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版块

g

置顶 精华 发表在 漫话漫画

10

5159

总是不可避免的陷入自己、或者别人设定的误区。   
   比如,漫画。
   在以前,大家都有正式的、国营的单位保障生活无忧的状况下,当时是一种爱好,业余时间画上几幅,再向报纸、杂志投个稿件,说不定也就发表了!稿费倒不是很重要,补贴一下生活也不错,更重要的是名誉。
   想那个时候,作为一般的单位职工,或者家属区的一般百姓,突然间大家知道了你竟然会画漫画,而且竟然发表到了报纸上,还是市一级、单位都定的、大家都能看到的晚报,那是多么的光彩,这样的光环对那时的漫画爱好者可能是最大的鼓励,或者也是最终的追求——发表更多的漫画,最好到老的时候出一本自己的画集。
   至于生存的事情,大概也有烦恼,但绝对没有想过会怪罪到漫画这个行业本身上。那个时代,很少有人想发财,靠漫画想发财的人,自己都会觉得自己不道德。   
   现在,似乎是不可能了。多数的大锅饭没有了,国营的、事业的、总之是正式的工作已经很少了,剩下的只有公务员了,既然是公务员了,当然也就没有必要画漫画糊口了!不是公务员的呢?多年来受到漫画思想教育,不免停留在业余爱好,画面简单、讽刺教育的理念阶段。   
    现在可不一样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物质丰富了,生活方式更多了,打工流行了。当大家都在忙于生存的时候,谁在画漫画?除了以上所说的追求发表数量的爱好者之外,其实更多的是想靠漫画生存甚至发财的人,比如像我,漫画就是工作。
    为什么会出现一些不满足于发表漫画,挣点稿费,在周围有点画家名声的爱好者呢?可能是没有办法把漫画放在爱好的档次上了!一是要生存,没有了稳定的单位,有了单位的要发奋的工作,那有时间画漫画,做一个漫画自由职业者?仅仅靠10-30-50-100元的稿费?并且是十天半个月的频率邮寄过来,还不把人饿死?落一个会画漫画的名声总归不能当饭吃,再说,漫画家的名誉,相对于画油画、国画家,那就是“画娃娃”。
    二是周围人对发财了的尊敬与眼光刺激。市场经济的成功之处,不是打破了铁饭碗,最主要的是改变了人的无为思想,激励、逼迫大家都要做一个有所成就的人,不论是以事业、人生目标等等为口号的行为,都在挣钱生活、挣钱发财、是一个相对大约的标准。漫画也不再是豆腐块的报纸空间,它可以系列的出版,便也给漫画家带来滚滚财源。当然这些在国外都是已经早发展,并且很成熟的生存模式,只是多年来我们不知道罢了!画漫画是可以发财的,比如美国的米老鼠唐老鸭,日本的宫骏奇等等。
    国外的漫画来了,国外的漫画家们的生活方式也紧跟而来,漫画换成银子的操作手段也略有所闻了。有了成功漫画家的标准,再看看国内的漫画市场,似乎也不错,大量的少男少女都在看漫画,可惜是日本的卡通,于是我们便有许多在以前以发表思维的漫画家不满意了,喊道世风日下,老漫画、讽刺与幽默类别的漫画没有人看了等等。报纸杂志在市场经济下也为了自身的生存,也不再刊登所谓社会讽刺漫画这类无关紧要的东西,当然,中国的大环境造成讽刺漫画容易产生政治风险,报纸有风险,干脆就不用了,再无聊的卡通、四格,好看与否,总之是不会出现问题的,不会突然接到宣传部的电话。
    如此下去,思维没有转换的漫画家们市场更加缩小。
    于似乎!许多在多年的闭门造车,把“漫画”这个词语完全扭曲了的中国漫画行业,失落的进入了他们所认为所谓的低潮时期。
    当然,年轻的一代可不这么认为,年龄决定着他们崇尚卡通,模仿,拷贝。喜欢一切新锐的东西,他们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当思维没有改变的漫画家们还再喊漫画低潮时期的可怜时!大家都要重视的时候。年轻的一代已经在市场经济中与大多数的变革者合作了,诸如新锐的报纸和杂志,还有一些出版机构。
