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大校的抒情诗
郑大校的抒情诗
郑化改,北京部队某部宣传官,军衔大校,艺术专业漫画。我的文题恭称大校,非拍马屁,而是说,漫画这门艺术不赖,以此供职,前景光明远大。华君武老画漫画,领导中国的现实主义绘画艺术,虽然已退休,但是,十六大新一届中央领导班子成立后,还有一位常委级的领导去看望这位从延安走过来的老艺术家。爱好漫画的人,能把漫画看低么?
华老如此位高荣尊,郑化改还不是大校时,便是华老家的常客。“话不投机半句多”,《增广贤文》上有此语。此书虽被人看成是俗书,但书作者却自当今古通鉴之至言。我在想,郑化改肯定是去“话投机”。这就怪了,华老的漫画以简淡求深,郑化改的漫画大美大丽,其志也不是要追随华画的形制,怎么就可以投机呢?但你又会想,绝不会有这样一副情景:郑化改提两只烤鸭,华老取出茅台,杯盘狼藉,不知东方之既白。那肯定是曲膝而坐,抵席而谈。谈什么?我想,还是在谈漫画。
作为长者、大师的华老,肯定首先会对郑化改开个玩笑:“听我者生,仿我者死! ” 华老常到部队里去给战士们讲漫画。从华老讲话的记录上看,他首先强调的是,画漫画“根本问题是要加强政治修养”,“我们画漫画的目的就是为人民服务”,“把画漫画作为为人民服务的一个手段”。然后讲“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再才是“发现题材”、“构思”、“夸张”、“幽默”、“神形兼备”具体的艺术技巧等等。郑化改当然是第一个在华老家中“听课”。我想,未来的郑大校是一个相当聪明的人,他一面聆听大师的这些倾谈,也一面在想华老那句玩笑。华老这老谁都知道他特喜开玩笑。郑化改却把这玩笑当了至心至理记在心中,要创造自己的画风。
郑化改果真创作大成,階衔已至大校。用独树一帜来概括郑化改的漫画艺术创作,决不是溢美。郑是军旅画家,他的创作源泉来至于军旅生活,坚定地为军队的政治工作服务。一组宏篇巨制《漫画史诗<中国人民解放军>》,讲的虽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历史,把准而坚定的却是军魂颂:坚持党的绝对领导,坚持绝对为人民服务,坚持永远的军民鱼水情。因此,郑化改的漫画不仅有思想的灵魂,也有思想的深度。《并非不对称战争》则是在讲现代化军事思想:武器现代化了,如果军事思想还很落后,那么,武器就没法子发挥它的现代化性能,一旦真打起来,战争的胜负便可想而知。实际上这幅漫画也是在呼吁军事思想现代化。此幅漫画的思想深度非常具有实际的意义。再比如《一字之差定胜负》这幅漫画,思想甚深。红军指挥员一句“跟我上”便首先攻上山顶,敌军指挥官一句“给我上”,结果却是登不上只有吃败仗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一部光辉胜利史,从红军到八路军、解放军、志愿军等等一路胜利走来,画家用“一字之差”予以总结,思想深刻、目光锐利、椽笔老到,小小一幅画,道破一部辉煌历史。北宋司马光著有历史大部头《资治通鉴》,他花了那么多精力,意图也就是书名这几个字。郑化改一幅小画,以“一字之差”道破我军光辉胜利史的原由,其作用,未必不可“资治之通鉴”。今日各地基层政府部门官僚主义盛行,克服官僚主义,郑化改的这幅小画,未必不可“资治通鉴”。郑化改能画出这样的画来,在华老家作常客,当然华老会倾耳听谈,决不会觉得郑化改“半句多”。
