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版块

水墨漫画的造型

置顶 精华 发表在 漫话漫画

12

3087

]                                    
                        水墨漫画的造型      
                             吕志华

造型对于一切关于形的艺术都是第一位的,没有好的形就没有好的关于造型的艺术,水墨漫画属于绘画的范畴,属于造型的艺术,因此我们把造型放在第一位来谈,也许有人认为漫画的作用是运用歌颂,讽刺,幽默的手法来表达画家对人物,事件,社会的看法,对画面的要求无所谓,这是个非常错误的认知,既然如此何不用语言直接来歌颂讽刺或者幽默呢?在以上社会功能的同时,漫画还多了一项在使人会心一笑的同时,给人以直观的美感,假如一副作品画的惨不忍睹,甚至人兽不分,观者又怎么体会是在讽刺什么,歌颂什么呢?漫画如此,水墨漫画更是如此。
水墨漫画至今没有准确的定义,广义的说以水墨的形式创作的带有一定寓意的作品都可以称作水墨漫画。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审美水平的提高,或者近年中国画市场的火爆,水墨漫画亦悄然兴起。
国画家对于漫画家其优在形,漫画家对于国画家其优在意,如今许多漫画家拿起毛笔向水墨上靠,放弃以往无所不包的电脑绘画,钢笔绘画向题材相对较窄的水墨漫画上靠,抛开盲目跟风不说,对中国传统文化审美的提高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然而提起毛笔却显得捉襟见肘,中国画是中国的四大国粹之一,几千年的文化侵润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可以消化的了的。深厚的传统文化和学识修养背景之外,对于造型的把握成为阻碍水评提高的最大绊脚石。解决造型问题如果不从根本上着手,妄图短期内起个空中楼阁,是很难解决实际问题,从根本上改变绘画水平的。关于水墨漫画的造型不应急于求成,应该分两步走。
一、        吃透原型
中国画或者说水墨画与西画的不同,西画写形,中国画写意;西画画科学,中国画画文
化;西画画光影,中国画画笔墨;西画以焦点透视为主,中国画以散点透视为主,这一切就又决定了西画胜在形,而中国画胜在意。如果既有好的形又有好的意呢?近代许多走出去的画家注意到这一点,把西画的造型方法引进并运用到中国画中,使得国画的造型有了长足的发展,虽有褒奖者谓之“中西结合”,贬之者谓之“不土不洋”,但由此而使得中国画画面效果的提高,远胜于传统的国画,这是有目共睹的。且运用西画结构素描的方法解决了国画笔墨无处下手的问题。当然前提是了解物象的结构。
以人物画为例,不了解人体的骨点、结构、比例。不研究衣纹的组织穿插,疏密虚实关
系,仅凭主观臆造,是很难画好的。吃透物象的原型,透过表面看到本质,才能画的对,然后考虑画的美。否则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要深入了解人物的原型,必须在科学透视的前提下,研究一下面部是骨点结构,额结
节、颞骨、颧结节、鼻骨、下颌骨的具体位置,以及在不同视点下形成的透视关系,并以此作为头部大的框架。然后以三庭五眼为基础定好五官的具体位置,最后对五官单独的了解一下,主要是弄清楚五官的结构和用线来表现时线条的穿插关系。要做到这些并不难,找几本解剖的资料看看,画几张头部的素描或者线描,就能基本解决,毕竟漫画家对形的要求没有西画那么严格。但是现在很多漫画家却不重视这一环节,忙于泛泛的出作品,和与漫画有关无关的应酬,走的不是稳步提高的路线,急功近利,令人惋惜。
再谈谈衣纹的组织,水墨漫画和一般的国画作品在衣纹组织的差距上是显而易见的,要
么组织的凌乱不堪,毫无规律。要么干脆不画,上下一笼统,象充满气的气球,毫无结构可言,这些都严重的影响水墨漫画的品位、水平,从直观上也影响了水墨漫画的观赏性。而部分漫画家又没有很好的认识这一点,使其成为制约水墨漫画水平提高的又一障碍。其实画好人物的衣纹并不难,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
第一是主次:
衣纹的组织表现由主到次可分为:结构线、衣褶线、缝纫线、衣饰线。
也就是说首先不能丢掉的是结构线,在速写中也可以称为“着肉点”,即衣服与人体完全重合的部分,是人体支撑衣服的部分,这些部分是第一位要表现的,没有这些点的表现,画面 就是空洞无力的,无论你画多少衣纹,变形到什么程度,这类线是必须要有的。
   其次是衣褶线,不同的衣物穿到人体之上,由于衣服 材质和人体动作的不同而形成的衣褶是不同的,应该加以区别,才能画出丰富的衣褶,不千篇一律。比如裙子的线条一般流畅而穿插明显,结构明显。棉袄的线条细密而琐碎,结构笼统。适当的表现衣褶有利于充实画面,增加画面的层次感和可读性。
  缝纫线和衣饰线在水墨漫画中,一般是不做表现的,也不再让费大家的时间赘述。
第二是疏密:
“疏可走马,密不通风”是国画构图中最常用的诠释疏密的话,在水墨漫画中也可以借鉴,但是,哪里该疏,哪里该密,对于衣纹的提炼很多漫画家无从下手,一般头部到衣领的位置,是体现人物形象的关键,当密;胸部对人体的运动没有很大的体现,衣纹的变化不大,当疏;腰胯部分是活动比较多的部位,加之是手的高度在此部位,当密;大腿小腿不能曲折,当疏;膝关节和裤脚鞋子变化较多,当密。这样会形成一个疏密相间的画面,形成有节奏感和韵律美的衣纹。
二、推敲变形
首先变形是以原型为基础的变。诚然水墨漫画的造型不同于西画这种科学严格的造型,
更接近于传统文人画的写意,既是有别于原型,便是在原型的基础上加以变形,以追求其中的美感和意趣,这个和主观的、毫无根据的变形(假如也能称为变形的话)是有本质区别的。一个几岁的儿童,给他一只画笔,他能画出一只公牛,我们不称他为变形,称其为儿童画,何也?因为他没有原型。毕加索的公牛,把一头具象的公牛变为简单的几笔表现出来,我们说是大师作品,没人说是儿童画,其本质的区别就是大事的作品来自于原型,一味只求变形的漫画家应该清楚的看到这一点。
有原型的变形是一个整体的变形过程,其有目的、有侧重,其中的比例、结构,骨点、
透视在原型的基础上进行一个多方位协调的变化,形象夸张了,但比例、结构、骨点、透视都依然存在,否则毫无根据的变形必然会破绽百出、不堪入目。了解一个人物形象没有那么简单,举一个例子,一件衣服挂在衣架上和穿在人的身上,其形象是有本质区别的,作为一个漫画家,应该透过现象看到本质,然后万变不离其宗!
其次变形是变美而非变丑
变形作为一种绘画的艺术手法,绝不是仅仅为了区别原型,而是一种审美的需要,如
果通过变形使得形象变得不美,变失去了其本质的意义。通过夸张变形可以使胖的更胖、瘦的更瘦、高的更高、矮的更矮,但其终极目的是使得画面更加美观、更加有情趣、更加具有吸引力。水墨漫画是一种高雅艺术,如果画面中形象丑怪、色彩庸俗,是根本不可能提高作品层次的。美与丑本无明显的界定,画家只有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与人品修养,开阔眼界提高对美的认知,才能脱离俗与丑,从根本上提高审美能力,创作出美的作品,会欣赏才会创作,眼高才能手高,自以为是,固步自封,是没有前途的。
退一步说,水墨漫画更接近传统的文人画,“逸笔草草,不求形似,唯写胸中逸气也”要画好文人画,不妨试着先做个文人。
否则,不若挽起袖子,竖剑眉、张虎目,或歌颂、或讽刺大吼一声,岂不快哉!
   对水墨漫画造型的一点理解,很不成熟,拿出来和大家商榷,希望共同进步!