    仔细想一想,漫画根本就没有所谓的低潮,这些年,漫画其实是一直在发展,只不过这次的发展不是简单的前进或者上升。而是一次蜕变,彻底的蜕变。
    这次蜕变,才有可能使我们的漫画事业走上了正轨,基本摆脱了宣传讽刺的简单工具,从而成为大家娱乐方式中的一种,至于日本卡通的侵略,国外动漫的冲击,那只是个时间的问题。谁让我们走了多年的政治宣传之路线,没有重视人民群众,没有把漫画当成百姓的娱乐品种。现在好了,不论是市场受到了冲击,还是我们的漫画家们想发财。都是很正常的。
    既然是蜕变,就会很痛,也会影响部分人的利益,也会造就新贵!但对于整个漫画是也来讲,始终进步,变化着总要比一潭死水强!
    可惜,老百姓不买我们国产动漫的帐!那还不是这么多年一直没有重视人家么?想一想!从多年以前到现在,总是把漫画当成老百姓喜为乐见的宣传方式,其中便有两层意思,一是诸如科学、破除迷信、文明做人等思想方面,用文字说教很没有意思能吸引人看的东西,用漫画来表现。漫画本身就不是独立的,可以来挣钱的,不是娱乐的,搞笑的,也不是最好的宣传方式,那个时候电视机不是家家都有,节目也不多,在宣传方式不多的情况下,只是因为老百姓喜欢,只好用漫画了,好歹也算形象视觉之类。二层意思是用文字的东西来向百姓宣传,老百姓的文化层次都普遍底下,怕看不懂,画成漫画就好懂一些了。看不起老百姓。
    (不能简单的否定,漫画曾经的功劳,功劳是功劳,工具是工具。)
    现在呢? 电视多了,频道多了,网络也来了,漫画靠边站了。普九了,大学扩招了,老百姓文化层次搞了,最起码理解能力高了,不需要那种说教漫画解释了。漫画也变化了绘制方式,电脑了,手绘了,喷绘了,打印了,300dip了。不再是工具,是一种综合的产品,说高点,就是商业艺术产品,不光要发表的,还要形成产业的。
    时代变了,市场经济了,现在要生存了,漫画家要准备发财了,却陷入了多年的老习惯,摆脱不了老的漫画理念,只会教育人民群众,不知道入如何逗老百姓开心了,我们都知道了漫画可以发财,老百姓难道停留在老水平上,千万不能低估我们的人民素质与娱乐要求。
    多年的阵痛之后,新老漫画家很明显的分成了两种阵营,报纸杂志也明显的有两种风格,包括一些报纸漫画版面。新锐的在卡通的基础上逐步有了国产漫画的独辟蹊径。众多的漫画家也紧随改革的思路,改变了漫画的理念。当然,剩下的是为数不多的“老阵地”。
    好歹还是进步了,因为不再将漫画当成业余,有人可以靠画漫画生活得很好,很滋润,比如:毛小乐之流;有人成功的建立了工作室,比如:郭竞雄之流。当把漫画重视为一种生存挣钱的手段的时候,就会重视了,重视了,也就不再用那些简单的线条、粗糙的画面来糊弄人了。知道了要想挣钱,就要有好的创意和画面,虽然现在还不可以和国外的动漫相提并论,这倒不着急,都是以前耽误了太多的时间,现在明白了,迎头赶上。    但是依靠漫画,如何生存?
    说起来似乎也不是很复杂!把人民群众的娱乐享受放到首位,把自己的手艺练好,在画画的时候,不要想着这是在创作,一定要想,这是在生产,产出来的东西是要买的就可以了。从这个角度讲,漫画人就是一个个体的生产者。
    既然是生产者,就要再生产前根据自己的资金状况,确定经营模式,思路与生产过程,造出大家喜闻乐见的娱乐产品,至于思想的深刻,不要着急,先让大家喜欢再说,然后想办法推销出去,拿到银子才算数。
    易中天教授的讲课内容,大家喜欢吗?学术性的东西为什么成功?那就是找到了切合点,把复杂的学术问题通过平易近人的语言表述出来,这也不妨漫画界借鉴。
    现在的发展只是一个起步,只是有了觉醒和尝试。以后的发展才是机遇,相信本地漫画市场的繁荣和漫画家的长期摸索一定会成功。
    这些文字,随心随手写来,实属一家之言,许多不规范不明白的地方自己也不好说清楚,见谅!