华老给战士讲漫画时,的确也讲过,漫画要有幽默感。郑化改在听此教诲的时候,还记住了华老的另一句话:“生活是创作的源泉”。郑化改的漫画的确很富幽默,我这篇文章的腹题竟然是:郑大校的幽默。例如他的《迷彩河畔》、《迷彩频道》、《隐形部队》、《自助餐》、《比武》等等,都能让人会心生笑。笑后不仅觉得很有味道,而且能感觉军人的生活是那么朝气勃勃,虎虎生气,军人是那么可亲可爱。读郑化改的这类“幽默漫画”,的确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说实话,以前我对“幽默漫画”这几字都有些厌,因为我看到的那些“幽默漫画”都是些无天无地、无人间烟火的东西,用旧话就是“痴画鬼魅,凿空无据”。郑化改的“幽默漫画”源于生活,的确有独帜标杆的意义。
我这篇文章之所以最后用了“郑大校的抒情诗”来作题,因为,郑化改的“幽默漫画”是从生活中来,幽默是从生活中提练出来的,郑化改的幽默味实际上是生活味。例如《迷彩频道》中的“迷彩”二字,是将电视机里的“迷彩”(看不清图像的“花道道”)与战士的衣服“迷彩”进行“双关”。双关语在文学里时常用到,例如唐人刘禹锡的《竹枝词》:“杨枊青青江水平,闻郞江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这“却有晴”与“却有情”是双关语。诗的特色固然很多,这双关生味也是其中一色。郑化改的漫画就善抓这个双关味。例如他的《船的故事》、《太空又添五颗星》、《浩瀚太空摆星星》等等。为了使漫画生出情味来,郑化改的创作手法当然还很多。《对着月亮整军容》使人想起李白的诗:“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以玉盘作镜整容,当然是很有味的。《向红军看齐》也很有味。这幅画讲红军传统不能丢,军队改革也得传统继承需要坚持。此画政治思想好,画意却非常有味儿,难得!清人袁枚《随园诗话》里有一段话:“从来天分低拙之人,好谈风格,而不谈风趣。何也?格调是空架子,有腔口易描;风趣专写性灵,非天才不办。”他这里所说的“风趣”,就是后面多次提到的“性情”、“意味”、“弦外之音,味外之味”,所谓诗味,大略就是这些因素罢!郑化改漫画的审美追求,就很符合中国诗歌的审美趣味,所以我的文章用“郑大校的抒情诗”作题目,更能准确地概括他的漫画艺术特征。
袁牧这里说的“风格”与我们现在所说的“艺术风格”有些不同,他说的是纯形式一类的东西,如格律、句对。漫画的造型、线条、色彩技法一类的东西,大略与他所说的“有腔口易描”有些相近。当然,这种“有腔口易描”与才情、才思比较起来,当然是属于第二位的了。这第二位的东西,能至美至丽,做到赏心悦目,何尝不可!郑化改的漫画注重诗一般的抒情,抒情本就是美的,因此在形制上做到大丽大美,内容与形式、内外审美都相当统一,这也成为郑化改漫画艺术的一大特色。
郑化改的漫画形制大丽大美,华老的漫画简淡深邃,一老一少却能抵席相谈,甚是投机,个中之由,一是华老艺术指导的大度,二是郑化改在接受指导时,自有其“化改”,再就是对华老很尊重。华老提出“漫画是画思想的艺术”,那是对漫画艺术的本体论述,也是宏观论述。至于华老自己因哲学的追求、民族传统的追求,艺术个性的倜傥不羁,思想上取于深邃,而笔墨形制上取于简淡,却决不要求别人在形制上标格一律。华老在作国家绘画艺术领导的时候,就强调形式的百花齐放,他甚至作讽刺漫画来反对官僚主义对艺术家创作的束缚。聆听华老指导的郑化改,倾耳而能“化改”,这“化”字,是入神入化之化,能在心中入神入化君武漫画艺术理论的本质,从而化改自己的艺术。早先郑化改的漫画,并不是很成熟的。对大师的艺术理论有宏观心领的入神入化,形制技巧具体上进行化改,如此化改自然也就是自铸了。
