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版块

又一个方唐

置顶 精华 发表在 漫话漫画

56

18272

2001.1.8—1.17“又一个方唐——方唐作品展”在广州美院岭南纪念馆举行。

这位宣布退出广东漫画界的前辈目前专攻国画。

最新评论

正序排列

楼层直达:

只看楼主
  • 老油发表于2010-01-06 23:14|

    2001.1.8—1.17“又一个方唐——方唐作品展”在广州美院岭南纪念馆举行。

    这位宣布退出广东漫画界的前辈目前专攻国画。

    本贴最后由 老油 于 2010-01-11 16:04 编辑过。

    举报 回复

    # 1楼

  • 胡笛发表于2010-01-07 09:14|

    有困难要去看,
    没有困难制造困难也要去看一下!!

    举报 回复

    # 2楼

  • 邝飚发表于2010-01-07 13:57|

    上午10点半,到时候见。

    举报 回复

    # 3楼

  • 漫言童子发表于2010-01-07 15:55|

    啊2001.1.8—1.17,开玩笑,早已过了!!

    举报 回复

    # 4楼

  • 漫画特区发表于2010-01-07 18:07|

    2001年? 老油在开玩笑吧!

    举报 回复

    # 5楼

  • 蔡联发表于2010-01-07 19:08|

    如不发生特殊意外困难,明天应该能去。

    举报 回复

    # 6楼

  • 老油发表于2010-01-07 22:04|

    哪错了?如果错了,为什么人家能够明白呢?既然人家明白,那就没错,漫画人嘛,自然有漫画人的逻辑……哈哈——

    熟悉这个论坛的人都知道:白纸黑字错了也可以这样瞎掰,估计大家都知道我学的是谁。

    2001年,那是一个很好的年份,那时方唐还没有退出广东漫画界……咳,不说了!

    方唐的退出是明智的,能像他那样退出是令人羡慕的。

    稍微动一下脑子,就能明白一个原理:在这世界上,当你进入某个空间的同时,就意味着你退出了另一个空间,反之亦然。

    适当的时候,我也会宣布退出广东漫画界的。

    举报 回复

    # 7楼

  • 金鱼发表于2010-01-08 10:06|

    哈哈!老油就是喜欢-----“绕”。

    我的美术启蒙老师,以前一直画油画,退休后却喜欢上了国画,国画这东西让人---????!!!!!!呵呵!

    举报 回复

    # 8楼

  • 放大镜发表于2010-01-08 12:36|

    国画这东西熟能生巧,毛笔一挥,心到笔到,有招无招,随心所欲,可与功夫比美。

    举报 回复

    # 9楼

  • 蔡联发表于2010-01-09 17:11|

    1.方唐与国画家陈永锵先生







    本贴最后由 蔡联 于 2010-01-09 17:14 编辑过。

    举报 回复

    # 10楼

  • 小梁发表于2010-01-09 21:10|

    其实,方唐仍是在画他的漫画, 只是换了另一种思维和另一种画法罢了。

    画国画, 方唐的对手有成千上万,

    画漫画, 方唐的对手是他自己。

    举报 回复

    # 11楼

  • 吴之如发表于2010-01-09 21:57|

    作者: 小梁(2010-01-09 21:10 )  # 11楼  
    其实,方唐仍是在画他的漫画, 只是换了另一种思维和另一种画法罢了。

    画国画, 方唐的对手有成千上万,

    画漫画, 方唐的对手是他自己。



    吴之如感言:

    “画国画, 方唐的对手有成千上万,
    画漫画, 方唐的对手是他自己。”

    小梁先生此言甚为精辟且极富哲理
    值得每一个漫画爱好者品味

    再优秀的人也有短处
    再平常的人也有长处
    如何认识别人
    如何找到自我
    扬我之长避我之短
    或许不只是一种权宜之计

    举报 回复

    # 12楼

  • 老油发表于2010-01-09 23:17|

    方唐转国画转迟了,很多漫画家到了退休之后才“转业”,看来应该早转。

    黄伟明30来岁就“转业”,如今就是不一样。

    笨鸟要先飞,我决定今年就把工作重点完全转到油画上面。

    为此,我专程来看了一次北京看全国美展,不为别的,就为了学习高手们的最新技术。今天刚看完,还是有收获的。

    漫画嘛,就作为一个怀旧项目吧!

