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标题:人民日报:找回失落的孔子

作者:曹一漫画 创作时间:2010-03-03

尺寸:690 x 483 发布时间:2010-03-03

类别:社会生活 点击:1935

说明:

从正讨论得热闹但尚未出炉的电视剧《孔子》,到春节前热映的国产电影大片《孔子》,再到不久前以孔子为主人公的越剧《大道行吟》,孔子这一儒家文化的代表人物一时间成为当代文艺的热点人物。 这一文艺创作现象,隐喻着深厚的历史与文化旨意。   为何孔子成为当下焦点 为何会掀起“孔子热”?这自然与孔子在中国文化史与思想史上的地位相关。孔子是中国传统文化最重要的符号之一,影响最为深远。孔子生活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他努力要重建以西周为范本的政治与道德秩序,但不为时人所重,他在世时那些零零散散的语录,被记录下来成为《论语》。经过汉儒的发扬,渐渐成为此后2000多年来中国建构社会核心价值的第一经典。这或许是人类文明史上的奇观——孔子那些在当时很难为沉溺于杀伐攻战中的同代人接受与信奉的思想观念,却渐渐成为建构中华民族核心价值最重要的资源,这多少有些令人感慨。 可以说,孔子对中华文明的贡献几乎无人能够相比,诚然这个民族也给予孔子本人以恰如其分的回报——他成为后人心目中的“圣人”,一个凡人所可能得到的荣誉,他差不多都得到了。 不过,为何是在当代的文艺创作与文化消费中,孔子成为一时间的焦点人物?这离不开孔子思想与当下的契合。孔子独特的美学取向在中国艺术发展历程中非常重要,尤其是他所标举的温柔敦厚的美学观念。所谓“温柔敦厚”,“温”指颜色温润,“柔”是情性柔和,是像玉石一样发出内敛的光泽的性情与品格;温柔敦厚的艺术,当然是“发乎情,止乎礼义”,当然是“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这样的美学与艺术观,于当今对建设和谐社会的提倡,自是具有内在的契合。 在这一背景下,戏剧界和影视界的创作者不约而同地想到并且关注这一题材,并进而充分体现了这个时代的价值取向:推崇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传统文化,并让传统文化有机地融入到现代化进程中。 如此说来,艺术地塑造孔子形象,通过文艺作品传播孔子思想中的积极部分,是文艺创作者自觉的选择。

0

曹一漫画

关注
人民日报:找回失落的孔子
1935
0
发布时间:2010-03-03
61.7K