最新评论

正序排列

楼层直达:

只看楼主
  • 吕志华发表于2012-05-27 22:07|

    ]                                    
                            水墨漫画的造型      
                                 吕志华

    造型对于一切关于形的艺术都是第一位的,没有好的形就没有好的关于造型的艺术,水墨漫画属于绘画的范畴,属于造型的艺术,因此我们把造型放在第一位来谈,也许有人认为漫画的作用是运用歌颂,讽刺,幽默的手法来表达画家对人物,事件,社会的看法,对画面的要求无所谓,这是个非常错误的认知,既然如此何不用语言直接来歌颂讽刺或者幽默呢?在以上社会功能的同时,漫画还多了一项在使人会心一笑的同时,给人以直观的美感,假如一副作品画的惨不忍睹,甚至人兽不分,观者又怎么体会是在讽刺什么,歌颂什么呢?漫画如此,水墨漫画更是如此。
    水墨漫画至今没有准确的定义,广义的说以水墨的形式创作的带有一定寓意的作品都可以称作水墨漫画。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审美水平的提高,或者近年中国画市场的火爆,水墨漫画亦悄然兴起。
    国画家对于漫画家其优在形,漫画家对于国画家其优在意,如今许多漫画家拿起毛笔向水墨上靠,放弃以往无所不包的电脑绘画,钢笔绘画向题材相对较窄的水墨漫画上靠,抛开盲目跟风不说,对中国传统文化审美的提高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然而提起毛笔却显得捉襟见肘,中国画是中国的四大国粹之一,几千年的文化侵润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可以消化的了的。深厚的传统文化和学识修养背景之外,对于造型的把握成为阻碍水评提高的最大绊脚石。解决造型问题如果不从根本上着手,妄图短期内起个空中楼阁,是很难解决实际问题,从根本上改变绘画水平的。关于水墨漫画的造型不应急于求成,应该分两步走。
    一、        吃透原型
    中国画或者说水墨画与西画的不同,西画写形,中国画写意;西画画科学,中国画画文
    化;西画画光影,中国画画笔墨;西画以焦点透视为主,中国画以散点透视为主,这一切就又决定了西画胜在形,而中国画胜在意。如果既有好的形又有好的意呢?近代许多走出去的画家注意到这一点,把西画的造型方法引进并运用到中国画中,使得国画的造型有了长足的发展,虽有褒奖者谓之“中西结合”,贬之者谓之“不土不洋”,但由此而使得中国画画面效果的提高,远胜于传统的国画,这是有目共睹的。且运用西画结构素描的方法解决了国画笔墨无处下手的问题。当然前提是了解物象的结构。
    以人物画为例,不了解人体的骨点、结构、比例。不研究衣纹的组织穿插,疏密虚实关
    系,仅凭主观臆造,是很难画好的。吃透物象的原型,透过表面看到本质,才能画的对,然后考虑画的美。否则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要深入了解人物的原型,必须在科学透视的前提下,研究一下面部是骨点结构,额结
    节、颞骨、颧结节、鼻骨、下颌骨的具体位置,以及在不同视点下形成的透视关系,并以此作为头部大的框架。然后以三庭五眼为基础定好五官的具体位置,最后对五官单独的了解一下,主要是弄清楚五官的结构和用线来表现时线条的穿插关系。要做到这些并不难,找几本解剖的资料看看,画几张头部的素描或者线描,就能基本解决,毕竟漫画家对形的要求没有西画那么严格。但是现在很多漫画家却不重视这一环节,忙于泛泛的出作品,和与漫画有关无关的应酬,走的不是稳步提高的路线,急功近利,令人惋惜。
    再谈谈衣纹的组织,水墨漫画和一般的国画作品在衣纹组织的差距上是显而易见的,要