    北京,到处都有雪,这也是我第一次在国内看雪,可惜没看到下雪。

    举报 回复

    # 13楼

  • 蔡联发表于2010-01-10 08:51|

    水墨和书法







    本贴最后由 蔡联 于 2010-01-10 08:52 编辑过。

    举报 回复

    # 14楼

  • 蔡联发表于2010-01-10 08:56|

    彩墨







    本贴最后由 蔡联 于 2010-01-10 08:58 编辑过。

    举报 回复

    # 15楼

  • 蔡联发表于2010-01-10 09:06|



    方唐老师的这批作品中,我偏爱彩墨部分,尤其是那些带有漫画意味的彩墨。


    同一天,也欣赏了油老师的一批油画新作,受益不浅。
    油老师画油画的积极性明显比画漫画高很多。

    我自己也正在画一些带有漫画意味的水墨和彩墨画。
    将漫画元素与纯绘画的形式结合的杂交产品,
    会是一片广阔天地。
    本贴最后由 蔡联 于 2010-01-10 09:15 编辑过。

    举报 回复

    # 16楼

  • 放大镜发表于2010-01-10 12:39|

    good!

    一个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干不同的工作,这是符合逻辑的。天变地变情都变的年代,变是硬道理。宏观上看就是产业升级腾笼换鸟,微观上看,一份芋头只能卖十来块,但是你把这份芋头搞成鱼的形状,叫做芋头鱼,就可以卖一百多块。同样的内容包装不同,价值相差十倍。

    方唐漫画是我们看得最多的漫画,几乎都是用钢笔画的,现在看到的是毛笔画的,感觉自然更好。现在都用手写板了,当然也可以写出毛笔的效果,基础还是毛笔字。

    举报 回复

    # 17楼

  • 愉景庄发表于2010-01-11 12:37|

    无论是漫画还是其他,都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问题,漫画顾名思义可理解为漫无天际,包括思维和形式,然否?
    本人近一年就在捡回学生时期曾经苦练的书法和书画水墨基础。不敢高言转型,但创作上绝不会再和以前一样单一几笔漫画,呵呵。 本贴最后由 愉景庄 于 2010-01-11 12:39 编辑过。

    举报 回复

    # 18楼

  • 老油发表于2010-01-11 16:10|

    一晃22年了。

    举报 回复

    # 19楼

  • 金鱼发表于2010-01-11 20:12|

    方老穿这么少?但显得特别精神!

    个人觉得:画者没必要慎重其事的“转业”,只要有了心情、心境,随心所欲、随感而发地宣泄自己的感情、思想和意境,管它是油画、国画、漫画-----,哪怕是写写诗作作词,只要恰当的表达到位,自己身心愉悦了,就成了,哈哈哈!

    举报 回复

    # 20楼

  • 老油发表于2010-01-12 00:50|

    作者: 金鱼(2010-01-11 20:12 )  # 20楼  
    个人觉得:画者没必要慎重其事的“转业”,只要有了心情、心境,随心所欲、随感而发地宣泄自己的感情、思想和意境,管它是油画、国画、漫画-----,哪怕是写写诗作作词,只要恰当的表达到位,自己身心愉悦了,就成了,哈哈哈!

    ——————————

    这已经不是诗的时代了。

    那天在方唐的展览上,我逮住一位我在晚报打短工时的领导——罗韬。我们重温了一段“佳话”——

    当年,有位阿姨来报社报料,说他的儿子尽管弱智但很喜欢写诗,还出了本诗集。这引发了大家的无限感概——啊,原来现在只有弱智的人才写诗!这时,一位同事搞笑地问:罗韬,你不是出过诗集吗?罗韬回敬他:岂有此理,你竟敢说我出诗集!你再胡说八道,我告你诽谤……

    我知道金鱼为什么哈哈哈,看了我这个故事,估计会更加哈哈哈!

