺手拈来,他就是年轻有为的石松先生!

    举报 回复

    # 4楼

  • 石匠罗兴发发表于2012-06-01 20:02|

    关于学诗的一点说明


    •罗兴发•

        成兄对我的鼓励与帮助,非常感激。再次感谢。

        陈先生有些东西确实值得我学习。陈先生提出一些诗的问题来讨论,有助于我今后的学习,是值得感谢的。

        关于我对学诗的原则,我把回答裤子先生的帖子里一段话重新放在这里:

       【我学诗,并未标明律诗,但我对自己有一点要求,关于声的方面做两点。一、尽量在声上做到“二四六分明”,“一三五不论”就基本不管它了。当然,也要尽量做到句末避免三连声。二、押韵肯定是要做到的。至于声的其它苛求,例如一句的首字要求,句末四声全备,救拗等等,一律未能照琐规。关于律的方面也做两点。一、粘对肯定是要做的。二、中间两联尽可做对。
         关于声律,林妹妹对它的理解,真是奇女子。《红楼梦》第四十八回里,林黛玉说:诗“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平声对仄声,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香菱这姑娘很有悟性,立刻就体会到了:“怪道我常弄一本旧诗偷空儿看一两首,又有对的极工的,又有不对的,又听见说‘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看古人的诗,上亦有顺的,亦有二四六错了,所以天天疑惑。如今你一说,原来这些格调规矩是末事,只要词句新奇为上。”两个女孩儿真比我们的很多专家学究有见地。
         我学诗,肯定有不是因奇句而不入格的地方,的确是修炼不功。一首诗首先要考虑整体表达之旨意,所以中间两联不是纯粹做对子。特别是有些史实说事的叙述,必须以史实说事为正要,所以就顾不得对子的要求了。诗中的对子比单独做对子难,就难在这个地方。古人诗中有不对者,不是他们做不来对子,而是不“以辞害义”,这里的“辞”就相当于“形式”讲了。平仄有时顾不全,也因人名、地名不能削足适履。】
         
        现在,我仍然抱这样一个原则。

        关于荆州怀古(一),根据曹雪芹的见解,它的平仄能够符合这样一个原则就基本上说得过去。
                            •平•仄•平平(起韵)
                            •仄•平•仄平(押韵)
                            •仄•平•仄仄
                            •平•仄•平平(押韵)

        陈先生说的下面这两个句子的平仄问题:

        “皇叔谋假占荆州==平平平仄仄平平         败走荆州帝国秋==仄仄平平仄平平”

        “国”确实是平声字。用这个国字时是这样考虑的,用“巴蜀秋”肯定合律,但是,在意义上与第一句的假冒伪劣“刘皇叔”的假借“复兴汉室”的“帝国梦”不太符合,因此,用“帝国秋”的讽刺意味肯定要强于用“巴蜀秋”。“国”字肯定不合律,不过,本来有些就是没办法处处合律,“洛阳”这个地名,就不能把“洛”字改了,所以,“不以辞害义”的原则,用了“帝国秋”。

        关于“帝国秋”的此用,我也有些想法。华君武就曾经用“落叶而知秋”这个成语讽刺美国企图控制联合国,“秋”在诗文里的运用属于“比兴”手法,“兴者,讬事于物”。华君武显然是用“秋”来形象预示美国对联合国的控制已经是走下坡路了。蜀国荆州一败,就已经预示着“刘皇叔”的帝国梦要破了。

        关于“可悲抽”,我也有些想法。“可”是对应前一个“若”字,形成一个疑问句式。(我这里的“?”是多此一举的,就怕理解不到疑问。既然都不用标点符号,这里当然不应该用。)在用“抽”字时,记得毛主席《满江红  和郭沫若》里一有 “嗡嗡叫,几声凄厉,几声抽泣”,于是就用了“抽”字。我想“悲抽”联用,联系全诗,恐怕不大会理解为“抽打”吧?

        关于“荆州”的三用。这里我得说说唐人崔颢的《黄鹤楼》了。“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三用“黄鹤”,且“六仄”“五平”连用都来了。但是,因其好,宋人严沧浪(中国文学史上成就卓然的诗歌理论家)就言“唐人七律诗当以此为第一。”可见,大文豪曹雪芹关于诗的见解,是建筑在中国诗歌史的基础上的,非谈妄也。

        以上是一点我学诗的说明。

        承蒙陈先生指教。谢谢。

        把陈先生的帖子录于后,便于今后学习:


    +++++++++++++++++++++++++++++++++++++++++
    海边人(2012-06-01 15:36 )
    # 3楼
    哈哈,看成老师说的,海边人我只是一个漫画新兵,许多方都在急补中。
    首先,感谢罗兄这么多长时间能够放过我,不再在我的贴中输入导言,由此,心存感激!