    么组织的凌乱不堪,毫无规律。要么干脆不画,上下一笼统,象充满气的气球,毫无结构可言,这些都严重的影响水墨漫画的品位、水平,从直观上也影响了水墨漫画的观赏性。而部分漫画家又没有很好的认识这一点,使其成为制约水墨漫画水平提高的又一障碍。其实画好人物的衣纹并不难,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
    第一是主次:
    衣纹的组织表现由主到次可分为:结构线、衣褶线、缝纫线、衣饰线。
    也就是说首先不能丢掉的是结构线,在速写中也可以称为“着肉点”,即衣服与人体完全重合的部分,是人体支撑衣服的部分,这些部分是第一位要表现的,没有这些点的表现,画面 就是空洞无力的,无论你画多少衣纹,变形到什么程度,这类线是必须要有的。
       其次是衣褶线,不同的衣物穿到人体之上,由于衣服 材质和人体动作的不同而形成的衣褶是不同的,应该加以区别,才能画出丰富的衣褶,不千篇一律。比如裙子的线条一般流畅而穿插明显,结构明显。棉袄的线条细密而琐碎,结构笼统。适当的表现衣褶有利于充实画面,增加画面的层次感和可读性。
      缝纫线和衣饰线在水墨漫画中,一般是不做表现的,也不再让费大家的时间赘述。
    第二是疏密:
    “疏可走马,密不通风”是国画构图中最常用的诠释疏密的话,在水墨漫画中也可以借鉴,但是,哪里该疏,哪里该密,对于衣纹的提炼很多漫画家无从下手,一般头部到衣领的位置,是体现人物形象的关键,当密;胸部对人体的运动没有很大的体现,衣纹的变化不大,当疏;腰胯部分是活动比较多的部位,加之是手的高度在此部位,当密;大腿小腿不能曲折,当疏;膝关节和裤脚鞋子变化较多,当密。这样会形成一个疏密相间的画面,形成有节奏感和韵律美的衣纹。
    二、推敲变形
    首先变形是以原型为基础的变。诚然水墨漫画的造型不同于西画这种科学严格的造型,
    更接近于传统文人画的写意,既是有别于原型,便是在原型的基础上加以变形,以追求其中的美感和意趣,这个和主观的、毫无根据的变形(假如也能称为变形的话)是有本质区别的。一个几岁的儿童,给他一只画笔,他能画出一只公牛,我们不称他为变形,称其为儿童画,何也?因为他没有原型。毕加索的公牛,把一头具象的公牛变为简单的几笔表现出来,我们说是大师作品,没人说是儿童画,其本质的区别就是大事的作品来自于原型,一味只求变形的漫画家应该清楚的看到这一点。
    有原型的变形是一个整体的变形过程,其有目的、有侧重,其中的比例、结构,骨点、
    透视在原型的基础上进行一个多方位协调的变化,形象夸张了,但比例、结构、骨点、透视都依然存在,否则毫无根据的变形必然会破绽百出、不堪入目。了解一个人物形象没有那么简单,举一个例子,一件衣服挂在衣架上和穿在人的身上,其形象是有本质区别的,作为一个漫画家,应该透过现象看到本质,然后万变不离其宗!
    其次变形是变美而非变丑
    变形作为一种绘画的艺术手法,绝不是仅仅为了区别原型,而是一种审美的需要,如
    果通过变形使得形象变得不美,变失去了其本质的意义。通过夸张变形可以使胖的更胖、瘦的更瘦、高的更高、矮的更矮,但其终极目的是使得画面更加美观、更加有情趣、更加具有吸引力。水墨漫画是一种高雅艺术,如果画面中形象丑怪、色彩庸俗,是根本不可能提高作品层次的。美与丑本无明显的界定,画家只有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与人品修养,开阔眼界提高对美的认知,才能脱离俗与丑,从根本上提高审美能力,创作出美的作品,会欣赏才会创作,眼高才能手高,自以为是,固步自封,是没有前途的。
    退一步说,水墨漫画更接近传统的文人画,“逸笔草草,不求形似,唯写胸中逸气也”要画好文人画,不妨试着先做个文人。
    否则,不若挽起袖子,竖剑眉、张虎目,或歌颂、或讽刺大吼一声,岂不快哉!
       对水墨漫画造型的一点理解,很不成熟,拿出来和大家商榷,希望共同进步!

