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标题:缩水的善款

作者:宋嵩 创作时间:2010-07-26

尺寸:1574 x 2073 发布时间:2010-07-26

类别:社会生活 点击:1704

说明:

河北涞源团县委为救助身患白血病的农家孩子,发起慈善募捐。本是一件功德之事,没想到却因糊涂账,变成了闹心事。 该孩子的父亲投诉说,团委书记在转交募捐款时,存在“虚开收据,少给钱”的行为,导致5.1万元捐款缩水近半。团委书记则予以否认。但是,双方均无证据证明当时交款细节,转交捐款也无正式发票以及第三方监督。孰是孰非扯不清,好在涞源县纪委已经介入调查。 此事一经曝光,众口一时大哗。假如属实,怎么对得起公众的爱心?即便不属实,这样的糊涂程序,怎么保证善款得到善用?这无疑是泼向公众慈善热情的一盆凉水。在等待调查结果的同时,我们不得不对当下一些慈善乱象进行反思:究竟有多少盆凉水,还悬在慈善热情之上? 一是强捐,不情愿也要捐。有些单位和组织,为完成捐赠任务,不问员工意愿,运用行政手段或考核设限,变相强制员工捐款。 二是诈捐,承诺了却不做。有些企业、个人甚至名人,为博名望,允诺捐款,然而,受助对象天天期盼,却迟迟不见“甘露”来临。 三是扣捐,转交了却缩水。有些受捐组织或机构,对捐款流向进行暗箱操作,贪污截留,“善流”涌向受助对象却变成“滴水”。 四是糟蹋捐,用不好却浪费。有些慈善机构,缺乏操作经验,花钱没效率,没用在刀刃上,却花在饭局上,浪费公众爱心款。 这些乱象,对公众的慈善愿望构成了不小的打击;对需要帮助的群体来说,则是一场更大的灾难;对公益事业来讲,则更像摧毁千里之堤的蚁穴。 那么,慈善乱象的症结在哪里?在于不透明、不规范。不透明则缺乏公信力,不规范则迟早出问题。而透明了,规范了,以上乱象就能得以有效避免。可惜的是,不透明、不规范早已是公益事业的沉疴陋习。 据统计,以公益为事业公募基金会披露年度报告的占30.4%,披露财务报告的占28%,这样的信息公开状况离民政部颁发的《基金会信息公布办法》的要求相去甚远。法规是底线,这些基金会对底线尚且不遵,更莫说尊重公众对信息公开的要求了。因此,慈善“口袋”不透明,何来公信力,公众无法监督,又如何捐得放心? 同时,搞慈善、做公益承载的是公众的善心,受助者的希望,它讲究专业化、流程化,每一个环节都马虎不得。但是,当前许多公益组织能力建设不健全,内部管理不规范,善款使用粗放化,让公众如何捐得安心?因此,慈善公益必须有国家层面的规范与标准。 公益慈善事业还任重道远,它的透明、公开、规范还有许多漏洞要补,许多砖瓦要添。

0

宋嵩

关注

宋嵩

关注
缩水的善款
1704
0
发布时间:2010-07-26
6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