最新评论

正序排列

楼层直达:

只看楼主
  • 沉石发表于2006-09-13 18:52|

    总是不可避免的陷入自己、或者别人设定的误区。   
       比如,漫画。
       在以前,大家都有正式的、国营的单位保障生活无忧的状况下,当时是一种爱好,业余时间画上几幅,再向报纸、杂志投个稿件,说不定也就发表了!稿费倒不是很重要,补贴一下生活也不错,更重要的是名誉。
       想那个时候,作为一般的单位职工,或者家属区的一般百姓,突然间大家知道了你竟然会画漫画,而且竟然发表到了报纸上,还是市一级、单位都定的、大家都能看到的晚报,那是多么的光彩,这样的光环对那时的漫画爱好者可能是最大的鼓励,或者也是最终的追求——发表更多的漫画,最好到老的时候出一本自己的画集。
       至于生存的事情,大概也有烦恼,但绝对没有想过会怪罪到漫画这个行业本身上。那个时代,很少有人想发财,靠漫画想发财的人,自己都会觉得自己不道德。   
       现在,似乎是不可能了。多数的大锅饭没有了,国营的、事业的、总之是正式的工作已经很少了,剩下的只有公务员了,既然是公务员了,当然也就没有必要画漫画糊口了!不是公务员的呢?多年来受到漫画思想教育,不免停留在业余爱好,画面简单、讽刺教育的理念阶段。   
        现在可不一样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物质丰富了,生活方式更多了,打工流行了。当大家都在忙于生存的时候,谁在画漫画?除了以上所说的追求发表数量的爱好者之外,其实更多的是想靠漫画生存甚至发财的人,比如像我,漫画就是工作。
        为什么会出现一些不满足于发表漫画,挣点稿费,在周围有点画家名声的爱好者呢?可能是没有办法把漫画放在爱好的档次上了!一是要生存,没有了稳定的单位,有了单位的要发奋的工作,那有时间画漫画,做一个漫画自由职业者?仅仅靠10-30-50-100元的稿费?并且是十天半个月的频率邮寄过来,还不把人饿死?落一个会画漫画的名声总归不能当饭吃,再说,漫画家的名誉,相对于画油画、国画家,那就是“画娃娃”。
        二是周围人对发财了的尊敬与眼光刺激。市场经济的成功之处,不是打破了铁饭碗,最主要的是改变了人的无为思想,激励、逼迫大家都要做一个有所成就的人,不论是以事业、人生目标等等为口号的行为,都在挣钱生活、挣钱发财、是一个相对大约的标准。漫画也不再是豆腐块的报纸空间,它可以系列的出版,便也给漫画家带来滚滚财源。当然这些在国外都是已经早发展,并且很成熟的生存模式,只是多年来我们不知道罢了!画漫画是可以发财的,比如美国的米老鼠唐老鸭,日本的宫骏奇等等。
        国外的漫画来了,国外的漫画家们的生活方式也紧跟而来,漫画换成银子的操作手段也略有所闻了。有了成功漫画家的标准,再看看国内的漫画市场,似乎也不错,大量的少男少女都在看漫画,可惜是日本的卡通,于是我们便有许多在以前以发表思维的漫画家不满意了,喊道世风日下,老漫画、讽刺与幽默类别的漫画没有人看了等等。报纸杂志在市场经济下也为了自身的生存,也不再刊登所谓社会讽刺漫画这类无关紧要的东西,当然,中国的大环境造成讽刺漫画容易产生政治风险,报纸有风险,干脆就不用了,再无聊的卡通、四格,好看与否,总之是不会出现问题的,不会突然接到宣传部的电话。
        如此下去,思维没有转换的漫画家们市场更加缩小。
        于似乎!许多在多年的闭门造车,把“漫画”这个词语完全扭曲了的中国漫画行业,失落的进入了他们所认为所谓的低潮时期。
        当然,年轻的一代可不这么认为,年龄决定着他们崇尚卡通,模仿,拷贝。喜欢一切新锐的东西,他们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当思维没有改变的漫画家们还再喊漫画低潮时期的可怜时!大家都要重视的时候。年轻的一代已经在市场经济中与大多数的变革者合作了,诸如新锐的报纸和杂志,还有一些出版机构。
