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版块

仅供批判:[转贴]蔡慎坤:惊人的地方债务谁来偿还

置顶 精华 发表在 漫话漫画

0

3007

[转贴]蔡慎坤:惊人的地方债务谁来偿还
1106 次点击
11 个回复
0 次转到微评 铁骑银瓶 于 2011/3/1 4:52:58 发布在 凯迪社区 > 猫眼看人
蔡慎坤:惊人的地方债务谁来偿还?

2011-02-28

中央对于地方债务的容忍度似乎已到了极限。

从中央政府推出4万亿元的刺激计划开始,地方政府闻风起舞,纷纷上马各种配套项目形象工程,导致地方债务规模剧增,银行风险骤现。

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去年6月23日,向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报告2009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情况时,首次披露了备受社会关注的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通过审计调查18个省、16个市和36个县本级,截至2009年底这些地方的政府性债务余额高达2.79万亿元。2009年这些地区通过举借新债偿还债务本息2745.46亿元,占其全部还本付息额的47.97%,财政资金偿债能力严重不足。

几乎与此同时,银监会给出了更为惊人的数字。根据银监会公布的数据,至2009年末,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余额为7.38万亿元,这一数字是2009年全国财政收入6.85万亿元的107.74%,地方本级财政收入3.26万亿元的226.38%。如果加上中央政府的6万多亿元国债和近4000亿美元的外债,中国的债务规模占财政收入和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已经大大超出国际公认的警戒线。

近日,三星经济研究院研究预测,2011年末地方政府债务总额将达12.5万亿元左右。三星经济研究院发布的报告指出,地方融资平台贷款绝大部份为中长期贷款,数据显示,54%的贷款期限在5年以上,从贷款期限来看,2011年到2013年将是地方融资平台贷款集中到期时间。而近年来,地方政府依靠卖地维持财政及还贷,随着中央不断收紧信贷,调控房地产市场,地方政府还贷将出现困难,地方债务风险在3年内将集中爆发。

2月22日,海南省政协委员梁振功表示,2010年海南省政府一般预算收入为271亿元,而截至2010年11月底,全省各级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余额增至798.67亿元。一些地区的融资负债率高达300%,大大高于国际风险警戒线80~120%的水平。

由于统计数据混乱,外界很难了解真正的实际债务情况,中金、花旗等分析机构去年分析,到2010年底地方债务已达到12万亿元以上。如果再加上高悬的、没有进入统计数据的隐性债务,真实的负债水平已经占到GDP的70%~80%,即高达23万亿元~27万亿元之间。

地方债务屡创新高,实际上跟地方官员的利益有很大关系,钱多了可以随心所欲大搞建设大搞形象工程从而创造政绩,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这类项目大肆敛财疯狂贪污,至于沉重的债务包袱扔给下一任官员,地方官员更不会考虑如何还债,很多地方在举债时根本就不打算偿还。

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成思危坦承,对于地方欠债,如果中央来填补窟窿,必然要减少民生、公共事务等等方面的支出,最后等于是老百姓来替政府还帐,如果银行将地方债务转变成坏账,仍然是老百姓的损失,如果通过多印钞票制造通货膨胀来稀释债务,仍然是老百姓受害。



回帖人:挺右    影响力指数:0  |  | 发短消息 | 只看此人 | 2011/3/1 7:23:09    第 9 楼.地方财政,分税制和房产税(2011-02-28 18:29:06)[编辑][删除]
标签: 省会城市地方政府地方财政收入中央财政分税制财经  
现在调控房地产市场的呼声日高,实质性措施也一个接一个,并祭起了对地方主官的问责这把杀手锏,似有不打死这只老虎不罢休的势头,地方政府则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据说很多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40%以上来自于土地收入,越是发达地区,大城市比例就越高,比如2010年上海土地出让金占财政收入的51.4%,其他一线城市的比例估计也不会少。现在的情况实际上是中央财政很富,地方政府钱不够用,没了土地财政,很多地方政府估计养人都有问题。