    此感激之心并非假戏,原因:我估此生不可能读懂罗兄的诗句,罗兄已进入了弃去旧体诗词的约朿,达到了生句造典的境界了,不说在平仄押韵上不落俗套,连句子生成都能随手拈来。

    且看:

    荆州怀古二首

    •罗兴发•
    (一)
    皇叔谋假占荆州
    败走荆州帝国秋
    安乐禅公洛阳玩
    荆州若过可悲抽?

    皇叔谋假占荆州==平平平仄仄平平
    败走荆州帝国秋==仄仄平平仄平平
    仅此足体现了罗兄在平仄押韵上不落俗套。

    败走荆州帝国秋==“帝国秋” 连句子生成圴随手拈来。
    荆州若过可悲抽?==“可悲抽?”此句全论坛估无人能读懂。

    皇叔谋假占荆州
    败走荆州帝国秋
    安乐禅公洛阳玩
    荆州若过可悲抽?

    --四句共28字,罗兄用“荆州” 占了六个,如按此诗意境,本论坛有漫友若不靠罗兄指点迷津,能造出漫画作品,我愿赠中华烟1包!

    本贴最后由 海边人 于 2012-06-01 15:49 编辑过 本贴最后由 石匠罗兴发 于 2012-06-01 23:59 编辑过。

    举报 回复

    # 5楼

  • 墨恋发表于2012-06-01 21:04|

    罗石匠:你别装了,狡辩无用,越描越黑!你又露丑、露馅啦!你本愚蠢又被愚蠢误,

    戏儿又演砸喽,卖弄出洋相,难道不是吗?!你该掂量掂量你自己到底是什么,又算什

    么?见过不要脸的,但没见过像你这么不要脸的! 本贴最后由 墨恋 于 2012-06-01 21:09 编辑过。

    举报 回复

    # 6楼

  • 海边人发表于2012-06-01 22:04|

    罗兄:成先生贴出的那件作品如确实是您的,我建议你还是弃文从画吧!理由:你现在拥有的文化、阅历、绘画基础必有一番建树,我知道你喜欢写,这是好事,但世俗注你难有空间。比如我要出本画册或一些评论,你想想,我会请您吗?因此,写评论于你空间有限,你现在写的充其量,是你的一厢情愿罢了。
    罗兄,我再次进言,你写了多少评文上报发表?时光宝贵,弃文从画吧,短时间内漫画界必有“罗兴发” 名字出现,这也是我希望看到的!届时,海边人必是第一个祝贺你的人!

    举报 回复

    # 7楼

  • hwf发表于2012-06-01 22:46|

    写诗

    本贴最后由 hwf 于 2012-06-01 22:48 编辑过。

    举报 回复

    # 8楼

  • 石匠罗兴发发表于2012-06-01 23:28|

    陈先生的建议肯定是好的。
    至于在报上发表,八十年代我就有谈艺文章发表在《羊城晚报》花地专栏上,雕塑也在几个省报上发表过。后来做手艺走市场去了,对发表也就没追求了。现在更不会追求了。雕塑园艺别人请我去指导现场,都没兴趣了。有时,我花数十块钱的路费,一个鱼没钓到,也乐此不疲。漫画,我肯定不会特别用力去画的了。你看我那么多《特区老鼠》的连环漫画文字稿,就是没兴趣动手。至于别人请不请我写文章,我完全不在乎,表明我有写的能力就快乐得很了。文章这个行道东东,我知道,有人画得并不怎样,拿数千银子托人又托人在并不怎么名家的门下,那些银子也就只不过换取一点客套应景话吧了,根本就得不到艺术上的中肯分析,艺术分析才是认可你的东东,艺术分析才真正显示评论人的身份,他的身份能够轻易卖吗?懂行的人都知道,没人真正分析你,客套不是肯定你,银子白打了水漂。这个行道里的东东,就如同我对艺术市场滚爷们的了解。那里虽然充满了欺诈,但一切都是在“艺术理论”振振有词中进行的。不过,能够被振振有词,那也不是一般的人。“水墨漫画”公司要想卖大价钱,木有振振有词的东东,那个公司肯定做不好的。看看这里的漫画朋友还在真心实意追求艺术,难得,也就值得尊重。写点东东也就是尊重别人而已。一切都率性而为了。
    本贴最后由 石匠罗兴发 于 2012-06-01 23:36 编辑过。

    举报 回复

    # 9楼

  • 海边人发表于2012-06-02 09:24|

    罗兄承说:“‘国’确实是平声字。”其实是我弄错,“国”实是仄声字。如:“一” 作为入声字,连《中华新韵》也不列为平声。
    罗兄此次回贴的态度令人欣慰,其实你把此诗定为“古风” 足可使我闭嘴,但罗兄却有反常态的态度令我惊奇和敬佩,海边人再次向罗兄作揖了!