        仔细想一想,漫画根本就没有所谓的低潮,这些年,漫画其实是一直在发展,只不过这次的发展不是简单的前进或者上升。而是一次蜕变,彻底的蜕变。
        这次蜕变,才有可能使我们的漫画事业走上了正轨,基本摆脱了宣传讽刺的简单工具,从而成为大家娱乐方式中的一种,至于日本卡通的侵略,国外动漫的冲击,那只是个时间的问题。谁让我们走了多年的政治宣传之路线,没有重视人民群众,没有把漫画当成百姓的娱乐品种。现在好了,不论是市场受到了冲击,还是我们的漫画家们想发财。都是很正常的。
        既然是蜕变,就会很痛,也会影响部分人的利益,也会造就新贵!但对于整个漫画是也来讲,始终进步,变化着总要比一潭死水强!
        可惜,老百姓不买我们国产动漫的帐!那还不是这么多年一直没有重视人家么?想一想!从多年以前到现在,总是把漫画当成老百姓喜为乐见的宣传方式,其中便有两层意思,一是诸如科学、破除迷信、文明做人等思想方面,用文字说教很没有意思能吸引人看的东西,用漫画来表现。漫画本身就不是独立的,可以来挣钱的,不是娱乐的,搞笑的,也不是最好的宣传方式,那个时候电视机不是家家都有,节目也不多,在宣传方式不多的情况下,只是因为老百姓喜欢,只好用漫画了,好歹也算形象视觉之类。二层意思是用文字的东西来向百姓宣传,老百姓的文化层次都普遍底下,怕看不懂,画成漫画就好懂一些了。看不起老百姓。
        (不能简单的否定,漫画曾经的功劳,功劳是功劳,工具是工具。)
        现在呢? 电视多了,频道多了,网络也来了,漫画靠边站了。普九了,大学扩招了,老百姓文化层次搞了,最起码理解能力高了,不需要那种说教漫画解释了。漫画也变化了绘制方式,电脑了,手绘了,喷绘了,打印了,300dip了。不再是工具,是一种综合的产品,说高点,就是商业艺术产品,不光要发表的,还要形成产业的。
        时代变了,市场经济了,现在要生存了,漫画家要准备发财了,却陷入了多年的老习惯,摆脱不了老的漫画理念,只会教育人民群众,不知道入如何逗老百姓开心了,我们都知道了漫画可以发财,老百姓难道停留在老水平上,千万不能低估我们的人民素质与娱乐要求。
        多年的阵痛之后,新老漫画家很明显的分成了两种阵营,报纸杂志也明显的有两种风格,包括一些报纸漫画版面。新锐的在卡通的基础上逐步有了国产漫画的独辟蹊径。众多的漫画家也紧随改革的思路,改变了漫画的理念。当然,剩下的是为数不多的“老阵地”。
        好歹还是进步了,因为不再将漫画当成业余,有人可以靠画漫画生活得很好,很滋润,比如:毛小乐之流;有人成功的建立了工作室,比如:郭竞雄之流。当把漫画重视为一种生存挣钱的手段的时候,就会重视了,重视了,也就不再用那些简单的线条、粗糙的画面来糊弄人了。知道了要想挣钱,就要有好的创意和画面,虽然现在还不可以和国外的动漫相提并论,这倒不着急,都是以前耽误了太多的时间,现在明白了,迎头赶上。    但是依靠漫画,如何生存?
        说起来似乎也不是很复杂!把人民群众的娱乐享受放到首位,把自己的手艺练好,在画画的时候,不要想着这是在创作,一定要想,这是在生产,产出来的东西是要买的就可以了。从这个角度讲,漫画人就是一个个体的生产者。
        既然是生产者,就要再生产前根据自己的资金状况,确定经营模式,思路与生产过程,造出大家喜闻乐见的娱乐产品,至于思想的深刻,不要着急,先让大家喜欢再说,然后想办法推销出去,拿到银子才算数。
        易中天教授的讲课内容,大家喜欢吗?学术性的东西为什么成功?那就是找到了切合点,把复杂的学术问题通过平易近人的语言表述出来,这也不妨漫画界借鉴。
        现在的发展只是一个起步,只是有了觉醒和尝试。以后的发展才是机遇,相信本地漫画市场的繁荣和漫画家的长期摸索一定会成功。
        这些文字,随心随手写来,实属一家之言,许多不规范不明白的地方自己也不好说清楚,见谅!