那么造成这种情况的根源何在呢?按道理有多少钱办多少事,量入为出,地方政府何至于到此困境呢?细细探析一下建国后财政制度的变迁历史,也许能看出一些端睨,在94年分税制以前,由于计划经济下中央一直自信对地方经济掌握得很清楚,财政上采取的是包干制,即中央每年给地方一个指标,上缴完成后留下的就由自己支配了,这样一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一些先发展富起来的发达地区财政赢余就越来越多,越来越牛气,有时甚至不把中央财政放在眼里,中央的财政权力,经济调控能力受到了削弱,出现了穷庙富和尚现象,鉴于此,另外也参考了西方和香港的经验,便出台了影响深远的分税制方案,大概方案是把税分中央税,地方税,共享税三种,其中占税收最大头的增值税一开始使中央地方五五分,后来定为中央75%,地方25%,全部归地方的有营业税(银行,保险,铁路的不算在内),房产税,车船税,个人所得税,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等,在事权分工上,中央负责国防,外交,支农,内外债偿本付息,中央直属企事业单位支出等,地方要承担城市基本建设,城市公用设施维护,地方所属各项企事业支出,另外虽然公务员工资是由中央财政负担,但职务工资是很低的,占主要收入的津贴则是由地方各级政府支出的,一些发达地区甚至全部由省财政负担的。

以2010年为例,到11月底的时候,中央财政收入有4万亿元,支出为1.4万亿元左右,到了年底便突击花钱,把收支帐做平,地方财政收入也约为4万亿元,支出约为6万亿元,也就是说,中央和地方财政收入比是50:50,但支出地方占80%,中央只占20%,如此一来,地方主官要做事出政绩,但没钱,怎么办,一是提供土地基础设施等资源招商引资,引进外资,港资,台资,二是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搞城建带动商业房地产,一旦这两个车轮运作转好了,财源就滚滚而来了,GDP有了,就业问题也解决了,说起来也是一件地方官员和地方百姓共赢的事,只是后来市区土地卖得差不多了,房价高了,就要拆农民房了,工厂多了,环境出问题了,矛盾冲突就出来了,中央就不得不考虑民意了,于是就调控了。

房地产市场萧条了,影响最大的还是那些二三线城市,因为现有的财政体制实际是按权分配,级别越高财权越大,中央直辖市,省会城市,副省级城市,计划单列市能按级别得到上级财政更多的转移支付和地方税收提留,其他城市都是打工挣钱交税,没了房地产收入补贴,马上就变欠债的穷人。房产税是细水长流的好办法,但这个税不像增值税一样能在流通环节收,属财产税,要到老百姓口袋里去掏钱,是个得罪人的事,怎么个收法还真没经验。

最新评论

正序排列

楼层直达:

只看楼主
  • 吴之如发表于2011-03-01 14:56|

    [转贴]蔡慎坤:惊人的地方债务谁来偿还
    1106 次点击
    11 个回复
    0 次转到微评 铁骑银瓶 于 2011/3/1 4:52:58 发布在 凯迪社区 > 猫眼看人
    蔡慎坤:惊人的地方债务谁来偿还?

    2011-02-28

    中央对于地方债务的容忍度似乎已到了极限。

    从中央政府推出4万亿元的刺激计划开始,地方政府闻风起舞,纷纷上马各种配套项目形象工程,导致地方债务规模剧增,银行风险骤现。

    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去年6月23日,向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报告2009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情况时,首次披露了备受社会关注的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通过审计调查18个省、16个市和36个县本级,截至2009年底这些地方的政府性债务余额高达2.79万亿元。2009年这些地区通过举借新债偿还债务本息2745.46亿元,占其全部还本付息额的47.97%,财政资金偿债能力严重不足。

    几乎与此同时,银监会给出了更为惊人的数字。根据银监会公布的数据,至2009年末,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余额为7.38万亿元,这一数字是2009年全国财政收入6.85万亿元的107.74%,地方本级财政收入3.26万亿元的226.38%。如果加上中央政府的6万多亿元国债和近4000亿美元的外债,中国的债务规模占财政收入和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已经大大超出国际公认的警戒线。

    近日,三星经济研究院研究预测,2011年末地方政府债务总额将达12.5万亿元左右。三星经济研究院发布的报告指出,地方融资平台贷款绝大部份为中长期贷款,数据显示,54%的贷款期限在5年以上,从贷款期限来看,2011年到2013年将是地方融资平台贷款集中到期时间。而近年来,地方政府依靠卖地维持财政及还贷,随着中央不断收紧信贷,调控房地产市场,地方政府还贷将出现困难,地方债务风险在3年内将集中爆发。

    2月22日,海南省政协委员梁振功表示,2010年海南省政府一般预算收入为271亿元,而截至2010年11月底,全省各级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余额增至798.67亿元。一些地区的融资负债率高达300%,大大高于国际风险警戒线80~120%的水平。