    举报 回复

    # 1楼

  • 海边人发表于2012-05-27 22:31|

    感谢吕志华老师的论文!令人得益!
    很赞同志华老师强调绘画基本功,“漫画” 无论其创意有多漫,它都离不开用“画技” 来表现。因此,漫画的未来须靠画技来振兴!追求变形是在拥有基础的前提下进行的,没基础的,永变出不了美感,这如同书法艺术,只有先写好正书,其次才能追求行草。
    其实,创意每个人都会有的,只是看个人的阅历、文学修养而决定其深度,在创意相对弱些时,则更应重于画技,除此,画出来的必是垃圾。 本贴最后由 海边人 于 2012-05-27 23:30 编辑过。

    举报 回复

    # 2楼

  • 牛力发表于2012-05-28 00:28|

    比那些空洞的所谓论文强许多!

    举报 回复

    # 3楼

  • 张学理1256219651发表于2012-05-28 08:39|

    感谢吕老师
    严重顶贴

    举报 回复

    # 4楼

  • 墨恋发表于2012-05-28 08:49|

    不高谈阔论,不耍花拳绣腿;平实质朴,娓娓道来,令人受益匪浅。

    何为真才实学?请多看吕志华漫友的画作和文章便知。学习啦!

    举报 回复

    # 5楼

  • 吴兴红发表于2012-05-28 09:55|

    读读这文章,再结合看志华的水墨漫画,就更明白该怎么去画了。
    让这样的好文章来的更猛烈些吧!

    举报 回复

    # 6楼

  • xueli发表于2012-05-28 11:38|

    支持志华!
    大家不要光顾埋头作画,空了能象志华这样不时地总结一下,哪怕简短地谈谈感想也好
    漫画需要理论

    举报 回复

    # 7楼

  • 石匠罗兴发发表于2012-05-28 11:47|

    略说这篇文章的意义

    •罗兴发•

           写文章的角度各有所不同。教小儿怎么喊妈妈,这是讲“技”,评论诗人写妈妈,这就是讲“义”的事了。吕志华的这篇文章是讲技的,但是,他并没忘记还要讲义。例如,他言西画重形,国画重义,这就是讲义了。当然,他的文章重点不在这里,因为这个题目实在是可以写出一本书来。吕先生此文是对漫画家在教授漫画绘画基本功!