    举报 回复

    # 1楼

  • 衣明举发表于2006-09-13 23:47|

    漫画人面临生存危机,的确是现实。改变创作观念,尽快提高水平也是本人面前,最紧迫的选择。不过一段时间内,许多业余作者还是要以单幅讽刺漫画为主。转型需要一个过程,因为许多报刊还在登载又比较适合于业余创作。练好基本功,别让形势给摔了是最首要的!

    举报 回复

    # 2楼

  • 安国军发表于2006-09-14 10:04|

    沉石老师你好!希望能与你交流,怎么与你联系?
        我的信箱:mhxx1992@vip.sina.com 本贴最后由 安国军 于 2006-09-14 10:04 编辑过。

    举报 回复

    # 3楼

  • 问号发表于2006-09-14 10:38|

    看了这一大堆密密麻麻的字,大脑感觉有些缺氧。
    这篇文字主题不明确,思路混乱,看完后不知所云。
    能一百个字说清楚的事,干吗要堆这么一大堆呢!
    既然是随心随手写来,看的人也别当真,随便看看得了。
    冒犯,见谅!

    举报 回复

    # 4楼

  • 量子发表于2006-10-12 23:43|

    一点看法:
    在市场经济社会里,任何人都无法对某个领域、某个行业确定足以让所谓的“业内人士”生存下来的价值标准,因为劳动价值的波动规律不是人为的。
    “业内人士”,当他被人们称之为“业内人士”时,他们便自然产生出对这个“名份”的寻租心态——表现出以老卖老的姿态——感叹着世风日下。因为竞争随时有可能让他们丢失“名份”;因为“名份”就意味着可以不劳而获。
    所以,我以为在市场经济社会里,不应把自已简单地称之为“XX人”,会点漫画的,不要把自己简单地称之为“漫画人”。尽管“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但三十六行,行行都可兼而为之,也就是说,那个行当会挣钱,就多投些精力去挣。所谓的“漫画人”,不过是相对于其他行业而言,对漫画坚持最久而矣,美言之:“它是我一生不变的追求,但不可能是我唯一的追求”。
    楼主题名“蜕变”,就意味着在某个特定的时段,人们将看到一个崭新的结果。但历史上、事实上,从来就没有那个结果,只有“存在的,便是必然的。”