郑化改能成为华老家中的常客,不易啊!华老位高荣尊,往来多是鸿儒,郑化改能与其中,肯定也有其人品可圈之处。杜甫有首嘲讽诗:“杨王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是对当时一些轻薄诗人对前代诗人杨炯、王勃、卢照邻、骆宾王的轻漫的讥讽。“不废江河万古流”既是对“尔曹身与名俱灭”的讽刺,也是对“杨王卢骆当时体”的赞扬。这些轻漫前代诗人的浅薄家伙,身体与名声早已灰飞烟灭了,可是杨、王、卢、骆的诗作与美名还同江河万古长流一样不会废灭。按理说,杜甫的诗作才华早已胜过了前代诗人杨、王、卢、骆,可以看轻他们了,可是,杜甫却用“杨王卢骆当时体,不废江河万古流”加以赞扬。可见杜甫胸襟之伟大,人品之高尚。我想,郑化改去向华老请教时,肯定对杜甫是很仰敬的,自然也从杜甫那里学到了人品德操,所以对华老很是尊重。
我前不久写了一篇读华君武漫画的文章讲《思想画家的艺术》,贴在中漫网上,遭到了“麻烦人”的抵毁。也许有人会说,我赞扬郑化改,也是想起了杜甫的诗,是想对那些“麻烦人”说一句:“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其实不是的。我写这篇赞扬郑化改的文章,的确是我看到了郑化改学习华老艺术的方法以及他的人品德操。那么,我赞颂郑化改,有没有暗里想说:“未得李(白)杜(甫)之皮毛,而轻温(庭筠)李(商隐),何蜉蝣之多也!”(袁牧语)从而讽刺当下一些“漫家”?的确也不是的,我想说明的是,今天的年轻漫画家,真还应该向华老这些大师学习,也应向郑化改一样的著名漫画家学习。尽管年轻漫画家有了杜甫一样的才气,也应有尊敬“杨王卢骆当时体,不废江河万古流”的胸襟与人品。
郑化改虚心向华老请教,而又能自化自改自铸,使自己的漫画艺术,思想深刻、抒情浓烈、形制丽美。前人可尊,自铸当仁,学艺之道令人系感良多,特作小诗以示恭敬:
艺学大师心化改
自调一管抒情笛
节管虽已鸣声丽
犹记日辉笋露奇
罗兴发
2009.6.21
最新评论
正序排列
楼层直达:
-
罗兴发发表于2009-09-01 17:02|
郑大校的抒情诗
郑化改,北京部队某部宣传官,军衔大校,艺术专业漫画。我的文题恭称大校,非拍马屁,而是说,漫画这门艺术不赖,以此供职,前景光明远大。华君武老画漫画,领导中国的现实主义绘画艺术,虽然已退休,但是,十六大新一届中央领导班子成立后,还有一位常委级的领导去看望这位从延安走过来的老艺术家。爱好漫画的人,能把漫画看低么?
华老如此位高荣尊,郑化改还不是大校时,便是华老家的常客。“话不投机半句多”,《增广贤文》上有此语。此书虽被人看成是俗书,但书作者却自当今古通鉴之至言。我在想,郑化改肯定是去“话投机”。这就怪了,华老的漫画以简淡求深,郑化改的漫画大美大丽,其志也不是要追随华画的形制,怎么就可以投机呢?但你又会想,绝不会有这样一副情景:郑化改提两只烤鸭,华老取出茅台,杯盘狼藉,不知东方之既白。那肯定是曲膝而坐,抵席而谈。谈什么?我想,还是在谈漫画。
作为长者、大师的华老,肯定首先会对郑化改开个玩笑:“听我者生,仿我者死! ” 华老常到部队里去给战士们讲漫画。从华老讲话的记录上看,他首先强调的是,画漫画“根本问题是要加强政治修养”,“我们画漫画的目的就是为人民服务”,“把画漫画作为为人民服务的一个手段”。然后讲“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再才是“发现题材”、“构思”、“夸张”、“幽默”、“神形兼备”具体的艺术技巧等等。郑化改当然是第一个在华老家中“听课”。我想,未来的郑大校是一个相当聪明的人,他一面聆听大师的这些倾谈,也一面在想华老那句玩笑。华老这老谁都知道他特喜开玩笑。郑化改却把这玩笑当了至心至理记在心中,要创造自己的画风。