         吕文好几处提到没有基本功的漫画叫人不堪入目,这话当然讲的很文明,比起把这样的画叫作“肿瘤面瘫”肯定要好听多了。

         吕文讲漫画造型的基本功,首先要弄懂描绘对象“人”这个东东。着重又要弄清楚“骨”、“肉”、“衣”的本来面目以及如何表现。这对那些肿瘤面瘫制造者来说,可能是闻所未闻。这对没有绘画基本功的漫画家来说,吕文确实讲得很到位。比如雕塑的表现,就可以从作品衣服的外表看到骨与肉,看不到骨与肉,根本就算不上是好的人物雕塑。当然,如果雕塑人物又如同从水里捞出来的,又太过,这就叫“不会穿衣服”。雕塑艺术与绘画艺术表现的原理基本是一样的。而漫画中之所以出现肿瘤面瘫,其特点就是既不会穿衣服,也不知骨肉所在。吕先生讲,漫画要通过线的表现看到是衣,有骨,有肉,确实是讲到了漫画造型基本功的核心要津功课上去了。对这个问题又是分两个层次谈的,首先得从会“写实”的理解上把握准确透彻,然后下笔的才是漫画造型。后一个过程是对前一过程的夸张,这个过程的夸张就是对前一过程的对象特点进行强化。他文章虽然是讲技,可是一开始就就在讲义:“仅凭主观臆造,是很难画好的”。如果把吕先生讲的这些技法及这句感想上升成理论,那么就是这样一个需要理论论述的问题了:

         “漫画造型这些所谓的‘荒诞’,其实也是有根据的,是有逻辑可寻的,仅仅是主观臆造,那就是制造荒唐。”

         吕志华的文章虽然是讲技法,但是,自始至终不离开讲义,因为,他把技法这种基本的东东是放在义的大背景上来讲的。他举的小儿绘画与毕加索绘画的例子,小儿绘画是要从基本功上学习开始,毕加索那就是大大滴讲究“义”了。当我们在读吕文时,千万不要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讲技法是实在,讲艺术的义是空洞,讲技法才是学问、学识,讲理论是没学问,没学识。”读吕志华先生的文章之后,如果得出这样的结论,那么,就该轮到吕先生写下一篇文章了:《技法有了却不是文人》。因为吕先生文章里有句话在敬告漫画家:“不妨试着先做个文人。”

        漫画界确实有很多所谓的文人,学中文的有,大学里去扯了点口水就有恃无恐的也有,可是,一开口就是扯淡,连文法都胡扯。读吕先生的文章,竟然看不懂文章里也包含着漫画基本功与“不妨试着先做个文人”之间辩证的逻辑关系,确实很扯淡了。

        漫画中一些人离“不妨试着先做个文人”还大大地远着呢,有的甚至还需要从怎么学习“叫妈妈”开始掌握知识,认识事物。他们如何能够理解得了这些高雅的理论论谈?所以,吕志华先生从造型的基本功讲起,实在有着很重要的启蒙意义。

        “不妨试着先做个文人”,是一个很理论性的文章大题目,对一些很扯淡的人来说,他认为空洞,无意义,那么,他实在也就没有读懂吕志华先生写这篇文章的出发点了。

          吕先生写这篇文章的角度是讲漫画造型基本功之技法,而写文章的出发点则是:“不妨试着先做个文人”,基本功不难,找几本书看看,多画点素描,就可以上去了。

         吕先生的这篇文章虽然谈的是画水墨漫画造型技法,其实,不堪入目的其他漫画形式也大量存在,所以,吕先生的文章对画漫画有普遍的意义。

                                             2012、5、18
    本贴最后由 石匠罗兴发 于 2012-05-28 13:22 编辑过。

    举报 回复

    # 8楼

  • 蔡子君发表于2012-05-29 13:09|

    顶一下志华老师的《水墨漫画的造型》!

    举报 回复

    # 9楼

  • 吕志华发表于2012-06-06 18:43|

    谢谢诸位老师光临指正,谢谢管理员老师置顶

    举报 回复

    # 10楼

  • 左都建发表于2012-06-07 21:42|

    谢谢吕老师的好文,学习了

    举报 回复

    # 11楼

  • 衣明举发表于2012-06-10 17:54|

    吕老师讲的真好!水墨画看来寥寥几笔,确实很深奥!

    举报 回复

    # 12楼

  • 寅峰发表于2012-06-21 18:36|

    顶一下志华老师的《水墨漫画的造型》!

    举报 回复

    # 13楼

回复

最近发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