    举报 回复

    # 10楼

  • 海边人发表于2012-06-02 12:11|

    如果用“古风” 自称,将省心多了!当然押韵仍要讲究,在写时也可査查“韵表”

    举报 回复

    # 11楼

  • 石匠罗兴发发表于2012-06-02 22:36|

    对荆州怀古的再一点说明

         •罗兴发•

         关于这两首诗合不合律的问题。

         根据曹雪芹的作诗观念,《荆州怀古二首》也只有“阳”与“国”两个字不合律,“洛阳”二字是地名,是没办法替换的。“国”字是故意而为,原因前一个说明已经讲了。

        关于“国”字的平仄问题,一切旧韵书包括《词林正韵》,以及包括被红学专家周汝昌所肯定的一本新韵书,都是把入声“国”字列入仄声。但是,《现代汉语词典》却是把“国”列入平声。根据专门的韵书,那么我的“国”字是合律的。那么,我的诗也就只有“洛阳”的“阳”字不合律了。

        为什么我自己都认为“国”字不合律呢?因为我所取的标准是《现代汉语词典》的音标guo阳平。我以为,《现代汉语词典》是中国集中了几十位语言专家数十年研究的成果,这个成果是国标。这个国标也非“入声一律入平”,例如“恶”字,韵书都是入仄,《现代汉语词典》把‘恶'字的几用仍然列入上声、去声是仄声,这样的例子很多。我对于一切韵书上的入声列仄,都会按《现代汉语词典》一一核对了后再用。于是乎,按韵书上的平仄标准来衡量我用词是否合律,我们之间肯定会有分歧的了,说我一字两字不合律,我不在乎。做学问这个东东,只要各持有据就行了。例如,现在大家都说我们是“中国”人,如果有人出来说:错了,应该是“华夏”人。或者更有人乘机来一番狗血喷头,“如此没有常识,错了还想狡辩,不要脸,不要放过他!”谁对谁不对,争得面红耳赤,有何意义?当别人的诗里有“华夏”时,如果有人出来说:错了,应该用“中国”,或者更有人乘机来一番狗血喷头,“如此没有常识,错了还想狡辩,不要脸,不要放过他!”谁对谁不对,争得面红耳赤,有何意义?

       
    本贴最后由 石匠罗兴发 于 2012-06-04 06:09 编辑过。

    举报 回复

    # 12楼

  • 老油发表于2012-06-03 23:44|

    请教——

    1,“黄鹤一去不复返”为何不是“六仄”?

    2,“白云千载空悠悠”为何是“六平”?

    举报 回复

    # 13楼

  • 石匠罗兴发发表于2012-06-04 01:19|

    老油上一个帖子针对我前一个帖子“六仄”“五平”连提出了“至于‘五平’却没看出来”(现在油先生已经把自己的这话删除了)。为了回答油先生的帖子,我匆匆看来了一下《唐诗三百首详析》,灯光下看不很清楚,我没有对每一句每一个字的平仄进行细数,另外就是脑壳里已经有了个先念,怎么会没有“五平”呢?结果找到了“六平”“五仄”,于是我就结论印刷错了。现在再细细看看书,书上说的是对的。油先生现在提出来的两句, “白云千载空悠悠”,“白”字,我头脑里的记忆《现代汉语词典》把它列入阳平为平声,于是数下来为“六平”。《唐诗三百首详分析》对“白”字是按韵书“入为仄”认定它为仄声,所以此句是“五平”。 “黄鹤一去不复返”一句确实是“六仄”,我对“鹤”字普通话没读准,当了阴平在读,认为此句是“五仄”,没有拿它来回答“六仄”,这显然是我错了。油先生肯定比我细致一些,肯定要怀疑,过去的书印刷检验非常严格,那有那么糊涂的事,一定要再细细检查核对的。现在是油先生重新检查的结果。提出来也是有助于我重新搞定。

    从学问的角度说,古人写的古诗用的古韵,研究它们时,肯定不能用今声去衡量。但是,今天写古诗,我以为用今声以《现代汉语词典》为标准是比较科学一些。
    本贴最后由 石匠罗兴发 于 2012-06-04 01:26 编辑过。

    举报 回复

    # 14楼

  • 老油发表于2012-06-04 11:13|

    石匠罗兴发(2012-06-04 01:19 )
    # 19楼
    老油上一个帖子针对我前一个帖子“六仄”“五平”连提出了“至于‘五平’却没看出来”(现在油先生已经把自己的这话删除了)。

    ---------------------------------------

    没有删,还在。还是没看出来。

    白云千载空悠悠,白,按粤语,是入声;载,按现代汉语,是上声。因此,我就看不出“五平”、“六平”。是否在古汉语中“载”是平声字?我真不知道。

    举报 回复

    # 15楼

  • 泰山发表于2012-06-30 01:51|

    不晓得漫画家为啥不肯为老罗配图,我试试看。

    举报 回复

    # 16楼

回复

最近发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