    在这个时代,就连无所用心也成为有所用心的包装了。(老油最新语录)

    还记得那位出家的漫画人黄伟辉吗?他说现在很开心,因为他现在的“领导”很多钱,可以让他到处旅游。

    方唐也很开心,因为陈永锵资助了这个展览。

    “身心愉悦”要有前提,要么有金钱,要么没思想。漫画人——杯具呀!(老油最新语录)。

    举报 回复

    # 21楼

  • 南方姑娘发表于2010-01-12 09:34|

    在网上好不容易搜到一篇文章,是2004年写的。。很多观点很幼稚。。         

                             谈谈当代漫画名家
                                   南方姑娘/文

       方唐的出现是中国漫画史上的一个高峰。
    方唐的出现是中国漫画界的一个奇迹,他已70多岁,算起来是位老先生,但是他的画很年轻,使人常常认为是年轻人的画。大约在十多年前的《中国漫画》,他的《阿Q歪传》上,语言极为风趣,我从那时起就关注他,后来发现他的独幅更好,我看了许多漫画家的作品,基本是看过就忘,能留给人印象的并不多,中国很多漫画家的造型画的不好看,方唐却十分的注重造型,他把身边的每一个同事、领导、朋友甚至长得有特点的人都画了漫像。
        他的许许多多画给人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例如在《读卖》获奖的《我的油呢》,创下了外赛的最早记录,一个人有几幅作品能让人记住就不错,方唐的很多作品我至今仍印象很深,因为实在太妙啦,如〈世纪大战〉,画的是农民和死人争夺土地,〈盲〉中的人背着象孔子的塑像,塑像的衣服遮着了人的眼睛,使人不能前进,还有〈古人的呼拉圈〉,〈瞬息万变〉,画的是昨日为君王,今日为乞丐。。。等等,都是优秀之作,至今无人出其左右,令人叹服,他的长篇系列《何先生》,是继叶浅予的《王先生与小陈》后又一篇让我爱不释手的作品。
    我觉得方唐的作品乃中国目前之冠,其中包含的睿智和幽默是华老、方成等没办法于之相比的,他的漫画语言已经应用得非常熟练,以至让我认为,中国上的世纪,只诞生过两个漫画大师,一是叶浅予,二是方唐,其他人只能算名家,不能算大师,我心目中,大师和名家是有分别的,比如我觉得法国现代漫画家桑贝是大师,而台湾的几米只能算是名家。
       记得方唐发表过一篇漫画,画的是“XXX”对马克思的顶礼膜拜,马克思头上带有光环,我很吃惊,方的矛头居然敢如此之尖锐,和胆大的廖大师有得一拼,是建国以来的第一幅公开发表在纸媒突破政治禁箍的漫画,当然现在纵横网络上的人更大大胆,如村长、君非等。
    方的作品大都是轻松的,但也有许多的刻划精细的作品,他的美术修养非常深,不亚于专业美术画家,例如油画家韦启美也爱画漫画,但他与方的差距太大,不但点子,创意,甚至连画面也远远不及。
      方的画是当世的一个高峰,但也有很多的不足。。。。。(待续)


             方老和廖老

    举报 回复

    # 22楼

  • 胡旭明发表于2010-01-12 11:51|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民主同盟盟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原人民日报社《讽刺与幽默》报编委,著名美术教育家、油画家、漫画家韦启美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09年7月7日5时2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
        韦启美,1923年出生于安徽省安庆市。1942年考入重庆中央大学艺术系,师从徐悲鸿等人。1950年执教于中央美术学院绘画系。曾任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教研室主任,油画系研究生班主任,学术委员会委员。
        漫画代表作品有《好奇》、《老头子,快来看这鱼肠子》,《运砖》等获第六届、七届全国美展银奖。据悉,他是给《讽刺与幽默报》提供漫画作品最多的作者之一,坚持多年。油画《模范饲养员》、《青纱帐》、《早,小蜜蜂》、《氧气》、《新线》等作品被中国美术馆、军事博物馆、鲁迅纪念馆、北京市美协、中央美院陈列馆等机构及国内外私人收藏。出版画册有《中国漫画系书·韦启美卷》、《中国巨匠美术丛书·韦启美卷》等。





    举报 回复

    # 23楼

  • cccccc发表于2010-01-12 13:43|

    哈!

    举报 回复

    # 24楼

  • 金鱼发表于2010-01-12 19:27|

    我的确更加哈哈哈了!这个老油啊-------哈哈哈!

    这已经不是诗的时代了。
    ******************
    好彩这儿不是诗坛,不然老油就----哈哈哈!