    举报 回复

    # 5楼

  • 老油发表于2006-10-13 17:11|

    尽管不太刺激,但还是很喜欢看到有人这么认真地谈问题。

    楼主说的蜕变,用的是生物学科的说法,按社会学科的说法,就是转型。

    在另一个帖子里,我说:广东漫画界经过十几年的奋斗,已经胜利地实现了这个历史性的转型。既然楼主说总是要痛的,我们就不好意思说没痛过了。至于痛得怎样,估计大家都看到了。

    但我觉得痛应当是指总体上看有痛,局部分析起来,就是有的人在转型,另一些没转型的就在痛。转型的转得越开心,不转或转不了的就越痛。

    我还觉得,现在谈转型已经不够刺激了,至少广东漫画界是这样。期待有人能谈谈后转型期的问题,就是如何加速,如何腾飞。漫画界的超一流精英应当不是思考早就已经发生甚至已经完成的事情,而是应当关心将要面对的未来。

    我总觉得,当有的人还没进入网络的时候,有的人已经在思考后网络时代了。

    谁能超越搂主来点刺激的?

    我是不行的了,因为我是没转型的,所以我只能研究“廖冰兄与中国漫画”,痛苦! 本贴最后由 老油 于 2006-10-13 22:12 编辑过。

    举报 回复

    # 6楼

  • 王武发表于2006-10-13 21:25|

    看了后感觉是:被皇帝失宠,蜗居东宫的妃子,在凄凉的深秋,会议往日的的宠幸,看看今朝的落寞,幽怨的情绪悠然而生。

    但是我只是从楼主的文字间尤其是文章后半段对小乐和竞雄的“之流”的定位,就能看出除了文人相轻的不屑情绪之外,似乎还有那么点生不逢时的感觉,呵呵。

    中国漫画所有的今天,都不是那个“之流”能掌握的,如果说小乐,竞雄等人的“流”让楼主无奈,那么我门反过来,如果让小乐生活在30年前投枪匕首的时代,您又会发出什么感想呢?

    十年前,您如果这么幽怨似乎会有不少听众,今天我想即使最早幽怨的那批老家伙也明白,今天大众漫画的兴起,才真正是中国漫画的春天,是读者的春天,也是作者的春天。
    这就一句话可以概括:老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好就是好,不行就是不行!那种扼杀人性的创作模式,是要走进垃圾桶的。

    您口口声声说现在某些电脑制作的漫画是产品,那么我想问30年前的投枪匕首何尝不是商品?全国一个样式,一种颜色,所有的人要想发表漫画必须一个腔调,而无须考虑读者的感受,这个全国流行的蓝布裤子有什么区别呢?难道匕首漫画不是过去的“流派”吗?又是谁让他们流起来的呢?

    我支持老油的说法,根本就不是什么蜕变不蜕变的问题。那些早早转型的人现在过的很好,而那些依然执迷不悟的家伙除了被淘汰,就只有在私下里幽怨了。

    从作品的社会价值或者艺术价值来说,不能把30年前的匕首漫画和现在的漫画比较。就好象,我们不能拿70年代的的黄军装和现在的露期装比较一样,两种服装我认为都不能说谁好谁坏。

    如果还想吃漫画这碗饭,劝君就不要幽怨了,赶紧研究研究吧。

    举报 回复

    # 7楼

  • lys发表于2006-10-20 17:18|

    要变革, 就得忍受阵痛!!!

    举报 回复

    # 8楼

  • abcde发表于2006-11-06 17:56|

    上面的“问号”与朱长青先生无关。

    举报 回复

    # 9楼

  • 猫小乐发表于2006-11-06 18:58|

    生存第一。
    我是没有国家开支的人,不自己找路子咋办?
    我出书也不能晋职称,更不能获国家奖,成为国家级艺术家,所以就得想办法让读者满意,他们自愿掏腰包买书。 本贴最后由 猫小乐 于 2006-11-06 19:01 编辑过。

    举报 回复

    # 10楼

  • 客户发表于2006-11-06 21:45|

    向陈乐学习!!! 本贴最后由 客户 于 2006-11-06 21:48 编辑过。

    举报 回复

    # 11楼

回复

最近发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