    由于统计数据混乱,外界很难了解真正的实际债务情况,中金、花旗等分析机构去年分析,到2010年底地方债务已达到12万亿元以上。如果再加上高悬的、没有进入统计数据的隐性债务,真实的负债水平已经占到GDP的70%~80%,即高达23万亿元~27万亿元之间。

    地方债务屡创新高,实际上跟地方官员的利益有很大关系,钱多了可以随心所欲大搞建设大搞形象工程从而创造政绩,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这类项目大肆敛财疯狂贪污,至于沉重的债务包袱扔给下一任官员,地方官员更不会考虑如何还债,很多地方在举债时根本就不打算偿还。

    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成思危坦承,对于地方欠债,如果中央来填补窟窿,必然要减少民生、公共事务等等方面的支出,最后等于是老百姓来替政府还帐,如果银行将地方债务转变成坏账,仍然是老百姓的损失,如果通过多印钞票制造通货膨胀来稀释债务,仍然是老百姓受害。



    回帖人:挺右    影响力指数:0  |  | 发短消息 | 只看此人 | 2011/3/1 7:23:09    第 9 楼.地方财政,分税制和房产税(2011-02-28 18:29:06)[编辑][删除]
    标签: 省会城市地方政府地方财政收入中央财政分税制财经  
    现在调控房地产市场的呼声日高,实质性措施也一个接一个,并祭起了对地方主官的问责这把杀手锏,似有不打死这只老虎不罢休的势头,地方政府则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据说很多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40%以上来自于土地收入,越是发达地区,大城市比例就越高,比如2010年上海土地出让金占财政收入的51.4%,其他一线城市的比例估计也不会少。现在的情况实际上是中央财政很富,地方政府钱不够用,没了土地财政,很多地方政府估计养人都有问题。

    那么造成这种情况的根源何在呢?按道理有多少钱办多少事,量入为出,地方政府何至于到此困境呢?细细探析一下建国后财政制度的变迁历史,也许能看出一些端睨,在94年分税制以前,由于计划经济下中央一直自信对地方经济掌握得很清楚,财政上采取的是包干制,即中央每年给地方一个指标,上缴完成后留下的就由自己支配了,这样一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一些先发展富起来的发达地区财政赢余就越来越多,越来越牛气,有时甚至不把中央财政放在眼里,中央的财政权力,经济调控能力受到了削弱,出现了穷庙富和尚现象,鉴于此,另外也参考了西方和香港的经验,便出台了影响深远的分税制方案,大概方案是把税分中央税,地方税,共享税三种,其中占税收最大头的增值税一开始使中央地方五五分,后来定为中央75%,地方25%,全部归地方的有营业税(银行,保险,铁路的不算在内),房产税,车船税,个人所得税,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等,在事权分工上,中央负责国防,外交,支农,内外债偿本付息,中央直属企事业单位支出等,地方要承担城市基本建设,城市公用设施维护,地方所属各项企事业支出,另外虽然公务员工资是由中央财政负担,但职务工资是很低的,占主要收入的津贴则是由地方各级政府支出的,一些发达地区甚至全部由省财政负担的。

    以2010年为例,到11月底的时候,中央财政收入有4万亿元,支出为1.4万亿元左右,到了年底便突击花钱,把收支帐做平,地方财政收入也约为4万亿元,支出约为6万亿元,也就是说,中央和地方财政收入比是50:50,但支出地方占80%,中央只占20%,如此一来,地方主官要做事出政绩,但没钱,怎么办,一是提供土地基础设施等资源招商引资,引进外资,港资,台资,二是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搞城建带动商业房地产,一旦这两个车轮运作转好了,财源就滚滚而来了,GDP有了,就业问题也解决了,说起来也是一件地方官员和地方百姓共赢的事,只是后来市区土地卖得差不多了,房价高了,就要拆农民房了,工厂多了,环境出问题了,矛盾冲突就出来了,中央就不得不考虑民意了,于是就调控了。

    房地产市场萧条了,影响最大的还是那些二三线城市,因为现有的财政体制实际是按权分配,级别越高财权越大,中央直辖市,省会城市,副省级城市,计划单列市能按级别得到上级财政更多的转移支付和地方税收提留,其他城市都是打工挣钱交税,没了房地产收入补贴,马上就变欠债的穷人。房产税是细水长流的好办法,但这个税不像增值税一样能在流通环节收,属财产税,要到老百姓口袋里去掏钱,是个得罪人的事,怎么个收法还真没经验。

    举报 回复

    # 1楼

回复

最近发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