    在这个时代,就连无所用心也成为有所用心的理解了----哈哈哈!

    还记得那位出家的漫画人黄伟辉吗?他说现在很开心,因为他现在的“领导”很多钱,可以让他到处旅游。
    方唐也很开心,因为陈永锵资助了这个展览。
    “身心愉悦”要有前提,要么有金钱,要么没思想。
    ************************************
    按你的逻辑,方老因陈永锵资助了这个展览而开心(身心愉悦),那么说方老没“领导”很多钱,也没思想了???????????老油的确要向方老道歉了!----哈哈哈!

    漫画人——杯具呀!
    *************
    廖老都只说中国漫画死了,你比廖老还狠----哈哈哈!


    《谈谈当代漫画名家》只是作者个人观点和看法,我个人觉得韦老和方老没什么可比性。至于漫画大师这话题以前好像也讨论过,我认为每个人心中都有他(她)自己的漫画大师,比如金鱼心中的漫画大师就有丁聪、叶浅予、张乐平等等。

    举报 回复

    # 25楼

  • 放大镜发表于2010-01-12 20:49|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有许多诗都有很大的影响,这里要评的是影响“最大”的十首诗,而并不是最好的十首诗。因为要影响大,除了要写得好之外,还必须通俗易懂、易记。

      第一首,李白的《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提到思乡,诗仙的这首诗是所有只要是稍识文墨的中国人第一时间想起的。这首诗明白如话,读起来琅琅上口,表达的是人们普遍共鸣的思乡之情,所以千百年来广为传诵,成了炎黄子孙最熟悉的古典诗歌。它不追求想象的新颖奇特,也摒弃了辞藻的精工华美;它以清新朴素的笔触,抒写了丰富深曲的内容。境是境,情是情,那么逼真,那么动人,百读不厌,耐人寻绎。无怪乎有人赞它是“妙绝古今”。

      第二首,孟郊的《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诗中亲切真淳地吟颂人类最伟大的情感——母爱。尤其是诗的最后两句,以通俗形象的比喻,寄托赤子炽烈的情怀,对于春日般的母爱,被广为传颂.全诗无华丽的词藻,亦无巧琢雕饰,于清新流畅,淳朴素淡的语言中,饱含着浓郁醇美的诗味,情真意切,千百年来拨动多少读者的心弦,引起万千游子的共鸣。
      第三首,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白居易的这首诗尤以第二句最为有名,影响最大。“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极为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激励了多少辈中国人奋发向前,人不死,奋斗不止。其全诗章法谨严,用语自然流畅而又工整,写景抒情水乳交融,意境浑成,堪称绝唱。

      第四首,曹植的《七步诗》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这首诗连同这个典故,都广为中国人熟知。曹植运用了十分贴切、浅显生动的比喻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并因此逃过一劫。每当再出现兄弟相争时,中国人都会想起这首诗,“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第五首,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欲穷千里目”,写诗人一种无止境探求的愿望,还想看得更远,看到目力所能达到的地方,唯一的办法就是要站得更高些,“更上一层楼”。这两句诗形象地提示了一个哲理:登高,才能望远;望远,必须登高。这首诗写诗人在登高望远中表现出来的不凡的胸襟抱负,也激励着中国人昂扬向上。
      第六首,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此诗写游子思乡怀亲。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每逢佳节倍思亲”千百年来,成为游子思念的名言,打动多少游子离人之心。中国人所特有的佳节思亲就来源于此。

      第七首,《诗经》的第一首,《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毛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诗经》是中国诗歌之始,其中不乏千古名句,尤以第一首广为人知。中国的爱情诗也有很多,其中不乏千古名句,但尤以《关雎》影响最大。每当男人见到美女,想上去追时,“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就成了最充分的理由。

      第八首,李清照的《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女词人李清照这一首慷慨激昂的诗起调高亢,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作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爱国激情,溢于言表,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诗人鞭挞南宋当权派的无耻行径,借古讽今,正气凛然。全诗仅二十个字,连用了三个典故,但无堆砌之弊,因为这都是诗人的心声。如此慷慨雄健、掷地有声的诗篇,出自女性之手,实在是压倒须眉了。