郑化改果真创作大成,階衔已至大校。用独树一帜来概括郑化改的漫画艺术创作,决不是溢美。郑是军旅画家,他的创作源泉来至于军旅生活,坚定地为军队的政治工作服务。一组宏篇巨制《漫画史诗<中国人民解放军>》,讲的虽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历史,把准而坚定的却是军魂颂:坚持党的绝对领导,坚持绝对为人民服务,坚持永远的军民鱼水情。因此,郑化改的漫画不仅有思想的灵魂,也有思想的深度。《并非不对称战争》则是在讲现代化军事思想:武器现代化了,如果军事思想还很落后,那么,武器就没法子发挥它的现代化性能,一旦真打起来,战争的胜负便可想而知。实际上这幅漫画也是在呼吁军事思想现代化。此幅漫画的思想深度非常具有实际的意义。再比如《一字之差定胜负》这幅漫画,思想甚深。红军指挥员一句“跟我上”便首先攻上山顶,敌军指挥官一句“给我上”,结果却是登不上只有吃败仗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一部光辉胜利史,从红军到八路军、解放军、志愿军等等一路胜利走来,画家用“一字之差”予以总结,思想深刻、目光锐利、椽笔老到,小小一幅画,道破一部辉煌历史。北宋司马光著有历史大部头《资治通鉴》,他花了那么多精力,意图也就是书名这几个字。郑化改一幅小画,以“一字之差”道破我军光辉胜利史的原由,其作用,未必不可“资治之通鉴”。今日各地基层政府部门官僚主义盛行,克服官僚主义,郑化改的这幅小画,未必不可“资治通鉴”。郑化改能画出这样的画来,在华老家作常客,当然华老会倾耳听谈,决不会觉得郑化改“半句多”。
华老给战士讲漫画时,的确也讲过,漫画要有幽默感。郑化改在听此教诲的时候,还记住了华老的另一句话:“生活是创作的源泉”。郑化改的漫画的确很富幽默,我这篇文章的腹题竟然是:郑大校的幽默。例如他的《迷彩河畔》、《迷彩频道》、《隐形部队》、《自助餐》、《比武》等等,都能让人会心生笑。笑后不仅觉得很有味道,而且能感觉军人的生活是那么朝气勃勃,虎虎生气,军人是那么可亲可爱。读郑化改的这类“幽默漫画”,的确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说实话,以前我对“幽默漫画”这几字都有些厌,因为我看到的那些“幽默漫画”都是些无天无地、无人间烟火的东西,用旧话就是“痴画鬼魅,凿空无据”。郑化改的“幽默漫画”源于生活,的确有独帜标杆的意义。
我这篇文章之所以最后用了“郑大校的抒情诗”来作题,因为,郑化改的“幽默漫画”是从生活中来,幽默是从生活中提练出来的,郑化改的幽默味实际上是生活味。例如《迷彩频道》中的“迷彩”二字,是将电视机里的“迷彩”(看不清图像的“花道道”)与战士的衣服“迷彩”进行“双关”。双关语在文学里时常用到,例如唐人刘禹锡的《竹枝词》:“杨枊青青江水平,闻郞江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这“却有晴”与“却有情”是双关语。诗的特色固然很多,这双关生味也是其中一色。郑化改的漫画就善抓这个双关味。例如他的《船的故事》、《太空又添五颗星》、《浩瀚太空摆星星》等等。为了使漫画生出情味来,郑化改的创作手法当然还很多。《对着月亮整军容》使人想起李白的诗:“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以玉盘作镜整容,当然是很有味的。《向红军看齐》也很有味。这幅画讲红军传统不能丢,军队改革也得传统继承需要坚持。此画政治思想好,画意却非常有味儿,难得!清人袁枚《随园诗话》里有一段话:“从来天分低拙之人,好谈风格,而不谈风趣。何也?格调是空架子,有腔口易描;风趣专写性灵,非天才不办。”他这里所说的“风趣”,就是后面多次提到的“性情”、“意味”、“弦外之音,味外之味”,所谓诗味,大略就是这些因素罢!郑化改漫画的审美追求,就很符合中国诗歌的审美趣味,所以我的文章用“郑大校的抒情诗”作题目,更能准确地概括他的漫画艺术特征。