      第九首,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此诗是送别的名作。诗意慰勉勿在离别之时悲哀。第三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伟词自铸,传之千古,有口皆碑。尾联点出“送”的主题。全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一洗古送别诗中的悲凉凄怆之气,音调爽朗,清新高远,独树碑石。

      第十首,李绅的《悯农》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这首诗是写劳动的艰辛,劳动果实来之不易。“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感叹和告诫免于空洞抽象的说教,而成为有血有肉、意蕴深远的格言。这首诗没有从具体人、事落笔,诗人选择比较典型的生活细节和人们熟知的事实,道出了一个浅显的道理,劳动果实来之不易。

    举报 回复

    # 26楼

  • 放大镜发表于2010-01-12 21:19|

    哈哈,我不懂诗,但上面十首还不错的。愤怒出诗人,就怕愤怒出高血压,还是由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做诗人吧!

    弱智写诗和聋子做音乐家差不多,某一方面弱另一方面就强。诗要靠激情,离理智逻辑越远就越有所作为。

    举报 回复

    # 27楼

  • 老油发表于2010-01-13 01:44|

    作者: 金鱼(2010-01-12 19:27 )  # 25楼  
    “身心愉悦”要有前提,要么有金钱,要么没思想。
    ************************************
    按你的逻辑,方老因陈永锵资助了这个展览而开心(身心愉悦),那么说方老没“领导”很多钱,也没思想了???????????老油的确要向方老道歉了!----哈哈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金鱼阅读能力下降得好快,难道是挣钱挣多了?好像已经不是第一次误读我的语录了,你再退步,大家就怀疑你是动漫大师了。

    这个要么……要么,就是有一条前提就行了。陈永锵资助那就等于有金钱了,有了钱,再有思想也能开心。

    方唐那天说:我不是共产党,但我共了陈永锵的产。说完很开心地笑了起来。

    这就说明:有思想的人想开心的话,就要共人家的产。

    共产主义也是很有思想的人整出来的。

    30多年前,我根本就不知道什么叫做诗,但居然受老师抬举(下图),“梁大文豪”之孙女的大作也只是排我后面。回头看看,就知道即使是不懂诗的人也敢乱写诗,这样,我就会体谅所有诗人了。

    最近一位快60的老板谈恋爱,当然是婚外恋,他把蜜月照片给我看,还特意提醒后面都写有诗……

    金鱼,你以为你能不哈哈哈?

    本贴最后由 老油 于 2010-01-13 01:54 编辑过。

    举报 回复

    # 28楼

  • 金鱼发表于2010-01-13 12:47|

    不是金鱼阅读能力下降,而是老油表达能力下降;也不是我误读,而是你误导----哈哈哈!

    你的[“身心愉悦”要有前提,要么有金钱,要么没思想。]这“前提”存在问题!仔细想想,你应该明白的---

    我并不怀疑你对方老的尊重,而是怀疑你前后矛盾的表述!就像你怀疑我是动漫大诗一样----哈哈哈!


    [这就说明:有思想的人想开心的话,就要共人家的产。]也有问题!不严谨。

    的确,共产主义也是很有思想的人整出来的,你我也是有思想的人教育出来的,从你保存的各时期学习轨迹可以看出,至少你是有毛泽东思想的人(你不要否认哦!),那么----。有多少金钱才能满足你的“前提”呢?前首富黄光裕够有金钱了,你敢说他没思想??你问问他现在开不开心。开心的事不用搞这么复杂,所谓人有三衰六旺,喜怒哀乐无常,强加“前提”,只会漏洞百出。

    说到诗,现在各种形式的诗多得去了,没有人能真正全面说清楚什么是诗。个人认为关键在于你作的诗给什么人看,看的人又对诗的理解程度和情感程度。就像热恋中的人,就是对方写给他(她)的诗超烂,而他(她)也会觉得很幸福很好诗。----哈哈哈!当然面对大众的诗就众口难调了,比如我就觉得你30多年前的“战斗诗”不如梁同学的有诗意----哈哈哈!

    举报 回复

    # 29楼

  • 放大镜发表于2010-01-13 21:56|

    不管怎么说,方唐的作品是我们看得最多的,也是最熟悉的。这是廖陵儿说方唐,多年前的老报纸。





    举报 回复

    # 30楼

回复

最近发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