袁牧这里说的“风格”与我们现在所说的“艺术风格”有些不同,他说的是纯形式一类的东西,如格律、句对。漫画的造型、线条、色彩技法一类的东西,大略与他所说的“有腔口易描”有些相近。当然,这种“有腔口易描”与才情、才思比较起来,当然是属于第二位的了。这第二位的东西,能至美至丽,做到赏心悦目,何尝不可!郑化改的漫画注重诗一般的抒情,抒情本就是美的,因此在形制上做到大丽大美,内容与形式、内外审美都相当统一,这也成为郑化改漫画艺术的一大特色。
郑化改的漫画形制大丽大美,华老的漫画简淡深邃,一老一少却能抵席相谈,甚是投机,个中之由,一是华老艺术指导的大度,二是郑化改在接受指导时,自有其“化改”,再就是对华老很尊重。华老提出“漫画是画思想的艺术”,那是对漫画艺术的本体论述,也是宏观论述。至于华老自己因哲学的追求、民族传统的追求,艺术个性的倜傥不羁,思想上取于深邃,而笔墨形制上取于简淡,却决不要求别人在形制上标格一律。华老在作国家绘画艺术领导的时候,就强调形式的百花齐放,他甚至作讽刺漫画来反对官僚主义对艺术家创作的束缚。聆听华老指导的郑化改,倾耳而能“化改”,这“化”字,是入神入化之化,能在心中入神入化君武漫画艺术理论的本质,从而化改自己的艺术。早先郑化改的漫画,并不是很成熟的。对大师的艺术理论有宏观心领的入神入化,形制技巧具体上进行化改,如此化改自然也就是自铸了。
郑化改能成为华老家中的常客,不易啊!华老位高荣尊,往来多是鸿儒,郑化改能与其中,肯定也有其人品可圈之处。杜甫有首嘲讽诗:“杨王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是对当时一些轻薄诗人对前代诗人杨炯、王勃、卢照邻、骆宾王的轻漫的讥讽。“不废江河万古流”既是对“尔曹身与名俱灭”的讽刺,也是对“杨王卢骆当时体”的赞扬。这些轻漫前代诗人的浅薄家伙,身体与名声早已灰飞烟灭了,可是杨、王、卢、骆的诗作与美名还同江河万古长流一样不会废灭。按理说,杜甫的诗作才华早已胜过了前代诗人杨、王、卢、骆,可以看轻他们了,可是,杜甫却用“杨王卢骆当时体,不废江河万古流”加以赞扬。可见杜甫胸襟之伟大,人品之高尚。我想,郑化改去向华老请教时,肯定对杜甫是很仰敬的,自然也从杜甫那里学到了人品德操,所以对华老很是尊重。
我前不久写了一篇读华君武漫画的文章讲《思想画家的艺术》,贴在中漫网上,遭到了“麻烦人”的抵毁。也许有人会说,我赞扬郑化改,也是想起了杜甫的诗,是想对那些“麻烦人”说一句:“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其实不是的。我写这篇赞扬郑化改的文章,的确是我看到了郑化改学习华老艺术的方法以及他的人品德操。那么,我赞颂郑化改,有没有暗里想说:“未得李(白)杜(甫)之皮毛,而轻温(庭筠)李(商隐),何蜉蝣之多也!”(袁牧语)从而讽刺当下一些“漫家”?的确也不是的,我想说明的是,今天的年轻漫画家,真还应该向华老这些大师学习,也应向郑化改一样的著名漫画家学习。尽管年轻漫画家有了杜甫一样的才气,也应有尊敬“杨王卢骆当时体,不废江河万古流”的胸襟与人品。
郑化改虚心向华老请教,而又能自化自改自铸,使自己的漫画艺术,思想深刻、抒情浓烈、形制丽美。前人可尊,自铸当仁,学艺之道令人系感良多,特作小诗以示恭敬:
艺学大师心化改
自调一管抒情笛
节管虽已鸣声丽
犹记日辉笋露奇
罗兴发
2009.6.21举报 回复# 1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